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ppt课件
第七节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
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主动
参与,发现问题、探究问 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 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一种方 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
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 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 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 课时数,学生可在教师的指 导下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现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观 高薪能养廉吗? 关于“政府采购”的研究 中国传统民俗研究 中国古建筑研究 月相变化观察及分析 当地交通问题及分析 水资源浪费的研究 家乡城镇化专题调查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 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 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 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
社会调查类 观察记录类 参观访谈类 实验研究类 设计制作类
完善问题的陈述 ……的现状和展望 ……的调查研究 ……的研究综述 关于…….的思考 关于…….的研究 ……的实验研究 ……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初探 ……对……的影响 ……的……测定 ……的处理方法的研究 ……在中……的应用研究
WebQuest设计模板
3、资源 指明学生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 对资源进行描述,以便学习者在点击前就知 道自己通过访问该网址能获得什么。 4、过程描述 介绍学生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 此部分是探究的关键。一定要使步骤清晰简 明。 5、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 被评价。也可以创建自我评价表。 6、通过一两句话总结一下学生完成 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资料来源: http//olp.swlauriersb.qc.ca/webquest
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多种学习理论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辨证地看待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每一种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模式都有其适 合的学习情境
如何具体操作建构主义的教学设 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新型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WebQuest MiniQuest 拾荒者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 式、协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 行、推广?(实施策略)
误区:
持技术本位观的住处技术整合,也就是教师“为 了技术而技术”或者“为了整合而整合”
在评价“整合课”时,一味或过多关注技术应用 的多寡和技术是否精美
人为割裂课程基础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培养之间的 内在联系
学科教师投入太多精力开发一次性的低水平的重 复课件,忽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忽视对网上大量开放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提出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模式
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 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十分重视跨学科背景下的开放性、真实性、复 杂性、可视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并由此鼓励学 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 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 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 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 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 还有…..”。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 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 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 草,……(见图)。
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 没有接触过,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 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或假设。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 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 的现象资源。 启示: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 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例子:“阿姨”-儿童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区别
高的要求; 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什么是教,教学设计就是备课。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 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 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 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 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 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 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 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 程。”(何克抗,2001)
建构主义的师生关系
教师:高级学习伙伴和合作者
学习教练
带领新手学习的熟练型学习者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

解释
当讨论的主题发生游离时,教师似乎并没有把学生拉 回主题的意思,只是“静静地听着”,放弃了对课堂的控 制。这似乎并不符合课堂讨论需要遵循的规则,比如不能 跑题。但接下来课堂的进展表明教师这一刻的“无所作为” 并非没有意义。由杰瑞开始,谈话由外部世界转向了内心 世界。学生们开始分享自己的秘密。被检讨的主题虽然开 始变得缺乏逻辑和力量,但却更具有关心性和真实性。课 堂讨论开始滑入一场真正的对话。从中我们体验到了主题 讨论与心灵对话的细微区别。虽然两者都是“在一起谈论” 的经验,但讨论的双方会产生观点的冲突乃至对立,而对 话则把彼此带入一种共享的氛围中,学会相互理解和维系 更深的联系。如果说讨论可以由教师施加控制,那么对话 则不是按谈话者任何一方的意愿而进行的,它以个体间的 亲密、脆弱和内在的约定为特征。
教师应对
学生反应
教师应对
*积极鼓励学 *小蝌蚪 这是它的 生表达自己的 为什么先 生长规律 观点。 长出后腿? 决定的。 *强调先长出 后腿、再长出 前腿、接着尾 巴变短等是小 蝌蚪的主要变 化,其他变化 也是存在的。
(三)实施课堂观察——以学观教
2、“以学观教”的工具举隅
(4)姓名牌 赞成根岸湾填海造 地
为避免传统教研 中执教者与观摩 者的彼此伤害, 教师期待从“学 生的学”透视“ 教师的教”。
结 论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致力于使 校本教研的主旋律从“教材的教法” 转向“教材的学习的教法”。更进一 步说,是将儿童研究与课堂教学合二 为一,恢复教师作为儿童研究者的专 业形象。
主 要 内 容
为什么?
是什么?
(一)日本的授业研究
1、步骤
第1步
第2a步
第2b步
这里添加文字
第3步
如何设计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
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
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
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1、结构层面问题(1)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机械填充已有教案结构。
(2)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教学过程没有内在逻辑。
(3)教学设计看上去很美,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
2、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确定问题(1)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2)唯教材是论,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
(3)没有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或整合。
(4)对本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不明确,导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发生偏离。
(5)三维目标层次不清晰,文字描述抽象、泛泛而谈。
3、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问题(1)没有真正理解“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的本质涵义,只是觉得这些方法“理念新”、“时尚”,具体在课堂实施时却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等角度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PPT)

5
我听到:主题学习的几个观点
?
