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合集下载

什么是统计学?

什么是统计学?

什么是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具体了解它的实际应用之前,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统计学?1.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用于从数据中提取有关事物的定量信息的方法。

统计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数据,它应用数学、概率论、逻辑学等多种工具,旨在通过分析数据来分析现象、发现规律。

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2.1 生物学在生物学中,统计学被用于解释生命现象,如遗传和进化的机制、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等等。

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统计学的应用包括临床试验、药物疗效研究等等。

2.2 经济学统计学在经济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来衡量经济上的数据,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就业率等。

它可以分析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市场需求及供应情况,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此外,公司能够使用统计学来进行预测和财务计划。

2.3 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统计学可用于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帮助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高广告效益等等。

3. 统计学方法了解了统计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之后,接下来就是探讨统计学的方法。

3.1 描述性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学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方法,它涵盖了我们可以从数据中获取的所有信息,包括中心趋势、变异程度和分布形状等指标。

3.2 推断性统计学推断性统计学是一种可以通过采样同一群体的某些因素来了解整体群体的方法。

它涉及到估计、假设检验和置信度间隔等内容。

4. 统计学的局限性统计学虽然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

它受到所使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限制,也受到分析人员的限制。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统计学并不能直接证明因果关系,它只能通过相关性来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学科,它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帮助人们解答各种问题。

统计学(全套课件)

统计学(全套课件)
3. 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1 -7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经济学
医学
管理学
统计学
工程学
社会学

1 -8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应用统计的领域
actuarial work (精算)
agriculture (农业)
animal science (动物学)
anthropology (人类学)
Copyright 1994-2000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不列颠百科全书)
1 -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
(一些例子)
1. 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7:100
2. 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 率各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6点的频率 各为1/6
统计学
统计学的性质
1. 数量性
▪ 有大量数据出现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学
2 .方法论学科
3 . 规律性
▪ 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的规
律性
1 - 1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的作用
一. 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决策服务 二. 为企业单位和社会事业单位管理服务 三. 为广大人民了解社会服务 四. 为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服务 五. 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发展国际交流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 按计量单位
实物指标、价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1 - 35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

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

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

二、统计学的发展
•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 1、国势学派 • 国势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其创始人是海 尔曼·康令(Hermann Conring,1606-1681) 教授。 • 2、政治算术学派 • 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 表人物是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和约翰· 格朗特(Johan Graunt,1620-1674)。
一、总体和样本
• (一)总体 •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由特定的研究目 的确定的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构成的集 合体。 • (二)样本 • 广义而言,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 单位构成的集合体;但为了符合统计理论 的需要,统计中所指的样本特指从总体中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
二、统计标志
三、统计学在我国的应用
• 第一,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 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
• 第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 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 • 第三,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 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第二节 统计学的特点和分类
• 一、统计学的特点 • 二、统计学的类别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 是说明总体特征的。例如,一个工人的工 资是数量标志,全体工人的工资总额是统 计指标。 • 第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 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则都是用数值 表区别和联系。
• 在该时期,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作出重大 贡献的主要统计学家和理论有:20世纪初 英国的戈赛特(W.S. Gosset,1876-1937)的T 分布理论;20年代英国的费雪(R.A. Fisher, 1890-1962)的F分布理论;30年代波兰的尼 曼(J.S. Neyman,1894-1981)等人的假设检验 理论及置信区间估计等理论;40年代美国 的瓦尔德(A. Wasld, 1902-1950)等学者的统 计决策理论,多元分布理论等。

统计学

统计学

统计学一、定义:统计学是一门对群体现象数量特征进行计量、描述、分析和推论的科学。

二、:一)统计的含义1、统计工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这一系列的工作。

2、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的成果。

3、统计学:统计工作的理论概括。

二)统计的性质1、统计是调查研究社会的方法之一2、统计是核算的工具之一(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3、统计是国家或企业管理、监督的工具三、统计的特点四、统计学的理论基础五、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一)数量性(一)历史唯物论(一)大量观察法(二)工具性(二)辨证唯物主义(二)综合指标法(三)广泛性(三)政治经济学(三)归纳推断法(四)总体性(四)数学和计算机(四)大数定律(五)社会性总体: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集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关系: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如中的性别、籍贯、政治面貌等;数量标志(用数字表示)。

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表现称为标志值,如某同学年龄为21岁,21岁就是标志值。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属性和特征的。

任何一个统计指标必须用数字说明。

(标志和指标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统计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正由于总体中各单位之间存在差异,才需要进行统计,也才有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

如果总体各单位之间没有差异,也就没有统计。

在数量标志中,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或参数。

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

变量取值又称为变量值,也就是标志值。

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又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

搜集统计资料的方式:一种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方法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方法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以及基本方法一、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以及通过这些数据来做出决策和预测。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的数量关系。

