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汇编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汇编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汇编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一、数的加减乘除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数量间的特殊关系进性较快的运算这就是简便运算。

(一)其方法有:

一: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1)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4)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283+52+117+148=(283+117)+(52+48)=400+200=600(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例2:657-263-257=657-257-263=400-263=147.(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例3:195-(95+24)=195-95-24=100-24=76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50+42=92. (同上)

例5:(0.75+125)×8=0.75×8+125×8=6+1000=1006.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125×8-0.25×8=1000-2=998. (同上)

例7:(1.125-0.75)÷0.25=1.125÷0.25-0.75÷0.25=4.5-3=1.5。(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9=450÷9+81÷9=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 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10:4.2÷(0。6×0.35)=4.2÷0.6÷0.35=7÷0.35=20. (同上)

例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

例13:(48×25×3)÷8=48÷8×25×3=6×25×3=450. (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

(5)和、差、积、商不变的规律。

1:和不变:如果a+b=c,那么,(a+d)+(b-d)=c,

2: 差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3: 积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4: 商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例14:3.48+0.98=(3.48-0.02)+(0.98+0.02)=3.46+1=4.46(和不变)

例15:3576-2997=(3576+3)-(2997+3)=3579-3000=579(差不变)

例16: 74.6×6.4+7.46×36=7.46×64+7.46×36=7.46×(64+36)=7.46×

100=746.(积不变和分配律)

例17: 12.25÷0.25 =(12.25*4)÷(0.25*4)=49÷1=49. (商不变)。

二:拆数法:

(1)凑整法,19999+1999+198+6=(19999+1)+(1999+1)+(198+2)+2 =22202 (2)利用规律,7.5×2.3+1.9×2.5-2.5×0.4=7.5×(0.4+1.9)+1.9×2.5

-2.5×0.4 =7.5×0.4+7.5×1.9+1.9×2.5-2.5×0.4=0.4×(7.5-2.5)+1.9×

(7.5+2.5)=2+19=21.

2. 1992×20052005-2005×19921992=1992×2005×(10000+1)-2005×1992×

(10000+1)=0

三:利用基准数:2072+2052+2062+2042+2083=(2062x5)+10-10-20+21=10311

四:改变顺序,重新组合。

(1):(215+357+429+581)-(205+347+419+571)

=215+357+429+581-205-347-419-571

=(215-205)+(429-419)+(357-347)+(581-571)=40

(2):(378×5×25)×(4×0.8÷3.78)=378×5×25×4×0.8÷3.78=(378

÷3.78)×(25×4)x(5×0.8)

=100x100x4=40000

五:1:求等差连续自然数的和。当加数个数为奇数时,有:和=中间数x个

数。当加数个数为偶数时,有:和=(首+尾)x个数的一半。

(1):3+6+9+12+15=9*5=45, (2):1+2+3+4+……+10=(1+10)*10÷2=55.

2:求分数串的和。因为1/n-1/n+1=1/n(n+1), 1/n+1/n+1=n+(n+1)/[n(n+1)].

所以:

(1):

1/42+1/56+1/72+1/90+1/110=1/6-1/7+1/7-1/8+1/8-1/9+1/9-1/10+1/10-1/11

=1/6-1/11=5/66

(2):5/6-7/12+9/20-11/30+13/42-15/56+。。。。。。+41/400-43/460

=(1/2+1/3)-(1/3+1/4)+(1/4+1/5)-(1/5+1/6)+(1/6+1/7)-

(1/7+1/8)

。。。。。。+(1/20+1/21)-(1/21+1/22)=1/2-1/22=5/11

3:变形约分法。求:(1.2+2.3+3.4+4.5)÷(12+23+34+45)的值。因为分

母各项是分子各项的10倍。所以有:原式=0.1

六:设数法:求(1+0.23+0.34)*(0.23+0.34+0.65)-(1+0.23+0.34+0.65)*

(0.23+0.34)

的值。设a=0.23+0.34 . b=0.23+0.34+0.65.原式=(1+a)

*b-(1+b)*a

=b+ab-a-ab=b-a=(0.23+0.34+0.65)-(0.23+0.34)=0.65.

