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30篇哲理散文阅读

30篇哲理散文阅读一、迎向风雨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二、大和小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有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
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三、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
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
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
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
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下,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把人刮歪刘亮程①刮了一夜大风。
我在半夜被风喊醒。
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
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
她撕扯,哭喊。
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②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
是风把麦捆刮走了。
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
我比一捆麦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
风朝着村子那边刮。
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
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③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
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
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
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
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沦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
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
④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
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
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
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
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
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
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
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
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
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⑤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又从远处刮回来。
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
那场风刚好在我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
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写字的和没写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
七年级散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散文阅读(含答案)散文一:《小鸟和小树的友谊》内容概要这篇散文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棵小树之间的友谊。
小鸟很喜欢在小树的枝干上栖息和唱歌,而小树则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他们互相陪伴,互相依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阅读题1. 为什么小鸟喜欢栖息在小树的枝干上?2. 小树为什么感到幸福和满足?3. 这篇散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小鸟喜欢栖息在小树的枝干上是因为它们觉得那里温暖舒适,并且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2. 小树感到幸福和满足是因为有小鸟在它的身边,它们互相陪伴和依赖,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3.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友谊是宝贵的,互相陪伴和支持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幸福。
散文二:《勇敢的小猫》内容概要这篇散文讲述了一只小猫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追求梦想的故事。
小猫原本害怕水,但在一次机缘下,它遇到了一只水生物朋友,并通过相互帮助和鼓励,最终学会了游泳,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阅读题1. 小猫原本害怕什么?2. 小猫通过什么方式克服了自己的恐惧?3. 这篇散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小猫原本害怕水。
2. 小猫通过与一只水生物朋友相互帮助和鼓励,学会了游泳,并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3.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并通过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
散文三:《夏天的乐趣》内容概要这篇散文描述了夏天的美好和乐趣。
在夏天,人们可以享受到清凉的游泳池、美味的冰淇淋、绿草如茵的公园等。
夏天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活动的季节,人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阅读题1. 夏天有哪些美好的事物?2. 夏天最令人兴奋的活动是什么?3. 这篇散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夏天有清凉的游泳池、美味的冰淇淋、绿草如茵的公园等美好的事物。
2. 夏天最令人兴奋的活动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3.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要珍惜夏天的美好,与家人朋友一起共享快乐时光。
散文阅读 6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壶口的黄河肖铁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
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
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
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
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
这时的黄河。
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
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阅读策略3. 散文主题的提炼和分析4. 散文结构的把握5. 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难点:对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挑选风格迥异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散文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散文阅读训练1. 选用不同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设置阅读题目,检验学生对散文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
八、散文阅读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散文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散文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高考散文阅读策略1. 分析高考散文阅读题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结合实际高考真题,讲解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一)红砖,超市,街口随风摇曳的橡皮树。
灰街道,树林笼罩,院子深深,流浪猫在屋檐下张望呼叫,再转道。
转过几杆雨打的芭蕉,方知什么是真正的宁静,什么是红尘中的素雅。
而我要拜访的向居士就在这深院里的二楼居住。
这是我与向居士十年后的第一次会晤。
十年前,想都没有想过她现在能拥有“居士”的身份。
那时,她同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人一样,满身挡不住的灿烂千阳,根本不用上班,只在家里给报纸写专栏,给杂志当栏目主持,给各类刊物撰稿,似乎那时她总有写不完的故事。
闲暇之余,我们也去KTV,或泡泡吧,手里握一杯咖啡,或加半片柠檬的红茶,谈谈那时的卫慧,讲讲后来的木子美,当然什么安妮宝贝,芙蓉姐姐都是被我们的孤独烟蒂踩在地上熄灭的话题。
我们骨子里热爱纯文艺的生活从不允许残渣余孽浸入。
只是忽然有一天,她从写作界的朋友圈消失了。
有人说她跟随一位修行的阿妈去了文殊院,也有人告诉我,她去塔公草原的寺院做了义工,还有人说她与一位出家的台湾少年去了印度。
当然,后来媒体证实的消息是她去了澳大利亚。
十年后,我见到的她已经是一位正宗的居士了。
开门的瞬间,只见她素面朝天的脸上宛若葵花般绽放,我伸出去的手还未与她相握,她却双手合十,从容地轻盈转身将我迎到客厅。
她让我先坐一会儿,便忙着去厨房为我沏茶。
我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外文杂志翻阅起来。
一页,两页,三页,很多页都被我翻过去了,她的茶还没来。
我站起身,张望着落地窗外繁茂的树木,树上的蝉把季节叫得伤痕累累,心想这人怎么沏杯茶需要这么慢的时间?想来想去,实在等不及了,径直朝宽敞明亮的厨窗走去。
只见那英国式的小茶壶升腾着白茫茫的雾气,她人却在距厨窗不远的花园里弄着她的花草。
其实,那不单是花草。
几个透明的高脚杯里盛着晶莹剔透的冰糖。
每一个瘦长型的高脚杯里都插有一枝粉嘟嘟的康乃馨。
它们像是展品整齐划一地被陈列在漂亮的厨窗里。
她是在等待客人来光顾这道美食风景?仔细看,那些长有翅膀排成长龙的蚂蚁已经沿着那些高脚杯,穿越围墙这道地理等高线,三三两两地运载着向居士馈赠它们的礼物归家了。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 南 的 冬 景
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 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 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 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 出。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 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 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 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 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 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 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 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
江 南 的 冬 景
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 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 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 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 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 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 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 是什么? 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 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 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 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 更深入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 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 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
