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动力定位系统

DP动力定位系统
DP动力定位系统

故障解除

DP/JC 7寸面板右上角显示NO COMMUNICATION ALARM

原因1:正常启动或是重启刚开始的时候,属于正常状况。解决方法:不要进行任何操作,等待2~3分钟后系统将运行正常。

原因2:系统中3S Realtime PLC Systemservice程序没有正常运行

解决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分布执行(以DP为例)

1.判断并确认是该软件没有运行(步骤a~f)

a.鼠标左键点击屏幕右上角PRAXIS图标

b.点击屏幕右下角键盘图标调出屏幕键盘

c.点击屏幕键盘F4,选择分组30 SYSTEM DIAGNOSITCIS(系统诊断)

d.检查分组30 SYSTEM DIAGNOSITICS(系统诊断)是否有报警。同时检查Tag号:

06500 DP SERVER - LIFE CHECKS

10141 DP SERVER - XP101 CHECKS FROM 1131

10142 DP SERVER - XP101 CHECKS TO 1131

10143 DP SERVER - COMMUNICATION FAILURE

06510 DP SERVER 2 - LIFE CHECKS

06511 DP SERVER2 – COMMUNICATION FAILURE

的状态及其数值。

正常情况为:06500,10141,10142,06510的数值在0 –9999之间变化。同时10143,06511显示为Normal(正常),且为黄色。

故障情况为:

(1)06500,10141,10142的数值为0保持不变,10143显示为Alarm!(报警),且为红色。06510的

数值在0-9999之间变化,06511显示Normal(正常),且为黄色。或者

(2)06500,10141,10142的数值在0-9999之间变化,10143显示为Normal(正常),且为黄色。06510

的数值为0保持不变,06511显示Alarm(报警),且为红色。

e.左键点击屏幕键盘左下角Windows图标,然后左键点击系统右下角3S Realtime PLC Systemservice图标,查看软件是否已经启动。

f.通过上述检查,可以判定为3S Realtime PLC Systemservice软件没有正常运行引起了No Communication报警。

2.修复系统(步骤g~t)

g.回到DP操作界面,点击屏幕右下角General按钮,弹出对话框,选择8 Exit(退出)系统。

h.弹出对话框Passward(密码),User Name(用户名)不填,Login(密码)为数字0,点击OK,退出系统。

注意:如果是JC的7’ TFT面板出现NO COMMUNICATION,请多执行以下步骤:

(1)在DP操纵控制台上选择JC按钮

(2) 退出DP控制台上的JC操作界面。

i.系统退出后,进入以下目录:

D:\Software\System\Setup\Iec1131\DP,执行DP.pro软件。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招远市黄金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目录

一、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概况 二、公司资质证书 见附件: 三、技术文件 第一节、概述 1.1背景和需求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1.2系统简述 (1)本系统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研制。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波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0.18uM的微波芯片技术,使产品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2)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

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3)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井下信息发布、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1.3基本原理 1.3.1 系统应用原理说明 系统应由主机、传输接口、本安型读卡分站、识别卡、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在井下主要巷道、交叉道口、必经之路等重要位置安装无线读卡分站,下井人员携带识别卡,识别卡能发射信号,当识别卡在接收器一定范围内时,读卡分站接收到识别卡发出的信号,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把信号发送到地面,地面信号传输接口把信号进行转换,交给主机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识别卡具有双向通讯功能,当矿工遇到紧急事件时,可以按下紧急求救按钮,地面监控主机就会显示出求救人员的信息(包括在那个位置及人员情况),矿方可以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经行抢救及处理。 调度室综合所有安全因素,如果遇到大的问题,需要井下人员进行紧急撤离,可以向井下某人(或某地区人员)(或者全部人员)发出撤离命令,在第一时间保证人的安全。 管理者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查看某一区域,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中心站主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人员出入信息整理出这一时期的每个下井人员的各种出勤报表,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同时全方位监控井下人员分布情况。 1.3.2 系统应用原理图 (一)设计原则 鉴于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我们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认真对系统仔细的分析,力求达到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总体发展状况(中企智业)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2) 一、动力定位系统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2) 二、动力定位系统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2) 三、动力定位系统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3) 四、动力定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3) 五、动力定位系统行业敏感性分析 (4) 第二节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4) 一、动力定位系统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4) 二、动力定位系统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5) 三、动力定位系统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6) 四、动力定位系统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7) 1