(二):巧算的方法:除运用上面所说的简便方法外,最重要的是抓住题目(特

别是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充分利用逻辑推理,变解法不明为解法明确,把一

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以简驭繁。从而达到巧算的目的。

一:利用数的整除特征和某些特殊规律。

特殊问题来求解。重在一个“巧”。

(1):一个三位数连续写两次得到的六位数一定能被7、11、13整除。为什麽?

解;六位数abcabc=abc×1000+abc=abc×1001. 1001=7×13×11.

六位数abcabc必能被7、11、13整除。

(2):六位数865abc能被3、4、5整除,当这个数最小时,a,b,c各是数字几?

解:因为该数能被4,5整除,b,c必都是零,要使该数能被3整除,它各位数字和应能

被3整除,a只能是2。所以a,b,c分别是2 ,0 ,0。

(3):化简:(1+2+3+4+5+6+7+8+7+6+5+4+3+2+1)÷(8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1÷(111111×111111)

=1/12345654321.

(因为: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所以。。。。。。 )

二:估算法:求:a=1÷(1/1992+1/1993+1/1994+……+1/2003)的整数部分。

解:用一般通分求他得值太繁琐,可巧用“放缩法”估算。

假定除数部分各加数都是1/1992,则a=1÷(12/1992)=166。

若除数部分各加数都是1/2003,则a=1÷(12/2003)=166+11/12

所以它的整数部分是166。

三:正难则反法。直接求解困难时,换个角度从反面求解。

(1):除了本身,合数7854321的最大因数是多少?一般想法是将其分解质因数求之,但

这个数很大,做起来很繁琐。

巧解:先求它的最小因数,再通过“除”求它的最大因数。因为该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

整除,所以这个数的最小因数是3,最大因数是:7854321÷3=261807。

(2):某厂人数在90----110之间,做工间操排队时,站3列正好;站5列少2人;站

7列少4人,这厂有多少人?

解:按所给数值正面求解很难,若换个角度从反面做,把它转化为:该厂工人站

3列多3人;站5列多3人;站7列多3人求这厂人数的问题。即求比3,5,7的

最小公倍数多3的数是多少。【3,5,7】=105, 105+3=108人。这厂有108人。

四:慎密的逻辑推理:

(1):幼儿园的小朋友分饼干,每人分5块,则差27块。每人分4块,正好分完。这个

幼儿园有多少小朋友?分了多少饼干?

解:一般用方程法:设有x个小朋友。5x-4x=27, x=27. 饼干为:27×4=108块。

巧解:每人分4块,正好分完,每人多分一块(5块)差27块,说明小朋友

为:27÷1=27个,饼干为:27×4=108块

(2):某商店有两个柜台,甲台比乙台的磁带少120盒,各卖出164盒后,乙剩下的是甲

剩下的3倍,求原来两台各有多少盒磁带?

一般用方程法:设甲剩x台,乙剩3x台. (3x+164)-(x+164)=120,

x=60,3x=180.

甲原有:60+164=224盒,乙原有180+164=344盒。

推理巧解:因为卖出的数量相等,所以卖出后甲仍比乙少120盒,乙是甲的3倍,

这就转化为差倍问题了。120÷(3-1)=60。60×3=180.

甲原有:60+164=224盒,乙原有:180+164=344盒

(3):甲乙两人进行骑车比赛,当甲骑到全程的7/8时,乙骑到全案程6/7,这时两人相

距140米。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变,当甲骑到终点时,两人相距多少?

解:一般方法:7/8:6/7=49:48.140÷(7/8-6/7)=7840 ,7840:x=49:48, x=7680

7840-7680=160米

推理巧解思路:直接求甲到终点时比乙多走多少米。甲走7/8时比乙多走140米

甲走1/8时比乙多走140/7=20米。所以甲走8/8(全程)时,

比乙多走140+20=160米

(4):求分母为40以内所有自然数的真分数的和。1/2+(1/3+2/3)+

(1/4+2/4+3/4)

+(1/5+2/5+3/5+4/5)+。。。。。。+39/40

解:用通分法求和很繁琐。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可知,每个加数乘以2,可顺次得到1、2

