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规定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有效,规范自体输血操作流程,防止输血传播疾病,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院所有需要进行自体输血的患者。
三、操作原则1. 自体输血应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手术风险及输血风险后进行。
2. 自体输血应在手术前采集,并确保采集的血量足以满足手术需要。
3. 自体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血安全。
4. 自体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四、操作流程1. 术前评估(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输血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等。
(2)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及输血风险,确定自体输血适应症。
(3)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自体输血的目的、方法、风险及注意事项,取得同意。
2. 采集准备(1)术前一日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部位皮肤准备。
(2)准备无菌输血器、采血针、采血管、生理盐水等。
(3)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
3. 采血操作(1)患者取舒适体位,消毒采血部位。
(2)采用静脉穿刺技术采集血液,采集量根据手术需要确定。
(3)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采血。
(4)采集的血液应及时送检,确保血液质量。
4. 输血操作(1)术前备好输血器,核对患者信息。
(2)采用静脉穿刺技术输血,确保输血速度平稳。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血。
(4)输血完毕,拔除输血器,局部压迫止血。
5. 术后观察(1)术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观察输血不良反应。
(2)如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 采集的血液应及时送检,确保血液质量。
3.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 术后做好记录,包括采血量、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等。
六、监督与考核1. 定期对自体输血操作进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
2.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进行考核,并追究相关责任。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用于其自身的输血过程。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自体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自体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 术前自体血液储备,以备手术期间或术后使用;- 患者有特殊输血需求,如罕见血型、免疫反应等;- 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感染和免疫反应。
2. 禁忌症自体输血禁忌于以下情况:- 患者无法耐受输血过程,如严重心脏病、肺病等;- 存在自身免疫性血液疾病;- 患者无法提供足够的自体血液。
三、自体输血的准备工作1. 患者评估在进行自体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自体输血。
2. 自体血液采集自体血液采集应在手术前进行,以确保足够的自体血液供应。
采集方法可以选择静脉穿刺或自体回收设备。
3. 自体血液保存采集的自体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方法保存,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保存期限一般为42天,但具体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1. 输血前准备- 检查自体血液的标签和相关信息,确保血液的正确性;- 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需求,避免输错血;- 检查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自体输血操作- 采用无菌操作,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性;- 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选择适当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输血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输血后处理-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等;-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输血。
五、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评估指标,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采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其优势在于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和免疫反应。
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对于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1. 自体输血委员会的设立医疗机构应设立自体输血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自体输血制度的实施。
委员会应包括临床血液科医师、外科医师、质控专家、感染控制专家等相关人员。
2. 自体输血适应症的确定医疗机构应明确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包括手术患者、产科患者、肿瘤患者等。
适应症的确定应基于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3. 自体输血的申请和审批患者或者其家属应向医疗机构提出自体输血申请。
医疗机构应设立自体输血审批流程,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和保存自体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血液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采用合适的采血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采集的血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存,并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自体输血的血液检测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采集的血液应进行适当的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和患者,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6. 自体输血的输血管理自体输血应在严格的输血管理下进行。
输血前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血袋标签,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1.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自体输血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自体输血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2. 自体输血设备和器具管理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自体输血设备和器具,并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范,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一种将病人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重新输回病人体内的方法。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要求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术中失血量大、术后恢复期等。
- 禁忌症: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与保存- 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技术,遵循血液采集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
- 血液保存:采用专用的血液保存袋进行保存,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 自体输血的血液检测- 临床检验:对采集的自体血液进行常规检验,确保血液符合输血标准。
- 传染病筛查:对自体血液进行传染病筛查,如HIV、乙肝、丙肝等。
4. 自体输血的血液配型与交叉试验- 血液配型:采用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进行血液配型,确保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相匹配。
- 交叉试验:进行交叉试验,排除可能的输血反应。
5. 自体输血的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质量控制:建立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血液采集、保存、检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 质量评价: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评价,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1. 自体输血的手术准备- 术前准备:与临床医生沟通,明确手术时间、输血需求等。
- 术前检查:对受血者进行术前检查,确保其适合接受自体输血。
2. 自体输血的手术操作- 输血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操作,确保操作规范、无菌、安全。
- 输血监测:对受血者进行输血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3. 自体输血的输血反应处理- 输血反应:对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 紧急处理:对输血反应严重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理,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4. 自体输血的术后管理- 术后观察:对受血者进行术后观察,包括血液反应、感染等情况的观察。
自体输血规定

自体输血规定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关于实施自体输血的规定各临床科室:近年来,血源紧缺一直制约着临床医疗业务的正常发展,为最大限度缓解血源紧缺,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临床用血现状及安全输血的需要,经医院办公会研究决定自7月份开展自体输血业务。
