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前言

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出口每年增速均超过35%以上,

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到1亿辆。这一组数字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兴奋不已,而实际上,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连续兴奋了好几年

了。然而,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盛宴呢?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

汽车零部件市场将会有哪些变化,中外资零部件制造商未来的发展走

向如何呢?

盖世汽车网在此承前启后的时期,对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

国际咨询专家及资深业内人士约60多人进行了深入地访谈和调研,在我们提出的假设得到共识的情况下,完成此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报

告,以供零部件企业参考。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

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在这段时期里,一

些零部件生产商享受到了高增长带来的丰硕成果,一大批企业从几亿

元的年销售收入发展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有些企业接到的订单甚

至已经排到了2010年。

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配套市场、售后市

场和出口市场中,尤以配套市场为最主要的贡献因素。中国汽车产量

从2002年的325万辆增长到2007年的889万辆;中国零部件配套市

场也从2002年的1900亿元规模增长到2007年的约5000亿元,净增3000多亿元。

出口市场在过去的五年中是增速最大,出口额从2002年的150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约1200亿元,净增1000多亿元。

售后市场的市场增速稍弱一些,但也从2002年的700亿增长到2007年的约1200亿元,净增500亿元。

2007年三大市场共计约7400亿以上的市场规模,减去进口的约

800多亿,在中国国内生产的零部件产值已达到6600亿元左右的水平,比五年前的约2000亿增长3倍多。

根据盖世汽车网的调研,80%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对于未来

五到十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也有30%到40%的经理人对于近两年增长过头后反而带来滞涨的可能心存疑虑。我们的观

点是,只要中国经济和金融环境不出现大的意外,在未来的五到十年,

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还将保持较高的增

长速度,其间,不排除有阶段性的增速波动情况出现。

继续看好未来五至十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根本依据是驱动该行

业增长的基本因素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未来5到10年间,中国汽车年生产量保守估计将达到1500万辆左右(包括出口车辆),即新车的产量还将增加近一倍。而由于车型

升级的因素,估计将为配套市场带来超过一倍以上的产值。

尽管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现在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仅限与美元直

接挂钩的国家和地区;另外,除非人民币升值到中国的绝大部分产品

都没有出口竞争力,否则作为中国政府为数不多的支持高附加值的汽

车产品出口不会长期受影响。并且,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结构也从主要

出口售后市场向售后、配套市场并存的方向转型,因此,未来5到10年出口零部件产值也将不小于2007年的一到二倍。

售后市场将最没有悬念地保持增长,因为,现在每年新增的车辆

保有量就有800多万辆,随着大量2003年以后新购的车辆开始进入

大量保修阶段,售后市场将比前五年有更高的增长率。

当然,预测将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排除未来五年内的某一时

段出现新车产量和出口同时缓慢增长的现象,因此,零部件供应商应

根据自己公司的资源能力来调节产能的增长节奏。

早在十年前,就有国际著名公司预测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

2010年前会大洗牌,近7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被并购。然而,

时到今日,虽然偶有并购现象,但真正大规模地并购战并没有发生。

事实上近5年里,中国供应商的数量反而在增加。

一个供应市场从过于分散到集中是必然的过程,然而判断中国汽

车零部件产业的重组整合会何时大规模发生却十分困难,我们从五个

维度来分析并购发生的外部因素,以判断并购在近年大规模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

1、市场增长。如本报告第一部分所分析的,中国本土市场中,不论配套市场还是售后市场,都呈现出一个较长期的市场规模持续增

长的特征。在一个增量市场中,现存零部件企业更多选择增加产能或

设立新厂的方式去争取新增的蛋糕;只有在成熟稳定市场中,才会出

现大量你增我减式的零和并购游戏。而且在未来的增量市场中,还可

能会出现新的进入者。当然,不排除新增产能过度后,会引起阶段性

局部修正,但从整体看,零部件企业数量不会呈现大规模减少的情况。

另外,企业并购(非少规模参股)的前提是,被并购方业绩差,利润

甚至为负数;然而在一个增量的市场里,虽然利润率可能会下降,但

大量亏损的情况还是较少发生。这也给希望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者

减少了机会。

2、整车市场的集中度。盖世汽车网曾组织专家专门分析过现在中国整车的成熟度的问题。基本的判断是,中国汽车市场刚进入成熟

市场前期,整车厂之间的真正规模整合也还需要约5年以上的时间。

因此,因为整车厂大量并购、其整合供应体系而大量减少供应商数量

的情况目前也不会大规模发生。

3、现有市场的竞争特性。乘用车配套市场增长潜力最被看好,加上整车厂又以外资品牌为主,因此,各种类型的零部件公司都有,

竞争最为激烈。在此市场上出现以中资为主的一级供应商被并购的可

能性较大,并且最可能持续发生。在商用车配套市场上,因外资进入

较少,商用车主机厂在中国又以自主品牌为主,因而专攻此市场的供

应商近年被并购的概率较小。而定位于国内售后市场的供应商,因外

资近期还未倾注全力,市场还在增长;加上售后市场供应商还可以向

出口市场转型,因此,此类供应商被并购的可能性更小。但是,定位

出口售后市场的供应商近两年有一定的压力,一些不及时调整出口市

场、进行战略转型的企业,会有可能被挤出市场。

4、新进入者的切入战略。从盖世汽车网的调研和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有实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公司,现在更多的选择成立新公

司的方式,以并购方式进入市场不是主流。

5、中国供应市场的制造基地特性。除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本身规模巨大之外,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将可

能因为低成本等多种因素而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中、外资

企业都会利用这个特性而受益不浅。随着跨国公司中国采购的深入和

外资零部件公司开始重视出口市场,在中国生产零部件的数量将不仅

仅取决于中国本土市场情况,而将受全球制造基地进度的影响了。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近年内可能有专注于某些

市场的供应商面临被并购或挤出市场的风险外,但总体而言,零部件

供应商的生存状况还比较乐观,近3到5年内供应商(指工厂)数量上可能会不减反增。

中国配套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比起日本和韩国的配

套市场,中国配套市场的进入难度可谓天壤之别。

来自欧系、美系、日系、韩系的零部件一级供应商都有机会在中

国打入其它成熟市场不易进入的整车厂采购体系中去,部分美系和欧

系供应商充分享受了在中国客户多元化的成果。而中国本土的零部件

供应商甚至有机会成为日系和韩系的配套供货商。

形成这种开放的配套市场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

面:

1、中国的乘用车企业以合资公司为主,因此,一方面中方可部

分削弱外方在采购中完全主导的权限,另一方面,中方的子公司或合

资零部件公司因资产上的关系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合资主机厂。

2、中国有国产化率的要求,而历史上一个与外资整车厂关系紧

密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并不是很快跟进整车厂在中国投资,这给了中方

和其它早期在中国投资的外资零部件公司机会;

3、中国本土整车厂,由于历史上缺少完整的供应体系,并且在

技术含量高的总成上需要得到外资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因此,对于

外资零部件企业而言,只要成本可以接受,实际上对自主品牌持欢迎

态度。

然而,这种相对多元交织的供应体系局面,随着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对原有供应体系的强化而将得到改变。丰田在构筑起强大的供应体