关于阅读的一个实验: 应试阅读和自由阅读的实验结论: 1.自由阅读花费时间多五分之一,得分高出三分之一。 2.充分品味文章的阅读速度不能高于每分钟300字,考 试中的阅读速度是400字左右。 3.初中生的阅读内容是否与年龄阶段相符,阅读效果并 没有明显差距。 4.默读比朗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信息。 5.阅读能力不完全等同于答题能力、答题技巧。重视阅 读过程。
3
我听到:7+1个报告
经典是我们的星星和月亮 广深阅读、随文写作
主题学习背景下教学设计三步走 塑身自我,导航主题
让主题学习之花在农村中学灿然绽放 困境中的阅读教学突围
主题联动提高效、海量阅读促发展。
守着半书房,读好一本书。
2020/11/3
4
我听到:主题学习的几个观点
?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 本好书开始的。
主题:写作题材、文章主题、写作方法、写作风格、作者等。
2020/11/3
12
我看到:主题学习的课堂呈现
?
课堂流程:课内+课外,1:2。 教师活动:课内讲+课外导 学生活动:课内听+课外迁移、思考、展示 得之于宽、失之于浅、限之于思、困之于活。
2020/11/3
13
我想到:主题学习我们能不能做 ?
大教材:课本、主题丛书、大部头名著 大教育: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读书报告会、家 长专栏、语文课家长开放日。
2020/11/3
11
我看到:主题学习的课堂呈现
?
课题1:《我正向你走来》、《读懂父亲》、《生命、生命》、 《三国演义》、《故乡》、《学会记事》。 课题2:《悲悯主题中的小人物大情怀》、《魂牵梦萦,桑梓情 深》、《雪缘诗韵总关情》、《敬畏自然》、《洞察人性的蒙昧 与觉悟》、《舌尖上的乡愁》、《驿路梨花》1+2阅读课、《饮 酒其五》、《“幸”与“不幸”相继:读李清照》、《万物总关 情》。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 知识的方法。
在《为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文章的主 题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通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分析
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其含义和表达技巧。
巩固练习
课堂讨论
针对文章中的观点或问题,组织学生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和表达能力。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 或读后感,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小结
总结要点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 学生梳理思路。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为学》的理论分析 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能够运用《为学》的论证方法 ,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能够运用《为学》的思想进行 跨学科研究,拓展学术视野。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为学》的热爱和兴 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鼓励其勇于挑战权威和
传统。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写 读后感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熟读并背诵课文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熟读并准确背诵课文《为学》,以巩固所学内容和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
作业二:翻译全文
总结词:提升理解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将全文进行准确翻译,以提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翻译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和设计恰当的学习环境 重视自主、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重视形成性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师
擅长:以“学”为主的教学设 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教学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
• 在企业或教育机构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项 目管理、设计开发、顾问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5.常用的过程性评价有哪些? • 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案例、量规和档案袋
等评价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案例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给出解决该类问题典型的 范例。这些范例可以是教师或其他人完成的,也 可以是以前的学生完成的作品。学习者可以参照 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照自己的 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进行互评。
1.以“学”为主教学过程设计产生的背景是 什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 信息技术适合实现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以“学”为主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不是
• 年薪100万! • 面试内容:
回答有关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问题 提交一份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主题: 关于蝴蝶,学习者:小学五年级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任务 • 你们要应聘教学设计师
请为面试做准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自主与协作学习策略
回答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辩论将有助 于你面试取得好成绩:
1.以“学”为主教学过程设计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2.以“学”为主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3.以“学”为主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包括哪些要素? 4.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有哪些? 5.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有哪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分工和协作来设计以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量规评价
为了使学习者更清楚地了解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 设计一套评价用的指标体系,供学习者对照检查, 这种供评价用的指标体系通常称为量规。指标体系 应简单、明确,便于操作。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一种典型 的基于过程的评价。用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 学习状况,然后根据记录进行评价。 常用的学习档案袋主要有三种类型:描述学生进步 的档案袋、展示学生成就的档案袋和评估学生状况 的档案袋。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 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 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 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学设计是从如何 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 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 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
“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以 “学” 为主教 学过程 设计的 模式和 要素包 括哪几 个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4.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有哪些? 自主学习策略主要有:教练式、支架式、抛
锚式、启发式、探究式、学徒式、随机进 入式等。 协作学习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 演”、“竞争”、“协同”、“伙伴”等。
• 英特尔未来教育/
• 蝴蝶网站/
• 科普知识网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评价
• 有关 问题 回答 的评 价量 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有关 设计 方案 的评 价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首创精神。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 的首创精神。
• 增强实践性。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将知 识“外化”)。
• 实现自我反馈。
要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 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 的学习目标。
• 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 键作用。
• 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一起讨论和交流, 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 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
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 出分析和评论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而不是“教”。
• 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 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 式探索。
• 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获取、如何有 效利用成为主动探究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 提供帮助的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一、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二、要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知识单元学习任务来确定学习目标。它反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 用。
• 实际情境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特征,有 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或通过实地观察给学习者创设有于 意义建构的真实情境。
• 学习要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 相联系——同化/顺应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面试时呈现并报告你们的设计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信息资源的设计
• 可查阅的书籍有:
• 《现代教育技术》,王云、李志河,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1(第五章)
•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第四章)
• 可参考的网站有:
• 惟存教育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