2 第一节 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动力定位系统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目前,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动力定位系统市场几乎被欧美企业垄断,名列前茅的企业主要包括挪威的康士伯海事、美国的L-3通讯公司、美国GE 公司、德国Praxis 和芬兰NAVIS 公司。这些主要公司也是国际动力定位运营商协会的主要成员。 除上述厂家外,还有很多企业都已经或者正在开发动力定位系统。美国Beier 公司专为平台工作船开发了IVCS 2000动力定位系统,广泛使用于美国和欧洲的大型工作艇船队。在中国Beier 通讯每年为30艘左右的海工船舶提供DP-1/DP-2动力定位系统以及船舶监控系统、通讯导航设备、船舶控制台等。此外,法国NAUDEQ Company 、Sirehna 公司,荷兰Imtech Marine 、PRAXlSE 、日本三井造船,以及中国海兰信、振华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也纷纷涉足该领域。 二、动力定位系统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2016年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从业人员中,生产人员占比为37.25%,技术人员占比为51.06% ,行政人员占比为7.9%。 图表- 1:2016年中国动力定位系统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构成分析 数据来源:国际动力定位运营商协会

某水泥专业码头创新设计要点

某水泥专业码头创新设计要点 柳德洋1,张智山2,朱子平2 (1.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 401121;2.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摘要:在传统的浮码头散货工艺系统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浮式钢引桥皮带机方案,即采用浮趸替代升降架,将钢引桥直接固定在浮趸上,利用水的浮力自动升降浮趸及钢引桥,将趸船、多个浮趸、多跨钢引桥及钢引桥上皮带机串联成一整套的浮式结构。 关键词:浮趸;浮式钢引桥皮带机;定位桩;钢板包裹 中图分类号:U656.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592(2016)01-0024-04 DOI: 10.16403/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69812.html,ki.ggjs20160105 Innovation Design of One Specialized Cement Terminal Liu Deyang1, Zhang Zhishan2, Zhu Ziping2 (1.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hongqing 401121, C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69812.html,CC First Harbor Consultants Co., Ltd., Tianjin 30002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bulk cargo process system of conventional pontoon, a design proposal of belt conveyor with floating steel approach bridge has been put forward by referring to local oceanographic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a creative option, pontoon is used to replace crane, and steel approach bridge is fixed directly on the pontoon. The pontoon and steel approach bridge rise and fall through water buoyancy, and a whole floating structure is formed, which connects pontoons, multi-span steel approach bridge and belt conveyor in series. Key words: pontoon; belt conveyor with floating steel approach bridge; grouser; steel plate packing 引言 对于传统的散货浮码头工艺设计,码头结构一般由趸船及其系泊设施、活动钢引桥、升降架、固定引桥、作业平台、钢引桥皮带机、转接、料斗及卷扬机提升系统等组成,在每榀钢引桥上设置1台皮带输送机,并在升降架处设置皮带机转接漏斗,该工艺方案用在水位差达30 m以上的库区,一般需设置3~5榀钢引桥和2~4个升降架才能满足要求,水工投资较大、皮带输送机转接点较多、再加上每个升降架都需要至少约2台卷扬机提升,机械设备投资大、用电负荷增加,增加了能源消耗等不经济因素,同时还存在装卸效率慢,无法达到业主单位的通过能力要求。因此,研究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新型散货工艺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1 工程概述 某水泥专用码头位于重庆忠县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右岸,距宜昌航道里程433 km,属于三峡库区常年回水水域,可常年通行3 000 t级及以下船舶。经计算,该码头设计高水位为174.074 m,设计低水位为143.674 m,水位落差达30.4 m。本工程建设设计吞吐量535万t/a,其中散货进口120万t/a、熟料出口280万t/a,散水泥出口100万t/a,件杂货(主要为袋装水泥出口)35万t/a。 收稿日期:2015-07-29 作者简介:柳德洋(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港口结构设计工作。

趸船的固定装置制作及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方案

三峡水利枢纽船闸上游第二标段 趸船的固定装置制作及安装及船岸水电 安装与调试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方案 实施计划 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一、工程说明 1.1工程概况 用途:本趸船为三峡船闸上游主导航墙端部设置的一艘“70M趸船”,是进出船闸船舶的待闸停泊专用趸船(能靠泊3000吨至5000吨级货船)。本标段为趸船的固定装置制作及安装。 航区:属于内河B级航区。 本船的锚泊定位系统和常规趸船有很大差异。船艏部和常规趸船相同,利用锚和锚链进行定位。船艉(下游端)利用连接装置和三峡船闸上游主导航墙连接。 连接装置主要由预埋件、卡槽和定位桩组成。其中预埋件和卡槽固定在主导航墙上。预埋件为间断式的,共13件延卡槽长度方向布置。预埋件结构为钢结构,卡槽为间断的钢结构(其中和定位桩接触面为铸钢件),从高程145.0m直至高程185.0m。卡槽和预埋件间焊接定位。预埋件与主导航墙采用锚栓连接。卡槽安装完毕后应灌装水泥。 1.2 供货范围 1.2.1工程项目特性及供货范围 本工程的供货范围为固定装置(卡槽及其埋件)金属结构的制造、安装及卡槽内混凝土填充。制造与工地安装的金属结构部件及土建范围,详见下表: 1.2.2临时工程项目: 配套的临时工程。 二、制造安装标准 我司所提供的设备均按照下列标准和规程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所用的标准版本全是最新版本,按照标准中最高要求的的条款执行,若内容有矛盾