五.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 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 写给出题人,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 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要所写即所问。即题干中问什么,就 要直接答什么,且不可回答问题拖泥带水。 ②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即语言要少而 精,但也不可两三个字词了事,语焉不详。 ③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答题要注意前 后的条理,因为老师阅卷是从前往后阅,所 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 内容放到最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江 南 的 冬 景
(2)作者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 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 的境界?(不超过20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原文, 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句中有一个重要的指示 代词——“这一个”,这说明关于“怎样的境 界”的问题,应从前面的段落中去寻找。 B.抓语词,定特点。①原句所在的第五 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末尾有“又是一种说不出的 悠闲境界”的句子,这其中的“悠闲”很显然 是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的关键词,画出 来。 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后面 都是描写性的话,直到“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显然都是在解说“悠闲”的,没有重点词。而 接下来的一句“若再要点景致进去……”中有
江 南 的 冬 景 原 文
④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 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 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 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 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 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 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 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 午后,你一个人肯 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 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 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 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 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 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 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 文更美丽得多?
江 南 的 冬 景
【步骤解析】
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1 .定内容。题目——《江南的冬
江 南 的 冬 景
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 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 是江南的冬景。读作者——郁达夫,联想 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而略推 本文的风格。 2 .定文体。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 确定,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 一步的研读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 有什么特点,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 章的主旨。
二.明确文体
通过对全文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 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 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 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 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 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 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 物与理相通处。 5.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 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审题干、定区位
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 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 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 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 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 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 确性。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 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 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
江 南 的 冬 景
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 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 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 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 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 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 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 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 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 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 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 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 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 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 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 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 地看问题。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 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江 南 的 冬 景
第三步: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 重点;多联想、定答案
1.(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 调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需要找 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最后。 B.抓语词,定特点。读句子“但对于江 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 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 调”。这是一个判断句,抓住其中“便是”这 个词,答案显然就在其后面。
江 南 的 冬 景 原 文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 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 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 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 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 乡村晚景(乡 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 村的傍晚景 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 致) 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 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 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 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 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 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 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江 南 的 冬 景
“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 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 结为“乡村晚景”。 ③“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 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 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 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 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 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二.明确文体 三.审题干、定区位 四.抓语词、定重点
五.多联想,定答案 六.解题示例
一.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 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 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 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 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 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 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 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 辨明真伪的。
江 南 的 冬 景
江 南 的 冬 景
【原文】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 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 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 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 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 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 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 注意字数问题,确定答案为:明朗。
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二.明确文体 三.审题干、定区位 四.抓语词、定重点
五.多联想,定答案 六.解题示例
六.解题示例 抒情散文——借景抒情——主旨: 景之特点与人之情感相通处
实 例 评 说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江 南 的 冬 景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 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 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 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 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 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 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 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一一西北 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日两日。到 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自得象黑女脸上 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 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 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