具体实施如下:一、自体输血简介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是指对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采集、保存,当患者在择期手术的术中需要时,再进行回输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自体输血申请1、对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无自体输血禁忌症的患者,相关临床科室必须积极动员其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2、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核准签字,送输血科预约采血。
3、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及采血时间、优点、风险等,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三、血液采集、储存1、血液采集及储存由输血科负责。
2、输血科根据自体血采集原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采血量及次数。
3、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
采血前配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及责任护士陪同,遇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理。
4、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病案号、血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储存于有明显标识的自体血冰箱。
填写自体输血回执单交与经治医师,作为领血凭据。
5、检测ABO 血型和Rh(D)血型,做好入库登记。
四、发血和输血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五、注意事项1、临床科室、输血科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保证血液采集顺利进行。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自体输血管理制度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的血源。
为进一步规范自体输血,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自体输血的申请(一)自体输血应由患者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二)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体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三)自体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第二条自体输血的方法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患者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红细胞压积≥,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输血科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规定I目的为了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Ill规定一、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证1•术前备血2400mL,ASAI—II级(其中HbeIIOg∕L,Hct20.33),择期手术。
2.PLTmiOOX109/L。
3.预计出血量大于患者全身血容量20%。
4.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5.红细胞增多症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缺氧造成的反应性红细胞增多。
6.稀有血型。
7.己产生不规则抗体,配血发生困难。
8.为了避免异体输血引起感染、免疫抑制。
9.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
10.血源困难地区的手术。
对长期贫血者,其Hb、HCt标准可根据氧供需平衡监测和临床表现放宽至Hb2100g/L,Hct≥O.30:对长期血小板减少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PLT可放宽至N80X109/L,但两者都应选择轻度稀释式自体输血。
(二)禁忌证1•贫血HCt<0.30、Hb(100g/L者,或伴有造血系统疾病者。
2•凝血功能障碍。
3.血小板功能异常或PLT<80×109∕L o4.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5.重要脏器(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的除外。
6.未纠正的休克、低蛋白血症伴有组织水肿者。
7.颅内高压者(脑水肿、脑疵、脑缺氧性损害)。
适应证与禁忌证是相对的,并可相互转化,主要取决于患者状况、医疗条件及相关输血技术。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相对禁忌证为低血容量、贫血、凝血异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心肌梗死、肺疾患、微血管病、小儿及老年人等。
二、操作规程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但仍存在操作失误、人为差错等医疗隐患,必须精心操作才可确保预期效果。
(一)人员资质熟练掌握血液采集技术和采血反应处理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二)准备工作1.评估:复习病史,补充完善相关检查。
2.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将稀释式自体输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采集、保存并在手术或者治疗过程中再次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自体输血的实施可以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1)估计手术或者治疗期间需要输血的患者;(2)患有特定疾病或者体质,不适合接受他体输血的患者;(3)对特定血液成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2. 自体输血的禁忌症:(1)严重贫血或者休克状态下的患者;(2)严重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患有严重感染或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4)患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三、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1)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自体输血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允许;(2)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定自体输血的可行性;(3)患者应在术前进行适当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其血液的适宜性。
2. 自体血采集:(1)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和采血量;(2)确保采血过程无菌,避免交叉感染;(3)采集的血液应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标明患者的姓名、日期和采血量。
3. 自体血保存和管理:(1)血液储存温度应在2-6摄氏度之间,避光、防湿、防冻;(2)储存的血液应定期进行质控检测,确保其适宜性和安全性;(3)储存期限普通不超过35天。
4. 术中输血:(1)术中输血前应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2)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避免过快或者过多导致并发症;(3)输血完成后,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及时处理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四、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1.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档案,包括血液采集、保存、输血等环节的记录;(2)定期对自体输血操作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
关于实施自体输血的规定
各临床科室:
近年来,血源紧缺一直制约着临床医疗业务的正常发展,为最大限度缓解血源紧缺,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临床用血现状及安全输血的需要,经医院办公会研究决定自7 月份开展自体输血业务。
具体实施如下:
一、自体输血简介
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是指对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采集、保存,当患者在择期手术的术中需要时,再进行回输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自体输血申请
1、对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无自体输血禁忌症的患者,相关临床科室必须积极动员其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2、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核准签字,送输血科预约采血。
3、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及采血时间、优点、风险等,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三、血液采集、储存
1、血液采集及储存由输血科负责。
2、输血科根据自体血采集原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采血量及次数。
3、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
采血前配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及责任护士陪同,遇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
理。
4、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血
病案号、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储存于有明显标识的自体血冰箱。
填
写自体输血回执单交与经治医师,作为领血凭据。
5、检测ABO血型和Rh (D)血型,做好入库登记。
四、发血和输血
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五、注意事项
1、临床科室、输血科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保证血液采集顺利进行。
2、采血过程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尽早诊断,及时处理。
六、管理措施自体输血是一项十分重要和意义深远的工作。
希望医务人员积极做好宣传,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掌握自身输血适应症,动员、鼓励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病人进行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工作开展的好坏将作为评价临床、麻醉、输血科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此项工作的日常监管及技术指导,定期对我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以行政管理的形式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和促进该项业务的开展。
二零一五年七月八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