其主要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人口、就业、收入、消费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自然科学统计:研究自然现象的数量规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工程统计:研究工程技术的数量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等。

工程统计可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

医学统计: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数量关系,如疾病发病率、药物疗效等。

医学统计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因此具有数量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数量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而非个体,它通过对总体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这种总体性的特点使得统计学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具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关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数据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社会性: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数据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四、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统计学

统计学
高尔顿 (F. Calton,1822-1911) 皮尔逊(K. Pearson,1857-1936)
2、社会统计学派
代表人物:德国的克尼斯(K. G. A. Knies)、恩格尔 (C. L. E. Engel)、梅尔(G. V. Mayr)等。 他们强调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 的社会科学,包括统计资料的搜集、 整理和分析研究,目的是要揭示社会 现象内部的联系。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 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 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刘德智主编的《统计学》教材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 ——暨南大学韩启南、韩兆洲所编的《统计学》教材
2、统计学的学科体系
a、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P6~8)
1.数量性
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 性质和规律,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始终要 求用数据说话。
原始社会后期: 统计萌芽于计数活动; 奴隶制国家产生:使统计日显重要;
封建社会时期: 统计已具规模;
资本主义的兴起: 统计扩展到社会经济各方面。
目前,人们一般认为统计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产生于17世纪中叶 ,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可分为三个时期:
古典统计学时期
(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
与统计教育的现状,特别是统计学完全成为一级学科后面对的大好发展机遇,以
及在做大的基础上如何做强统计学科需要我们重视、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http://202.195.176.39/showart.asp?id=265
第二节 统计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特点(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见P11年)
07 理学 0701 0702 0703 0704 0705 0706 0707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0708 0709 0710 0711 0712 0713 0714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系统科学 科学技术史 生态学 统计学

统计学

统计学

1、统计的含义:统计的含义有三种: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对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情况的总称。

统计学:是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桌布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三种含义自建的关系是:统计工作时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即统计实践:统计资料时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统计工作。

三者之中,统计工作是基础,是源头。

2、统计研究的过程: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5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3、统计研究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归纳推断法4、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事物集合起来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和基本单位。

5、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统计报表2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6、总量指标的分类:1 从反映经济内容的角度,总量指标可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是指一个统计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个数,即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总和。

2 按照所放映的时间状况的不同,可以将总量指标化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达到的规模和水平,其值等于该时期各个时间的值的连续累加。

时点指标:又称时点数,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所具有的规模或水平。

7、相对指标的计算(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概念: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以现象在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值和计划任务数值进行对比,从而表明计划完成程度的综合指标,去表现形式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二)结构相对指标概念:结构相对指标是根据分组法,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然后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

统计学

统计学

1.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份方法论学科。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统计是研究如何搜索、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和方法体系。

3.统计研究的基本程序:①统计设计②统计调查③统计整理④统计分析⑤统计预测⑥统计决策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大量观察法②统计分组法③综合分析法④归纳推断法5.统计的作用:①反馈信息②支持决策③提供咨询④实施监督6.总体:它是由若干个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构成的集合,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总体中所含的每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7.总体中所含的总体单位数称为总体容量。

8.样本: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总体单位构成的集合叫样本。

样本中的每一个总体单位又叫样本单位或调查单位。

9.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分,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表现是不能用数值来表达的。

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表现必须用数值表示。

10.指标:是用来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有两重含义:1总体现象数量化的概念或范畴,如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额等。

2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1.指标应包括的三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12.指标和标志存在的区别:⑪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⑫标志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之分,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13.指标和标志的联系:⑪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的数量标志值直接进行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⑫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互变关系14.变异:是指在选定的标志下,总体单位的表现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就叫变异。

15.变量:即为可变的数量标志。

16.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17.统计设计的作用:①统计设计是对总体的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过渡的桥梁②统计设计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试举例说明。

(一)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两类。

一、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1)定类数据: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所形成的数据。

特点:①定类数据只测度了事物之间的类别差,而对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却无法从中得知,因此各类地位相同,顺序可以任意改变②对定类数据,可以且只能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个体出现的频数。

人口的性别(男、女),为了便于统计处理,用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类别,例如分别用1、0表示男性与女性,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数字没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或大小多少之分,只是符号而已。

(2)定序数据: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测度所形成的数据。

特点:①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分类),还可以测度次序差(比较优劣或排序)②无法测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因此该尺度的计量结果只能排序,不能进行算术运算。

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考试成绩(优、良、差)二、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1)定距数据: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所形成的数据。

特点:①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准确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②定距尺度通常以自然或物理单位为计量尺度,因此测量结果往往表现为数值③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加减运算有意义)④“0”是测量尺度上的一个测量点,并不代表“没有”。

