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农药作用方式
常用十大杀虫剂(十大类杀虫剂详解)

常用十大杀虫剂(十大类杀虫剂详解)杀虫剂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2、按毒理作用可分类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一、新烟碱类杀虫剂1、吡虫啉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
吡虫啉是内吸作用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土壤处理。
2、啶虫脒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
用于防治蔬菜、果树、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等。
对甲虫目害虫也有明显的防效,并具有优良的杀卵、杀幼虫活性。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3、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马铃薯甲虫、跳甲、线虫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广泛应用于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4、烯啶虫胺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和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等特点。
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和蓟马有优异防效,对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
适宜的作物为水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
茎叶处理、土壤处理。
5、噻虫啉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
对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蠢蛾也有效。
茎叶处理,种子处理。
6、噻虫胺具有杀虫谱广、触杀、胃毒和内吸性等特点。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棉花、茶叶、草皮和观赏植物等作物上的半翅目、鞘翅目和一些鳞翅目等害虫。
农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农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农田中的害虫、杂草和病原体,从而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神经毒性
部分农药作为神经毒剂,可以干扰害虫的神经传导,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瘫痪,从而杀死害虫。
肌肉麻痹
另一类农药则是通过影响害虫的肌肉收缩,造成害虫麻痹和死亡。
破坏细胞膜
有些农药则是通过破坏害虫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方式杀死害虫。
2.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生长调节素类
部分农药是模拟植物自身生长调控激素的作用,通过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激素的合成或传输,阻碍或加速植物生长,从而达到控制杂草的目的。
光合作用干扰
另一类农药则是通过破坏杂草的叶绿体结构,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杂草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3.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细胞膜破坏
很多杀菌剂通过破坏病原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引起细胞死亡。
酶抑制
有些杀菌剂则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关键代谢酶活性,导致病原菌代谢发生障碍,无法维持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病原菌死亡。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通过上述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的数量,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农药的作用方式

农药的作用方式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用方式对农作
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1. 联络毒性
农药可以通过直接贴附在植物或害虫表面,通过触碰或摄
食而产生毒性作用。
联络毒性是农药在作用地点具有剧毒的特性,可快速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生长繁殖,从而实现防治目的。
2. 胃毒性
农药也可以通过植物的体内吸收和胃肠道摄食途径进入植
物体内,通过破坏病虫害的内部组织结构或代谢功能,造成其死亡,实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胃毒性作用较联络毒性作用更为温和,但在病虫害体内的作用时间更长、效果更持久。
3. 吸入毒性
某些农药也可以以气态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内部,从而实现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吸入毒性作用方式适用于防治叶面病害和寄生虫等病虫害,具有快速渗透效果,能迅速杀灭病虫害的针对性部位。
4. 胎座毒性
一些农药可以在植物的种子或苗期,通过胎座或种子表面
的吸收,从而在苗期就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胎座毒性作用方式在植物早期对病虫害具有较好的持续防治效果,有助于降低病虫种群密度,为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农药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联络毒性、胃毒性、
吸入毒性和胎座毒性,不同的作用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害防
治目标和防治时机,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科学施用是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加强对农药作用方式的了解和应用。
常见植物性农药

常见植物性农药
--------------------------------------------------------------------------------
在常规农业中,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它是造成有害物质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和国民对食品安全认识水平的提高,无公害食品生产迅速兴起。生产无公害食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问题,亦即禁止和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现有植物性农药资源制备杀虫杀菌剂,防治蔬菜病虫害生产无公害蔬菜,无残留,无污染,没有不良影响。植物农药种类很多,现简单介绍几种廉价易得的植物性农药。
楝树油用少量肥皂水乳化,加水稀释成100—200倍液可有效防治螨类和飞虱。
植物性农药治虫防病,保护生态,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选药剂,现有植物中还有大量具有杀菌、杀虫作用的种类,如臭椿、曼陀罗、马齿苋、核桃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应用。
将5kg楝树籽粉包在一块布内,浸泡在水桶内12小时后,用力挤压布袋,另用少许水溶化10kg肥皂,倒入桶内,充分搅拌,加水使药液量达到100L,喷雾可防治玉米螟。
楝树油的制作:手工制作楝树油。先将籽去壳,放入舀内捣碎至棕色糊状,加少许水团成球,在盆内揉捏,直到表面渗出植物油,然后用力压,楝树油就会滴下。用这种方法,1kg楝树籽仁可提炼100—150ml楝树油。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趋避和熏蒸。
防治对象:各种蔬菜蚜虫、菜青虫、潜叶蝇、螨类、菜螟和葱蓟马等。
配制和使用方法:将1kg切碎的烟草叶子和茎秆在15L水里浸泡24小时,加少量肥皂做乳化剂,24小时后滤去烟草残渣,用小喷片喷雾器喷洒。
(四)蓖麻 蓖麻植株各器官均含有蓖麻碱。蓖麻碱有使昆虫产生麻痹中毒的药理作用。我国北方地区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闲地经常种植大量蓖麻。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农药类型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胃毒剂:这种农药通过害虫的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等,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