、3、4/。。。。。。39。所以,(20×39)÷2=390 即为所求。(5):一正方形,当竖边减少20%,横边增加2米时,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求原正方形面积。

解:一般思路:因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所以应先求边长。

. 用方程解:设正方形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则面积为一个单位面积。长方形的

宽为:1×(1-20%)=80%个单位长度,长为:一个单位面积÷80%个单位长度=1.25

个单位长度,与2米对应的单位长度为:1.25-1=0.25个单位长度。所以正方

形边长(一个单位长度)=2÷0.25=8米,正方形面积=8x8=64平方米。很繁琐。

巧解思路:因竖边减少20%,在原图形上减少的面积与后来因横边增加2米,增

加的面积相等。所以设原正方形边长为x米,则: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 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算题”部分检测 班级: 姓名: 一、口算。(10分) 10-2.65= 0÷3.8= 9×0.08= 24÷0.4= 67.5+0.25= 6+14.4= 0.77+0.33= 5-1.4-1.6= 80×0.125= 7 3÷3×7 1=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0分,4×20+5×2) 1125-997 998+1246 43 1 +3.2+53 2+6.8 1252-(172+252) 400÷125÷8 25×(37×8) (41-61)×12 143×2154×74 34×(2+34 13) 125×8.8 4.35+4.25+3.65+3.75 3.4×99+3.4 17.15-8.47-1.53 1765 -343-46 5 97÷251+115×9 2 0.125×0.25×32 22.3-2.45-5.3-4.55 (1211+187+24 5 )×72 4.25-365-(261-143 ) 187.7×11-187.7 4387×21+57.125×21-0.5 2.42÷4 3+4.58×31 1-4÷3 20XX 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一)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0.8×0.6= 0.9+99×0.9= 1÷2325 = 58 ×415 = 9÷3 7 = 5∏ = 7.2÷8×4= 3.25×4= 3.3-0.7= 13 +25 = 2-7 11 = 8∏ = 二、解方程或比例。

14 ∶12=X ∶25 1.250.25 =X 1.6 5 X +3.25×4=17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158+32-4 3 (23 +215 )×45 3060÷15-2.5×1.04 (54+41)÷37+107 61+43×32÷2 (98—27 4 )÷27 1 4.67-(2.98+0.67) 46× 4544 20×(54+10 7-4 3) 136+137×13 30÷(43—83) 76×31÷14 9 20XX 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二)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636+203= 568-198= 0.6×1.5 = 0.875×24 = 2.2+1.08= 10÷0.1= 21+71= 65÷3 2 = 15×(1-54)= (95-61)×18= 1÷41-41÷1= 72 × 8 3 = 二、解方程或比例。 1.25∶0.25= X ∶1.6 4x =30% 32X +2 1 X=42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83÷(43+3 1) 375+450÷18×25 1-[31-(21 -3 1 )] 1—97÷87 41÷(3—135—138) (41+92)÷36 1 3.6÷[ (1.2+0.6)×5] 715 ×(57 -314 ÷34 ) 53×91+5 2 ÷9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题汇总 2014-07-22 简便计算注意以下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时根据计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3、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 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简便计算常见类型: 类型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题: 12.06+5.07+2.94 = 30.34+9.76-10.34 =

83×3÷8 3 ×3= 25×7×4 = 34÷4÷1.7 = 1.25÷3 2 ×0.8 = 102×7.3÷5.1 = 1773+174-77 3 = 195- 13 7 -95= , 类型二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 874+295-9 5= 113 2+75 2+35 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5×103 0.8×(0.125+125+1.25) 2.5×0.125×40×80 3.69×9.9 8.6×9+8.6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B组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5 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 8×(125×7) 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题汇总 简便计算注意以下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时根据计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3、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 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简便计算常见类型: 类型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题: 12.06+5.07+2.94 = 30.34+9.76-10.34 =

83×3÷8 3 ×3= 25×7×4 = 34÷4÷1.7 = 1.25÷3 2 ×0.8 = 102×7.3÷5.1 = 1773+174-77 3 = 195 - 13 7 -95= , 类型二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 874+295-9 5= 113 2+75 2+35 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原来是因为......

