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语文2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简单的数据分析
姓名
寇国胜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的思想,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提示:1.横向表示什么?纵向表示什么?
2.每小格代表几人?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教学
自主预习
组织教学
小组合作
探究发现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工作单位
赵营小学
年级学科
二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2011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教材P38页例l(练习十第1、4题)
认识横向统计图,并对横向统计图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姓名15文具的家XXX工作单位XXX年级学科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版本201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她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与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趣味的研究环境,用“闪电读词”与“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趣味。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与“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讲授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精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读课文。
XXX曾都区府河镇五四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种文具的用处,懂得爱惜研究用品。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研究用品。
讲授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点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研究惯。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研究办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文具的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与阅读心理。
本课讲授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锻炼,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要使用信息技术。
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时代发展潮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需要在教育中大力引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次教学探讨的是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和基本操作系统。
2. 学会通过信息技术阅读,学习、交流等。
3.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和发展,它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 学生自主开发小型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程序、游戏,如古诗词游戏、作文辅助工具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尽量讲述和使用和学生有关的实例。
2. 群体合作教学法。
学生不是单个个体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
3. 活动教学法。
利用各种游戏性和实践性活动进行教学。
五、教学步骤1. 详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电子课本、PPT、网络搜索、电子邮件等。
2. 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开发工具Scratch,并讲解基本操作和使用。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知识自主开发小型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程序。
如:古诗词游戏、作文辅助工具等。
4.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讨论收获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电脑、投影仪、课件。
2. Scratch程序。
3. 学生制作的小型应用游戏程序等。
七、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成绩为主,同时兼顾学生的表现和工作流程,能够使学生很好的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通过展示、讨论、互评等方式,让学生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务实的态度看待信息技术和教育,更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和未来的趋势。
八、教学心得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导。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语文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பைடு நூலகம்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
(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有关小说知识
再回顾与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
学生先自行收集整理课堂上再统一交流评价
学生做足预习工作,收集的资料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再播放话剧视频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故事情节
读课文看视频,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归纳情节并概括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环境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孔乙己》
姓名:
工作单位:
镇雄县母享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文来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本单元属于小说。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注意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笑”的地方,并分析每一次笑的不同意义,ppt做出一个表格,让学生寻找谁在笑,笑什么?为什么笑,分组来比赛回答,最接近答案的有小奖品。鼓励他们积极学习。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1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特征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教师导向学生探索讲授方式说教性的讲授交互性指导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编辑本段开发模式教学目标分析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的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现象的能力。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蒸汽时代”的到来
姓名:
郑新胜
工作单位:
东至县青山中学
学科年级:
历史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它表现在各个部门、行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领域里的一次变革,同时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学生第一次接触,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对一个新问题产生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模式比较有意义。因此先引导学生确定估测单位,在确定估测范围,寻找区间,渗透“区间套的思想”。
用方格纸作为工具来帮助我们测量,多大的方格合适呢?
请你来估一估,数一数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已经会求一些图形的面积,这张纸的大小谁能来估一估?
2.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大小。
教师: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吗?(学生根据经验尝试估)
3.估计面积大致范围。
教师:把叶子放到一张1dm2的空白方格纸上,你发现了什么?(叶子的面积小于1dm2)。
教师:将方格纸对折,继续比对,你发现了什么?(面积一定小于50cm2)继续对折(即1dm2四等分),继续比对,你现在还想说什么?(这片叶子的面积一定大于25cm2,小于50cm2)还可以怎样说?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姓名
张伟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估计1dm2的大小。
教师:我们已经会求一些图形的面积,这张纸的大小谁能来估一估?
2.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大小。
教师: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吗?(学生根据经验尝试估)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ppt课件引入课题
学生观看学习
利用媒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
题)
通过早读的预习,请生想一想什么叫窃读?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通过早读的预习,请生想一想什么叫窃读?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别带入相关词语,读出对应滋味的情感来。窃读的滋味是快乐的;窃读的滋味是恐惧的;窃读的滋味是贪婪的;正是有了这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劳累等滋味,才有了我们作者林海音的记载,才有了我们的课文——窃读记。
通过早读的预习,请生想一想什么叫窃读?