2. 触杀剂:这种农药通过与害虫虫体接触,药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触杀剂可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但对体被蜡质分泌物的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效果差。
3. 内吸剂:这种农药易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植物时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吡虫啉等。
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4. 熏蒸剂:这种农药能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进入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磷化铝等。
熏蒸剂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
5.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类药剂通过昆虫胃毒或触杀作用,进入昆虫体内,阻碍几丁质的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蜕皮变态时不能顺利进行,卵的孵化和成虫的羽化受阻或虫体成畸形而发挥杀虫效果。
这类药剂活性高,毒性低,残留少,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但杀虫作用缓慢,残效期短。
此外,还有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溶剂)、乳剂(也称乳油)、超低容量制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缓释剂、烟剂等多种农药类型。
这些农药类型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各有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的农作物和害虫情况来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遵守使用说明和安全规范,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类型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 1 )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有杀螨作用,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脂等农药。
它们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四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的作用。
( 2 )杀螨剂是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的药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等农药。
杀螨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螨防治效果不一样,有的对卵和幼虫或幼螨的触杀作用较好,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
( 3 )杀菌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农药。
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长,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和渗进作物体内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
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 4 )除草剂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如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等农药。
根据它们杀草作用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和内吸性除草剂,前者只能用于防治由种子发芽的一年生杂草,后者可以杀死多年生杂草。
有些除草剂在使用浓度过量时,草、苗都能杀死或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 5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专门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九二Ο)、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农药。
这类农药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效应,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 6 )杀线虫剂适用于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
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
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
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硫氰脂类和有机磷类。
( 7 )杀鼠剂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
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
按作用特点分为急性杀鼠剂(单剂量杀鼠剂)及慢性抗凝血剂(多剂量抗凝血剂)。
7.什么是仿生农药?仿生农药(bionic pesticide):由人工仿制自然界化合物而制成的农药。
农药的作用机机制

农药的作用机制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使用后,害虫接触,吞食了药剂,或者通过呼吸而吸进药剂的气体,经过一定时间,即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如兴奋、不停地运动,痉挛、呕吐、腹泻、麻痹直至最后死亡,药剂引起害虫中毒或死亡的原因称为作用机制,或叫毒理。
有机磷杀虫剂主要与突触部位的神经冲动传导,对保证突触部位正常神经传导的化学物质乙酰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使它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功能,从而使得突出后神经仟维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突触部位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中毒昆虫最初出现高度兴奋,痉挛,最后瘫痪、死亡。
高等动物中被抑制的乙酰胆碱酯可以用化学药物使酶迅速恢复,常用的药品是阿托品,解磷定和氯磷锭。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也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但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稍有不同,它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和可逆性的。
高等动物氨基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常用的解毒药品是阿托品。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于轴状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使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
沙蚕毒、巴丹和烟碱等杀虫剂作用于突出后膜上的神经冲动传导,害虫表现为动作缓慢,不能在农作物上爬行落地而死。
阿维菌素主要作用于昆虫或螨类的GABA受体,中毒的昆虫以麻痹为主要症状。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杀菌剂对菌类毒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作用方式是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
杀菌剂破坏菌体细胞结构:1、破坏菌体细胞壁;2、破坏菌体细胞膜;3、干扰菌体细胞代谢除草剂的作用机制1、干扰光合作用;2、抑制色素合成达到除草目的;3、干扰植物激素;4、干扰核酸、蛋白质与类脂的合成。
农药药害的成因分析:一、农药本身的原因:A、使用不合格农用;B、农药本身对某些作物就有毒害作用;C、农药中擅自添加有隐性成分。