系后才发力并在中国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以丰田为代表的主机厂与零

部件厂商之间紧密的零整关系模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加上越来

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国内整车厂有机会来重新梳理自

己的核心战略供应商体系。因此,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虽然中国的

配套市场依然会是全球最开放的,但是,各个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将

越来来稳定,这意味着,新的进入者将会越来越难进入非传统供应体

系。

以上结论主要是针对一级供应商而言的,对于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随着以此定位的外资来中国投资的增多,现在正在上演十年

前一级供应商混战的局面,二、三级供应商需要把握好未来十年的机

遇,争取在混战中取得有利地位。

跨国采购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继续看好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主要原因。

对跨国采购(global sourcing)翻译有很多种,在此我们简单

解释一下。跨国采购主要是指制造商将其生产产品中的零件或部件到

本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特别是低成本国家进行采购的现象。跨国采购在

其它制造业由来已久。对汽车行业来讲,主要体现在配套市场上的主

机厂或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到低成本国家采购,当然售后市场上的大型

企业也加大了跨国采购的步伐,采购除了零件或部件外,甚至以贴牌

生产方式采购整个总成。

汽车行业的跨国采购中,中国是最重要的低成本目标国家。最初

是北美三大整车厂受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采购的力度,

随后包括其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来自于欧洲的大型整车厂和

一级供应商也投入到中国采购的大军中,接下来商用车公司和工程机

械公司也加入这一行列。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有较强的战略能力,十

年前就开始全球采购战略,并且业绩不凡,如德国博世公司。

中国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全球采购目的地,不少公司在设立中国

采购的目标时雄心勃勃,如果将他们的总目标采购量加起来,从2003年到2008年应该会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设立的各类采购中

心也达到约400到500家。中国采购因而一度十分狂热。根据我们统

计,通过盖世汽车网寻找供应商的配套市场采购商就多达300余家。

造成这个狂热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北美的主机厂和配套供应

商竞争压力太大,迅速降成本心切;2)Made in China产品比比皆

是,因而认为零部件采购也会一样迅速;3)一些厂商过于乐观的预测和宣传也起到了鼓动的效果。

然而事实上,根据这近四到五年的实际采购实践,中国采购的成

果并不像大量公司预测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公司没有达到他们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的

下降,中国采购面临的压力更大,国际采购商已经将目光同时转移到

越南、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其它国家与地区。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1)配套市场的零部件采购,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很高,包括技术开发能力、质量、生产工艺和流程、

物流和语言沟通能力等,能直接符合要求的中国本土零部件公司较

少,跨国零部件企业又配合较差;2)能基本符合要求并且能力较强的中国配套供应商传统上只专攻国内配套市场,绝大多数没有出口经

验和国际化交流能力,因此让很多采购商止步;3)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这几年也增速太快,部分供应商没有产能做国际市场,因此也没有

重视国际采购商;4)部分中国供应商因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对于出

口市场不重视而让可能的机会失之交臂。总之,在这一轮国际大公司

主动伸出橄榄枝的热潮中真正能抓住机会的并不太多,而这样的好机

不会长期存在。

目前,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

养潜在核心供应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

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

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

我们分析,尽管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谨慎,但未来十年

内,出口和国际化仍将是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主旋律。主要原因

有:

1)汽车零部件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中国供应商提高国际化发

展步伐意识是必然的,一些已初尝国际采购成果的企业传递了相当积

极的信号;

2)中国零部件企业特别是配套市场的零部件供应商,其竞争环

境越来越残酷,国际化将是差异化的主要出路之一;

3)经过这几年的快速成长,相当的配套厂商已达到10亿以上的规模,具备了一定国际化拓展的经济实力;

4)外资/合资企业也将加大出口力度,让中国真正成为制造中

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判断出口和国际化将是中国零部件企业未来十年的主旋律

之一。国际化的模式将随着其能力和经验的增强而分为三个大的阶

段:

1)主要是配合国际采购商的中国采购,向其销售产品,而出口

操作、物流等主要由采购商来统一整合执行,属于被动等待型;

2)在主要的目标配套市场上设立销售及服务机构,建立自己的

物流中心和库存,直接向目标客户销售,利用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实

现主动国际化营销;

3)在目标客户集中的区域设立组装厂或并购组装厂,其核心零

部件仍从中国出口,能实现生产、部分采购、营销、服务及物流的国

际化运作。这种模式难度较大,在近期不会大规模出现。

整车销售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弱,这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达

成的一致共识,更是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真实现状。但随着汽车保有

量以及私车拥有量的增加,售后市场被关注度在迅速升温。

中国以后将每年新增近1000万辆车,这就意味着五年后保有量

将接近1亿辆。在美国保有量约2亿多辆,每年售后市场汽车零部件

需求约1200亿美元,中国如果保有量达到1亿辆,售后零部件市场将在近3000亿元以上规模,此市场的吸引力明显增加。

市场的吸引力带来的是更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体现在两种层

面,即不同类型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与不同业态之争。

不同类型供应商之争最主要体现在:

1)原厂零部件供应商除提供OES(原厂备件)给整车厂、通过

整车厂的4S店销售到售后市场外,将可能加大力度以自己独立的品

牌进入独立售后市场,销售配套及非配套车型的零部件;

2)国际上其它主营售后市场的制造商也将加大对中国售后市场

的投入力度,成为新进入者;

3)因此,在4S店体系之外的独立售后市场中,将可能增加上

述两类强大的竞争者,这两类的定位是处于原厂件和质量较差的替代

件之间的,这就意味着,高档售后配件与低档售后配件之间的这部分

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对于目前定位于这个市场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的

影响将最大,特别是乘用车方面。

不同业态之争,主要体现在:

售后配件的流通渠道可分为整车厂控制的OES渠道和社会独立的流通渠道。而社会独立渠道在成熟市场又可大致分为批零结合的连

锁经营店和传统的层层批发分销零售上,包含各类商店和维修店。在

中国,目前连锁经营的业态还没有真正出现。但竞争趋势正体现在此:

1)OES渠道与社会独立渠道较量将升级,目前强势轿车品牌的

OES渠道很强大,社会独立渠道相对强势,而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

连锁业态将会从区域到全国性地出现,将明显冲击OES渠道。比如,博世要在2010年前,在中国建立1000家汽车维修店,日本最大的汽

车用品经销商黄帽子(Yellow Hat)在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直营

店与加盟店数量增加到500家;3M在中国提供多达8000种汽车售后产品,覆盖全国700家特约美容施工店,并应用在超过6000家维修厂以及4S销售服务中心。米其林、固特异、BP、壳牌、霍尼韦尔等

一大批外资都在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并且相互渗透。

2)社会独立渠道中的传统业态模式和新型连锁业态之间可能的

竞争。传统业态近3到5年内还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但要想取得较

大发展也比较困难,毕竟更加专业化的连锁经营将是大势所趋的事。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

国汽车零部件集团。据统计,在全国上规模的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规模、技术实力和跨国经营经验都处于世界

