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教学反思可爱的家教学反思1《可爱的家》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歌曲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可爱的家庭,音乐优美抒情,节奏舒展,旋律流畅,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整堂课,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唱歌教学、创编歌词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启发了孩子去爱自己的家。
充分的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教学中我力求在“合”的基础上表达音乐形象,所以在合唱教学前,先让学生看低声部旋律,整体聆听合唱部分的旋律,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出”低声部的旋律,并跟唱。
在唱的过程当中,将高,低声部的旋律设计为家庭中某个角色的歌声,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学唱两个声部,或分组自主练唱相应角色的旋律,并互换旋律进行演唱。
引导学生像和家人相处一样进行演唱,做到“和睦相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声音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平时对学生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他们进行歌唱习惯的常规培养。
有好的音色,合唱的歌曲才能够产生和谐,更美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歌声要协调统一,从而做到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合唱教学的目的。
本节音乐课教师激情、投入和感染力还不够深入。
在新歌教学环节上,对学生难点点拨不够。
由于受学生的家庭条件、居住环境以及音乐基础等影响,许多学生课外很少接触音乐,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术语很陌生,在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的情况下,学生课堂发言准确率不高。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创设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可爱的家教学反思2《可爱的动物》是一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纸卡完成动物的立体造型的手工制作课。
平面粘贴动物学生很有经验,但是要从平面转到立体表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困难重重。
可爱的家-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可爱的家-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作用;2.学会合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欢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作用;(2)学会合唱歌曲《可爱的家》。
2.教学难点:(1)对家庭的理解,以及家庭中各个成员的作用和意义;(2)歌曲的整体把握和合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导入歌曲《可爱的家》,展示家的美好与温馨。
(2)让学生看一下家庭照片或家庭画作,引导学生谈一谈家庭的模样、成员以及他们的作用等。
2.歌曲学习(1)听歌:播放《可爱的家》歌曲,并让学生静听。
(2)歌词齐读:师生一起齐读《可爱的家》歌词。
(3)听歌分解:将歌曲整成一小段一小段,让学生分别听懂并跟着唱。
(4)整体合唱:将歌曲分段组合起来,让全班一起来合唱。
3.歌曲表演(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让他们更好的合作。
(2)或全班一起合唱,让学生更有自信地展示自我。
4.游戏学习(1)家庭成员游戏:把同学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家长、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让他们通过扮演来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5.总结反思(1)总结:唱得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演或给予表扬。
(2)反思: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更加深了对家庭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歌曲和游戏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们都会对自己的家庭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可爱的家》人教版(7)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可爱的家》人教版 (7)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家》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家的温馨和美好。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同时,这首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鉴赏。
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进一步培养音乐审美、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可爱,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可爱的家》,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美好,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可爱的家》,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可爱的家》,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音准,以及情感的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家庭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温馨瞬间,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
2.新歌教学:引导学生聆听《可爱的家》,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3.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家和家庭对自己的意义,引导他们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可爱的家苏格兰民歌中文版

可爱的家苏格兰民歌中文版《可爱的家》原名《Home, Sweet home》,是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
词作者是美国剧作家、诗人培恩,作曲家是英国人毕肖普。
其中有一句“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让人记忆深刻。
很多年过去了,歌剧甚至作曲家都已被人们淡忘了,但这首歌却经久不衰,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原版中文歌词】虽然我们可以漫游在乐园和宫殿之中,可是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即便它是这样简陋普通;天意似乎要我们成为那一方神圣,你找遍天涯也决不会遇到那种地方。
家,家,甜蜜,甜蜜的家!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哦,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即便是离乡背井,那豪华壮丽的景象也不会使我眼花缭乱,哦,还我低矮的茅屋!唤来鸟儿的欢鸣,比什么都宝贵的是恢复心境的安宁!家,家,甜蜜,甜蜜的家!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哦,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凝望天上的明月,踏着沈寂的荒野,我感到我母亲此刻正思念她的孩子,她正站在我们的小屋门前,透过葡萄藤仰望那轮明月,而葡萄的香气却不会使我欢乐。
家,家,甜蜜,甜蜜的家!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哦,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多么甜蜜啊,坐下看着慈父的笑脸,让母亲的抚摸给我安慰消遣,就让别人以漫游在新乐园里为乐吧,但是给我,哦,给我家的欢乐。
家,家,甜蜜,甜蜜的家!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哦,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我已操劳过度,我要回到你身边;你的微笑给我最亲切的安抚;我再也不离开那小屋到处漫游;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即便它是这样普通简陋。
家,家,甜蜜,甜蜜的家!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哦,天下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五年级音乐 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感受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熟练地为歌曲编创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把握和节奏控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2)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4.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饱满和情感的投入。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编创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5.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演唱风格的优缺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演唱技巧。
四、作业布置1.回家后,将歌曲《可爱的家》演唱给家人听,感受家的温暖。
2.尝试为歌曲《可爱的家》编创更多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可爱的家》教案