则按照设计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执行。引用的标准和规程如下:GB700-1998《碳素结构钢》 GB1591-199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3077-1999《合金结构钢》 GB3274-1988《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709-199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247-1997《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2101-1989《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5117-1995《碳钢焊条》 GB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 GB984-2001《堆焊焊条》 GB5293-1999《埋弧焊碳素钢用焊丝和焊剂》 JB3223-1996《焊条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GB11373-1989《热喷涂金属表面预处理通则》 GB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1702-19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SL36-1992《水工金属结构焊接技术条件》 SL35-1992《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GB985-19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19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JB/T7949-1999《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324-1988《焊缝符号表示法》 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Q/ZB75《机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 Q/ZB76《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GB10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概述(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概述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69812.html, 1

目录 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概述 (3) 第一节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3) 一、动力定位DP0系统 (3) 二、动力定位DP1系统 (3) 三、动力定位DP2系统 (3) 四、动力定位DP3系统 (3) 第二节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的市场情况 (4) 一、动力定位DP1系统的市场情况 (4) 1、全球 (4) 2、中国 (5) 二、动力定位DP2系统的市场情况 (8) 1、全球 (8) 2、中国 (8) 三、动力定位DP3系统的市场情况 (10) 1、全球 (10) 2、中国 (11) 2

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概述 第一节船用动力定位DP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海洋工程承包商协会将DP定义为动力定位船舶需要装备的全部设备,包括动力系统、推进器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系统。 由于海上作业船舶对动力定位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IMO和各国船级社都对DP提出了严格要求,制定了三个等级标准。设备等级一(DP1):在单故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定位失常。设备等级二(DP2):有源组件或发电机、推进器、配电盘遥控阀门等系统单故障时不会发生定位失常,但当电缆、管道、手控阀等静态元件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发生定位失常。设备等级三(DP3):任何但故障都不会导致定位失常。DP的分级主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冗余度,目的是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标准、必须安装的设备、操作要求和试验程序等作出规定,保证DP安全可靠运行,并避免在DP作业时对人员、船舶、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一、动力定位DP0系统 DP0船舶装备一套集控手动操作系统和航向自动保持的动力定位系统(DPS),能在最大环境条件下,使船舶的位置和航向保持在限定范围内。 二、动力定位DP1系统 DP1船舶装备具有自动定位和航向自动保持的动力定位系统(DPS),另外,还有一套独立的集控手动操作系统和航向自动保持的动力定位系统,能在最大环境条件下,使船舶的位置和航向保持在限定范围内。 三、动力定位DP2系统 DP2船舶装备系统具有自动定位和航向自动保持的动力定位系统(DPS),另外,还有两套独立的集控手动操作系统和航向自动保持的动力定位系统,即使船舶发生单个故障,能在最大的环境条件下,使船舶的位置和航向保持在限定范围内。 四、动力定位DP3系统 DP3船舶装备具有自动定位和航向自动保持的动力定位系统(DPS),另外, 3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规划设计

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 编制时间:二0一0年十一月

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 生产规模:45万吨/年 矿长:李同河 技术负责人:刘建军 编写:匡久刘超峰李海军 会审:李同河刘建军郑勤峰邵吉利王俊营 编写单位: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 编写时间:二0一0年十一月

教学二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146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要求和河南省、郑煤集团有关文件精神,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步一提高我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一、煤矿人员监控工程设计编制依据 1、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AQ1018 ----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3、《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5、《教学二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领导组: 组长:李同河 副组长:刘建军、郑勤峰 成员:邵吉利、王俊营、匡久、孙坤东、王克勋、徐少歌、卢付臣 办公室设在综合调度室,综合调度室主任负责做好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等日常工作。 三、人员管理系统组成 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人员定位分站、人

