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复习——精选推荐

1.什么叫寄生虫生活史?其生活史分哪两种类型?举例说明。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
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蠕虫的生活史包括自卵经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依是否需中间宿主分为两大类型: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为直接型,其虫卵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或幼虫,经口或皮肤侵入终宿主,发育为成虫,此类蠕虫称土源性蠕虫,肠道线虫多属此类蠕虫。
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的为间接型,其幼虫需在1个或1个以上的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再感染终宿主,此类蠕虫称生物源性蠕虫,吸虫、棘头虫、大部分绦虫、组织内线虫多属此类。
2.寄生虫能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及举例?(1)夺取营养:寄生虫从宿主获取营养,可通过夺取营养物质致宿主营养损耗,抵抗力降低,如蛔虫和某些绦虫。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其寄生局部造成阻塞、压迫及其它物理损害,如囊尾蚴和棘球蚴压迫组织,蛔虫阻塞胆管,钩虫的钩齿或板齿致肠粘膜损伤。
(3)毒性作用与过敏反应: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代谢产物可对宿主产生化学刺激或诱发超敏反应,前者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分泌溶组织酶致肠粘膜形成溃疡,后者如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引起虫卵肉芽肿形成肝、肠病变。
3. 寄生虫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
寄生虫病作为病原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其流行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构成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如疟疾患者在血中配子体出现之前;也有些在晚期不再排出病原体,如晚期血吸虫病等。
(2)传播途径:指感染阶段的寄生虫病原侵人人体的途径。
人体感染寄生虫病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接触感染、经胎盘感染。
除以上较常见的感染方式以外,尚有其它一些途径致寄生虫感染,如输血感染、吸入感染、自体感染等。
(3)易感人群:一般说来,人对人体寄生虫普遍易感,而一些特定人群,如儿童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即以前未曾接触该病原的人群尤其易感。
寄生虫学第三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寄⽣⾍的⽣活史及其类型 寄⽣⾍的⽣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完成⼀代的⽣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寄⽣⾍的种类繁多,⽣活史有多种多样,繁简不⼀,⼤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型 完成⽣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卵或幼⾍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
如⼈体肠道寄⽣的蛔⾍、蛲⾍、鞭⾍、钩⾍等。
2.间接型 完成⽣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
如丝⾍、旋⽑⾍、⾎吸⾍、华⽀睾吸⾍、猪带绦⾍等。
在流⾏病学上,常将直接型⽣活史的蠕⾍称为⼟源性蠕⾍,将间接型⽣活史的蠕⾍称为⽣物源性蠕⾍。
有些寄⽣⾍⽣活史中仅有⽆性⽣殖。
如阿⽶巴、阴道⽑滴⾍、蓝⽒贾第鞭⽑⾍、利什曼原⾍等。
有些寄⽣⾍仅有有性⽣殖、如蛔⾍、蛲⾍、丝⾍等。
有些寄⽣⾍有以上两种⽣殖⽅式才完成⼀代的发育,即⽆性⽣殖世代与有性⽣殖世代交替进⾏,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疟原⾍、⼸形⾍以及吸⾍类。
有的寄⽣⾍⽣活史整个过程都营寄⽣⽣活,如猪带绦⾍、疟原⾍。
有的只有某些发育阶段营寄⽣⽣活,如钩⾍。
有的寄⽣⾍只需⼀个宿主,如蛔⾍,蛲⾍;有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宿主,如布⽒姜⽚⾍、卫⽒并殖吸⾍。
寄⽣⾍完成⽣活史除需要有适宜的宿主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寄⽣⾍的整个⽣活史过程实际包括寄⽣⾍的感染阶段侵⼊宿主的⽅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或达到寄⽣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部位、离开宿主机体的⽅式以及所需要的终宿主(及保⾍宿主)、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种类等等。
因此,掌握寄⽣⾍⽣活史的规律,是了解寄⽣⾍的致病性及寄⽣⾍病的诊断、流⾏及防治的必要基础知识。
⼆、寄⽣⾍与宿主的类别 (⼀)寄⽣⾍的类别 根据寄⽣⾍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寄⽣⾍分为: 1.专性寄⽣⾍(obligatory parasite)⽣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活,如丝⾍;或⽣活史某个阶段必须营寄⽣⽣活,如钩⾍,其幼⾍在⼟壤中营⾃⽣⽣活,但发育⾄丝状蚴后,必须侵⼊宿主体内营寄⽣⽣活,才能继续发育⾄成⾍。
寄生虫的生活史

