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

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颜色的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致变色材料逐渐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
一、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最早的电致变色材料是银鹏石,但是它的色彩变化缓慢,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直到80年代初,氧化钨(WO3)作为电致变色材料被发现,此后,一系列其他的电致变色材料纷纷涌现,如氧化钒(VO2)、氧化钼(MoO3)等等。
同时,研究者们也不断探索新的电致变色材料,并在这基础上开展深入的研究。
目前,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包括传统元素如铜、锌、铁等,也包括一些罕见的元素如稀土元素等。
二、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研究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应用科技、商业等多个领域。
1.智能玻璃智能玻璃是电致变色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外界光线、温度、湿度等变化而改变玻璃的透明度或者反射率。
这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居等领域,目前,已经出现了热辐射式智能窗、电子窗帘等应用。
2.彩色显色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其颜色,这种性质可以被用于色彩显示。
因此,电致变色材料被应用在各种显示器件中,如平板电视、手机屏幕、电子书等。
3.传感应用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变化还可以用于传感应用。
例如,将电致变色材料纳入电路板中,当电路板出现故障时,颜色的变化可以告知用户。
4.防窃听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变化还可以被用于防窃听。
当窃听设备在被检测区域内时,电致变色材料会改变颜色,从而告知用户是否存在窃听器。
5.光伏太阳能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光伏太阳能。
当前,太阳能电池的颜色和透明度都比较单一,不符合市场需求。
但是,如果可以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上,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三、电致变色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2024年2-乙基蒽醌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2-乙基蒽醌市场分析现状引言2-乙基蒽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染料和荧光增白剂等领域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对2-乙基蒽醌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市场趋势。
1. 产品概述1.1 产品定义2-乙基蒽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光致发光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其化学结构中含有蒽环和乙基基团,使其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1.2 产品分类根据不同用途,2-乙基蒽醌可以分为纯度不同的工业级和实验级产品。
2. 市场应用分析2.1 染料行业2-乙基蒽醌作为一种重要的染料前体,在染料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被用来合成多种颜色的染料,并且在纺织、皮革、油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2.2 荧光增白剂行业由于2-乙基蒽醌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质,它被广泛用作荧光增白剂。
在纸张、塑料、洗衣粉等产品中,添加2-乙基蒽醌可以增加产品的白度和亮度。
2.3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染料和荧光增白剂行业,2-乙基蒽醌还在其他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例如,它可以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造、医药中间体的合成等。
3. 市场竞争分析3.1 主要生产商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家公司生产和销售2-乙基蒽醌产品,其中包括公司A、公司B、公司C等。
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3.2 市场竞争格局在2-乙基蒽醌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格局。
各个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小型企业,它们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4. 市场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2-乙基蒽醌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改进。
新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的出现,将提高2-乙基蒽醌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2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染料和荧光增白剂等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将为2-乙基蒽醌的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环保要求加强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市场对环保型产品的需求增加。
《基于蒽的高效蓝色荧光材料的光电特性研究及产业化合成探索》