工作趸船的设计

第34卷第2期2017年4月 江苏船舶 JIANGSU SHIP Vol.34 No.2 Apr.2017工作趸船的设计 李云芸\程鑫2 (1.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212003 ;2.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江苏连云港222042) 摘要:趸船设计的难点在于需要根据停泊水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主尺度、布置方案和泊稳方式。结合近几年 10余艘不同类型的趸船的设计经验,介绍了不同用途的内河和海港趸船主尺度和布置方案的影响因素,分析了 码头连接和锚泊方式的区别和特点,提出了趸船常见噪音的预防和海港趸船设计时应用规范需要的注意事项,为工作趸船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简捷安全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趸船;锚泊方式;噪音;船舶设计 中图分类号:U662.2 文献标志码:A 〇引言 趸船是一种无动力装置船舶,通常固定在岸边 或水上某个固定的区域,按用途分有工作(住宿)趸 船、囤货趸船、储油趸船、货物转驳码头趸船(可附 带起重设备)及其上设有机泵舱的各类专用工作趸 船等。蒼船一般在水上定位后很少调遣移动,因为 没有动力装置,移动时需要拖船或其他外力协助。 趸船与常规船不同,设计的难点是需要根据使 用功能和停泊水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主尺度、布置 方案和泊稳方式。很多新建蒼船作为水上监管职能 部门的办公场所,其外观设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设计的10余艘各类趸船,介绍 和分析其布置方案、与码头的连接方式,特别是趸船 锚泊方式等。 1趸船主尺度 l.i趸船的长度和宽度 趸船在制订初步方案时,用船单位一般会提供 该船的主要用途,其内容如下: (1) 对工作(住宿)趸船会提出工作场所要求,住宿人员或房间数量。 (2) 对囤货(储油)趸船,会提供需要的舱容。 (3) 对专用工作蒼船有设备布置的要求。 (4) 此外,还有停泊水域(码头岸线)的要求、码 头和栈桥大致位置、靠泊船的参数等。 收稿日期:2017-01-15 作者简介:李云芸(1963—),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设计工 作;程鑫(1969—),男,高级工程师,从事航海保障领域和船舶应用 工作。根据这些条件,结合船舶的内外通道和艏艉锚 泊区可以大致确定主甲板平面布置,并基本确定趸 船的长度和宽度。 1.2趸船的型深和吃水 常规船确定型深和吃水时主要考虑排水量和阻 力(航速)因素。由于趸船为非机动船且很少移动,所以趸船的吃水、型深更多考虑停泊水域条件和使 用性要求。趸船水下线形多数为方箱形,因此空船 吃水均较小,内河非囤货趸船一般实际干舷固定在 1~1.5 m左右。对专用工作趸船和工作(住宿)趸 船,船舶在风浪和水流中的摇摆和晃动会影响船上 机泵设备的正常工作并使船上工作人员感到不舒 服,因此大多数趸船会在船体设有较多的压载水舱 或配置固定压载以加大船舶的吃水并降低蒼船的重 心高度,改善趸船的摇摆性能,提高舒适性。 分析以往设计的趸船,发现长江趸船的特征为:上游船一般吃水小、干舷小、型深小,下游船吃水较 大、干锻较大、型深较大;海港蒼船的特征为:吃水 大、干锻大、型深大。 除了上面在确定趸船主尺度方面考虑的因素 外,运河及湖区设置的趸船一般在满足布置和靠泊 船要求条件下,尺寸尽量小;风浪大、水流大的长江 下游和海港区趸船,在满足布置和靠泊船要求条件 下,尺度适当加大。 此外,从船舶结构方面考虑,应该按照《钢质内 河船舶建造规范》对趸船的长宽比、宽深比的要求 进行设计。 2虿船的布置 从使用方面来看,对于工作(住宿)趸船,由于

动力定位系统设计程序

动力定位系统设计程序 第一节概述 本设计程序主要描述动力定位系统工厂设计部分的工作流程,对于设备制造厂、专业机构的相应工作仅作简单介绍,对于工厂今后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该程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设计准备工作 1.系统基本信息的确认 1.1根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明确船舶的船级社和该船级社动力定位系统的入级 符号。 1.2与船东协商,确定船舶工作的外部环境条件:风速、流速、浪高。 1.3与船东协商,确定船舶的动力定位等级。 1.4论证主推进器及动力定位推进器的型式,通常借鉴母型船并最终与船东商 定。 1.4.1主推进器通常采用以下型式: -吊舱式推进器(POD) -全回转推进器(Z型或L型) -尾轴推进器+舵 1.4.2动力定位推进器通常采用以下型式: -侧向推进器 -可升缩型全回转推进器 1.5初估推进器的功率,可借鉴母型船进行。 1.5.1主推进器功率按以下两种情况预估: -船舶有自由航行的航速要求 -船舶无自由航行的航速要求,既只有较低航速能力做工作区域机动应用、