领先水平,具有参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系统开发和模块供货

的能力和经验的企业,几乎都是世界跨国汽车集团(6+3)的系统、模块级配套一级或二级供货商。业务主要集中在车身、发动机、变速箱、

车桥、车架、转向、制动、电子与电器、饰件、空调、乘客保护系统、

音响、排放等领域。他们以其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

验,很快在我国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型产品的

生产,产品主要涉及到座椅、电池、车轮、保险杠、万向节、传动轴

和挡风玻璃等,这些产品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

关键零部件上,很多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资金及销售渠道

等方面都依赖世界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要远远超出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程度。而且大部分还

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

中国加入WTO之后,世界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加紧掌控在华经营主导权,通过收购现有本土零部件企业及提高合资基地出资比例,

将在华工厂转变为绝对控股公司或独资子公司。

2005年颁布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以及中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环保与安全领域的技术法规,并计划到

2010年实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当水平的技术标准。这些有利因

素进一步刺激外资零部件在华投资进入新的小高潮,导致外资主机厂

与零部件企业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与国产化。如大众新建变速箱

总成工厂,博格华纳在宁波投产涡轮增压工厂等。本土厂商在减振器、

动力转向、安全气囊、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产品的生产处于

初步发展阶段,甚至有一些是属于起步阶段。

至为关键的是,本土高技术产品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采购方面的

不利境界,难以获得成长机会。外资由于历史上传统的配套关系,在

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领域,基本移植国外原有的配套关系。另一方

面,迫于竞争压力以及产品升级的需求,崛起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加

大在高技术含量产品领域向外资或合资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量。

波士顿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本地化采

购、制造与销售这四大重要环节上的本土化程度远高于整车厂。随着

外资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他们在中国将越来越根深蒂固,进一步挤

压定位高技术产品、尤其是高技术总成产品的本土厂商的生存空间。

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除了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攫取份额之外,随着

在中国落地时间增加,利用中国的要素优势而进行中国因素的全球再

定位的战略转型将是未来十年又一个明显的大趋势。

当然不同公司的中国战略会有所差异,盖世汽车网根据与近30家主流的跨国公司的访谈和调研,总结出跨国公司中国战略走向的六

个可能的步骤,主要就他们在价值链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四个

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

1、针对中国市场,主攻销售。这个阶段对很多公司已是过去式,

特别是配套市场,主要靠设立一个办事处或贸易公司,进口在其它地

方生产的产品或简单组装再销售到中国的配套市场,都已不是主流的

方式。但进入中国售后市场的部分品牌有可能还会用这种策略;

2、在中国生产,本地化采购,销售到中国市场为主。这是现在

大多数公司目前的主要策略。其中本地化采购的比例要看其产品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不排除有些产品的零部件还需要大量进口;

3、在中国生产,大量本地化采购,同时,采购在中国有稳定供

应商的产品,销售到其它生产基地;也就是帮助其母公司实施全球采购战略;进展到这个阶段的供应商数量也在明显增加;

4、在中国生产,大量本地化采购,产品不但抢占中国市场,也

销售到其它市场。中国逐步成为其全球生产基地之一,是其全球生产体系分工中的一员,负责生产某几类在中国生产有优势或物流上适合的产品,全球供货;采取这个步骤的公司还不多,但据调查已有80%的跨国公司有这种战略意图;

5、除了中国生产、采购外,开始设立研发机构,为适应主机厂

或直接客户产品的中国本地化开发要求;也有开拓非其本供应体系外的客户的原因而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的(见本报告第三部分)。但这些开发主要还是与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进行匹配的应用性开发;步入这个阶段的公司越来越多,未来五年将明显增加。

6、随着中国的开发人才增加,其开发体系也日益完善,特别是

如果该公司将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之一时,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将中国的研发中心建立成其全球多极研发中心之一,成为其全球开发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将会在更长时期后才会成为主流。但跨国公司的战略日程上已有这种准备。

总之,未来五到十年,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将在生产、采购、研

发等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重新调整,使得中国不但成为其重要的市场,还成为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这也会给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和活力。

与这个标题可能形成的乐观相反,我们调研发现,中国汽车零部

件生产商十年内产生国际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可能性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只能表达十年内可能会看到一些企业初具国际供应商雏形这一谨慎乐观。

主要原因比较简单,就是现在的竞争环境很不利于中国本土的零

部件在配套市场处于有利地位。我们来简单描绘一下一个国际级供应商的大概特点:

1)主要市场以一级配套为主,也有售后市场的产品;

2)有丰富的产品组合,客户相对也比较多元化;

3)其产品在某些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开发技术;

4)有相当的企业规模;

5)国际化程度高,一般在全球有销售、生产、采购和开发机构;6)常常有较稳定的本土主机厂商作为核心客户,并通过与其合

作带来国际化机会、新技术开发机会;

简单对比一下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不难发现有一些共性

的特征;

1) 绝大多数公司产品单一(很多上十亿元左右的公司主营产品

仅一种),因而规模也普遍偏小;

2) 目标市场单一(如仅中国国内的配套市场,甚至仅供商用车

或仅供乘用车市场);

3) 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有一些公司虽已能将产品销售到全球,

但对中国本土优势依赖度很高,即绝大部分价值的生产仍在国内,只是出口到国外,还没有能力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和更深的价值链全球优化。

4) 基本上没有企业能在一级配套市场上拥有持续的全球领先的

技术开发能力;

5) 没有可以依靠的稳定的全球主机厂伙伴。也就是说,虽然一

些公司能在中国为很多国际品牌的主机厂配套,甚至也能出口到国外

的配套市场,但不足形成稳定关系,特别是国际市场上,一旦有如印

度等竞争者出现,买家将不会有忠诚度。纵观德尔福、伟世通、电装、

爱信、博世、玛瑞利、现代摩比斯等,无一不是因为有强有力的主机

厂伙伴成长的带动。而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强有力的国际性主

机厂现在还是未知数。

因此,如果说十年内有一些本土零部件企业可能会展现国际供应

商的雏形,或者会在更长的时间里成长为国际级供应商的话,我们预

计有两种可能:

1)上汽、奇瑞或其它本土整车厂能够在未来十年,逐步形成

200万辆左右的自主品牌生产能力,并在全球进行生产、销售。这样,

这些主机厂下属的零部件企业或关系紧密的零部件企业可能在主机

厂的支持下形成国际级公司的雏形;

2)利用中国产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的市场机会,在某些细分产品领域一级配套商迅速占领中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产生较高的利润,以此为优势进行国际化的并购和运作,让自己获得技术优

势并实现国际化发展。现在已有不少企业正在作此努力。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做国际性的零部件公司,可以有较小的

目标。但是,即使是不追求规模大、影响力大,中国本土的主流供应

商,绝大多数都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压力。主要体现在:

1)产品多元化,特别是相关多元化。很多公司只主攻配套市场

的单一产品,风险极大,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会有致命危险;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进行相关多元化,甚至进入相近领域;

2)客户及市场多元化。有些供应商甚至主要就靠一、二个客户

而高速发展,既不关心售后市场,也无力去攻出口市场,甚至只作商用车市场,不关心乘用车市场,这与产品单一一样危险;需要大力分散客户降低风险;还有一些仅主攻售后市场,这样很难做强做大。3)国际化。中国的供应商国际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一些有实

力的本土企业埋头干国内市场,不知国际市场为何物,最终可能会失去全球化带来的大好机会。

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本土供应商未必以上三种战略转型同时

进行,但这种转型趋势将十分明显,企业业务之间将上演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的大戏。