1 蛔虫:寄生部位:寄生部位:小肠,土源性蠕虫。
感染期:(感染型?)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人食入含感染期虫卵蔬菜、瓜果而感染。
2 鞭虫:寄生部位:大肠(盲肠、直肠、结肠)土源性蠕虫感染型: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卵蔬菜、瓜果。
3 蛲虫:感染型: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肛门-手-口多见寄生部位:盲肠, 结肠、回肠下段及直肠,土源性蠕虫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多见感染方式简单;虫卵发育快;儿童易重复感染;间接接触虫卵在室内可存活3周流行:感染率城市>农村,儿童>成人4 钩虫: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经皮感染(经口、经胎盘)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人接触含丝状蚴的土壤而感染;土源性蠕虫流行: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北方以十二脂肠钩虫为主,美洲钩虫属亚热带及热带,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感染率南方>北方,农村>城市,平均17.17%以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微、云南及台湾为重。
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传播途径:外界温度、湿度;粪肥使用不当与土壤接触的旱地农民、矿工多见;易感人群:10~30岁多见。
5 旋毛虫病: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必需转换宿主, 无体外生活阶段成虫寄生于:小肠(十二脂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内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幼虫的猪、狗肉保虫宿主:猪、狗、猫、鼠和狐流行分布:世界性分布,以欧洲、美洲较高国内西藏首次发现,云南最严重传染源:猪、犬、猫、狐等百余种食肉脊椎动物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体旋毛虫病的重要来源传播途径:与猪的伺养,食入猪肉及猪肉制品有关,猪的感染率达10~50%。
预防:不食生或半生的猪肉或野生动物肉是关键6 丝虫病:(斑氏吴策线虫)感染阶段:蚊体内丝状蚴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感染中间宿主: 班氏丝虫-淡色库文、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为次,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寄生虫生活史名词解释

寄生虫生活史名词解释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具体来说,寄生虫生活史包括寄生虫从感染卵或感染性幼虫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经历一系列的发育阶段,直至发育成熟并繁殖出感染卵或感染性幼虫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能非常复杂,包括寄生虫在不同宿主之间的转换,以及在宿主体内经历的多个发育阶段。
例如,某些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中经历多个发育阶段,才能最终感染终宿主并繁殖。
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对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生存条件,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寄生虫生活史要点一、蛔虫1.人是唯一终宿主2.成虫寄生部位小肠3.感染期感染性虫卵4.感染途径经口5.成虫寿命一年左右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生活史与蛔虫相似。
幼虫无游移。
流行与防治基本同蛔虫。
三、钩虫1.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黏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
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
3.感染方式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黏膜感染,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经乳汁感染。
4.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
5.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指十二指肠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犬钩虫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现象。
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四、蛲虫1.寄生部位盲肠2.感染期感染期卵3.感染途径经口4.成虫寿命2~4周5.感染方式肛门--手--口五、旋毛形线虫(旋毛虫)1.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主。
2.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内。
3.感染方式经口。
4.感染阶段含幼虫的囊包。
5.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均可作为本虫的保虫宿主。
美丽筒线虫P166,结膜吸允线虫P194六、丝虫1成虫寄生部位:马来丝虫: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浅、深部淋巴系统。
寄生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
4、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猫,猫即为该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7、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见于血吸虫病。
9、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1、疫水:含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12、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3、慢性感染: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理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14、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成为疟疾的再燃。
简述蛔虫生活史过程

简述蛔虫生活史过程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生活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感染阶段:蛔虫的感染阶段是虫卵。
当人们误食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后,虫卵会在肠道内孵化成为幼虫。
2. 幼虫发育阶段: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在肠道内继续发育,经过几次蜕皮后,成为成虫。
3. 成虫阶段:成虫会在肠道内寄生,以肠道内的营养物质为食。
成虫会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4. 传播阶段:排出体外的虫卵可以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如果被其他人误食,就会再次感染蛔虫。
蛔虫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症状。
预防蛔虫感染的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定期驱虫等。
总之,蛔虫的生活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阶段和多种因素。
了解蛔虫的生活史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蛔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名词解释和简答

寄生现象:1.互利互生:共同受益;2.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 也不受害;3.寄生关系:一方获利,一方受害。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环境条件,称 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钩虫只需一个宿主;华枝睾吸虫需多个宿主;蛔虫 仅有有性生殖;溶组织内阿米巴仅有无性生殖;疟原虫兼有无性生殖和 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发育,称为世代交替。
寄生虫的实验诊断:包括病原检查和免疫诊断,其中病原检查是最可靠 的诊断措施。
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其中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 播途径。
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
医学蠕虫 某些寄生于动物的蠕虫幼虫,偶然也可侵入人体,不能发育为成虫,但 幼虫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造成损害,称为幼虫移行症。
即幼虫移行症是指: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 成伤害。
第一章:线虫纲——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一、 蛔虫: 1.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
虫卵卵壳厚而透明外附有一层蛋白质膜。
误食 感染性虫卵引起感染。
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虫卵的有:蛔虫、鞭虫。
2. 致病性:受损最重的是肺、大量虫体由肺毛细血管移入肺泡,引起蛔 蚴性肺炎。
还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肠梗阻。
3. 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找虫卵。
二、 鞭虫:成虫寄生于人回盲部,虫卵呈腰鼓形。
误食感染性虫卵引起感染。
三、 钩虫: 1. 成虫寄生人小肠上段引起钩虫病,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含4-8个卵细胞。
2. 丝状蚴经皮肤钻入人体,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寄生虫的幼虫移行经过肺部的有:十二指肠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
感染阶段是幼虫的有:钩虫、丝虫。
3. 致病性: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丘疹,钩蚴性肺炎;成虫可引起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
4. 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高;钩蚴培养可鉴定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