关注?0 2019-04-16原文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 简便计算题型 1.同种运算想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就是为了结合。 2.有乘有加(或有减)有相同数,要想乘法分配律,无相同数找倍数关系变相同数用乘法分配律。(即,两个乘法算式相加或相减,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加减混合运算,看清数字特点,用好减法的性质。 4.乘除混合运算用好除法的性质(即乘除法添、去括号规则)。 5.牢记见25想4,见125想8,见5想2等积能凑整的特殊数字,用好商不变规律。

6.无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性质,用好搬家规则。 简便计算错误问题的分析 错误类型一:当学生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 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错误类型二: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会出现以下错误:(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错误类型三:在学完五个运算定律后,出现如125×32×25的题目时,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会出现125×32×25=(125×8)+(4×25)。 错误类型四: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278-54+46=278-100=178。 仔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时,一味机械地进行程序化训练,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负迁移,只要貌似就用学过的方法牵强地套用,二是不会灵活运用。我们进行简便教学时片面地注重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的渗透。

小学数学总复习三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第三部分: 简 便 运 算 收集整理:王海军 2014年5月19日

应明确的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 的,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 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简便方法)。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 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 分数,再计算。

分类练习 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 × b ×c=a × c ×b a ÷b ÷c=a ÷c ÷b a ×b ÷c=a ÷c ×b a ÷b ×c=a ×c ÷b 12.06+5.07+2.94 30.34+9.76-10.34 83×3÷8 3 ×3 25×7×4 34÷4÷1.7 1.25÷3 2 ×0.8 102×7.3÷5.1 1773+174-77 3 195-137 -9 5 二、添括号,去括号。 A.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

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874+295-9 5 1132+752+35 3 B.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a × b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700÷14÷5 18.6÷2.5÷0.4 1.96÷0.5÷4 1.06× 2.5×4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精编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分类汇总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明确四点: A、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 没有括号时,先算()再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 从左往右()。 B、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 不容易出错。 C、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 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D、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12.06+5.07+2.94 30.34+9.76-10.34 83×3÷8 3 ×3 25×7×4 34÷4÷1.7 1.25÷3 2 ×0.8

102×7.3÷5.1 1773+174-773 195 -137-9 5 , 二A、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B、当×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 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a×b×c=a×(b×c), a×b÷c=a×(b÷c), a÷b÷c=a÷(b×c) , a÷b×c=a÷(b÷c), 700÷14÷5 18.6÷2.5÷0.4 1.96÷0.5÷4 1.06×2.5×4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或直接得出结果,这种简便、迅速的运算叫做简算。 这就需要在进行简便计算之前,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性质、定律、规律等有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些知识能使计算过程简化,同时使用凑整、拆项、转化、拆数等技巧以达到速算的目的。根据我的归纳,常见以下几类题型: (一)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如:5.7+3.1+0.9+1.3,等。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如:8.3678.36.7等。(三)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如:2.5(100+0.4),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如:0.9367+330.93。 (四)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691-(691+250)。 (五)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36254。 (六)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七)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 如:7.93+2.07(4.5-4.5)等。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5)速算也是计算,是将硬算化为巧算。(6)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及能力,并能培养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工作习惯。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汇总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汇总练习题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527+19958× 99+58(20+4)× 25(25×125)×8×4 735-19825× 49+75×4999× 1178× 125×8×3 105×99575-78-2232×( 200+3)(125× 25)× 4 865-19848× 89+4868× 39+68(125+25)× 4 75×98367-199239×101127+352+73+4 68×99+6856× 10238× 25×489+276+135+33 63×88+88×3775× 48+75×5242× 125×85+204+335+96