二、使用技术:A、选择农药不当;B、混用不当;C、使用剂量不当(浓度过大、重复喷施);D、使用时间及作物生育期不当;E、使用剂型不当;F、人为误用农药;G雾点过大,喷药不均匀。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几种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
1 杀虫杀螨剂
(1)氧化乐果:对害虫和螨类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尤其对一些已经对乐果产生抗药性地蚜虫,毒力较高,在低温期仍能保持较强的毒性。
主要用于防治香蕉多种蚜虫、卷叶虫、斜纹夜蛾、花蓟马和网蝽等的良好药剂,低温期氧化乐果的杀虫作用表现比乐果快。
氧化乐果还有很强的内吸杀虫作用,可以被植株的茎、叶吸进植株体内,并可传送到未喷到药液部,而使在上面危害的害虫中毒死亡。
因此,在使用氧化乐果时,可以采用涂茎的方法施药。
一般情况下,温度的高低对氧化乐果药效的影响较小。
氧化乐果属于高毒农药,但它不易从皮肤渗透进入人体,与乐果的接触毒性差异不大。
(2)辛硫磷:为低等毒性广谱性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
对鳞翅目幼虫击倒力强。
见光易分解失效,在叶面的残效期仅2—3天。
但该药施入土中其残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非常适合于地下害虫的防治。
由于玉米、烟叶和部分蔬菜对该药敏感,喷雾易产生药害。
但对水稻安全。
目前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旱田地下害虫。
如采用灌根或制成毒土撒施土中对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有特效。
(3)毒死蜱:为中等毒性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飞虱、稻瘿蚊防效很好,对蔬菜、果树蛀果类害虫有特效,且可兼治螨虫。
该药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烟草对该药敏感,故不宜在烟草上使用。
(4)氟虫腈(锐劲特):为中等毒性苯基吡唑类新型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由于其杀虫机理与当前的拟除虫菊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三大类农药完全不同,因此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效,特别是对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金龟子、叶甲、天牛、象甲、瓢虫等)等主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对作物无药害。
施入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弯刺黑蝽、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
叶面喷洒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飞虱、甲虫、小菜蛾、菜粉碟、稻蝗等均有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
(5)吡虫啉、敌敌畏:为低毒高效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强内吸性,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极佳,是目前取代,防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主要品种。
(6)哒螨灵、克螨特:属中等毒性的广谱性杀螨剂,具触杀作用,但无内吸、传导作用。
可杀灭若螨、成螨及卵,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
(7)蚧必治:本品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透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
本品对红蜡蚧、糠片蚧、黑点蚧、褐圆蚧、球蚧、矢尖蚧、绵粉蚧、吹绵蚧、龟蜡蚧、白盾蚧等蚧壳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13) 菊脂类农药(敌杀死):属中等毒性的拟除虫菊脂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
用,但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速迅;用量少,对作物安全;有些品种还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与拒食作用,如甲氰、氯氰、溴氰,因此对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效;有些具有杀螨作用,如联苯、甲氰、三氟氯氰;但也有其共同的弱点,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由于无内吸和熏蒸作用,虽然有胃毒作用,但主要是以触杀快速击倒为主,加之水生生物对其敏感尤其是对鱼类毒性大,且对稻飞虱效果差,并有剌激其产卵作用,因
此不易在稻田使用,部分菊脂类农药由于无杀螨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螨害加重,如氰戊、溴氰、氯氰。
因此合理正确选择不同品种并与其它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科学复配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最佳效应。
2 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指在植物感病前,先在植物表面施药,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为害。
前题是必须在发病前使用,一旦病菌侵入后再使用效果差。
属低毒性广谱型杀菌剂,且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连续多次使用,并对环境污染小。
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锰锌、氢氧化铜(可杀得、冠菌清)、氧化亚铜(铜大师)、百菌清、三环唑等等,其中三环唑是中唯一具有强内吸性和传导性的保护药剂,而其它品种则无内吸传导性,施药时要求喷布均匀,正反都要喷到,在施药时部分品种对温度有一定要求,高温条件下不宜施药,如铜制剂、石硫合剂等。
●治疗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指在病原物侵入植物体,在感病后施药,能在植物表面或渗入植物组织灭杀病原孢子,从而消除病原或中和病原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以达到治疗已发病害的一类药剂。
治疗剂主要有内吸性和渗透性两类,通过在植物体内传导,直达病部达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由于各品种作用机理不同,保护剂其杀菌谱相对较窄,治疗剂杀菌谱相对要宽一些。
目前还没有一种化学农药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殊的防治效果,防治真菌病害中,目前还没有一种化农学药能杀灭所有真菌。
在病害防治中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尤为重要,下面就我州现阶段主要推广使用的各治疗剂的作用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均属低毒、广谱和内吸性治疗剂,兼有一定保护作用。
(2)链霉素、枯草芽胞杆菌属低毒、抗菌素类微生物杀菌剂,都具有内吸性杀菌作用,且病原不易产生抗药性,对植物安全,无污染和残留等特点。
其中链霉素对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兼治多种真菌性病害;而枯草芽胞杆菌对细菌性病害无效,但对部分真菌性病害的防效优异,如纹枯病、黑粉病、稻曲病。
(3)三唑酮属低毒性强内吸性杀菌剂,被植物体各部吸收后,在植物体内传导,达到预防和铲除作用。
残效期较长。
(4)阿米西达(嘧菌酯)低毒对霜霉病、疫病和炭疽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效。
3 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即对植物无选择性,“见绿都杀”,可使接触此药的植物均受害致死。
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草甘磷属低毒、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蛋白合成酶,导致植物死亡。
它不仅能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根部,而且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蘖期间也能进行传导,尤其对多年深根性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强。
该药的吸收传导作用受温度和浓度影响较大,低温低浓度下传导作用较慢,一般需10—15天见效,在高温条件下3—7天即可见效。
● 选择性除草剂
以防除阔叶杂草: 2甲4氯钠盐、使它隆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