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开展了一次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了解到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态势非常良好。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许多农民都转向种植农产品,既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当地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
当地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土壤质量良好,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药材等种类繁多,而且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养殖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的牛、猪、羊等禽畜肉类产品销售良好。
第三,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改善。
特别是一些农民通过农业合作社等方式进行组织,规模化经营,产业链条延伸,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最后,我们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业特色产业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随着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
总结起来,农业特色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政府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将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特色产业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报告字数:495字)。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市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
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我市今后的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产业现状1、生产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畜牧大县为载体,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重点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增强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生猪存栏65万头,牛、羊分别存栏8.3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195万羽,长毛兔存栏12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出笼家禽298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2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550元。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明显进步:(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
通过政府强力推进,惠牧政策拉动、办试点带动、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
建成万头猪场一个、生猪标准化150养殖模式猪舍30栋、10万套种鸡场一个、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0个。
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营镇召开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开规模化养殖现场会,从而我市的规模养殖有了亮点、激发了群众投资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带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禽品种改良有明显进步。
近三年,市政府列支专款,每年引购良种公猪20头投放到养殖大户,建好了100个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猪达到5.8万头,能繁母猪可以突破6万头,加快了生猪品改进程,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65%以上。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农业特色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为了了解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对农业特色产业的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农业特色产业从业者50份,农民50份。
实地走访了几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包括水果种植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
三、调研结果1. 产业结构:农业特色产业的种类繁多,涵盖了水果、蔬菜、粮食、畜禽养殖、茶叶、中药材等领域。
其中以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要特色产业。
2. 生产规模:调研结果显示,农业特色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水果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茶叶生产基地的茶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
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市场需求:农业特色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农业特色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较高。
特色品牌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成为市场的热门。
4. 发展趋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趋势。
一方面,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民选择的特色产业种类多样,通过产品差异化来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农业特色产业逐渐走向智能化、科技化和品牌化,通过加工和包装等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政策建议1. 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拓宽市场需求。
2. 继续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等方面。
3. 支持农业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4.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集约化经营。
五、结论农业特色产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某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前言某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有效促进该市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该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本报告旨在系统、全面地分析该市农业现状和发展潜力,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该市各县区的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和养殖大户等。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农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4.农村经济组织和市场运作情况;5.农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执行情况。
实地走访主要针对大型农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解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该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尚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该市主要缺乏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灌溉系统建设不足,使得部分产区仍然存在干旱或者缺水的问题。
此外,该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机械化劳动力稀缺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农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该市农业总体规模较大,农业总产值居于省内前列。
不过,农业生产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粮食作物占比过高,而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相对较少。
此外,农产品品质、安全等问题也存在着不少隐患。
3.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该市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较为成熟。
但是,产值相对较低,部分特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4. 农村经济组织和市场运作情况该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组织发展情况良好,但是市场化经营程度还有待提高。
此外,农产品营销渠道仍然存在中间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商、农村淘宝等新型渠道的发展。
5. 农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执行情况该市现有的扶持政策较多,但是执行情况不够到位。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农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范文(一)衡水是传统农业大市, 农业农村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农业现代化仍较为滞后,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科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完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衡水市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
全市属黄河冲积平原,海拔15-30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
年平均温度12.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24毫米,年平均日照2616.8小时,无霜期为200天左右。
衡水市下辖11个县市区、1个工业新区和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全市总人口442.4万,其中农业人口340.2万。
全市耕地面积8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15万亩,占耕地面积83.4%。
衡水市农业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人均粮、棉占有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9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92.5万亩,总产量378.9万吨。
其中:夏粮183.3万吨、秋粮195.6万吨。
棉花播种面积196.5万亩,总产量15.1万吨。
油料播种面积44.6万亩,总产量11.1万吨。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26.4万亩,蔬菜产量438.1万吨。
瓜果播种面积19.5万亩,产量77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38.5万吨,全年禽蛋产量29.4万吨,牛奶产量9.6万吨。
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5%,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9%。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
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021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范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6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秀侠带领办公室、农工委、城建工委有关同志在农林委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临涣双林生物质燃料公司、百善昊晨食品有限公司、永民种业集团、淮北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业产业化成绩和亮点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场向导、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三轮驱动”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户经营为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皖雪食品进入20__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榜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67家,初步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瓜果蔬储运产销、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160万亩次,辐射带动20万农户,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9亿元,为我县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宿永路一线“良繁带”。
建设50万亩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打造全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
20__年,我县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一批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基地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9亿公斤、大豆良种0.25亿公斤以上。
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区。
重点推进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生态循环)区重点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庄园。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省的特色农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
1. 采访法:我们采用了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走访了各地的特色农业基地和农户,了解他们的种植养殖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2. 走访观察法:我们实地走访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业项目,观察其规模、管理情况和生产效益。
3. 数据统计法:我们从当地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获得了一些有关特色农业产量和收益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出口贸易市场需求旺盛。
2. 技术支持:特色农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推广应用效果明显,但在一些基层农户中还存在技术跟不上的情况。
3. 品牌建设:部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不够成熟,营销渠道单一,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
2. 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加强示范引导,推广特色农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五、总结
特色农业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通过此次调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特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
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
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
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
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
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
畜牧水产业。
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
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
中药材产业。
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
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
食用菌产业。
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
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
果茶产业。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
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
建莲产业。
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
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
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
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可出栏12万头;蛋鸡规模养殖场达到13个,存栏30万只;肉鸭规模养殖场达到25个,出栏370万只。
新增网箱养鱼1000个,生产能力吨。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8.5万人次。
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片5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3项,新肥料23.8万亩,新农药38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购机补贴资金达38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