《基于蒽的高效蓝色荧光材料的光电特性研究及产业化合成探索》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荧光材料在显示技术、光电器件以及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基于蒽的高效蓝色荧光材料因其出色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于蒽的蓝色荧光材料的光电特性,并探索其产业化合成途径,为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蒽基蓝色荧光材料的概述蒽基蓝色荧光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有机荧光材料。
其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能够有效地吸收和传输光能,产生强烈的蓝色荧光。
此外,该类材料还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在显示技术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光电特性研究(一)吸收光谱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可以了解蒽基蓝色荧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关系。
在光激发下,分子吸收光能后发生电子跃迁,产生激发态。
激发态的寿命和能量分布对荧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二)荧光光谱研究荧光光谱可以反映材料的发光性能。
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获得材料的发射波长、半峰宽、量子产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材料的发光效率和颜色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致发光性能研究电致发光性能是衡量荧光材料在光电器件中应用的重要指标。
通过电致发光实验,可以了解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发光行为,包括发光亮度、色坐标、启亮电压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优化器件性能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四、产业化合成探索(一)合成路线设计为了实现蒽基蓝色荧光材料的产业化生产,需要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首先,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反应条件,通过多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产物纯度和产率。
(二)工艺优化及成本控制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产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通过改进反应条件、使用催化剂或添加助剂等方法,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原料的来源和价格,以降低生产成本。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概述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而发光的现象。
用有机发光材料制作的发光器件,一般统称作OLEDs(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用聚合物为发光层的器件,称作PLEDs(Polymer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多采用夹层式(三明治)结构,即将有机层夹在两侧的电极之间。
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并在有机层中传输,相遇之后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出光能。
ITO透明电极和低功函数的金属(Mg、Li、Ca、Ba、Ce等)常被分别用作阴极和阳极。
根据材料特性和器件要求,主要有单层器件、双层器件、三层器件、多层器件、带有掺杂层的器件、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等器件结构。
早在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 等首次发现有机材料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Eastern Kodak)公司邓青云等用苯胺-TPD做空穴传输层(HTL)、八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EML)成功研制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工作电压小于10 V,亮度高达1000 cd/m2,这样的亮度足以用于实际应用。
1990年Friend课题组[3]采用聚对苯撑乙烯(Poly-phenylene vinylene, PPV)为发光材料制成聚合物发光器件(PLED),打开了PLED研究的新局面。
近十多年来,聚合物发光材料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研究工作非常活跃。
相继合成并研究了种类繁多的共轭高分子,涉及聚对苯撑乙炔(PPE)、聚乙炔(PA)、聚对苯撑(PPP)、聚噻吩(PT)、聚芴(PF)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等。
PPV及其衍生物是目前电致发光研究中最为成熟、最具商业化前景的一类电致发光材料,通过结构修饰、复合/共混来控制分子结构以及调节光电性能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4. 亮度,效率高;
5. 直流驱动电压低,能耗少,可与集成电路驱动相匹配; 6. 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7. 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
8. 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做成柔性显示器。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
PLED,即第二种有机发光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发光 二极管(PLED),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聚 合物大多由小的有机分子以链状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旋涂法形成高分子 有机发光二极管。 作为一种发光显示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材料具有很强的 应用潜力,因为它是一种自发光的材料,并且还具有制作相对容易的优点。 因此在制作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s)时,PLED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基 本材料,因为与小分子OLED材料20 ~25的发光效率相比,PLED材料的 发光效率则为30~40。