长距离调遣采用拖航的船舶 1.5.2动力定位推进器按不同型式、数量进行功率配置论证。 1.5.3对于DP2、DP3入级符号,应注意推进器要求有冗余,通常用增加数量和 增大功率来实现,以保证在缺少任意一台推进器时,余下的推进器能力仍然足够。 1.6初估电力负荷 1.6.1由总设计师配合确定船舶工作工况的分类。 1.6.2由总设计师配合确定动力定位时各推力器的负荷系数。 1.6.3初估除推进器负荷之外的其它用电负荷,包括推进辅助机械、专用工作机 械、机舱辅机、空调、通风、冷藏、日用生活用电、观通导航等,由各相关专业配合确定。 1.6.4确定、优化发电机组功率和数量,由轮机专业配合确定。对于DP2、DP3 发电机要求有冗余,通常用增加数量和增大功率来实现,以保证在缺少任意一台发电机时,余下的发电机能力仍然足够。 1.7根据动力定位系统的入级符号的要求,熟悉相应的设备、系统的设计要求。 1.8由动力定位系统设计责任人告知船、机、电专业主管动力定位系统的入级符 号,要求各专业在相关系统设计和设备技术谈判时注意定位系统的特殊要求,并将所要求的内容反应在工厂图纸和设备技术协议中。 2. 动力定位系统技术协议的签订 2.1根据动力定位系统的入级符号的要求,按附表1表完成系统的基本配置,并 体现到技术协议之中。同时应征求船东意见,对于位置参照系统的类型、数量及其它特殊要求,也应在协议中反应,因为它会对整个系统的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动力定位(DP)系统简介知识分享

动力定位(D P)系统简 介

动力定位(DP)系统简介 作者:王卫卫 来源:《广东造船》2014年第01期 摘要:随着海洋工程项目的蓬勃发展,动力定位系统(简称DP系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对DP系统等级、工作原理以及根据船级社不同入级符号的设备配置等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以后的开发设计及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DP;入级符号;特点;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P751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 WANG Weiwei (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Guangzhou 510382 )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 (DP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because of development of ocean project. The article introduce the level of DP system, work principle, the requirement of equip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P notations. I hope it is helpful to exploder, design and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DP;Classification notation;characteristic;work principle 1前言 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DP系统,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并逐步由浅水海域向深水海域发展,应用于各种海洋工程、海上科考、水下工程等领域。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DP系统的定位能力以及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以上各类领域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离不开带有DP系统的海上钻井平台和船舶。本文简要介绍DP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根据船级社不同入级符号对DP系统的等级和不同等级下设备的配置。 2DP系统工作原理 IMO给出的DP船舶定义为:仅靠推力器的推力作用能够自动保持船舶位置(固定位置或者预定航迹)的船舶。 DP系统的工作原理:由于海上海浪、风速、风向的影响,船舶或者平台在海上必然会产生移动,DP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周围的环境因素如水流、风速、风向、海浪等,根据位置参照系统(GPS、罗经等)进行汇总计算后不断控制调整船舶或者平台上的各个推力器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得船舶或者平台保持事先设定的位置。

新建趸船技术规格及要求

附件1: 新建趸船技术规格及要求 B级航区钢质趸船1艘,预算总额80万元。报价单位必须在规定的预算内进行报价,超预算被视为非实质性响应不予进一步评审。 1.用途 本船为单底、单甲板、横骨架式结构钢质趸船,作海事水上办公、生活用房。 趸船临河面靠船,在靠岸面设置撑杆装置,用于趸船和立桩的连接固定,人员通过引桥连接趸船出入。 2.主要尺度及参数 总长:22.3米 型宽: 6.0米 型深: 1.5米 吃水: 1.0米 肋距:0.5米 梁拱:B/50 3.使用区域 ???? 本趸船泊于内河B级水域。 4.规范和规则 设计、建造等须符合船舶建造检验、法定检验现行的规范规则。 5.船体结构 本船为单底、单甲板、横骨架式、全钢质焊接结构。船体材料为船用CCSA级钢。船体上层建筑采用4mm厚度的船用钢板,主船体的钢板采用6mm厚度的船用钢板。 6.总布置 本船设一道中内龙骨,二道旁内龙骨,四道水密横舱壁,每四档肋距设一档强框架,全船材料为CCSA船用钢板,焊接材料及工艺按有关规范。内设平衡压载水舱、粪便柜、油污水柜和消防泵系统和管道系统。主甲板靠岸一端舷側设置撑杆和引桥连接装置以及锚链链条,用于趸船和立桩的连接固定。在甲板上另设相应的标准排放接头。 主甲板上设置一层建筑:含餐厅、配电间、卫生间(带浴室,冲淋浴室)、厨房、签证室、候签大厅、办公室,上设隔热顶。 7.外舾装 7.1系泊设备 主甲板面设双柱带缆桩5只:临河面3只,靠岸面两侧2只。临河面及两侧设置定型橡胶护舷。靠岸面为钢护舷。靠岸面设置撑杆装置二根,用于趸船和立桩的连接固定。同时按计算设置锚链进行固定。

