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7数据:2-29青海省旅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4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一、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的GDP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在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中起到主导作用。
2.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它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基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牧资源,农业是青海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总量有着较大的贡献。
3.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是青海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铋、铜、锑等,大力发展工业,推动了国民经济总量的提高。
4.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教育、卫生等行业。
青海省注重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商贸、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不断增加。
5.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交通、能源等,为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指标1.经济增速:经济增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在资源、环境、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需求。
2.农业增速:农业增速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注重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并积极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这些举措使得农业增速保持稳定增长。
3.工业增速:工业增速是衡量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工业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4.服务业增速:服务业增速是衡量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健康等领域,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前三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不可预见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青海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的措施,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氛围。
一 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宏观经济运行特点2017年,青海经济发展的历程极不平凡,受国内外大市场环境的影响,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换挡调速的压力凸显,稳增长面临多年少有的困难。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基本呈现“趋稳、优化、提质”的运行特点。
(一)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缓中趋稳自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以来,青海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特征更加凸显。
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1.75亿元,增速7.0%,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1个百分点,经济仍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分产业看,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高于全国同期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0.80亿元,增长6.0%,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12.27亿元,增长8.7%,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从纵向比较看,青海省经济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7.0%~8.0%的水平,增速走势与全国增速的趋势越来越接近。
从横向比较看,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民间投资能力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在西北五省(区)中,前三季度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仅高于甘肃省,排名处于中下位置,与上年同期青海省在西北五省区中增速排位第二的情况相比有所下降(图1)。
从结构上看,青海省一、二、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86∶51.96∶41.18变为6.68∶51.04∶42.28,第一、二产业占比减少,第三产业占比增加1.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结构正逐渐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图2)。
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与旅游资源分布协调关系

【旅游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23-12-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机制、模式与路径”(项目编号:19XMZ077);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编号:2023VZX008)作者简介:严荣(1981-),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社会价值;李翠林(1973-),女,新疆奇台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
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与旅游资源分布协调关系严荣,李翠林(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丝路经济带核心区作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它的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对于研究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经济水平、投资支出、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城市魅力以及自然资源六方面分析了旅游企业营商环境和旅游资源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设计科学严谨的指标体系,构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和旅游资源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并以丝路经济带核心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数f (x )和g (y )近十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与旅游资源的耦合性出现由2011年的轻度失调逐渐变为2020年的濒临失调,说明两者之间的耦合性正在走向优化趋势,也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加强;从2011-2020年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与旅游资源之间的耦合水平一直处于中级水平的状态,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加强。
因此,丝路经济带核心区需要改善旅游资源管理水平来实现旅游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旅游企业营商环境;旅游资源;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空间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4)01-0052-09一、引言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包括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解读及应用

第 一 部 分 如 何 分 析 和 判 断 经 济 大 势
宏观波动往往呈周期性,由萧条→复苏→ 高潮的循环变动,不同经济指标的变动并不总
是与总体波动步调一致
先行指标:从时间上看,总是比总体经济更
早地发生转折,达到高峰或低谷的指标。如制 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景气指数等
同步指标:在时间、波动起伏与经济波动轨
18/四 上午10:00
18/四 上午10:00 18/四 上午10:00 18/四 上午9:30 27/六 上午9:30
9/五 下午13:30
9/五 下午13:30 9/五 下午13:30 18/日 上午9:30 27/二 上午9:30
9/日 下午13:30
9/日 下午13:30 9/日 下午13:30 18/二 上午9:30 27/四 上午9:30
7月 13/五上午10:00 …… 9/一 上午9:30 9/一 上午9:30 13/五 上午10:00 8月 …… …… 9/四 上午9:30 9/四 上午9:30 9/四 下午13:30 9月 …… …… 9/日 上午9:30 9/日 上午9:30 9/日 下午13:30 10月 18/四上午10:00 …… 15/一 上午9:30 15/一 上午9:30 18/四 上午10:00 11月 …… …… 9/五 上午9:30 9/五 上午9:30 9/五 下午13:30 12月 …… …… 9/日 上午9:30 9/日 上午9:30 9/日 下午13:30
第 一 部 分 如 何 分 析 和 判 断 经 济 大 势
7、要看一组指标,而不仅仅看单个指标
要找出一组主要指标去认真观察和分析,从相 互联系和综合的角度去考察 例如,为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既需要看经济增 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这 四大指标,也要看库存变动、消费者信心指数、 企业订单等指标,还要注意货币和财政方面的 指标,以及金融市场的一些指标 当这些指标给出的数据或结果出现矛盾时,要 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要选择更有把握的指标 作为判断依据
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产业