作者是在哪里读书的?(书店)她在书店读书有何独特之处?(只读,但是从来不买,而且经常去)和那些正大光明地去读书买书的人相比,她这种读书的经历就叫做——窃读。
既然这种独特的读书形式叫做“窃读”,那窃是什么意思呢?
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我们叫课文作——窃读记。
你都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滋味呢?
你分别是从什么地方“品”出这滋味的呢?
窃读的滋味是—————————————。(板书)
请你上来分别给我们写一写吧,每个人可以写两个你读出的滋味,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举手发言,有 参与讨论与交 流
有提出自己的 不同看法,并作 出尝试
能与人合作,接 受别人的意见
很少举手,极少 参与讨论与交 流
不敢提出和别 人不同的问题, 不敢尝试和表 达 自己的想法 缺乏与人合作 的精神,难以听 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 的条 理性
思维 的创 造性
能有条理地表 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问题的过 程清楚,做事有 计划
B级
C级
个人 同学 老师
评价 评价 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 上 课 能 认 真 听 上课无心听讲, 作业认真,参与 讲,作业依时完 经常欠交作业, 讨论态度认真 成,有参与讨论 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自信
善于 与人 合作
积极举手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 与交流,阅读完 了 大胆提出和别 人不同的问题, 大胆尝试并表 达自己的想法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一)两分法: .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
4/5
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
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
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曲《汉 歌》
水浒英雄的故事精彩纷呈,梁山好汉的 个性迥然鲜明,你肯定能够说出很多水 浒英雄的名字或他们的故事,请大家来
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d.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e.絮絮
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f.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g.出没:出现
和隐藏。 h.分说:分辩。 i.勾当:事情。 j.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
决不改变。
2.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每个研究员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小组成员一块 评论。正确的结论,大家
都记录下来;错误的分析,大家共同讨论,加以改正。大家相互补充、互相纠正,制定出
比较全面而精当的结论。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向全班发问,师生共同讨
论解决。
3、欣赏精彩片段
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关西》这个环节中,自己是否把课堂放得不够开,
倾听歌曲,感受情 境氛围
做一组抢答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ppt 演示课文教案
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自己的想象,体 悟其中的精彩
让学生能更好的 体会到《水浒》原 著的精彩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武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的感悟
2/5
松打虎》 《智取生辰纲》
等视频的播放
六、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 A 级
趱行 zǎn
虞候 yú
嗔怪 chēn 尴尬 gāngà
朴刀 pō
恁
地 nân
怨怅 chàng
兀的 wù 怄òu
忒 tuī
舀酒
yǎo
罗唣 zào
聒噪 guō 晁盖 cháo
省得 xǐng
兀的
wùdì
-
庵 an
喏喏连声 nuò 剜口割舌 wā
面面厮觑 q
ù
⑵补充释词
a.晓事:明白事理。 b.寻思:思索;考虑。 c.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3/5
七、教学板书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播放歌曲《好汉歌》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 家。《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 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 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1. 检查预习 ⑴给字注音
四、教学过程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进入文本,而且又使教师的导课自然、
生动。学生情绪高涨,发言异常踊跃,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2、小组交流、讨论。
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
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特征各异,
请分析武松、李逵、鲁智深这三个人物的共性。 武松、鲁智深、李逵等,都是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嫉恶如仇,反对封建统治的好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三维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并 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 (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2.成果模板 模板详见附件。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名著导读《水浒传》
姓名:
工作单位: 镇雄县母享中学
学科年级: 语文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一节大课的时间里向学
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
(朝代)人。《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
具有创造性思 维,能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 问题,独立 思考。
能表达自己的 意见,有解决问 题的能力,但条 理性差些
能用老师提供 的方法解决问 题,有一定的思 考能力和创造 性
不能准确在表 达自己的意思, 做事缺乏计划 性, 条理性,不能独 立解决问题 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2、过程方法激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抢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5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能读懂浅近的白话文言文;另外对名著《水 浒传》也有一定的兴趣,通过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也多少有些了解,可以此为切入点, 引入对精彩片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