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作用及其负作用

合集下载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

标题: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引言农药在现代农业中被广泛使用,对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然而,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农药效果的因素。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1.生长促进与保护作用:农药可以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2.副作用与抗药性:不当使用或滥用农药可能导致副作用,如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土壤污染等。

此外,过度使用同一种农药可能导致害虫或病原体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有效性。

3.营养吸收和生理代谢:农药的使用可能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过程,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影响作物的健康状况。

4.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也会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附着和分解速度,进而影响农药的效果。

影响农药效果的因素1.剂量和施用方式:农药使用的剂量和施用方式直接影响其效果。

合理的剂量和正确的施用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减少农药对作物的负面影响。

2.农药种类和配方:不同种类和配方的农药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害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配方是确保农药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3.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的作物品种对农药的抗性和敏感性不同,不同生长阶段对农药的反应也有差异。

因此,在选择农药时需要考虑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

4.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表面的附着和分解速度,进而影响农药的作用效果。

结论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农药本身的性质、作物品种、施用方式、环境条件等。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量和施用方式,并结合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效果,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农药使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农药使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农药使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控制或消灭对农作物产生损害的害虫、病害和杂草,以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利弊。

本文将分析农药使用的优势与劣势。

一、农药使用的优势1. 提高农作物产量: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对保障粮食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控制疫病传播:农药可以阻断疫病和病害的传播,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对防止农作物在大范围内受到严重疫病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3. 增强农作物抗逆性:适度使用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干旱、洪涝、低温等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和产量。

4. 提高农田经济效益:农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病虫害的损失,提高农田经济效益。

这对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和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农药使用的劣势1. 环境污染: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生态风险:农药使用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对于益虫、天敌和土壤生物的损害可能会导致生态链的崩溃,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风险。

3.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食用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孕妇。

农药残留物对人体的累积效应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4. 害虫的抗药性: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一些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农药失去了控制害虫的作用。

这进一步加大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三、合理使用农药的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农药的优势,减少劣势的影响,应当采取以下合理使用农药的措施:1. 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品种:优先选择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适量使用,并遵循农药使用前提要求。

同时,鼓励和推广生物农药和有机农药的使用。

2.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的农药使用监管体系,加强农药市场准入管理,加大对农药经销商和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认识。

33种禁用农药 不合格

33种禁用农药 不合格

33种禁用农药不合格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随着农药使用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对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担忧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护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许多国家已经禁用或限制了一些农药的使用。

下面将介绍33种禁用农药的相关情况。

1.敌敌畏:敌敌畏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可对多种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大、残留期长、易积累等特点,敌敌畏已被众多国家禁用。

2.滴滴涕:滴滴涕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对很多果树上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因滴滴涕的毒性较大,易导致人和环境的中毒,已被国内外严格规范使用。

3.克百威:克百威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常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

然而,由于克百威易积累于生物体内,长期使用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危害,已被禁止使用。

4.二氯芬:二氯芬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效。

然而,由于二氯芬残留期长,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被列为世界危险农药禁用。

5.苯戊嗪:苯戊嗪是一种高效的除虫菊酯杀虫剂,常用于农作物的防治。

然而,由于苯戊嗪对非靶标物种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已被世界多国禁止使用。

6.甲基溴磷:甲基溴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常用于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的防治。

然而,甲基溴磷具有极高的毒性,易导致人和环境的中毒,已被禁用。

7.马拉硫磷:马拉硫磷是一种高效磷酸酯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作物的防治。

然而,马拉硫磷对农药残留的周期长,易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已被国内外禁用。

8.氨氰菊酯:氨氰菊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除虫菊酯杀虫剂,常用于农作物的防治。

然而,氨氰菊酯的残留期长,对环境和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已被禁用。

9.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可以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病害。

然而,多菌灵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慢性毒性,已禁止在一些国家使用。

10.百菌清:百菌清作为一种常用的穴盲菌酮杀菌剂,对多种真菌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然而,百菌清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被列为禁用农药。