盖世汽车网通过对近60名中外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高管、咨询公

司的汽车行业专家进行访谈或调研,基本的共识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可能的生存和发展图景如下:

1、如本报告第八部分所述,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难以有成为

国际级领先供应商的作为,但不排除有少数几家可以在未来几年形成国际级供应商的雏形。

2、主要业务集中于中国本土配套市场的中小型企业仍会大量存在,他们生存状态难以说好,但在市场进入成熟期前还可以生存,甚至有些能发展较快成为中大型企业,但国际竞争力仍一般。

3、大量专注于出口及部分国内市场的零部件公司会大量存在,

其中一些预计在全球售后市场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一些易耗品;更多的是处于全球售后市场供应体系的中下级别。

4、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国本土供应商中可能会出现一批主要定

位于二、三级配套产品(少数一级配套产品)为主的零部件供应商将形成全球性的竞争力,既能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也能利用好跨国采购的机会进入全球配套体系,最终建立国际化的运营体系,既能出口并在全球建立生产、销售及服务体系,在某一细分市场上获得全球前三名的地位。

对于第4种可能的图景,我们认为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机会很

大,主要因为三个重要促进因素在同时起作用,即:

1)中国本土市场的盛大规模;

2)全球采购的产品最可能主要集中在这类产品上,因而有旺盛

的外部需求;

3)因为中国的要素优势,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外资国际巨头,而

是国内本土企业和来自如印度等其它新兴市场的潜在对手,因而竞争难度相对较小。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并不在于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水平,而是

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具体来说表现在:

1)能抓住机遇,快速多元化客户,国内外的客户群体不断增加,

不能小富即安,或无远大长远眼光没有把握好客户需求。

2)能提高管理能力,在质量控制上能达到一流水平,为客户所

依赖;在成本控制上可以达到全球最优秀的水平;在包括物流、交流、服务上能达到国际一流企业的水平;当然,技术上也需要达到客户所需要的一定开发能力。

技术和管理是绝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现在的两个软肋。

自80年代初中国制造业开始真正起步到现在已近30年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已另外刮目相看了。以低成本制造质量中上及中

下的产品,使得中国产品在全球所向披靡,中国已成了事实上的相当

多产业的全球制造中心。然而,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企业却长期

没有与全球领先同步。事实上,在汽车零部件这一产品上,正如本报

告第六部分所说,中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越拉越

大。在全球采购的大好形势下,中国零部件企业常常因为没有强的技

术开发能力而失去订单。因此,大部分零部件企业要在全球配套市场

竞争,仅仅具备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是不够的,对技术开发能力也有相

当高的要求。

也正因为此,盖世汽车网通过调查发现,未来十年中,有可能相

当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开始真正思考和采取措施,并在其它支持因素的

作用下,最终可能会在技术研发上实现破局,可能实现的方法和图景

是:

1)企业真正加大研发的投入,在国外部分地区汽车行业不景气

之机,大量挖一批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才加盟;

2)企业通过购买、合作或并购获得目前世界领先技术,消化吸

引;

3)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要求及营造出一种真正脚踏实地的投入

技术/研发的商业氛围。一改目前企业的急功近利的氛围,真正投入

搞研发的少,真正大力搞研发反而死得快的局面。

4)对于一些顶级的零部件技术,政府还要组织研究真正实现突

破的可行性方案。

5)通过以上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双重努力,有可能在十年间形成

重视技术开发的商业文化,企业能在非顶级领先的零部件技术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的水平,企业内部能形成较成熟的开发体系。而在顶级的零部件技术,可能在近十年间,还不大可能实现赶超。

另一个软肋是管理问题,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较

弱,既有管理理念的问题,也有经验、人才缺乏的问题。所谓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最重要的是管理水平的国际化。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就如同中国足球,在一个浮燥的外部环境下,无论工作方法还是思维模式上都比较封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全球一流的设备才能生产出世界二流质量的产品。对于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工业品营销、电子商务等缺乏对其精髓的深入认知,用土办法和思维来解决已处于国际竞争中的问题。

当然,有一些新锐的民营企业或新型国企,在与国际客户的交流

和合作中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也善于学习用新的方法来抓住机遇,为自己赢利有利的发展空间。我们判断有一批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未来十年内,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企业管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目录 1销售走势回顾与展望 (6) 1.1回顾:短周期波动扁平化,内部结构分化 (6) 1.1.1短周期回顾:短期调控产生周期波动 (6) 1.1.2短周期新趋势:波动扁平化,区域分化加剧 (9) 1.2展望:持续回落,2018年增速-8%筑底 (11) 1.2.1回落势定,二三线拖累增速 (11) 1.2.2预计2017年增速 3.4%,2018年-8% (13) 2投资走势回顾与展望 (15) 2.1回顾:销售缓降传导,低库存提供支撑 (15) 2.1.1销售传导资金约束,投资增速缓慢回落 (15) 2.1.2低库存下投资有韧性 (18) 2.1.3区域和业态分化 (22) 2.2预测:低库存和租赁住房拉动投资回升 (26) 2.2.1地区结构法:一二线回升、三四线压力较大 (26) 2.2.2成本结构法:土地购置费增速回落、施工面积增速回升、单位建安支出持续上扬 (30) 3新开工走势回顾与展望 (34) 3.1回顾:销售缓降传导,补库存支撑 (34) 3.1.1拐点已现,增速持续缓降 (34) 3.1.2区域与业态结构分化,住宅和三四线在高位 (36) 3.2预测:销售传导、继续缓降 (37)

4两个重要边际因素量化分析:棚改和发展租赁住房 (39) 4.1棚改:对销售、投资、新开工边际拉动转负 (39) 4.1.12018年货币化安置率将降低 (39) 4.1.2对销售边际拉动转负 (42) 4.1.3对新开工和投资贡献率转负 (44) 4.2发展租赁住房:分流销售、拉动新开工投资边际大幅提升.46 4.2.1边际影响大幅提升的两个时点 (46) 4.2.2分流销售 (47) 4.2.3增加新开工 (48) 4.2.4增加投资 (50) 5投资建议与推荐标的 (52) 6风险提示 (53) 图表目录 图表1:限购限贷松紧变化放大市场波动弹性 (7) 图表2:货币投放和商品房销售增速正相关 (7) 图表3:贷款利率和商品房销售负相关 (7) 图表4:房地产销售增速变动历程 (8) 图表5:2008年以来房地产波动周期情况 (8) 图表6:分城市能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化 (10) 图表7:分城市能级销售金额同比增速分化 (10) 图表8:全国1-9月商品房月均销售面积分化 (10) 图表9:一二线城市2017年1-9月销售面积增速与占比 (12)