7.2门、窗 本船门采用钢质防盗门,窗均采用彩铝(外窗均带纱窗和窗帘)。 7.3梯、盖和栏杆 本船主甲板至底舱设直梯,钢质,数量按需要设定。空舱和压载水舱设有船用人孔盖。 8.舱室内装 8.1舱室内装 本船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办公室地面敷设地板,内装四壁采用新颖绿色环保防火板材,顶采用可靠优质材料吊顶。厨房、卫生间和餐厅墙面贴面砖、地面敷水泥砂浆及防滑地砖,顶采用铝合金扣板制作;签证室、候签大厅内装四壁采用新颖绿色环保防火板材,地面敷水泥砂浆及防滑地砖,顶采用可靠优质材料吊顶。 8.2舱室内配置:签证室设海事背景墙、满足5人工作的办公家具、文件柜、饮水机;办公室设文件柜、满足4人工作的办公家具、更衣柜、液晶电视、电话。餐厅设餐桌椅一套。厨房设相应燃气灶、脱排、热水器、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电器。 9.消防及救生设备 配灭火器、消防水桶,黄沙箱,消防箱(包括消防栓、水带、水枪)及救生圈等。10.油漆及配色 本船油漆选用品牌船用油漆。船体钢板和型材在加工前应采用预处理方法清除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铁锈,达到Sa2.5级,并及时涂复一层车间底漆。涂装前应按除锈标准除锈,按油漆厂商要求进行涂装。甲板敷设刚性甲板涂层。 11.轮机部分 本船管系由消防、压载、淡水、疏排管系等组成。 11.1.消防压载管系 本船设置一台离心船用泵作为消防/压载专用泵,消防用水经泵送至主甲板设置的消防箱;并能保证消防栓喷出水柱大于12米。 11.2.淡水供水管系 本船的生活用水直接采用陆域上自来水水源和淡水柜相结合,供给总进水管直径设为Ф50mm,供给范围主要是卫生间及生活用水。 11.3.舱底系统 舱底设压载水柜及污水柜,并配套相应泵系。 本船另设置船用潜水泵一台,可对各空舱舱底水抽取及应急之用。 11.4.疏排水系统 本船甲板顶部分设排水管至甲板,雨水从主甲板直接流入河内。 11.5.污水处理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设计方案

kJ128矿用人员监测系统 设 计 方 案 设计: 审核: 批准: 2013年7月4日

前言 χχχ矿位于χχχ,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采用χχχ井开采,矿井工业广场面积χχχ亩,因矿井生产需要,现建立KJ128矿用人员监测系统。 根据根据煤炭行业标准GB3836-2000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结合χχχ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本着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拓展性的原则,制定本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产品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司及产品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功能介绍 (4) 2.1系统功能框图 (4) 2.2 特点及功能 (5) 2.3 主要电气性能 (6) 三KJ73型矿用无线接收分站 (6) 3.1 用途 (7) 3.2 工作原理 (7) 3.3 分站结构 (7) 3.4 使用方法 (8) 四 KGE32矿用发码器 (8) 4.1 用途 (8) 4.2 组成及工作原理 (9) 4.3 主要特点及功能 (9) 4.4 主要电气性能 (9) 4.5 环境条件 (9) 4.6 结构 (10) 4.7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0) 五系统管理软件 (10) 5.1信息管理 (11) 5.2考勤管理 (12) 5.3系统设置 (18) 第二部分工程设计方案 (20) 一 kj128矿用人员监测系统综合设计说明 (20) 1.1χχχ现状 (20) 1.2. 系统设置 (20) 二具体案例讲析 (21) 第三部分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1:三恒产品的使用业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船舶动力定位技术简述

1.动力定位技术背景 1.1 国外动力定位技术发展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动力定位系统制造商有Kongsberg公司、Converteam公司、Nautronix公司等。 下面分别介绍动力定位系统各个关键组成部分的技术发展现状。 1.动力定位控制系统 1)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是指动力定位系统的位置参考系统和传感器。国内外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生产厂家均根据船舶的作业使命选择国内外各专业厂家的产品。位置参考系统主要采用DGPS,水声位置参考系统主要选择超短基线或长基线声呐,微波位置参考系统可选择Artemis Mk 4,张紧索位置参考系统可选择LTW Mk,激光位置参考系统可选择Fanbeam Mk 4,雷达位置参考系统可选择RADius 500X。罗经、风传感器、运动参考单元等同样选择各专业生产厂家的产品。 2)控制技术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动力定位产品,该产品采用经典控制理论来设计控制器,通常采用常规的PID控制规律,同时为了避免响应高频运动,采用滤波器剔除偏差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20世纪70年代中叶,Balchen等提出了一种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控制技术-最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理论相结合的动力定位控制方法,即产生了第二代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动力定位系统。 近年来出现的第三代动力定位系统采用了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使动力定位控制进一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控制方法主要体现在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等方面。 2001 年5 月份,挪威著名的Kongsberg Simrad 公司首次展出了一项的新产品—绿色动力定位系统(Green DP),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成功地引入到动力定位系统中。Green DP 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环境补偿器和模型预测控制器。环境补偿器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一个缓慢变化的推力指令来补偿一般的环境作用力;模型预测控制器是通过不断求解一个精确的船舶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用以预测船舶的预期行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计算比一般用于动力定位传统的控制器设计更加复杂且更为耗时,主要有三个步骤:1.从非线性船舶模型预测运动;2.寻找阶跃响应曲线;3.求解最佳推力。控制器结构如图所示[1]: 图1.1Green-DP总体控制图