生物农药 作用机制 竞争排斥作用

生物农药 作用机制 竞争排斥作用

生物农药作用机制竞争排斥作用1. 引言1.1 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制剂或微生物等天然生物制品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农药形式。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不含化学合成成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生态友好性。

生物农药主要通过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来达到杀灭病虫害和保护作物的目的,其中包括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激素等。

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由于生物农药的机制与化学农药存在差异,因此也可以避免害虫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问题。

生物农药因其绿色环保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生物农药的基本作用生物农药的基本作用是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控制和预防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生物制剂。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通常由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激素等天然物质制成,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农药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害虫、病害和杂草进行干扰和控制,从而减轻农作物的损失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1. 杀灭害虫:生物农药可以通过直接毒杀害虫或干扰其生长发育周期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比如利用一些具有杀虫活性的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提取物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 防治病害:生物农药可以通过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利用具有抗病活性的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提取物来提高农作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3. 控制杂草:生物农药也可以通过干扰杂草生长发育或抑制其光合作用来控制杂草的数量和繁殖。

采用具有除草活性的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提取物可以减少农田中的杂草数量,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生物农药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农田中的害虫、病害和杂草进行干扰和控制,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正日益受到农民和农业专家的重视和推广。

12.农药的功与过

12.农药的功与过

农药的过错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 它既能防治农林 病虫害, 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因此, 农药的 使用, 一方面造福于人类, 另一方面也给人类 赖依生存的环境带来危害, 据文献报道, 农药 利用率一般为10% 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 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 空气中, 流入水体中, 沉降聚集在土壤中,污 染农畜渔果产品, 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转移到人体, 对人体产生危害。 农药可以间 接对人体造成危害。间接途径就是农药对环 境造成污染, 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 最后进入 人体, 引起慢性中毒。高效剧毒的农药, 毒性 大, 且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长, 当人畜食用了 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 就会造成积累性中 毒。这类危害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积累才 显示出症状, 不为人们所认识; 它又是通过食 物链的富集作用, 最后才进入人体, 不易及时 发现, 因此, 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 而且这类 污染范围广, 危害的人众多, 在许多情况下, 是人类自己在毒害自己, 所以说, 这类危害更 加危险。
• 电脑的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凡 事都有不好的一面,电脑这一家伙,害 了许多无辜的青少年,他们的前途,本 是无穷无尽,如今,一沾染上了电脑网 络,他们的前途从此就毁于一旦了。现 在我们青少年最大的问题就是上网成瘾。

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 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 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 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 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 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 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 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大量使用农药, 在杀死害虫的同时, 也会杀死 其它食害虫的益鸟、益兽, 使食害虫的益鸟、 益兽大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加之 经常使用农药, 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导致用 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 加大了对环境的污 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由此形成滥用农药的恶 性循环。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水体的农药, 毒 害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使淡水渔业水域 和海洋近岸水域的水质受到损坏, 影响鱼卵 胚胎发育, 使孵化后的鱼苗生长缓慢或死亡, 在成鱼体内积累, 使之不能食用和导致繁殖 衰退。随着用药量的不断增加, 渔业水质不 断恶化, 渔业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渔业生产受 到严重威胁, 往往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 直接 造成经济损失. 化合物的毒性是其可使人(或 动物)造成伤害的固有特性,而化合物的危 害性(hazard)是其毒性的函数,即在特定环 境条件下与该化合物的接触程度(exposure), 是对人造成伤害可能性的条件。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生物农药优点多,低毒、无害、高效、无抗药性……但是提到具体的生物农药产品,你知道市面上哪些农药属于生物农药吗?它们有什么作用机理?又分别能够防治哪些病虫呢?杀虫剂版1.1 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属于活体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种蛋白质毒素,被鳞翅目害虫蚕食入体后,溶解释放出较强毒性,使害虫中毒、厌食、上吐下泻,不再危害,一段时间后引起败血症死亡。

苏云金杆菌药效较缓慢,一般在施用后2~3天起效,残效期7~10天左右;18℃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温度愈高,害虫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能有效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刺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属于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但是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

