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难点:西晋速亡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 西晋的建立1.西晋的建立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故事中的司马昭是何人,说明什么?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死后,掌握魏国大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注意: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

2.西晋的统治材料一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材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本课的重点是西晋的统一和内迁,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2.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3.理解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介绍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内迁案例,让学生了解内迁的过程和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统一和内迁的特点和意义。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晋统一的意义和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司马炎的统治•八王之乱的结束•北方各族的支持•实现了中国的短暂统一•推动了北方地区的发展二、北方各族的内迁1.内迁情况:–各族的内迁过程–各族的内迁原因–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增加了北方地区的动荡和不稳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西晋统一和内迁的理解程度。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教学课件
过着着什逐么水样草的而生居活的?游牧生活
学习任务三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分布在漠北草原上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 流域一带。 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有一部分迁到河套、 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在内迁各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时间灭亡了西晋政权?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西晋鲁褒《钱神论》
学习任务二
阅读教材第99页的内容,指出为了巩固统治,西晋初年, 晋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大封同姓诸王(分封制)。 分封诸王有什么权力? 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分封诸王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八王之乱。
学习任务二
八王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 (3)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 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学习任务一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第98页的内容,梳理西晋建立的相关史实。
背景: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
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建立时间:266年 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政权 户数 魏 103万 蜀 28万 吴 52.3万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学习任务一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说说西晋的社会状况。
统治阶层昏庸腐朽;贵族与大臣道德沦 丧,唯利是图,贪图享乐。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 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石崇与王恺斗富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 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 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 活,贵可使贱,生可使 杀 …… 凡 今 之 人 , 惟 钱 而 已。”还说钱“为世神宝,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No
Image
1.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事,掌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 的基本脉络; (时空观念) 2.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并能够从内外角度认识 西晋速亡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事,知道不同民族有 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同时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 关系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材P99
石崇、王恺斗富
【材料研读】西晋人鲁褒作《钱 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 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 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 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 西晋的统治:
(2)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 王势力日益强大;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 实行过分封制?
“慕容 ,字弈洛瑰,昌 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 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 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 ——《晋书·慕容廆载记》
课堂小结
西 晋
西晋的建立

与统一


统 一 和
八王之乱与 西晋灭亡




的 内
北方各族的

内迁
建立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 定都洛阳。
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 八王之乱:
(1)时期:晋惠帝时期 (2)目的: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3)影响:
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 饱受痛苦; 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 逃离,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③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 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八王之永乱嘉南渡 中原汉族迁往南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导致的国家分裂。

此外,还介绍了北方各族的内迁,包括匈奴、鲜卑等民族,这些内迁对当时的北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西晋的历史背景和八王之乱有所了解,但对于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其影响可能认知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其对北方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掌握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其对北方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其对北方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八王之乱的复杂性,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其对北方社会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3.课件: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图片资料4.历史资料:关于西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内迁的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

简要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重点阐述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263年
蜀 吴 280年
统一全国
266年,司马炎称帝,是为 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司马昭灭蜀汉, 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 乐公”。(乐不思蜀)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西晋统一。
阅读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再次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下来, 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问政西晋
①西晋统治阶层竞相奢侈,生活腐化。 ②社会风气败坏,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③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④晋惠帝昏庸无能。 ⑤统治腐朽、民族矛盾突出。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概括“八王之乱”的影响。
1、严重削弱了西晋国 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2、中原人口锐减,大 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3.南方出现成汉政权, 成为统一王朝分裂的开 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钱能够推开富贵官 宦之家的朱门和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 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赤壁之战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208年 229年 263年 2一全国
280年
4
听文物讲故事
“归义侯”金印:方寸之间见证融合时代
5
“孔方兄”的来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东吴·大泉五千铜钱 西晋时多用三国时所铸旧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
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
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
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
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
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三国归晋——《三国演义》连环画第20回。


国鼎立局面是怎样结束的?西晋统一后,短命
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师: 出示图片,创设情
境,导入新课。

生:观察图片,思考问
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探究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目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
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
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
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
主题,勾画重点知识,
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一、西晋的建立
【问题1】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思考:
1.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个?最弱小的是哪
国?
2.你能说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成语典故吗?简述西晋完成统一的过程?
3.分组讨论: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问题2】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思考回答:
西晋石崇王恺斗富和《钱神论》材料反映了西
晋初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
二、八王之乱
【问题1】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西晋初年,为了巩固
统治,晋武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如何?以前
学过的哪些朝代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
2.八王之乱发生的实质是什么?
3.《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晋以来积蓄,扫地
无遗”,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
了什么严重影响?
【问题2】
分组讨论: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制有什么关
系?此外,导致西晋速亡的因素还有哪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问题1】
观察图片,找一找,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
有哪些?结合地图,简述内迁少数民族的主要
活动区域在何处?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表,
了解三国实力对比,分
析西晋能实现统一的主
要原因。

明确西晋实现
统一的因素:最主要的
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
逐渐超过南方。

吴、蜀
两国统治者的日益腐
朽,国力日趋衰落;客
观上,统一也是符合历
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
望的。

生:观察图表,掌握西
晋统一过程。

结合材料
认识西晋初期唯钱是
图、道德沦丧的社会风
气。

认识西晋初期的这
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
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
亡做了铺垫。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明确晋武帝
大封同姓诸王,实行分
封制,希望借此来维护
司马家族的统治,却导
致了藩王拥兵割据,酿
成八王之乱,失去了维
系统一的重心。

生:观察图片,提取有
效信息,回答问题。


习实行过分封制的西
周、西汉。

师:指导学生分析封王
起兵的目的,明确八王
之乱是司马家族同姓封
王之间争夺皇位的内
【问题2】
观察《敕勒川狩猎图》《采桑图》,阅读“相关史事”,说一说内迁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前秦(351~394):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

氐族苻坚所建。

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

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首位。

历六主,共四十四年。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

阅读材料回答:前秦皇帝苻坚采取了哪些措施学习和接受汉族文明?产生了什么作用?乱。

识读材料,认识八王之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国力。

生:分组活动,概括西晋灭亡主要原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师:指导观察图片,在地图上找出内迁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了解北方游牧民族迁移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生:观察图片,了解内迁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变化,认识内迁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认识各族人民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拓展延伸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
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
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
代。

1.想一想: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宗
同族说明了什么?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知道我们
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吗?
师:指导学生分析史料
回答问题,认识少数民
族统治者这些做法,既
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
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
行有效统治,同时这些
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
族同族同宗,也表明了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生:结合史料分析回答,
结合新中国民族政策,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