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陕西省紫阳县旅游景点

陕西省紫阳县旅游景点

陕西省紫阳县旅游景点
陕西省紫阳县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观的景点:
1. 华山: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紫阳县北部,以险峻的山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登上华山可以俯瞰周围的美景,感受陕西的壮丽山水。

2. 皇帝陵墓:紫阳县境内有一座皇帝陵墓,是历史上某位古代皇帝的陵墓。

这里保存完好,是了解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好地方。

3. 紫阳河:紫阳县境内有一条蜿蜒而过的河流,名为紫阳河。

河水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是休闲垂钓和漫步的好地方。

4. 莲花山:莲花山是紫阳县的一座山峰,名字来源于山上的莲花形状。

山上有多个观景点,可以远眺周围的山水,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5. 紫阳古城:紫阳县有一座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古城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风情,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韵味。

这只是陕西省紫阳县部分旅游景点的介绍,紫阳县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根据这一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聚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主要解决实现紫阳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何种产业的问题。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紧扣“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重点围绕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禽畜养殖、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林下经济,不断拓展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修脚足浴等新产业,探索出一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1、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茶叶是紫阳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唐代即为宫廷贡茶,清为全国十大名茶。

立足紫阳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始终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2021年完成茶园改造2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园8427亩,培育机采茶园4000余亩,建成可视化溯源基地50个,全县累计建成茶园25.28万亩(其中:脱贫户有茶园11.3万亩);强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转型增效扶持政策,截止2021年10月,全县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茶企110家、规上企业28家、茶叶加工厂410个,建成1个县级茶叶交易服务中心,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1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地标品牌辐射全县17个镇,12万人从事地标产业相关行业,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富硒茶年产量达到9523吨,实现鲜叶产值23.5亿元,人均收入4930元。

紫阳半亩茶园休闲农业案例报告

紫阳半亩茶园休闲农业案例报告

紫阳半亩茶园休闲农业案例报告紫阳半亩茶园是一个休闲农业项目,位于中国陕西省紫阳县。

该茶园占地半亩,以种植优质茶叶为主要经营项目。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紫阳半亩茶园休闲农业的案例报告。

1. 茶叶种植:紫阳半亩茶园采用科学种植技术,种植优质茶叶。

茶叶品种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 茶叶加工:紫阳半亩茶园在收获后将茶叶进行加工,经过揉捻、发酵、烘焙等工艺,使茶叶保持优质的口感和香气。

3. 茶叶品鉴:紫阳半亩茶园设有专门的茶叶品鉴区,消费者可以品尝不同品种的茶叶,了解茶叶的特点和口感。

4. 休闲体验:紫阳半亩茶园提供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如采茶、制茶、茶艺表演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5. 农产品销售:紫阳半亩茶园的茶叶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和品质。

6. 旅游观光:紫阳半亩茶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山区,周边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7. 环保意识:紫阳半亩茶园注重环保,在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8. 传统文化传承:紫阳半亩茶园通过茶艺表演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9. 健康生活方式:茶叶被公认为一种健康饮品,紫阳半亩茶园的休闲农业项目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关注健康的消费者。

10. 社会效益:紫阳半亩茶园的休闲农业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以上是关于紫阳半亩茶园休闲农业的十个案例报告,通过种植茶叶、茶叶加工、茶叶品鉴、休闲体验、农产品销售、旅游观光、环保意识、传统文化传承、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展示了紫阳半亩茶园休闲农业项目的特点和优势。

这一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经济收益,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关于茶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以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为例

关于茶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以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为例

关于茶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以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为例【内容摘要】陕西省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巴山北麓、汉江上游,是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富硒资源富集,加之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紫阳茶天然富硒远近文明。

近年来,面对决胜脱贫和保护生态的双重历史使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奋力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赶超,而茶旅融合发展就是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

向阳镇营梁村富硒茶观光园在茶旅融合发展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茶旅融合、茶文化、游客体验、产业经济一、营梁村茶旅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营梁村位于紫阳县向阳镇南部,距离县城7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是紫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紫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其内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北五省会馆、3A级景区大巴山茶马古道,紫阳县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教研基地--富硒茶观光园。

全村茶园面积4200亩,有农家乐12家,茶叶加工小作坊24家,截止2019年累计硬化村级道路3公里、产业路5公里,产业循环路5.7公里,拓宽改造旅游观光公路6.75公里。

每年春茶开采之时都会在此园举办开园季活动、云上茶园推介活动,近两年还在此举办了山地自行车大赛,吸引了省内众多车手前来参与,为茶旅融合发展助力。

2017年,营梁村引进紫阳半亩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富硒茶观光园,开创了以体验式认领为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茶礼、茶旅定制服务方案的半亩茶园营销模式,更为茶旅融合发展增加动力。