驱动电压30V, 但是器件的量子效率很低,小于1% 特点: (1)单层器件;(2)驱动电压高; (3)器件效率低
3). 1987年美国Kodak 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 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的时代。
创新点:(1)多功能有机层的结构; (2)超薄的有机层厚度
75nm 60nm驱动Fra bibliotek压小于10V最大外量子效率1%
最大亮度大于1000cd/m2
4).1990年,Burroughs等人将共轭聚合物聚对苯基乙烯(PPV)制作了高 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领域, 即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近十多年里,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而言,OLED器件已经基本达到了 实用的要求。
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 生理学、 环境科学、 信息科学方面都有
[%, A]
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导弹预警上, 采用有机荧
光材 料 涂 层 的 B2 C DDE( B2 C D:=6>1 C D/5041F 探测器不仅具有全方位、 全天候的预警作 E1G<817) 用, 并且具有易于制作大面积的图像传感器的特 点。同时具有材料改良容易, 制作工艺简单, 成本 低廉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有 机荧光材料的研究异常活跃, 集中表现在 “材料— 工艺—器件—集成” 的协同发展。
我们曾经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铕金属配合物电致红光材料研究了其结构与电致发光性能的关系48其中四元铕金属单核配合物31的电致发光亮度达16cd是相应三元铕金属配合物32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的22结束语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及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荧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周围环境给化合物光谱行为和发光强度所带来的影响及对其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在利用荧光化合物作为染料电致发光材料光电导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及探针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展但对于荧光化合物的荧光猝灭能量转换电子转移以及激发单体与激基缔合物间的发光平衡和聚集体系的发光等机理尚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尤其对于多元化的体系尚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问参考文献
[%+] 穴传输材料等领域 。1% 还可以作为一个信息 [%.] 传递的机制性部件 。它是一种强荧光物质, 其
中 1, 构成分子内 % 位苯基与中心吡唑啉基共轭, 共轭的电荷转移体系, 其中 1 位 F 为电子给体, 而 处于 . 位的苯甲酸盐与上 % 位 ; 则为电子受体, 述共轭体系相互隔离, 彼此间只能通过非共轭的 F— ; 单键而发生经过键的电子转移。当 1% 处于 酸性条件下, . 位的苯甲酸盐变为具有拉电子能 力的苯甲酸基, 此时经激发后的 1 位 F 处的电子 可经过 F— ; 单键与苯甲酸间发生电子转移而使 相反, 如处于碱性条件下, 则.位 1% 的荧光猝灭; 苯甲酸 盐 成 为 推 电 子 基 而 使 1% 的 荧 光 大 大 增 强。 吡唑啉衍生物还可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我们曾经设计合成了三种吡唑啉衍生物 ( 1+, 1., , 通过选择适当的取代基调整分子的共轭度及 1&) 吸、 供电性和空间结构, 使发光波长位于蓝光区
有机电致发光发展历程及TADF材料的发展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发展历程及TADF材料的发展进展有机电致发光发展历程及TADF材料的发展进展1.1引⾔有机光电材料(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是具有光⼦和电⼦的产⽣、转换和传输等特性的有机材料。
⽬前,有机光电材料可控的光电性能已应⽤于有机发光⼆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1,2,3],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Photovoltage,OPV)[4,5,6],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OFET)[7,8,9],⽣物/化学/光传感器[10,11,12],储存器[13,14,15],甚⾄是有机激光器[16,17]。
和传统的⽆机导体和半导体不同,有机⼩分⼦和聚合物可以由不同的有机和⾼分⼦化学⽅法合成,从⽽可制备出⼤量多样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这对于提⾼有机电⼦器件的性能有⼗分重要的意义。
其中,有机电致发光近⼗⼏年来受到了⼈们极⼤的关注。
有机电致发光主要有两个应⽤:⼀是信息显⽰,⼆是固体照明。
在信息显⽰⽅⾯,⽬前市⾯上主流的显⽰产品是液晶显⽰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它基本在这个世纪初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被⼴泛应⽤于各种信息显⽰,如电脑屏幕,电视,⼿机,以及数码照相机等。
但是,液晶显⽰器也有其特有的缺点,⽐如响应速度慢,需要背光源,能耗⾼,视⾓⼩,⼯作温度范围窄等。
所以⼈们也迫切需要寻求⼀种新的显⽰技术来改变这种局⾯。
有机发光⼆级管显⽰器(OLED)被认为极有可能成为下⼀代显⽰器。
因为其是主动发光,相对于液晶显⽰器有着能耗低,响应速度快,可视⾓⼴,器件结构可以做的更薄,低温特性出众,甚⾄可以做成柔性显⽰屏等优势。
但是,有机发光显⽰技术⽬前还有许多瓶颈需要解决,尤其是在蓝光显⽰上,还需要⾯对蓝光显⽰的⾊度不纯,效率不⾼,材料寿命短的挑战。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材化1111班王蒙 1120213122摘要:简要论述有机电致发光设备的发光机理、器件结构及彩色显示方法,详细介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种类、组成、特点和研究近况,并对其用途和前景,尤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了一定介绍。