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20-3-12 每一个人的职业道路和经历都不一样,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走为人先,必须先经过好好的思考。怎么才能够创造财富,财富不是空穴来风,必定是你帮助到了别人,或者在某一个方面创造了极大地价值,所以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于“如何帮助到他人从而创造自己的财富”对未来可能热门的发展方向进行梳理。经过网上调研,深入探究了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经过合理的思考和缜密的分析,总结出了3-5年内最具潜力和发展力的几大职业。 首先,未来一定是多元化、智能化的时代,各种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层出不穷,在科技层面上一定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进度赶不上速度,关于信息产业的各项发展必将引领世界的潮流,并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关于此方面了解知之甚少,后续调研之后再做补充。 其次,人们变得很有“钱”,人们“生活”的品质会越来越高。人们不会在乎短时消费和小打小闹,人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如何钱生钱,是人们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理财师”必将是一个火热的职业,一定要多和金融界和学过经济学的人打交道,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财。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也越来越早的“社会”,钱虽然多了,但人际关系不一定好,甚至人心可能更加险恶,未来“律师”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在我看来,甚至比“教师”还要好,因为我国现有教育体制说实话很不完善,各项福利待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差之瑶瑶,虽然也很有发展潜力,但就像脱贫一样,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面积崛起,而律师是一个辛苦但看起来“人上人”的职业,未来必定大有可期。说完了“钱”“人际关系”,接下来就是“品质生活”。“品质生活”包含方方面面,这是一块肥牛,是一块正在被大肆啃食的肥牛。“旅游业”“养老保健”都很有发展前景,虽已被大肆掠食,但仍有可乘之机。 接着,说到了刚刚提到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未来的“教育”会搭载上智能化的班车,向更全面,更新颖,更长年龄段进发。现在一个两岁的孩子“早教”就需要花费一大笔,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未来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但是辅以相关的行业还未调查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生活品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娱乐”,未来娱乐相关的基础产业也会进一步蓬勃发展。 “健康医疗”具有重要发展潜力,也算是“生活品质”中的一员,可以适当关注一下。 综上所述,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跟“钱”“人际关系”“品质生活”有关,生活中可以适当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多读一下相关的报道,了解行业最近资讯,对眼界,以后的发展都有帮助。 最后祝愿每一位积极劳动刻苦学习的孩子们都能乘风破浪,做时代的弄潮儿! 反馈:画出来了重点,但深入调查和分析没有。以后了解了之后慢慢补充。

时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尚产业是典型的都市产业,跨越高附加值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界限,是多种传统产业的组合。时尚产业涵盖品牌、文化、设计、技术、传播、服务等诸多要素,是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品牌与服务的有效结合,主要体现在时装与配饰产品上,包括服装、鞋帽、箱包、首饰珠宝、眼镜、手表等产品,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时尚产品”,是狭义的时尚。而广义的时尚产品远远超越时装及配饰,还延伸到香水、化妆品、电子产品、汽车、家居用品、工艺品等各类消费品。对于狭义的、传统的时尚产业来说,按当下的市场定位,国际时尚可分为顶级奢华时尚、中高档成衣时尚与大众快速时尚三大类。国际市场 奢侈品消费将再创纪录 2009年来自美国的金融风暴给国际时尚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中高档成衣时尚,但顶级奢华时尚很快摆脱危机影响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大众快速时尚却因其低廉实惠的价格在危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欧美真正富有阶层的消费能力其实并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贝恩顾问有限公司日前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商

协会合作发布的奢侈品市场报告称,奢侈品市场正在逐渐恢复,但是与以往相比,奢侈品品牌在欧洲的业绩却逐渐衰退,而亚洲市场是奢侈品真正的业绩增长点,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新富阶层带来了新的奢侈品购买力。2010年美国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量上升12%,欧洲上升6%,而亚洲则达到22%,其中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量增长30%。 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奢侈品消费上,中国也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从富豪新贵到中产白领,只要有机会出国都会在世界各地疯狂购买奢侈品。据有关方面统计,2010年中国大陆出国旅游的游客在各国机场免税店和飞机上购买的免税奢侈品总额达160亿欧元。 贝恩预测,2011年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将增长25%达到115亿欧元,2011年美国奢侈品销售量将增长8%达到520亿欧元。而201 1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量将增长8%,预计达到1850亿欧元,超过去年的1720亿欧元,将创下奢侈品产业发展史上最新纪录。 设计师品牌势头强劲 在欧美日发达的时尚市场,中产白领阶层还没有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消费十分谨慎,欧洲的中高档成衣业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二线成衣品牌在欧美传统市场大多举步维艰。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中高档成衣业中,具有独特风格与明显个性的设计师品牌发展势头不降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2005-2015年间,我国酒店连续高速扩张,全国有限服务连锁酒店数从522 家增长到21481家,年复合增长率达46.7%;客房数从5.7 万间增长到196.9 万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2.5%。下面进行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开始有限服务连锁酒店的增速和客房增速开始大幅下滑,全年增长率仅12.4%和8.4%。过去十年是我国经济型酒店的高速扩张期,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是竞争的白热化。由于中端酒店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增速达到34%,因此2016年供给增速下滑主要源于经济型酒店增速的下滑。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一、区块链 科技在酒店客房的使用正在增加,移动化、数字化成为常态。而以信息的非集中化和自由交易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则正走在颠覆旅游业的路上。区块链在去中心化上的先天优势对于OTA来说,有致命危险,将有可能改变旅游行业现有的游戏规则。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二、物联网

物联网正在通过各种设备,把智能家居体验移植到酒店空间。酒店智能门锁,让客人使用身份证、密码感应卡、手机二维码即可自主开锁;酒店智能化客房控制系统,让客人通过手机可对酒店客房内的灯光、空调、电动窗帘等设备进行实时智能化需求调控。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三、VR/AR 2018年,VR/AR将不再只是宣传的噱头,有望在许多领域迅速落地。Pokemon Go的火热只是开始,在探险旅行中,VR/AR发展空间更大。让消费者在做出预订决定之前,通过VR 应用身临其境地体验世界各地的酒店,应该是VR在酒店行业最广泛的应用了。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四、同行整合 同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在很多的资源上、信息上可以共享,反而增加了酒店的竞争力。做酒店的不一定是做酒店的、他可能是地产开发商;做茶叶的不一定是做茶叶的、有可能是做酒店的;做情趣用品的可能不是做情趣用品的、也有可能是做酒店的;这些异业整合的成功案例、在红专设计服务的产品中很多、而且很成功。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五、移动化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12-02-10 来源:国家能源局字体:[][][] [] []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研究单位:国电能源研究院) 本报告重点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发电和清洁煤发电等领域,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给出政策建议。 一、风电发展趋势 (一)国家鼓励政策将长期存在 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及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只有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才能实现该目标,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未来政策扶持力度可能还会有所提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今后,随着风电并网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标准、体系的完善,风电产业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迅速开发,目前获得CDM的项目将多获得政策补助5-8分/千瓦时,这有效地提高了风电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和积极性,到2012年,如果CDM机制仍能延续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我国风电投资的经济性,将对风电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风电规模化发展成为方向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并且分布集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亿千瓦,并初步规划了在甘肃、新疆、蒙东、蒙西、吉林、河北和江苏沿海建设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根据国网《风电消纳能力研究方案》,甘肃风电、新疆风电除了在西北主网内消纳外,还需要与火电“打捆”后送到“三华”电网(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内蒙古风电除了在当地消纳一部分外,还须送到东北电网和“三华”电网消纳;吉林风电主要在东北电网消纳;河北电网主要在华北电网消纳;江苏沿海风电主要在华东电网内消纳。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条件下,七大基地可具备总装机容量亿千瓦的潜力。由上可见,开发大

