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酸碱溶液的pH值解析

初中化学酸碱溶液的pH值解析

初中化学酸碱溶液的pH值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学科,而酸碱溶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化学中,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酸碱溶液的pH值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

一、pH值的定义和表达方式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表示溶液中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

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二、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碱溶液可以通过它们的pH值来区分。

当溶液的pH值小于7时,该溶液被定义为酸性溶液;当溶液的pH值大于7时,该溶液被定义为碱性溶液;当溶液的pH值等于7时,该溶液被定义为中性溶液。

三、pH值对物质的影响不同pH值的溶液对物质具有不同的影响。

酸性溶液可以腐蚀金属、褪色染料等;碱性溶液可以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常用于清洁、中和酸性物质等;中性溶液在一些实验和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

四、酸碱指示剂与pH值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pH值变色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游离甲基橙等。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五、影响pH值的因素溶液的pH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酸碱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溶解度等。

此外,温度也会对pH值产生一定影响。

六、pH值的应用pH值是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化学实验室中,pH值常用于酸碱滴定、中和反应等;在工业生产中,pH值的控制可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七、常见酸碱溶液的pH值一些常见的酸碱溶液的pH值如下:- 铁(Ⅲ)氯化物溶液的pH值约为1;- 盐酸溶液的pH值约为0;- 硫酸溶液的pH值约为-1;- 纯水的pH值约为7;- 氨水的pH值约为11;- 钠氢碳酸溶液的pH值约为8。

总结:本文对初中化学中酸碱溶液的pH值进行了解析。

pH值作为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酸碱溶液的性质和特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酸碱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酸碱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酸碱度酸碱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能够描述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酸碱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酸溶液的酸碱度1. 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氢离子)的物质。

根据酸的强弱,酸溶液的酸碱度也不同。

浓度高,H+释放多的酸溶液,酸碱度就越强。

2. pH值的概念: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度的指标,它与氢离子浓度成反比。

pH值小于7表示酸性溶液,pH值大于7表示碱性溶液,pH 值等于7表示中性溶液。

pH值越小,溶液越酸。

3.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改变颜色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比如,酸性溶液下酸碱指示剂的颜色通常是红色或橙色,而碱性溶液下通常是蓝色或绿色。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的pH值有关。

二、碱溶液的酸碱度1.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与酸类似,碱溶液的酸碱度也与浓度有关,浓度高,OH-释放多的碱溶液,酸碱度越强。

2. 酸碱指示剂:通常,酸性溶液下的酸碱指示剂是红色或橙色,而碱性溶液下是蓝色或绿色。

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

3. pH值的概念:与酸溶液类似,碱性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值来描述。

pH值大于7表示碱性溶液,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4. 碱的常见性质:碱溶液的味道苦,碱性溶液对红色石蕊试纸呈现蓝色。

三、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中的H+离子与碱中的OH-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

这个过程中,酸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溶液的碱性减弱,同时水溶液的酸碱度也会趋向中性。

2. 盐的形成: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除了水分子之外,还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称为盐。

盐是由酸中的阳离子和碱中的阴离子组成的。

盐既可以是酸性的,也可以是碱性的,还可以是中性的,这取决于酸和碱的性质。

3. pH值的变化: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两种溶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酸碱性与PH值解析

初中化学物质的酸碱性与PH值解析

初中化学物质的酸碱性与PH值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反应的科学。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酸碱性。

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常见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环境变化以及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的学生进行酸碱性及其与pH值的解析。

一、酸碱性的概念与特征1. 酸性物质酸性物质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它们可以将H+离子释放到溶液中,导致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

酸性物质通常呈现酸味,并且有刺激性。

2. 碱性物质碱性物质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它们可以将OH-离子释放到溶液中,导致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

碱性物质通常带有苦味。

3. 中性物质中性物质是指不产生H+或OH-离子的物质。

它们在溶液中的H+和OH-浓度相等。

二、酸碱性与溶液的pH值1. pH值的概念pH值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是对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其数值范围从0到14,其中7为中性。

2. 酸性溶液与pH值酸性溶液具有pH值低于7的特点,表示H+离子浓度较高。

pH值越低,溶液的酸性越强。

例如,盐酸溶液的pH值约为1-2,酸性非常强。

3. 碱性溶液与pH值碱性溶液具有pH值高于7的特点,表示OH-离子浓度较高。

pH值越高,溶液的碱性越强。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约为12-14,碱性非常强。