25+71+75+29 +88130-46-34124+68+7634+304+3004 243+89+111+57263-96-104263-96-104798+321 399+( 154+201) 970-132- 68970-132- 68325-156+675-144 480+325+ 75400-185- 15400-185- 158+98+998+9998 78+53+47+2291+472-126- 124472-126- 12499999+9999+999+9 36+18+64168-28-72603+42144+ 37+56 168+250+ 32437-137- 63745-305163+49+261 85+41+15+59244+182+56951-39574+( 137+326)78+46+154200-173- 2719+199+1999249+402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完整版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题汇总 2014-07-22 简便计算注意以下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 的),没有括号时,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 算。 2、有时根据计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 不容易出错。 3、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 果应该相同。我们可 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 数,再计算。 简便计算常见类型: 类型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 × b ×c=a × c ×b, a ÷b ÷c=a ÷c ÷b a × b ÷c=a ÷ c ×b, a ÷b ×c=a ×c ÷b 例题: ++ = +- = 83×3÷8 3×3= 25×7×4 = 34÷4÷ = ÷3 2× = 102×÷ = 1773+174-77 3 =

19 5-13 7-95= , 类型二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 75 2 -383+83 = 874+295-9 5= 1132+752+35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a × b ×c=a ×(b ×c), a ×b ÷c=a ×(b ÷c), a ÷ b ÷c=a ÷(b ×c) , a ÷b ×c=a ÷(b ÷c), 700÷14÷5= ÷÷= ÷÷4= ××4= 13×1917÷1917 = 29÷2713×2713 = 类型三: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 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 (b + c )=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 +(+)=

超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技巧汇总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一)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8×(12.5+125) =8×12.5+8×125 =100+1000 =110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 =9×(8+2) =9×10 =90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 =8×(100-1) =8×100-8×1 =800-8 =792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000+100+10)-4 =11110-4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 =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五年级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明确三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 号时,先算,再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 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 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一、变换位置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二、加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 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 号里要变号。) 根据: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 +(b-c), a-b+c=a-(b-c), a-b-c= a-( b +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 括号里要变号。) 根据:乘法结合律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1.06× 2.5×4 17×0.6÷0.3 18.6÷2.5÷0.4 700÷14×2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一、数的加减乘除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数量间的特殊关系进性较快的运算这就是简便运算。 (一)其方法有: 一: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1)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4)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283+52+117+148=(283+117)+(52+48)=400+200=600(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例2:657-263-257=657-257-263=400-263=147.(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例3:195-(95+24)=195-95-24=100-24=76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50+42=92. (同上) 例5:(0.75+125)×8=0.75×8+125×8=6+1000=1006.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125×8-0.25×8=1000-2=998. (同上) 例7:(1.125-0.75)÷0.25=1.125÷0.25-0.75÷0.25=4.5-3=1.5。(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9=450÷9+81÷9=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 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10:4.2÷(0。6×0.35)=4.2÷0.6÷0.35=7÷0.35=20. (同上) 例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 例13:(48×25×3)÷8=48÷8×25×3=6×25×3=450. (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 (5)和、差、积、商不变的规律。 1:和不变:如果a+b=c,那么,(a+d)+(b-d)=c, 2: 差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3: 积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4: 商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例14:3.48+0.98=(3.48-0.02)+(0.98+0.02)=3.46+1=4.46(和不变) 例15:3576-2997=(3576+3)-(2997+3)=3579-3000=579(差不变)

小学阶段简便计算及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a+ + b b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a+ b + = + + c ( a ) b (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 = - a- - c b a c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 a+ - - - = b c b (c a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简便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班别:姓名: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69×10256×101 52×102125×81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56+56×99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乘法分配律(a+b)×c=a×c+b×c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 12×98 55× 12×29+12 58× 52×89 69× 125×(80+8)12514—70×14 101×38 99+55 55×99 199+58 42×79+42 101—69 55×21—55 ×(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1、(7+8+9)×10=7×10+8×10+9() 2、12×9+3×9 = 12+3×9()

(完整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一、带符号搬家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 符号搬家”。 (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 ×b ×c=a ×c ×b, a ÷ b ÷c=a ÷ c ÷b,a ×b ÷c=a ÷c ×b,a ÷b ×c=a ×c ÷b) 二、结合律法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 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 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a+b+c=a+(b+c),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 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 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a × b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 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 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 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 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 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 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 ×( b ×c) =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a ÷b ÷ c , a ÷(b ÷c) = a ÷b ×c 三、乘法分配律法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24×(1211-83-61-3 1)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0.92×1.41+0.92×8.59 516×137-53×13 7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257×103-257×2-25 7 2.6×9.9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 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9999+999+99+9 4821-998 五、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