抛石护岸施工方案

水下抛石施工 本工程水下抛石工程量为13500m3,选用50~100T驳船3艘,运输能力完全能够保证施工需要。抛石施工受水位、流量、流速、流向、冲距、航运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抛投块石的进度和质量,拟采用1艘200T 定位船分区分段进行网格抛投,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将块石用驳船运至施工现场抛投水域范围后采用人工抛投,由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抛投指挥,同时搞好安全施工。每个断面从江心向岸边,先脚后坡,但对崩坍较快的地段宜由近至远,先坡后脚,连续施工,突击完成。水下抛石施工程序分述如下: 水下抛石施工程序如下: 抛石前准备→抛石前测量→抛投试验→定位船定位→抛石船挂档→人工抛投→抛后测量检查→合格后移到下一抛投位置。 (1)抛石前准备 器材设备准备。测量仪器:经纬仪、G.P.S、全站仪、回声仪、流速仪、测绳、皮尺、标旗等;定位器材;500T定位驳船2艘、铁锚、钢丝绳、铰车和铁丝等;安全设备:救生圈、救生衣、导航标、灯、扩音喇叭等和其它一些必需设施。

(2)水下地形测量 采用GPS全球定位测量系统及海洋成图软件对抛石区水下地形测量后,绘制出水下原始地形图,其水下断面测量的比例为1:200,沿堤轴线方向40m测量一横断面,测点的水平间距控制在5m内。根据测量成果对抛投区进行划档分格,绘制小区抛投网络图,抛石网格拟采取10m×10m的小网格比较合适。且能够满足一次性抛投到位的要求。局部岸线不顺直的地方可采用变网格,但其网格大小不能超过20m×10m,各网格的抛投量应根据图纸按网格上下断面方向的平均值求得按抛投断面计算出每个抛投小区的抛石数量,并对小区进行统一编号,报监理工程师核实后,作为抛石施工依据。 (3)抛投试验 用流速仪和回声仪测量施工部位的水流流速V和水深H,并对试抛块称重W,量测出石块的落距S,点绘S与VH/w1/6的曲线,推算出冲距公式S=kVH/W1/6中的系数K值。 (4)定位船定位 定位船的稳定性是定位作业的关键。可采用同一抛石区使用一艘定位船定位,于岸上设地锚的方法进行;根据抛区水深、流速、抛投试验

DNV挪威船级社规范2003版 中文 6.7动力定位系统

第6篇第7章 船舶入级规范 新造船舶 特殊设备和系统 附加船级第6篇第7章 动力定位系统 2003年1月 目录页码 第一节通则 4 第二节规划通则9 第三节DP控制系统13 第四节推进器系统16 第五节电源18 第六节环境规则参数19

规范更改说明 综述 本章为上一版本的重版,也包含一些在2002年7月版本的第0部分第1章第3节列出的修改和勘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修改。 本章在被新的修订版替换之前有效,改版前对规范所作的少量修正和勘误,仅列表刊载在第0部分第1章第3节中,不会发行新的副刊。第0部分第1章通常于每年1月及7月修订。 修正过的各章将发给本规范的所有订户,建议再版本的购买者核对刊印在第0篇第1章第1节规范各章的最新目录,以确认该章为现行版本。

目录 第1节通则 4 A.规则 4 A 100 范围 4 A 200 入级符号 4 A 300 环境入级参数 4 B. 定义 4 B 100 通则 4 C.证书 5 C 100 通则 5 D.送审文件 5 D 100 通则 5 D 200 ern计算 5 D 300 仪表与自动化 5 D 400 推进器文本 5 D 500 电源系统文本 5 D 600 故障模式响应分析(FMEA) 6 D 700 操作手册 7 D 800 试验和海试程序 7 E.完整的DP系统测试 7 E 70 通则 7 E 200 测量系统 7 E 300 推进器 7 E 400 电源 7 E 500 联合操纵 7 E 600 完整的DP系统测试 8 E 700 DYNPOS-AUTR和DYNPOS-AUTRO的冗余测试 8 F.变更8 F 100 船东义务 8 第2节规划通则9 A. 通则9 A 100 通则 9 B. 冗余和故障模式9 B 100 通则9 B 200 冗余9 B 300 故障模式9 B 400 独立性9 B 500 对DYNPOS-AUTRO的一般要求10 C. 系统规划10 C 100 通则10 C 200 DP控制中心 11 C 300 位置控制系统的规划 11 C 400 控制面板的规划和布置 11 C 500 数据通讯链的规划与布置 12 D. 内部通讯 12 D 100 通则 12 第3节 DP控制系统13 A. 通用要求13 A 100 通则13 B. 系统规划13 B 100 操纵杆推进器控制13 B 200 推进器控制模式选择13 C. 位置参照系统13 C 100 通则13 D. 传感器14 D 100 通则14 F. 监测14 F 100 通则14 F 200 因果分析15 第4节推进器系统16 A. 通则16 A 100 适用范围16 A 200 推进器配置16 A 300 推进器控制16 A 400 指示16 第5节电源17 A. 通则17 A 100 通则17 A 200 发电机的容量和数量17 A 300 电源管理(对DYNPOS-AUTR和DYNPOS-AUTRO) 17 A 400 主配电板和分配电板的规划17 B. 控制系统电源18 B 100 通则18 B 200 软件制造18 C. 辅助系统(对DYNPOS-AUTR和DYNPOS-AUTRO) 18 C 100 通则18 C 200 燃油18 C 300 冷却水18 第6节环境规则参数 19 A. 内容描述19 A 100 通则19