常见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昆虫的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进入昆虫体腔,侵入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昆虫细胞结构,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该类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病虫死亡后通过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或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

1.3 灭幼脲灭幼脲是一种昆虫激素类农药,属生物化学农药,为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使用也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它的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一、农药使用的副作用1.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和周围水源的污染。

这是因为许多农药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并可能积累在土壤中,对土壤微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农药还可能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源,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 农产品的残留一些农药在农作物上残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农产品残留的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对食品安全形成了威胁。

3. 生态系统的破坏农药的过度使用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一些农药对非目标生物,如蜜蜂和天敌昆虫,产生毒性作用,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农药也可能破坏农田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干扰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农药使用的防治对策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该选择安全性高、效果好并且环境友好的农药,并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建议剂量使用。

同时,要遵守农药的施用规程,减少过量施用和频繁使用农药的现象。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农药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种植抗性农作物等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3. 加强监管和培训政府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标准。

同时,应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意识,以正确使用农药并遵守相关规定。

4. 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转向有机农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奖励来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结论农药使用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和防止这些副作用。

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监管和培训以及推动有机农业发展,这些都是有效的防治对策。

农药基本知识及安全使用

农药基本知识及安全使用
目前常用的浓度表示法主要是百分数、百万分数和倍数 三种,这三种浓度表示法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例子说明。
假如用含千分之一 40%的乐果乳剂来杀灭蚜虫,当用百 分数来表示时就写成 1/1000 的药液;如果用倍数法来表示 时,就可写成用 40%的乐果乳剂 1000 倍液来杀灭蚜虫;若用 百万分浓度来表示,就可写成用 1000ppm 的 40%的乐果乳剂 来杀灭蚜虫。简单表示三种药液浓度的关系可写成:
1/1000 药剂=1000 倍药剂=1000ppm 药剂 (四)农药的混合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一种作物,一丘田,往往同时发生几种 病、几种虫害,或既要防治病虫,又要追肥。这时,为了达 到同时兼治几种病、虫或促进作物健壮生长的目的,往往就 把几种农药或化肥混合使用,这样既扩大了防治对象,节省 了劳动力,还能使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盛药的包装物等。 5、避免在高温、烈日下施药,避免迎风喷洒药剂,以
免引起操作者中毒。 6、施过药的作物和被药液污染的植物要经过一段时间
才能食用,以免引起人、畜、禽、鱼等中毒。 7、若发现人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离开施药现场,并
及时送医院抢救。 8、农药保管要专人、专库,并防止泄漏和为灾。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发生药害,污染环境等。 (三)农药的浓度和稀释浓度表示方法 农药的有效成分,即含量和具体使用中稀释倍数的表示
用农药时的稀释浓度。 3、倍数法。倍数法表示药剂中稀释的数量是原农药数
量的多少倍。如用 40%的乐果乳油剂 1500 倍液喷雾,即表示 取 1 份乐果要加入 1500 份的水兑成药液进行喷施。倍数法 用来表示田间施药时稀释农药的浓度。
4 农药常用浓度各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为了准确地掌 握农药的浓度,掌握好农药浓度各种表示法之间的关系是非 常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的作用及其负作用
作者:白玉林苏彦华
来源:《商情》2008年第05期
[摘要]农药在避免虫害、减轻劳动强度、培养新品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对农药的不合理用运,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弱,使部分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经济的平稳增长埋下隐患,综合治理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药环境污染危害综合防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药在减轻虫害问题、减轻劳动强度、培育优质的种子等方面,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不合理运用,使部分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农药的合理利用、综合防治已刻不容缓。

一、农药的发展历史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等来杀灭害虫。

但作为农药的大规模发展,大致可以从20世纪40年代来划分;在20世纪 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时代;此后进入有机合成时代。

我国农药发展与世界农药发展潮流一致,即大致由高毒、高残留农药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转变。

二、农药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药可消灭病虫害、增产、保收,还可预防和控制人类传染病等。