儿童乐园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儿童乐园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据悉,中国儿童产业的规模大致在1万亿左右。“但这个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长期规划、文化创意方面较弱,而品牌化和理念化的乐园经营模式,是目前国内儿童乐园产业所缺乏的。”张景瑞指出,目前国内儿童产业中成熟的、有特色、能形成口碑的连锁企业并不多,尚未形成很清晰的竞争格局。 据其介绍,光腚猴室内儿童乐园主要细分为三种类型:儿童室内游乐园、动漫主题室内乐园和儿童职业体验城。盈利模式都是依靠门票收入、植入式营销和销售商品、服务以及衍生品。 而另一方面,百货业态正在发生巨变。万达曾做专门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超市逗留的平均时间是45分钟,而体验购物中心的消费者逗留时间约为2.5到3个小时,其中购物时间仅是逛商场总时间的1/4。这意味着在如今的购物中心,购物已不是人们的主要目的,消费者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购物之外的吃喝玩乐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多家购物中心先后扩大儿童品牌招商,并对儿童区进行改装升级,比如在北京的华润五彩城、蓝色港湾、朝阳大悦城、凯德MALL 都加大了儿童业态占比来拉动商场销售。这些产品未来将如何在儿童娱乐产业竞争中胜出呢? 按照惯例,万达每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做法是,高薪挖角该行业里的人才,大手笔投入,迅速品牌化、规模化摊薄成本,标准化进行复制。据邱晓军介绍,万达每个“宝贝王”乐园的面积在3000至5000平方米之间。针对0-8岁亲子家庭,在游玩中融入早教、主题摄影、生日派对、亲子餐厅、婴童坊等功能区。未来还计划推出动画电影、动漫衍生产品、亲子在线社区、电商平台等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年底,万达广场开业数量将达到109家,并且以每年超过25家的数量递增,万达“宝贝王”的开店路线是依托万达广场进行扩张,迅速实现全国布局,产生连锁效应与规模优势。

中国酒店市场投资策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酒店市场投资策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 第1章:国际酒店竞争策略借鉴 国际酒店在华布局状况 1.1.1 国际酒店在华布局分析 1.1.2 国际酒店在华经营状况 1.1.3 主要在华国际酒店分析 国际酒店在华经营策略 1.2.1 大部分档次全覆盖策略 1.2.2 品牌管理延伸策略 1.2.3 紧握新兴市场策略 国际酒店在华竞争优劣势分析 1.3.1 国际酒店在华竞争优势分析 1.3.2 国际酒店在华竞争劣势分析 (1)扩张方式的选择上受到制约 (2)中国特有国情及所有制关系带来制约 (3)相对较昂的管理成本制约 国际酒店在华竞争策略借鉴 1.4.1 大规模、多品牌全面扩张

(1)宏观层面的扩张分析 (2)微观层面的扩张分析 1.4.2 以管理合同为主要扩张方式 (1)管理合同的期限将缩短 (2)带资管理将成为主流 (3)管理业绩衡量标准将调整 1.4.3 经济型酒店将成为最主要的发力点 (1)国际酒店选择经济型酒店的原因 (2)国际酒店选择经济型酒店的弊端 国际酒店的销售策略借鉴 1.5.1 国际酒店的销售模式分析 (1)“交易式”销售模式 (2)“利益式”销售模式 (3)“顾问式”销售模式 (4)“增值式”销售模式 1.5.2 国内外酒店销售对比 (1)销售模式对比 (2)销售主导对比 (3)销售人员策略对比 (4)薪资结构对比 (5)销售人员管理对比 1.5.3 国内酒店销售模式的弊端

(1)客户资源流失严重 (2)客户资源的利用率低 (3)客户资源挖掘不充分 (4)业务过程难以协同 1.5.4 国内酒店销售模式提升策略 第2章:中国酒店细分市场投资策略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分析 经济型酒店竞争分析 2.1.1 经济型酒店竞争背景 (1)经济型酒店竞争的政策背景 (2)经济型酒店竞争的经济背景 (3)经济型酒店竞争的行业背景 2.1.2 经济型酒店竞争格局 (1)品牌竞争格局 (2)区域竞争格局 (3)主要酒店竞争格局 2.1.3 经济型酒店竞争特点分析 (1)目标客户群特点 (2)服务功能特点 (3)客户规模及成本特点 (4)扩张方式特点 2.1.4 经济型酒店品牌竞争力提升SWOT分析 (1)品牌建设优势

大数据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统计分析报告

大数据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统计分析报告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2017年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大数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如何,大数据行业前景如何?下面跟随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及其蓝牙模块、iBeacon厂家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看下。 (一)大数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及预测 整体来看,2017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依然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规模达到了234亿元,和去年相比增速超过39%。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加入,未来几年中国大数据规模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会趋于平稳。 (二)大数据在各行业应用状况 (1)企业哪些方面需要大数据? 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将近一半的企业将大数据运用在企业工商信息管理方面,此外,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市政管理、教育科研方面分别占据33.9%,32.7%,29.4%,29%。整体来看,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广泛。 (2)多少企业应用到了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35.1%以上的企业已经开始在企业内部应用到了大数据;34.2%的企业正在考虑应用大数据,22.9%的企业在未来1年有应用大数据的计划,仅仅有7.8%的企业暂不考虑应用大数据。 (3)这些企业如何使用大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38.8%的企业使用实时动态处理大数据并提供分析结果;37.5%的企业分析历史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辅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的企业占比为22.5%。 (三)各行业大数据的发展水平如何? 我国行业大数据总体发展水平较好,在各行业都有应用。其中,金融大数据、政务大数据的应用水平高,同时交通、电信、商贸、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大数据的发展水平也有显着提升。

中国酒店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

中国酒店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
中国酒店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提要)
中国宏观经济简要 简要分析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简要 2010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0.3%。 其中, 第一产业增 长 4.3%;第二产业增长 12.2%;第三产业增长 9.5%。第三产业增加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 43%。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的复合增长率为 11.2%,至 2015 年年平均将增长 7%,服务增 加值比重将增加 4 个百分点达到 47%。 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 然良好。 二、旅游及酒店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 年上半年全国旅游 总收入突破 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同 比增加 13%,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加 22%,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过 夜旅游人数均同比增加 1%。 2011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3837 个在建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615.63 亿元,同比增加 10.5%。 2011 年上半年,全国星级酒店接待量增长 12%,营业收入增长 了 18%。 预计未来 3-5 年间酒店业的发展将以每年 10-15%的速度递 增。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国内旅游人数会达到 33 亿,入境过夜 人数会达到 1 亿。从宏观的基本面看,旅游及酒店业已经进入高速发 展的黄金期。 第二章 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分析 一、政策突破预期强烈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旅游业将成为我 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 2015 年,中国将成 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
第 1 页 共 32 页

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全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传统零售业形态 传统零售产业链 传统零售的痛点 1)利润与成本 以传统商超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商超的经营模式趋于固定,其所售卖的商品毛利率都不高,一般都不会超过20%。传统商超的利润来源主要倚仗其所占据的黄金地段优势,使卖场得以轻松获取大量客流,因此薄利多销才是传统商超一直以来的生存之道;

