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芯片贴片引脚确认

合集下载

电路常用IC引脚功能图

电路常用IC引脚功能图

交直流调速器电路常用IC引脚功能图说明:从应用的维修的角度,掌握一些IC器件的引脚功能,便于测量部分引脚的电压(电平)状态,判断I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就够了。

IC内部,具体是个什么电路,是来不及也无须去管它的。

比如单片机电路,重点检测供电、复位、晶振、控制信号、输入信号几个端子的电压(电平)状态,就可以了。

对于数字(包括光耦合器)电路,一般情况下,知道器件引脚功能,便可根据输入、输出端的逻辑关系,测量判断IC的好坏了。

而模拟电路,在变频器电路中,一半是用于处理开关量信号的,如电压比较器等,检测判断上,同数字电路是一样方便的。

部分处理模拟信号的模拟电路,可据动、静态电压的明显变化,测其好坏,也不是太难的事。

因而,只要知晓两点,1:IC是个什么类型的芯片,数字或模拟电路?2:引脚功能,该脚为输入、输出或供电脚?便能实施测量了。

将变频器常用IC引脚功能图,集中附录于后,就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再去查阅相关的手册了。

一、CPU(微控制器)芯片及外围IC电路引脚功能图:1、CPU芯片-MB90F562B 贴片封装64引脚,应用广泛:2、CPU芯片-S87C196MH贴片封装80引脚,应用广泛:3、CPU芯片-MN18992MDY-6 塑封双列直插,64引脚,用于松下早期DV551、DV561机型:4、CPU芯片-HD6404733037F 贴片封装80引脚,应用广泛:5、存储器引脚功能图:93C56 24C04A 93C66 6、RS485通讯模块引脚功能图:ADM485 SN75179B二、常用运算放大器引脚功能图:LF347四运放电路 LM324四运放电路 LM339四运放(开路集电极输出)LF353 双运放电路 LM393 双运放(开路集电极输出) TL072四运放电路运算放大器多用于电流、电压检测电路,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开关量信号——报警、停机保护信号。

开路集电极输出型多用于电压比较器电路。

一些贴片芯片管脚的识别

一些贴片芯片管脚的识别

一些贴片芯片管脚的识别2008年08月20日星期三 01:02~交流电源输入端,一般需要增加3个安全电容来抑制EMI传导干扰。

交流电源输入分为3个端子:火线(L)/零线(N)/地线(G)。

在火线和地线之间以及在零线和地线之间并接的电容,一般统称为Y电容。

这两个Y电容连接的位置比较关键,必须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以防引起电子设备漏电或机壳带电,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及生命。

它们都属于安全电容,从而要求电容值不能偏大,而耐压必须较高。

一般情况下,工作在亚热带的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7mA;工作在温带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35mA。

因此,Y电容的总容量一般都不能超过4700PF(472)。

特别提示:作为安全电容的Y电容,要求必须取得安全检测机构的认证。

Y 电容外观多为橙色或蓝色,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如UL、CSA等标识)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

然而,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5000V以上。

必须强调,Y电容不得随意使用标称耐压AC250V或者DC400V之类的普通电容来代用。

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并联的电容,一般称之为X电容。

由于这个电容连接的位置也比较关键,同样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X电容同样也属于安全电容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X电容的容值允许比Y电容的容值大,但此时必须在X电容的两端并联一个安全电阻,用于防止电源线拔插时,由于该电容的充放电过程而致电源线插头长时间带电。

安全标准规定,当正在工作之中的机器电源线被拔掉时,在两秒钟内,电源线插头两端带电的电压(或对地电位)必须小于原来额定工作电压的30%。

作为安全电容之一的X电容,也要求必须取得安全检测机构的认证。

X电容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但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2000V以上,使用的时候不要随意使用标称耐压AC250V或者DC400V 之类的的普通电容来代用。