在美国使用杀线虫剂可使甜菜增产175%,大豆增产91%;在菲律宾使用除草剂使水稻增产50%;在巴基斯坦甘蔗栽培中,使用杀虫剂可提30%的产量,同样在非洲加纳使用杀虫剂可可的产量翻三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勒发明了滴滴涕,使跳蚤受到控制从而防止了欧洲斑疹伤寒病的传播,滴滴涕还能消灭蚊子,因而对防止疟疾和脑炎的传播也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农药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在我国粮食作物由于使用农药,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占产量的7%左右,挽回棉花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8%,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大国,农药在缓解人口与粮似的矛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还可以大大节省劳力,这样可间接产生其他财富。

在日本,未使用除草剂时每亩需除草工时为330小时,而使用除草剂仅为28.8小时,并可大大节约能源、机械费用等。

三、农药的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每年投入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品种增加,防虫次数增多,采用定期打“保险药”造成公害,导致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

其毒性、高残留特性便会发生效应,造成严重的环境、生物体的污染。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eachedCarson,在她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夸张的描写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人们对农药污染及农药残留的重视。

1.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源于农药的喷洒。

在美国65%以上的农药是靠直升飞机喷洒的,喷洒的农药90%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而是随着大气运动而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

如南极、北极、喜马拉雅山等一些从来没使用过农药的地方,在当地的环境介质与环境生物中,甚至在爱斯基摩人的体中,均曾检测出农药的残留。

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长,以对黏土和富于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

据调查我国虽然从1983年起已全面禁用有机氯农药,DDT的用量仅仅是六六六十分之一,但因其高残留特性,使得目前土壤中积累的DDT总量约8万吨、六六六约5.93万吨,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据美国1967年调查,其主要河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为8.2×10-12,狄氏剂为6.9×10-12毫克/升;1984年在18个州的地下水测出含量高的12种农药,1986年在23个州测出17种农药,结果佛罗里达州封闭了1000多眼井,该州地下水二溴乙烷的污染程度高出最高允许的64倍之多。

日本水体中农药污染比较严重,根据1968年到1969年在千叶茨城的主要河流的检测,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为367×10-12,六六六为923×10-12,显著高于美国。

2.农药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危害
农药的高残留在富集作用下随着食物链逐步进入人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浙江地区有机农药的残留情况。

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某些农药导致人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减少体内荷尔蒙分泌。

有的农药还能模仿体内荷尔蒙。

据菲律宾1992年的报道,可模仿荷尔蒙的农药在蔬菜、水果中广泛存在,有些含量还很高。

美国环境工作组两年研究发现,婴儿食品中有多达8种的可致癌物。

农药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毒死了益鸟,害虫失去天敌更加猖獗,为农业带来灾难。

对普通杀虫剂有抗药力的害虫种类从1965年的确182种上升到现在的900多种。

四、综合防治
1.加强管制
1982年化工部等联合颁布了农药登记规定,对一系列适用的农药老品种分批进行登记,对新产品更强调从其环境毒理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价后方能登记。

2.采取综合措施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时要加强预报工作,并用化学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多种途径相结合。

今年正在推广的抗虫棉新品种就是典型代,表棉铃虫吃了抗虫棉的茎叶就死去。

利用组织培养培育无毒作物是防治病害的有效途径。

3.开发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
总之,农药的出现有利有弊。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地运用,为人类造福。

使用时严格按说明执行,减少负作用的产生,并发挥其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林玉锁,朱忠林,龚瑞忠.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3):5-7.
[2]张一宾,张悍.世界农药新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汪明,张克礼.论中国特色自然农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3):19.
[4]刘秀梅,高鹤娟,陈西钊.食物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46.
[5]王大宁,董益阳,邹明强.农药残留检测和监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王宁,袁星,立桢.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4):104-107.
[7]李炳焕,张星辰,王瑜.环境科学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杨剑波,朱永和.新的绿色革命[M].北京出版社,2000,5(2):112.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丰润区职教中心;河北体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