100分制考试成绩;摄氏温度对不同地区温度的测量。

(2)定比数据(比率尺度):是能够测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数据。

特点:①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计量结果也表现为数值②除了具有其他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可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特点③“0”表示“没有”,即它有一固定的绝对“零点”,因此它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定距尺度只可进行加减运算)职工月收入、企业产值、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人的身高176厘米、体重65公斤,物体的长度30厘米、面积600平方厘米、容积9000立方厘米,水稻的平均亩产400 公斤/亩,某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元/人、第三产业比重48%等,都是定比数据。

(二)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类绝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事物)内部或现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少部分表现为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有名数(限于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

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

居民食品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

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

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如,不同地区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

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

平均数: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三)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四)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五)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两类。

2、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也称为母体)个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

总体与个体:①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②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个体可发生变化③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变化。

总体与样本:①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②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③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④总体和样本都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三个特征。

3、如何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试举例说明。

标志:就是用以描述个体所具有的特征的名称。

标志在每个个体上的具体表现结果称为标志表现。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变量的含义:狭义上看,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广义上看,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和可变的品质标志。

注:此时的品质标志必须经过数量化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1、如何设计统计数据收集方法?试举例说明。

确定数据收集目的、设计数据收集方案、开展数据收集活动、评估数据收集质量2、什么是重点调查?有什么特点?重点调查: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特点:以客观性原则来确定调查单位、属于范围较小的全面调查3、如何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与性质?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统计方法,称为统计分组。

性质:分与合、穷尽与互斥、反映本质差异、可能掩盖差异、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界限的确定。

第三章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1、什么是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和分布形状?集中趋势:亦称为趋中性,是指变量分布以某一数值为中心的倾向,一般用平均指标来表示。

离中趋势,就是变量分布中各变量值背离中心值的倾向。

如果说集中趋势是总体或变量分布同质性的体现,那么离中趋势就是总体或变量分布变异性的体现。

2、什么是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常用的平均数有哪些?平均指标主要用来表明同质总体中某一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其数值表现平均数。

作用:①通过反映变量分布的一般水平,帮助人们对研究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②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不同空间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③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某一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说明这种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或规律性④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或进行数量上的推算⑤平均指标还可以作为研究和评价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

3、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数量关系说明什么样的变量分布特征? 在对称分布(即正态)时o e M M x ==在右偏时 x M M e o ≤≤ 在左偏时 o e M M x ≤≤适度偏态时 )(3x M x M e o -=-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为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3倍4、什么是离散指标?有什么作用?常用的离散指标有哪些?离散指标就是反映变量值变动范围和差异程度的指标,即反映变量分布中各变量值远离中心值或代表值程度的指标,亦称为变异指标或标志变动度指标。

作用:①用离散指标衡量和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②用离散指标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稳定性和节奏性。

③离散指标为统计推断提供依据。

常用的离散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第四章 抽样估计1、什么是总体分布和样本分布?两者有什么联系?总体分布:指总体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标志)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样本分布:就是样本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标志)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2、什么是抽样分布?它受哪些因素影响?抽样分布,是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相应的概率组成。

因素:总体分布、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放回或不放回)、抽样组织形式(简单随机、分层、系统、整群、多阶段等等)、估计量构造。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何不同?相关关系:也称统计相关,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①变量间关系不能用函数关系精确表达②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③当变量 x 取某个值时,变量 y 的取值可能有几个④各观测点分布在直线周围函数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①是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

②设有两个变量 x 和 y ,变量 y 随变量 x 一起变化,并完全依赖于 x ,当变量 x 取某个数值时, y 依确定的关系取相应的值,则称 y 是 x 的函数,记为 y = f (x),其中 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

③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线上 。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特点)①在相关分析中涉及的变量不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划分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而在回归分析中,则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分析的目的,对变量进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划分。

②在相关分析中所有的变量都必须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才是随机的。

③相关分析主要是通过一个指标即相关系数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由于变量之间是对等的,因此相关系数是惟一确定的。

而在回归分析中,对于互为因果的两个变量 (如人的身高与体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则有可能存在多个回归方程。

④回归方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3、什么是估计标准误?这个指标有什么作用?估计标准误:它是衡量回归估计精确度高度或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

①反映实际观察值在回归直线周围的分散状况 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1、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异同?序时平均数是发展水平的平均数。

相同点:均能消除数量差异,反映一般水平。

不同点:动态平均数是同一现象不同时间上数值的平均,消除的是该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综合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的一般水平。

静态平均数是同一时间上总体各单位数值的平均,消除的是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综合说明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①时期数列是指同类的时期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数列,数列中的各期指标值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达到的总量;时点数列是指时点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统计数列,其指标反映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或某一瞬间所达到的水平;②时期数列中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数列中不同时点上数值不可以累计(或相加没有意义);③时期数列指标值的大小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时期越长,数值越大;时点数列指标值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④时期数列指标值一般是通过连续登记获取的,时点数列的时点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通过不连续登记取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