2)坪效 坪效(1坪=3.3平方米)指终端卖场单位面积(1平米)上产生的销售额,是评估卖场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统计,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包括奥特莱斯,它们的平均坪效仅有0.5~1万元/平方米/年,盈利效率偏低。 3)流量 传统零售业态往往开设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区或客流密集的商业中心区,依靠庞大流量实现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线上电商的蓬勃发展已经把线下零售业态的流量带走了一部分。 中国零售传统模式痛点 30年间相继出现百货、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业态,实体零售处于追赶式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零售设施面积远不及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不均衡,超级城市供给过剩与低线城市供给不足并存,大量消费者无法享受高质量的零售服务(以购物中心为例,如图);“租赁柜台+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偏离零售服务核心,不可持续。 零售业的变迁与发展: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

新零售诞生契机及推动因素 1)线上零售遭遇天花板 虽然线上零售一段时期以来替代了传统零售的功能,但从两大电商平台,天猫和京东的获客成本可以看出,电商的线上流量红利见顶;与此同时线下边际获客成本几乎不变,且实体零售进入整改关键期,因此导致的线下渠道价值正面临重估。

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之而来,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并不意味着经济收缩,其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三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 随着国内冷链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食品企业将加大中央厨房的投入,为餐饮行业生产定制产品。食品企业面对众多餐饮客户,因而拥有规模效应,成本低于餐馆自己的中央厨房。 在动物蛋白行业方面,特别是乳业、肉业领域,国内食品龙头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近两年,由于牛肉结构性的供给短缺,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以供应国内市场以及全球市场。2015年9月,上海梅林计划通过现金增资方式,认购新西兰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商——银蕨牧场牛肉有限公司,实现控制国外优质牛羊肉上游资源的战略布局。2015年10月,山东得利斯成功签订了澳洲第七大牛肉加工商的部分股权收购协议,实现从猪肉加工市场到牛肉市场的业务拓展。 在逐步摆脱“不够吃”的大问题后,如何破解“不敢吃”的局面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就政府监管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Euro Monitor的数据分析,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由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使得2014年线上食品与饮料的销售额增至667亿元,同比增长49%。 在中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近年来,类似中粮我买网等大量垂直型食品电商在迅速崛起,为消费者在平台型电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发展趋势也对物流、仓储、存货管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目前,生鲜食品只占线上平台总销售量约1%。但是在过去的三年,生鲜食品已成为很多线上零售商的主要业务,销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在我买网、1号店和美味77这类主要销售食品的线上零售商中,

XXXX年酒店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5-2020年中国酒店市场深度调查研究 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1623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4979909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酒店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1623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1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149799096.html,/R_ShangYeMaoYi/35/JiuDianShiChangJingZhengYuFaZ 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容介绍 酒店是在古时候的“亭驿”、“客舍”和“客栈”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技术和交通的发达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世界旅游、商务的兴旺,酒店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而且是越来越豪华、越来越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受益于酒店行业自身的服务不断提高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推动酒店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2012年国新开业的星级酒店数为214 家,与上年相比新开业星级酒店总数增加了22家,增幅11%。从星级来看,五星级酒店开业数量占据主导地位。 2014年,涉及住宿、餐饮、会议的高星级酒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这也促使酒店业逐步回归理性。与此同时,2014年也是民族品牌酒店不断涌现,外资奢华品牌相继进驻的一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也在外资与本土的竞争中渐渐走向成熟。

顺丰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顺丰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章:顺丰快递总体情况描述 没有比这更能集中你的注意力了:你不断地看到你的竞争对手想把你从地图上驱逐出局。——威勒·嘉洛维 正当全球快递运输公司联邦快递(FedEx)等几大洋快递在中国长硬翅膀之时,国家邮政局此时也将邮政物流作为今后几年发展的一项重要业务备加重视。近年来,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代表地顺丰快递也确定了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其实,就在2005年新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前,面对刚刚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2004年,雄雄勃勃的联邦快递就早已做了两件事:一是与联合包裹(UPS)、敦豪航空(DHL)、澳大利亚天地货运公司、TNT、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以及中外运、中铁、民航等中外企业联手对抗中国邮政对国际速递业务的新一轮封杀;二是与全球影像巨头柯达携手,利用在中国最大的零售网络,搭便车将“联邦快递自助服务专柜”抢先搬进北京9家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自进入2005年,以联邦快递以及TNT的品牌推广更进一步助推这个以物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的营销战略。洋快递这些措施对于中国邮政快递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威胁,同时对于民营快递更是一个几乎毁灭性地打击。因为快递业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中国市场也是联邦快递等洋快递的主要竞争市场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以中邮速递为例,ESM这个曾是市场占有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快递品牌,目前占有率不断地缩减,不到20%左右,而且不断碰到DHL、TNT等跨国巨头的围攻。作为民营快递领袖的顺丰快递,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一、基本信息 顺丰速运于1993年3月在广东顺德成立。初期的业务为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顺丰的服务网络延伸至中山、番禺、江门和佛山等地。在1996年,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顺丰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广东省以外的城市。至2006年初,顺丰的速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20个省及直辖市,101个地级市,成为中国速递行业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顺丰速运将经营理念定位于“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顺丰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

2017年晨光文具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晨光文具发展趋 势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9月

正文目录 一、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股东利益一致利于公司业务发展 (4) 二、渠道升级结合产品创新,明确精品化发展路线 (5) (一)公司受益行业发展增长强劲,销售模式持续创新 (5) (二)传统核心模式:稳固渠道提升覆盖率,推陈出新增强盈利能力 (17) (三)布局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线上销售体系 (27) (四)渠道升级打造全品类一站式生活馆,九木杂物社发展精品化路线 (28) 三、晨光科力普:深植办公直销领域,并购助力业务拓展 (31) 四、未来展望:他山之石可攻玉,品类拓展步步高 (36)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0) 六、风险提示 (52) 图目录 图1:晨光文具股权结构(2016年年报) (4) 图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6) 图3:2015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所在省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万人) (7) 图4:全国教育经费(单位:亿元) (7) 图5:中国制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单位:亿元) (9) 图6:中国制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单位:亿元) (9) 图7:2016年全国在校生分布情况 (10) 图8:中国文教办公用品行业收入(单位:亿元) (11) 图9:中国文教办公用品行业利润(单位:亿元) (11) 图10:公司营业收入与增长率(单位:亿元) (12) 图11:公司毛利润与毛利率(单位:亿元) (12) 图12:公司销售模式 (14) 图13:“晨光伙伴金字塔”营销模式 (15) 图14: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及增速(单位:万元) (16) 图15:晨光零售终端升级模式 (20) 图16:公司零售终端增长数量(单位:个) (20) 图17:晨光文具旗下的耳机 (22) 图18:晨光文具旗下的计算器 (22) 图19:国内独立书店——诚品书店 (25) 图20:国内独立书店——1200bookshop (25) 图21:国内独立书店——方所 (26) 图22:国内独立书店——单向空间 (26)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296191108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摘要: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一、中药行业的现状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 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ZI 、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可,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冲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 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 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范》(GMP )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范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匕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二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 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 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 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店堂的同时,引进现代营销管理,发挥了传统特色和现代营销相结合的优势。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市场调查 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文化产业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文化产业基础概述 第一节文化产业阐述 一、文化的构成及社会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三、文化产业的涵盖 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简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二、创意产业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统计指标

