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如图所示是被课本反射的光经小洪同学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的情况,则该同学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B【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
A符合题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不符合题意。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不符合题意。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如图是媛媛同学在做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画图记录的物、像大致关系的四幅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 D【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A不符合题意;当物距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则像距大于物距u,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C.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D.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f<32 cm【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根据物距和像距范围列不等式:f<32cm<2f,50cm>2f,解得16cm<f<25cm,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以判断成像特点,并且可以分析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小B.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且s2<s1C.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大D.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且s2=s1【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s2<s1,故B正确.故选B.【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B【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
A符合题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不符合题意。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不符合题意。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3透镜含解析-推荐

专题3 透镜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的应用2.【2017•德阳卷】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B正确;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平面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2017•自贡卷】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透镜【答案】D【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 【2017•菏泽卷】关于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B.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C.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答案】B考点:虚像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5. 【2017•枣庄卷】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故D 正确.故选:D.【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17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 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5 透镜及其应用20、(2017•潍坊)(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倒立缩小照相机(2017•东营)(8 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20.(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0.(1)10.6(10.2~10.8 均可得分)(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13.(2017•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应配戴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答案为:甲;凹.27.(2017•枣庄)(2分)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7益阳)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在主光轴上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2017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3.(2017徐州)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4.(20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5.(2017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6
/ 1
2017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
察.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6.(2017烟台)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7.(2017大连)(多选)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蜡烛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像
D.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像
8.(2017营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 2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2017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
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B 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
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
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9.(2017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A .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
内B .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天津)(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时,用
焦距分别10.(2017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
光屏放置在为f、f21(图中未标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具坐上,调整
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
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B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f .f<f D.f>C2112二、填空题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11.(2017镇江)如
图所示,用焦距为5cm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
P烛放在A处时,位于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再将光屏从P向右移动蜡烛
至镜位置不变,B处,侧,上述过程中光位于 A的 P 大像,则两次所成
的像都是立的,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屏是
向.6
/ 3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2017
青岛)综合作图——光学黑箱:已知黑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201712.F
的位置。
镜。
请在黑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填上光学仪器,并标明凹透镜焦点
广东)2017如题15—l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13.
(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临沂)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14.(2017 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图甲中光1)(凸透镜的屏离可能是距离(填序号)8cm
A18cm C...28cm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2(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调节。
(填“凸”3()若步骤()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2
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6
/ 4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2017的地方,我们能看到)若将
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4 (填序号)。
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9cm、和15.15cm(2017泰安)在焦距为5cm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若将蜡烛放置在A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BCcm的透镜所称的像最大,若在成像,则焦距为
cm.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6.(2017长春)如图一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时,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30cm刻线处,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一个合适的眼镜,光屏上的像再次清
晰.
图二图一(4)研究光现象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5像
的位置,运用了法.
6
/ 5
2017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精选题及答案
答案:1.B 2.D 3.C 4.D 5.C 6.C 7.AD 8.C 9.A 10.BD
11.倒,右,右,55cm-60cm;
13.12.
(4)A. (3)凸,左,14.(1)B,(2)9
515.同一高度,15,或16.(1)同一高度,(2)投影仪或幻灯机,(3)近视(4)模型法(5)等效替代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