通常,X电容多选用纹波电流比较大的聚脂薄膜类电容。

贴片芯片1脚辨别方法

贴片芯片1脚辨别方法

贴片芯片1脚辨别方法一、芯片1脚的重要性。

1.1 芯片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盒,每个脚都有独特的功能。

而1脚就像是这个魔法盒的入口钥匙孔,找到它是正确使用芯片的第一步。

如果找错了1脚,就像在迷宫里走错了第一步,后面可能会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二、常见的辨别方法。

2.1 看芯片标识。

芯片上通常会有一些标识。

有些芯片会直接在1脚旁边标个小“1”或者有个小三角符号指向1脚。

这就像是芯片在跟你说:“朋友,我在这儿呢。

”这个标识有时候很明显,但有时候可能比较小,需要你像寻宝一样仔细找。

2.2 根据芯片形状。

很多芯片的1脚位置和芯片的形状是有关系的。

比如说,有些芯片是长方形的,1脚可能就在芯片的左上角或者左下角。

这就好比是房子的大门位置有一定的规律一样。

你要是熟悉了这种形状和1脚位置的关系,一眼就能找到1脚,就像老司机开车一样熟练。

2.3 参考芯片封装。

不同的封装类型也能给我们一些线索。

例如,在一些小的贴片封装中,1脚可能是在芯片一端的中间位置,周围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标记或者和其他脚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1脚总是有那么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3.1 没有标识的芯片。

有些芯片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标识。

这时候可不能“抓瞎”。

我们可以查看芯片的数据手册。

数据手册就像是芯片的使用说明书,里面会清楚地告诉你1脚在哪里。

不过这就需要你多费点功夫去查找和阅读了。

3.2 损坏的芯片。

如果芯片有损坏,标识可能看不清了。

这就比较麻烦了,就像你要打开一个锁,但是钥匙孔被堵住了。

这时候可以尝试根据芯片在电路板上的布局来推断1脚的位置。

如果周围有其他已知的元件或者线路连接,也许能给你一些提示,就像侦探根据蛛丝马迹破案一样。

辨别贴片芯片的1脚虽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小麻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多一点耐心和细心,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这对于我们在电子电路的设计、维修等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集成电路引脚号识别方法图解

集成电路引脚号识别方法图解

集成电路引脚号识别方法图解摘要: 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图中,可以看到它的各个引脚编号,如1,2,3 脚等。

在检修、更换集成电路过程中,往往需要在集成电路实物上找到相应的引脚。

例如,在一个20 个引脚的集成电路中,要找到3 脚。

由于集成电路的型号很多...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图中,可以看到它的各个引脚编号,如1,2,3 脚等。

在检修、更换集成电路过程中,往往需要在集成电路实物上找到相应的引脚。

例如,在一个20 个引脚的集成电路中,要找到3 脚。

由于集成电路的型号很多,不可能根据型号去记忆相应各引脚的位置,只能借助于集成电路的引脚分布规律,来识别形形色色集成电路的引脚号。

每一个集成电路的引脚都是确定的,这些引脚的序号与集成电路电路图中的编号是一一对应的。

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号对分析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检修集成电路故障都有重要意义。

1、对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意义分析集成电路工作原理时,根据电路图中集成电路的编号进行外电路分析,仅对这一点而言是没有必要进行集成电路的引脚号识别的。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没有集成电路及外围电路的电路图,而需要根据电路实物画出外电路原理图时,就得用到集成电路的引脚号。

例如,先找出集成电路的1 脚,再观察电路板上哪些电子元器件与1 脚相连,这样可以先画出1 脚的外电路图。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集成电路的各引脚外电路,就能得到该集成电路的外电路原理图。

2、对故障检修的意义对集成电路进行故障检修时,更需要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号。

下列几种情况都需要知道集成电路的引脚号。

1)测量某引脚上的直流工作电压,或观察某引脚上的信号波形在故障检修中,往往依据电路原理图进行分析,先确定测量某根引脚上的直流工作电压或观察信号波形,这时就得在集成电路的实物上找出该引脚。