经济视角的旅游活动
需求方
供给方
旅游者(旅游需求问题)
旅游经营者(旅游供给问题)
8
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这种需求和供 给的关系既是旅游活动向旅游经济活动转化 的反映,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也是推动旅游 经济发展的动力。
9
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1)产生的前提条件不同 旅游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闲暇时间、可自由支 配的收入、旅游动机; 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旅游活动中的商 品交换。 (2)主体不同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一方; 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买卖双方。
• 核心旅游业:景区景点业、旅行社业; • 基本旅游业:酒店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交通业; • 扩展旅游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及与旅游消费活
动有直接关联的部门。
24
旅行社业
指依法成立,专门从事招徐、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组 织旅游活动,收取一定费用佣金,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 算的旅游企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 不仅是旅
略 11. 性支柱产业地位 10.甲流冲击旅游市场
34
26
旅游饭店业
指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基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 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旅游饭店数量、床位的多 少,标志着旅游接待能力大小;而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高 低、服务质量好坏、卫生状况及环境的优劣,则反映了旅 游业的服务质量。因此,旅游饭店业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发达的、高水平的旅游饭店业, 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旅游业。
32
2009年中国十大旅游事件
1. 两岸定期直航启动,台湾游大热 2. 上海迪斯尼项目获得国家核准 3. 各地热推旅游消费券 4. 延迟退房打破“12点退房制” 5. 《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
论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两个“一体两翼”——兼及东西两翼发展重点

论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两个“一体两翼""一一兼及东西两翼发展重点任唤麟(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现状,立足我国旅游发展的资源与空间分析,从战略层面提出我国旅游未来发展资源维度与空间维度的两个“一体两翼”战略:资源维度应坚持以文化为主体、以自然与生态为两翼的发展方向,空间维度应坚持以中部为主体,以东西为两翼的发展方向,以及东西两翼又分别应坚持以海滨与海岛旅游、荒漠绿洲旅游为发展重点的定位,以实现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创新与拓展$关键词:旅游发展;资源维度;空间维度;一体两翼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4-0077-04我国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也是目前全球最具有旅游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统计数据显示[1],经过40多年的发展,至2019年,我国国内游客已达60.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已达57251亿元;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旅游收入对GDP(99.1万亿元)已经有较大的贡献比率(6.7%),且我国旅游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与此同时,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再提高,这一变化还将会继续深入$在我国旅游的快速发展之中,取得成绩的同时,又有值得让人思考的重要问题:从现有旅游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与格局来看,为获得进一步的、可持续的发展,未来我国旅游在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上将会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与充分的讨论,因为不仅涉及诸多影响因素,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必定会对我国旅游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有研究对此少有涉及,本文试从较宏观、较抽象的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从资源与空间的两个维度加以分析,并对以海滨与海岛旅游、荒漠绿洲旅游为发展重点的定考$1资源维度的一体两翼资源是旅游发展最一般的基础,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资源,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青海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
本文将对青海省旅游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通过对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旅游市场的规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以期为旅游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旅游业发展情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青海省积极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和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到青海旅游。
旅游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青海省旅游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青海省旅游市场总收入超过了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同年,游客总人数达到了XXX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了XX%。
这些数据显示了青海省旅游市场的持续蓬勃发展。
青海省的旅游市场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
国内旅游市场是青海省旅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国际旅游市场也在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来到青海省观光和旅游。
青海省的旅游业主要以自然景区旅游为主,例如青海湖、塔尔寺、茶卡盐湖等。
此外,青海省还以民俗文化旅游、高原特色旅游等为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
近年来,青海省还积极推动冰雪旅游、户外探险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市场的内容。
未来发展趋势青海省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海省的旅游市场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同时,青海省政府将继续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安全保障。
国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对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将会进一步促进青海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青海省的旅游市场将继续深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升旅游产业链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