4. 中性溶液与pH值pH值为7的溶液被称为中性溶液。

这种溶液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是相等的。

三、酸碱性与化学反应1. 酸性物质的反应酸性物质通常与金属反应产生金属盐和氢气。

例如,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2HCl + Zn → ZnCl2 + H2↑2. 碱性物质的反应碱性物质通常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 + HCl → NaCl + H2O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发生在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时。

它们会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相对浓度。

酸碱性的强弱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pH值是一个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4。

pH值小于7的溶液称为酸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称为碱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与其中溶解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特性和浓度有关。

在溶液中,酸质子(H+)和碱质子(OH-)是起主要作用的离子。

酸性溶液中质子的浓度高于水,而碱性溶液中质子的浓度低于水。

而中性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相等,质子的浓度与水相等。

酸性溶液的pH值通常小于7,其原因是酸性物质可以释放出质子(H+)离子,增加溶液中质子的浓度。

酸性物质中常见的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这些物质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将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取代,形成H+离子。

碱性溶液的pH值通常大于7,其原因是碱性物质可以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或接受质子。

碱性物质中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形成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会与溶剂中的质子结合,减少溶液中质子的浓度。

酸性和碱性溶液之间可以相互中和。

当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时,质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相互结合,生成水分子。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随着质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变化而改变。

pH值的改变取决于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浓度和反应的平衡。

pH值的测量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pH计或电极进行。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通过改变其颜色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pH计和电极则通过测量溶液中电离质子的浓度来确定pH值。

总之,溶液的酸碱性与其中溶解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有关。

pH值是一种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范围从0到14。

酸性溶液的pH值通常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通常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为7。

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pH计或电极,可以准确测量溶液的pH值,以判断其酸碱性。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今天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试样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结论:(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中考化学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中考化学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化学网编辑了中考化学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化学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 1 页共 1 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酸碱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由酸、碱或盐类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酸是一种能产生H+(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一种能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而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用于测定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包括酸性指示剂(如酚酞)和碱性指示剂(如甲基橙),它们在酸或碱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3. 酸的性质酸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酸可导电:酸溶液中的氢离子能导电。

•酸有酸味:酸具有酸味,如柠檬酸、醋酸等。

•酸与金属反应:酸能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酸与碱反应: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 碱的性质碱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碱可导电: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导电。

•碱有碱味:碱具有碱味,如氢氧化钠等。

•碱与酸反应: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 盐的性质盐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盐可导电:盐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都能导电。

•盐无味:盐味淡而不酸、不碱。

•盐对纸颜色无影响:盐不会改变酸碱指示剂的颜色。

6. 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离子转化过程的方程式。

在酸碱反应中,我们可以使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以离子的形式写出来。

例如,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 + OH- → H2O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的H+离子与碱的OH-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盐也会被生成。

酸碱中和反应有以下几个特点:•反应物质量相等•生成的盐是由酸的阳离子和碱的阴离子组成的8. 酸碱溶液的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质强弱的指标,其数值范围在0到14之间。

在常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被称为酸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被称为碱性溶液,而pH值等于7的溶液被称为中性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2019中考一轮复习展开,一轮复习主要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非常适合2019中考一轮复习使用,欢迎大家进入查看!
pH与酸碱性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该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对学生后续发展有用的化学主干知识和重要技能,这部分试题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一】知识点的认识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下图: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 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

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

〞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二】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

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三】考题特点和变化趋势
1.考题更关注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结合
PH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因此,有关PH 的考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加强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表达化学来源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通过对土壤、工厂废水的pH测定,从而分析土壤、空气和水污染的情况是中考的热点。

2.考题更加表达〝学以致用〞的原那么
中考对pH的考查,主要是围绕酸碱性和pH的关系来命题的。

这部分考题结合具体的实验情况考查规范、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结合图形考查溶液稀释和浓缩,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等情况下pH的变化是中考的重点。

【四】考题预测
例1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的酸性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为减轻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途抹以下物质中的〔〕
A.食盐水
B.牙膏或肥皂水
C.食醋
D.火碱液
解析:此题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物质使人皮肤红肿、痛痒,在叮咬处涂上碱性物质可与其发生中和反应而减轻这种症状。

由上表中物质的pH可知,牙膏、肥皂水和火碱液呈碱性,但火碱液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将其涂抹在叮咬处。

例2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 ? ? ? ? ? ?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解析此题结合中和反应实验考查对PH意义的进一步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为中性,PH为7,从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0mL;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PH介于11.0~12.2之间,溶液为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剂显蓝色;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盐酸中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点拨结合具体的实验考查PH与溶液的酸碱性是中考对这部分知识考查的趋势,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随之其pH也会发生变化,同时知道溶液的pH即知道溶液酸碱性强弱。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