二、文化产业统计范围的界定 三、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的设置 第二章2010-2011年国际文化产业运行态势分析第一节2010-2011年世界文化产业运行总况 一、世界文化产业的特征 二、全球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三、文化产业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美国 一、美国文化机构的基本概况 二、2010-2011年美国文化产业在艰难中顽强生存 三、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解析 第三节英国 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二、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措施 第四节日本 一、日本文化产业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二、日本文化产业政策解析 第五节韩国 一、韩国文化产业总体状况 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开发途径 三、韩国政府出台各项措施重振文化产业 第六节2011-2015年全球文化产业趋势探析 第三章2010-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运行新形势透析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文化产业网全球覆盖情况 二、发展文化金融业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增加情况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

酒店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doc

一、调研说明《2011-2015年中国产权式酒店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海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工商、税务、海关、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研资料,由中商情报网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分析。首先,报告对本行业的特征及国内外市场环境进行描述,其次,对本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市场供需状况及竞争格局等进行了细致的详尽剖析,接着报告中列出数家该行业的重点企业,并分析相关经营财务数据。最后,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投资风险及投资策略给出科学的建议。本报告是行业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市场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报告目录 内容介绍 本研究报告由公司领衔撰写,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酒店管理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酒店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首先介绍了产权式酒店的相关概念、分类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酒店业的现状和酒店消费的情况,并对国际国内产权式酒店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分时度假和酒店式公寓。随后,报告对产权式酒店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状况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和销售分析,最后分析了产权式酒店的投资潜力、存在风险和未来前景。为产权式酒店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产权式酒店相关概述 第一节产权式酒店概念及分类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军弟等 近10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且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转变的重大历史阶段。未来5?10年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需要政策引导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以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管理水平。因此,借鉴果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剖析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保证高效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 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发展现状 1.1.1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 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2008?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年均增速4%,2010年已达213. 10万hm2;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情况下, 年均产量在3 10 0?3 2 0 0万t左右稳定增长。从区域变化来看,环渤海湾优势区面积和产量下降,黄土高原优势区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甘肃和陕西发展较快,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势区已从海拔8 0 0?1 2 0 0m扩展到海拔1 3 0 0?1 5 0 0 m(如甘肃静宁、庄浪、庆阳等地),甘肃已成

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苹果产区。 1.1.2科技、要素、管理投入加大,单产水平得到提高 由于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栽植技术与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挂果面积比重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苹果单产水平逐年增加,这也是促进苹果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2009年间,我国苹果单产年均增长6%?7%。 2009年单产突破14t/hm2,但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1 9.5?30t/hm2的单产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1.1.3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 2 0 0 9?2011年度,苹果销售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销售速度快等特征。据国家现代苹 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 0 10年全国苹果产地均价(果农门口价)高出上年3 5%左右,果农纯收益较上年增长2 2%左右,达到10a来的最高水平;20 11年全国苹果产地可比价格(果农门口价)虽比2 0 10年下降13. 29%, 但仍维持高价运行,加之增产,果农收益较上年增长17%左右。1.1.4 果园管理由单一重视地上转向地上、地下协同并重,有机肥投入加大近几年,苹果产业整体发展良好,收益持续增加,提高了果农果园投入与管理的积极性。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为代表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已全面普及。围绕果园生态恶化、树体不断衰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产区果农更加注重有机肥投入,不断提高土、水、肥综合管理水平,土壤质量下降和树势衰弱得到抑制。部分产区成龄果园病虫害减轻,早期落叶病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1.1.5 新栽培模式、新品种和优质种苗推广,促进幼园结构优化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

2018年酒店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2018年酒店行业现状及前 景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 三大龙头扩张增速,加盟方式快速布局中高端 (5) 1.1扩张速度加快,龙头优势凸显 (6) 1.2.档次结构:顺应行业趋势,中高端加速布局 (10) 1.3.扩张方式:加盟率提升,酒店巨头跑马圈地提升影响 (15) 2.渠道分布:一线密度提升,精选二线城市 (17) 3. 品牌战略贴合市场环境,酒店龙头致力品牌打造 (19) 3.1. 经济型:强推主打品牌,扩大头部影响 (19) 3.2.中高端:多点出击,抢占细分市场 (22) 4. 经营现状:整体受益行业复苏,中高端提升显著 (26) 4.1.如家最先出现拐点,三大指标同比增速纷纷上扬 (26) 4.2.中高端效益提升显著 (28) 5. 主要公司分析 (29) 5.1.华住酒店 (30) 5.2.锦江股份 (33) 5.3.首旅酒店 (39) 6. 风险提示 (43) 图表目录 图表1:中国内地供需变化 (5) 图表2:酒店供需周期 (5) 图表3:2012-2017年酒店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6) 图表4:三大酒店集团并购事件 (6) 图表5:中国酒店集团布局 (7)

图表6:三大酒店集团门店数量 (8) 图表7:三大酒店集团净开业门店数及环比增速 (8) 图表8:三大酒店集团已签约未开业门店数 (9) 图表9:三大酒店集团市占率(按房间数) (10) 图表10:三大酒店集团连锁酒店市占率(按房间数) (10) 图表11:不同档次酒店需求变化 (11) 图表12:2013-2017年全国样本三星级酒店RevPAR和民航客运量 (11) 图表13:2015-2017年非制造业PMI指数 (12) 图表14:2014-2017年国内民航客运量 (12) 图表15:三大酒店集团中端酒店单季净开业数(家) (13) 图表16:17Q3三大酒店集团经济型和中高端酒店数量(国内) (14) 图表17:三大酒店集团中高端品牌内部占比变化(国内) (14) 图表18:三大酒店集团中端连锁酒店市占率(按房间数) (15) 图表19:三大酒店集团中端酒店市占率(按房间数) (15) 图表20:三大酒店集团酒店加盟直营数量(国内) (16) 图表21:三大酒店集团酒店加盟占比变化(国内) (16) 图表22:锦江、华住已签约未开业酒店直营加盟数(占比) (17) 图表23:2017中国酒店供给量前20城市酒店档次结构 (18) 图表24:2017中端酒店供给、需求、平均房价增长率 (18) 图表25:中端酒店品牌一二线城市布局占比 (19) 图表26:2016年底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规模分布情况 (20) 图表27:2017Q3三大酒店集团旗下经济型酒店品牌酒店数量 (20) 图表28:锦江经济型酒店品牌门店数占比 (21) 图表29:首旅经济型酒店品牌门店数占比 (21) 图表30:华住经济型酒店品牌门店数占比 (22) 图表31:17年中端连锁酒店品牌规模分布情况 (23) 图表32:17年高端连锁酒店集团规模分布情况 (23) 图表33:三大酒店集团旗下中高端酒店品牌酒店数量 (24) 图表34:锦江中高端酒店品牌门店数占比 (25) 图表35:首旅中高端酒店品牌门店数占比 (25) 图表36:华住中高端酒店品牌门店数占比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