另外还指出了有机电致发光在商业化过程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有机发光材料,进展,应用。
正文: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信息显示系统的性能,如亮度、对比度、色彩变化、分辨率、成本、能量消耗、质量和厚度等均提出了高的要求。
在已有的成熟显示技术中,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能够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另外它还具有宽视角、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固有的强度等优点。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一般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粉末磷设备、薄膜电致发光设备(TFEL)和厚介质电致发光设备等。
目前的信息显示市场上真正的参与者主要是TFEL和有机LED (OLED)。
OELD技术的发展时间并不很长,但发展速度较快。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高质量、高可靠性、大信息量显示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OLED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OLED产品投入市场。
1997年,日本Pioneer公司推出配备有绿色点阵OLED的车载音响,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OELD生产线。
1998年,日本NEC、Pioneer公司各自研制出5英寸无源驱动全彩色四分之一显示绘图阵列(QVGA)有机发光显示器。
2000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有机显示屏手机。
2002年,Toshiba公司推出了17英寸的全彩色显示器。
清华大学与北京维信诺公司共同开发出国内首款多色OLED手机模块。
2003年,台湾奇美电子公司与IBM合作推出加英寸的OELD显示器。
2004年5月,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研制成功的40英寸大屏幕OLED显示器以全彩、超薄、动态影像显示流畅的特点成为OELD显示市场上最大的亮点。
2006年,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的子公司SeoulOptodeviceCo.Lid.以控股方式与美国SensorElectronicTechnology公司共同开发生产的世界唯一的短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UVEL D)产品已开始量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DN (b)TBADN (c)MADN (d)DTBADN
β- NPA 图 4 芳胺基取代蒽
(e )TTBADN (f)α- TMADN (g)β- TMADN
图 2 ADN 及其衍生物
1.1.3 芴及其它芳基取代蒽 有人将芴或芴的衍生物与蒽基团结合起来, 不但
改善了蒽的热稳定性及成膜性, 而且仍能保持较好的 蓝光发射。如图3 中的 DPFA(图 3(a))[23]和 Spiro- FPA1 (图 3(b))[24]。Spiro- FPA1 的非平面结构降低了结晶趋 势并提高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而且增强了溶解性。以 它作为发光材料制备的器件得到了深蓝色的光 CIE ( 0.14, 0.14) 。发光效率最高达到 4.5 cd/A。Tao 等[25]
Apr ., 2008, 总第 86 期
现代显示 Advanced Display 31
薛云娜等: 蒽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1.3 乙烯基取代蒽
乙烯基取代蒽由于增加了分子内共轭程度, 使它 的发光红移, 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空穴传输能力。 1996 年, Mats uura 在专利[27]中保护的乙烯基取代芳 烃, 通式如图 5(a)。9,10- 二[(9- 乙基 - 3- 咔唑)- 乙 烯基]蒽( 图 5(b)) 是 Am e rican Dye Source [28]一种性 能较好的乙烯基蒽类发光材料。由于芳基乙烯基取 代蒽有较强的空穴传输能力, 它们还可以作为空穴 传输材料。1999 年 Kodak 公司在专利[29]中保护了一 系列芳基乙烯基蒽空穴传输材料。典型的化合物结构 如图 5(c)中的 DPVAn。芳乙烯基蒽类材料也可以作 为电子传输材料[30]和红光器件的主体材料[9]。
应速度快、低压直流驱动等诸多优点。随着研究工作
的深入, OLED 作为新 一 代 平 板 显 示 技 术 具 有 极 大
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在 OLED 的研究中, 材料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OLED 中用到的材料主要有空穴注
入 材 料 、空 穴 传 输 材 料 、发 光 材 料 、电 子 传 输 材 料 及
此外, 为了改善 ADN 的颜色偏绿问题, 许多研 究者将 ADN 的结构进行了调整[19- 22]。主要的化合物 如图 2(b)- (g)。邱勇研究组[22]改变了 ADN 的结构, 合 成 了 α- TMADN (14)和 β- TMADN (图 2 (g))。 与 ADN 相比, 这类化合物利用甲基的空间位阻阻止了 分子在空间的靠近而改善成膜性。两种化合物的熔 点均超过 320 ℃, 具有优异的耐热性。α- TMADN 和 β- TMADN 二元混合物作为发光层可显著提高 发光效率 5.2 cd/A(2.72 lm /W)。
Apr ., 2008, 总第 86 期
现代显示 Advanced Display 29
薛云娜等: 蒽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引言
技
有机电致发光(OEL)是指有机材 料 在 电 场 作 用
下, 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有机电致
术
发 光 二 极 管(OLED)是 利 用 这 种 现 象 实 现 显 示 的 新
薛云娜等: 蒽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6- 6268( 2008) 04- 0029- 07
蒽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技 术 交 流 薛云娜, 柴生勇, 别国军, 刘 波, 甘 宁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光电材料事业部 西安 710065)