2)查找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时需要知道集成电路的引脚号例如,若检查某集成电路16 脚上的电阻R2。

因电路板上电容太多不容易找到,此时可先找到集成电路的16 脚(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一般比较少),沿16 脚铜箔线路就能比较方便的找到R2。

贴片和插针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

贴片和插针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

贴片和插针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贴片和插针元器件是电子产品中常见的两种元件类型,它们在电路板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还是在维修和维护中,正确识别贴片和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极其重要。

本文将介绍贴片和插针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

在面向大众的电子产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如何正确地插入贴片和插针元器件,以确保其正负极的正确连接。

贴片元器件是一种相对较小的元件,通常以平面方式安装在电路板上。

插针元器件则具有突出的金属引脚,可以直接插入电路板上的插座。

通过正确识别贴片和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我们可以避免短路、损坏元器件以及降低电子产品的性能。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贴片和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的识别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安装和连接这些元器件。

首先,我们将重点介绍贴片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元器件的外观和查看元器件的标记,我们可以确定贴片元器件的正负极。

接下来,我们将专注于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的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插针的形状和查看插针的标记,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

最后,本文将总结正负极识别方法的要点,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正确定识别贴片和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将有助于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无论是在电子产品的制造中,还是在维修和维护中,这些识别方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贴片和插针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正确识别元器件正负极的重要性,以确保电子产品的良好运行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详细介绍贴片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章节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贴片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2.1.1 观察元器件外观2.1.2 查看元器件标记2.2 插针元器件正负极的识别方法2.2.1 查看插针形状2.2.2 查看插针标记3. 结论3.1 总结正负极识别方法3.2 重要性和应用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将要介绍的内容是如何识别贴片和插针元器件的正负极,并指出了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元器件的使用方法。

如何正确的识别IC标记及管脚顺序

如何正确的识别IC标记及管脚顺序

如何正确的识别IC标记及管脚顺序
不论是哪种集成电路,电路板制作厂家认为其外壳上都有供识别管脚排序定位(或称第一脚)的标记。

对于扁平封装者,一般在器件正面的一端标上小圆点(或小圆圈、色点)作标记。

塑封双列直插式电路板制作厂家集成电路的定位标记通常是弧形凹口、圆形凹坑或小圆圈。

进口IC的标记花样更多,有色线、黑点、方形色环、双色环等。

一起了解下关于几种标记及管脚顺序的识别方法复述如下:
1、IC有缺口标志:弧形凹口位于集成电路的一个端部,电路板制作厂家识别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別方法是,正视集成块外壳上所标的型号,弧形凹口下方左起第1脚为该集成电路的第1脚,以这个管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2脚、第3脚、第4脚等。

2、以圆点作标识:即圆形凹坑、小圆圈、色条标记,双列直插型和单列直插型的集成电路,电路板制作厂家识别多采用这种识别标记,这种集成电路的管脚识别标记和型号都标在外壳的同一平面上。

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正视集成块的型号,圆形凹坑(或小圆圈、色条)的下方左起第一脚为集成电路的第1脚。

对于贴片型的集成块,从第1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2脚、第3脚、第4脚等。

3、以文字作标识(正看IC下排引脚的左边第一个脚为“1”):也有少数的集成电路,外壳上没有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标记,而只有该电路板制作厂家识别集成电路的型号,对于这种集成电路管脚序号的识别,应把集成块上印有型号的一面朝上,正视型号,其左下方的第1脚为集成电路的第1脚位置,然后沿逆时针方向计数,依次是第2脚、第3脚等。

推荐阅读:http:///d/751858l。

ic芯片引脚

ic芯片引脚

ic芯片引脚IC芯片引脚指的是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上的金属引脚,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IC芯片引脚的数量和功能各异,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IC芯片引脚。