《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知,学会关心家人。
二、教学内容1. 家的定义与功能: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
2. 家庭组成:父母、兄弟姐妹、长辈、亲戚。
3. 家庭生活:日常家务、家庭活动、家庭礼仪。
4. 家庭情感:亲情、爱情、家庭和睦。
5. 家庭责任:子女对家的责任、父母对家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2. 教学难点:家庭礼仪的培养、家庭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生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4. 实践操作法:学习家庭礼仪,进行家庭角色扮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可爱的家。
2. 讲解家庭的概念与功能: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3. 分析家庭组成: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讨论家庭生活:分组讨论家庭日常事务,让学生学会关心家人。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庭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型测验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观察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家庭作用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来评估。
4. 评价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会,通过情感表达和家庭故事分享来评估。
5. 评价学生对家庭责任的掌握,通过家庭角色扮演和行为表现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插图:有关家庭场景和家庭成员的图片,用于视觉辅助教学。
2. 视频资料:有关家庭生活的短片,用于情感启发和讨论。
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引入新课,讲述什么是可爱的家。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可爱的。
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老师可以讲解家具摆放、装饰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交流创造可爱家的方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思考问题。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创造一个可爱的家。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听讲、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学生的作业,包括创造可爱家的想法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家长的反馈,评价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责任感。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馨与美好。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馨与美好。
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制作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进行深入思考。
歌曲《可爱的家》

71 sol1 la1 si1 do2
可爱的家
[美] 培 恩 词 [英] 比肖普 曲
歌曲简介
《可爱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 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和美国诗人 培恩共同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克拉 丽》写的主题歌,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 的怀念,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分析歌曲
调式、拍子 歌曲为:C大调,4/4拍 第一小节为弱起小节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
击拍唱旋律(音准及其附点音符、休止 符)
打着唱名的手号唱旋律
唱歌词
b’ C b’
a’ b
歌曲中音乐的重复与对比
a
a’
b
b’
c
b’
原型 重复 对比 重复 对比 重复
(不完全重复) (不完全重复)
(再现)
拓展音乐知识
C自然大调
调式 1=C
12
34 5 6 V 半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可爱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体验温馨幸福的情感。
2、引导学生唱准附点音符、唱好弱起节奏。
3、组织学生认真听赏萨克斯独奏曲《回家》,感受乐曲蕴含的对家的眷恋之情,初步了解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的异同,感受附点音符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认识弱起小节。
教学环节:
(一)导入,欣赏乐曲《回家》。
1、播放一段乐曲《回家》。
设问:你能听出来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简介:萨克斯属于西洋木管乐器(幻灯片出示图片),它的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极为丰富,被称为“迷人的乐器”。
设问:听着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家)
设问:家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谈话:让我们踏着音乐之路继续感受游子对家的热切渴望!一起回家吧!聆听乐曲《回家》后半段,教师朗诵。
(二)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1、聆听《可爱的家》,简介创作背景。
师:喜欢这首歌曲吗?其实不仅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
自从它诞生180多年以来,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家记住这段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记住了英国作曲家毕肖普和词作者佩恩。
2、突破难点:附点四分音符在歌曲中的唱法以及弱起小节的认识。
(1)、(课件展示)出示没有附点音符的歌曲曲谱1—8小节和有附点音符的《可爱的家》1---8小节。
(2)、分析旋律设问:观察一下,这两个乐段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回答后尝试演唱)
(3)、交流:附点的加入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动感)
(4)、完整视唱歌曲一声部旋律。
(5)、教师请同学再次观察歌曲,特别是歌曲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小节。
(6)引导学生认识弱起小节
(7)、带弱起小节演唱,看老师指挥手势演唱,表现出节拍的强弱。
(三)歌曲处理
1、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2、设问:同学们,唱得真棒,你认为这首歌每一句都是同样的感情吗,那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呢?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家的喜爱?
生答:中间两句、开头和结尾都比较平缓,“可爱的家庭啊”最能体现歌者对家的喜爱。
师:歌曲的题目叫“可爱的家”,可爱的感觉该怎么用歌声表现一下呢?
最高音的出现,将歌曲推向了高潮,同学们请你们在演唱的时候将这句唱的强一点,其他的乐句弱一些。
3、有感情的演唱
(四)、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演唱的很好。
今天!我们通过学唱《可爱的家》这首歌,使我们大家懂得了“家”对我们每个人多么的重要,家是我们幸福快乐的港湾、爸爸妈妈的关爱与呵护、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应有感恩之心。
那么,我们应该给爸爸妈妈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