摘 要: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与液晶、等离子等平板显示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及市场 竞争力, 被称为第三代显示技术。在这一研究领域, 发光材料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由于蒽类化合物 具有刚性结构、宽能隙和高荧光量子效率的优点, 到目前为止, 研究者已开发了大量的蒽类发光 材料。本文主要按照材料结构与性能特点分类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蒽 类新发光材料的思路。 关 键 词: 蒽衍生物; 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O625.1; TN383.1 文献标识码: A
P rogre s s in Anthra ce ne - ba s e d Ele ctrolumine s ce nt Ma te ria ls
XUE Yun- na , CHAI S he ng- yong, BIE Guo- jun, LIU Bo, GAN Ning (De pa rtme nt of Optoe le ctronic Ma te ria ls , Xi' a n Mode rn Che mis try Re s e a rch Ins titute ,
1 蒽类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小分子材料具有化学修饰性强、取代基选择范 围广、易于提纯及荧光量子效率高等优点, 因此关于 蒽类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较多。蒽类小分子 电致发光材料按骨架分主要有芳基取代蒽、芳胺基
图 1 DPA 及及其衍生物
30 现代显示 Advanced Display
Apr ., 2008, 总第 86 期
子和高分子发光材料进行分类综述。通过探讨现有
的蒽衍生物结构对其综合发光性能的影响, 以期找
到新材料的开发思路。
取 代 蒽 、乙 烯 基 取 代 蒽 、苯 乙 炔 基 取 代 蒽 、金 属 配 合 物及其它蒽衍生物发光材料。
1.1 芳基取代蒽
1.1.1 9,10- 二苯基蒽(DP A)及其衍生物 9,10- 二 苯 基 蒽(DPA)( 图 1 (a)) 有 高 的 荧 光 量
薛云娜等: 蒽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较好的 OLED。此外, 还有人利用芳胺[11]及咔唑[12- 15] 较好的空穴传输能力来合成出空穴传输性能好的发 光材料( 图 1(e)、(f)) 。硅基作为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取 代基也被引入 DPA 骨架[8,16(] 图 1(g)、(h)) 。其中 BTSA ( 图 1(h)) 由于硅基上的苯环位阻效应, 使取代基 团 扭转, 降低了分子内共轭程度, 得到高纯度的蓝光。 1.1.2 9,10- 二(2- 萘基)蒽(ADN)及其衍生物
子效率(0.95), 但成膜性较差, 当单独用作发光层时, 在器件中容易再结晶[4]。Kang 等[5]以 DPA 为发光材 料与 BCP 掺 杂 制 作 OLED 器 件[ITO/a- NPD/ BCP: DPA/AlQ3/LiF/Mg:Ag],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者们通过在 DPA 的苯 基 上 引 入 不 同 的 取 代基团制备了多种 DPA 衍生物发光材料。Kodak 公 司研究组基于芳基对 DPA 的取代, 设计了一系列专 利[6]蓝光材料。典型化合物如 9,10- 双(3',5' - 二苯基) 苯基蒽(J BEM() 图 1(b)) 。蒋雪茵等[7]用 J BEM 作主体 材料, 用苝作掺杂剂制备了性能相对稳定的电致发光 器件。苯乙烯基修饰的典型化合物有 BDSA( 图 1(f)) [8] 和 DPVPA( 图 1(e)) , 后者在专利[9]中被保护, 但没有 具体性能报道。National Chiao Tung 大学的 OLED 实验室[10]报道了以 DPVPA 为 发 光 材 料 制 备 了 性 能
电 子 注 入 材 料 等 。 而 发 光 材 料 是 其 中 的 主 要 材 料 [2]。
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企业为不断提高发光材料的
综合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丰富的研
பைடு நூலகம்
究成果。但目前的材料性能仍不能满足 OLED 对使
用寿命和稳定性的要求, 开发综合发光性能优异的
发光材料一直是该材料研究的重点。
发光材料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
材料; 根据发光类型分为荧光和磷光材料。在各种有
机电致发光材料中, 蒽单晶于 1963 年首次用作有机
电致发光材料[3]。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在其
9、10 位或其它位碳原子进行取代修饰, 可以得到多
种发光材料。蒽类发光材料已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
料中重要的一类。本文对蒽类电致发光材料按小分
710065, Xi' a n, China )
Abs tra ct: Organic Light- e m itting Diode (OLED), pos s e s s ing m any kind of advantage s, and m arke t com pe titive pote ntials ove r LCD and PDP e t al, is calle d the third ge ne ration dis play te chnology. In the OLED re s e arch file d, the light- e m itting m ate rials are alw ays be ing focus e d on. Since anthrace ne de rivative s have rigid s tructure, w ide e ne rgy gaps and high fluore s ce nt quantum e fficie ncy, a gre at de al of anthrace ne - bas e d e le ctrolum ine s ce nt m ate - rials have be e n de ve lope d till now. The progre s s of anthrace ne - bas e d e le ctrolum ine s ce nt m ate rials is re vie w e d according to the m ole cular s tructure s and light- e m itting prope rtie s. The re s e arch ide as on ne w anthrace ne - bas e d e le ctrolum ine s ce nt m ate rials are als o s ugge s te d. Ke ywords: anthrace ne de rivative s; organic e le ctrolum ine s ce nce; m ate rials de ve loping progre 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