1. 电源引脚:常见的电源引脚包括VCC(正电源)、GND (地)和VDD(正电源)。

VCC和VDD一般用于提供IC芯片的正电源,而GND用于连接地线,形成电路的回路。

2. 输入引脚:输入引脚用于接收输入信号,例如输入数据或控制信号。

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IN或者D(数据),其数量根据芯片的功能和设计需求而定。

3. 输出引脚:输出引脚用于输出芯片内部处理后的结果,例如输出数据或控制信号。

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OUT或者Q(结果),其数量也根据芯片的功能和设计需求而定。

4. 时钟引脚:时钟引脚用于接收外部时钟信号,用于同步芯片内部的操作。

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CLK,其数目和频率根据芯片的设计需求而定。

5. 复位引脚:复位引脚用于将IC芯片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RESET或者RST,当复位引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芯片将会被重新初始化。

6. 中断引脚:中断引脚用于与外部设备的中断信号进行连接,这样当中断信号发生时,能够及时地通知IC芯片。

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INT,并且数量和中断信号的数量相关。

7. 地址引脚:地址引脚用于将地址信息传递给IC芯片,用于指定IC芯片的寄存器或存储单元。

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A0、A1、A2等,其数量根据寻址范围而定。

8. 数据引脚:数据引脚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这些引脚通常被标记为D0、D1、D2等,其数量取决于数据位宽。

9. 供电引脚:供电引脚用于向外部电路提供电源,常见的供电引脚有VCC和VDD。

这些引脚一般被标记为VCC,其数量根据供电需求而定。

10. 控制引脚:控制引脚用于控制IC芯片的工作状态和功能。

这些引脚的数量和功能根据芯片的设计需求而定。

除了以上常见的引脚类型,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引脚,例如模拟输入引脚、输出使能引脚、串行通信引脚等,不同类型的芯片会有不同的引脚设计。

贴片芯片引脚

贴片芯片引脚

贴片芯片引脚贴片芯片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一个贴片芯片通常具有多个引脚,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根据芯片的功能和封装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贴片芯片引脚,并对其作用进行详细解释。

1. 电源引脚:贴片芯片通常需要提供工作电源。

电源引脚一般被标记为VCC (正电源)和GND (地)。

VCC引脚用于提供正电压,GND引脚用于连接地线。

这些引脚为芯片正常工作提供所需的电力。

2. 信号引脚:贴片芯片还有一些用于连接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引脚。

这些引脚通常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输入、输出、时钟、复位等。

具体的功能由芯片的设计目的而定。

信号引脚的数量和排列取决于芯片的复杂性。

3. 地址引脚:一些贴片芯片需要连接到系统总线上。

这些芯片通常具有用于传输地址信息的引脚,用于选择芯片内特定的内部寄存器或存储单元。

地址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取决于芯片的寻址能力和总线类型。

4. 控制引脚:贴片芯片可能还具有一些用于控制其功能的引脚。

这些引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如使能、时钟和复位信号,以控制芯片的操作。

控制引脚的数量和功能取决于芯片的设计需求。

5. 供电引脚:一些贴片芯片可能需要连接到外部电源,以便为其他设备提供电力。

这些引脚通常用于连接至外部电源或充电器,以充电或供电给外部设备。

供电引脚的数量和规格根据芯片的功耗和电源要求而变化。

在设计和使用贴片芯片时,了解引脚的功能和作用十分重要。

正确的连接和使用引脚可以确保芯片正常工作,并有效地集成到电子系统中。

此外,在使用贴片芯片时还需要注意遵守规范和注意事项,以免引脚受损或芯片无法正常工作。

总之,贴片芯片引脚的作用是连接芯片与外部电路,并提供所需的电力和信号。

不同的引脚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包括电源供应、信号传输、地址选择和控制操作。

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引脚,可以确保贴片芯片能够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