DNV动力定位规范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OF D ET N ORSK E V ERITAS Veritasveien 1, NO-1322 H?vik, Norway Tel.: +47 67 57 99 00 Fax: +47 67 57 99 11SHIPS NEWBUILDINGS SPECIAL EQUIPMENT AND SYSTEMS ADDITIONAL CLASS PART 6 CHAPTER 7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S JANUARY 2004 This booklet includes the relevant amendments and corrections shown in the July 2007 version of Pt.0 Ch.1 Sec.3. CONTENTS PAGE Sec.1General Requirements (5) Sec.2General Arrangement (11) Sec.3Control System (15) Sec.4Thruster Systems (18) Sec.5Power Systems (19) Sec.6Environmental Regularity Numbers (21)

CHANGES IN THE RULES Comments to the rules may be sent by e-mail to rules@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69812.html, For subscription orders or information about subscription terms, please use distribution@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69812.htm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DNV and the Society's services is found at the Web 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69812.html, ? Det Norske Veritas Computer Typesetting (FM+SGML) by Det Norske Veritas Printed in Norway If any person suffers loss or damage which is proved to have been caused by any negligent act or omission of Det Norske Veritas, then Det Norske Veritas shall pay compensation to such person for his proved direct loss or damage. However, the compensation shall not exceed an amount equal to ten times the fee charged for the service in question, provided that the maximum compen-sation shall never exceed USD 2 million. In this provision "Det Norske Veritas" shall mean the Foundation Det Norske Veritas as well as all its subsidiaries,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agents and any other acting on behalf of Det Norske Veritas. General. The present edition of the rules includes additions and amendments decided by the board in November 2003, and supersedes the January 2003 edition of the same chapter. The rule changes come into force on 1 July 2004. This chapter is valid until superseded by a revised chapter. Supple-ments will not be issued except for an updated list of minor amend-ments and corrections presented in Pt.0 Ch.1 Sec.3. Pt.0 Ch.1 is normally revised in January and July each year. Revised chapters will be forwarded to all subscribers to the rules.Buyers of reprints are advised to check the updated list of rule chap-ters printed Pt.0 Ch.1 Sec.1 to ensure that the chapter is current. Main changes —Steering gears shall be designed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when they form part of the DP-system. Testing requirements to steer-ing gear shall also be specifie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certification of UPS used for DP control systems is removed. Certification of UPSs now shall fol-low main class requirements in Pt.4 Ch.8 Electrical Systems.—Requirement for certific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joystick system required for notations DYNPOS-AUT , DYNPOS-AUTR and DYNPOS-AUTRO introduced. —The new rules give opening for one of the three gyros required for notation DYNPOS-AUTR and DYNPOS-AUTRO to be re-placed by a heading device based upon another principle, as long as this heading device is type approved as a THD (Transmitting Heading Device) as specified in IMO Res. MSC.116 (73). — The possibility for letting the independent joystick system use the same redundant network as the DP control system is re-moved. In the new rules the independent joystick system may share the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the manual control, but not with the DP-control system. —More specific requirements to the effect of failures in the inde-pendent joystick control system. —Power supply for the independent joystick system is now re-quire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DP control system UPSs. —The input power supply to the redundant UPSs is now required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ides of the main switchboard. — Specification of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 for position reference systems (PRS). The requirement is now that the power supply shall be in line with the overall redundancy requirements. PRSs shall still be powered from UPS. —The requirement for full separation between fuel oil systems de-signed with redundancy for notation DYNPOS-AUTR is clari-fied. —The new rules require FMEAs for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 for DP-Control centre arrangement and layout doc-umentation is introduced. Correc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stated rule requirements, a number of correc-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xisting rule 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