二、营梁村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茶文化挖掘深度不足通过调研发现,营梁村对底蕴浓厚的茶文化挖掘深度还不够。

一是富硒茶观光园所体现的茶文化内涵不丰富,与有着“小汉口”美誉的北五省会馆只有空间的衔接,茶文化的联系并不密切;二是茶园没有涉及茶历史、茶文化的人文景观,茶文化衍生品较少,游客无法产生文化认同感;三是园内缺少对紫阳茶富含的“硒”元素进行推荐和宣传,为发挥好“硒”的名片效应,游客不能详细了解紫阳富硒茶的“硒”特色;四是紫阳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是在采茶、制茶中传唱流传起来的,比如《顺采茶》、《春到茶山一片新》等,但是目前没有充分展现紫阳民歌魅力和吸引力。

紫阳县概况

紫阳县概况

紫阳县概况一、地理位置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隶属陕西省安康市,县境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境内有仙人洞真人宫景区、擂鼓台森林公园等景点。

二、概况紫阳全县辖 21个镇212个行政村,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万。

被誉为“茶乡、歌乡、板石之乡”。

紫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紫阳也是热播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的实景拍摄地。

(一)紫阳特产1.紫阳富硒茶紫阳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

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硒菇,集美味、保健、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2.柑橘紫阳自古有“橘乡”之称。

早在唐代,今紫阳海拔450米以下的汉江及任河流域已有大面积柑橘种植,尤以金钱桔最为名贵。

金钱桔皮红似火,瓤嫩肉满,汁水丰盈,酸甜适度,品味无穷,深受宫廷官吏的喜爱,因此被唐朝列为贡品,至今仍为陕西桔中珍品。

现在汉王城的皱皮柑由于注重品种改良,科学种植,规模生产,已成为紫阳柑桔又一品牌。

3.风味小吃紫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徙于此,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呈南北风味,饮食习俗与川楚相近,喜食大米,但因稻田不多,常年以年谷、洋芋、红苕为主,豆类辅之。

安康市紫阳县旅游景点

安康市紫阳县旅游景点

安康市紫阳县旅游景点
安康市紫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理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以下是紫阳县的几个旅游景点:
1. 渭水源:位于紫阳县的北部,是渭河发源地,水质清澈纯净。

景区内有一座大型的渭水源石碑,还有一座纪念渭水源发源地的雕塑。

2. 平舒古村:位于紫阳县城西南,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古村落。

古村落中的建筑风格独特,可以品味到传统的农村风情。

3. 紫阳县城:紫阳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

游客可以参观县城内的紫阳县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4. 青龙涧景区:位于县城以北,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

景区有瀑布、峡谷、溪流等自然景观,可以进行徒步、登山等活动,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5. 合龙山:位于县境西南部,是一个具有道教文化底蕴的神山。

山上有各种道教的庙宇建筑,游客可以参观祈福或感受宗教文化的熏陶。

以上是紫阳县的几个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欢迎您前往探索。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范本模板】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范本模板】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 2 -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 2 - 第四章建设开发控制.................................. - 5 -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 8 - 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及空间景观系统规划................ - 8 -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 9 -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10 - 第九章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 12 - 第十章地块编码与规划分图则......................... - 12 -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规划管理规定..................... - 12 - 第十二章附则....................................... - 13 - 附录一、名词解释.................................... - 13 - 附录二、主要相关附表................................ - 13 -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紫阳片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完善路网骨架,落实各项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特编制《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设和规划管理等工作,并为下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等提供依据,但不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紫阳县旅游景点

紫阳县旅游景点

紫阳县旅游景点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西北边的紫阳县,古称紫金,是一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山水情缘的游人。

紫阳县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为游人提供了极具特色的乡村风光。

下面就是紫阳县的一些著名的景点,供游客参考。

首先是紫阳县的第一大景点咸宁万峰湖景区。

万峰湖景区位于紫阳县的西北部,是一处自然的绿色旅游胜地,总面积约为200公顷,以湖光山色、芦苇泽苑以及原始森林为特色,形似龙凤而得名“万峰湖”。

游客可以在这里潜入湖中,体验一场既休闲又刺激的自然游览,也可以乘垂钓船出海,拉网捕鱼,领略夕照映碧湖的秀美景色。

除此之外,还有原始山林、植物园、动物园,充分展现出紫阳县自然风光的风采。

其次是紫金石门景区。

紫金石门景区位于紫阳县,是一处“石绝胜”,集自然风光、文化艺术、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众多山川景观,林木繁茂、穿越古山大桥、湍急河水,有许多峡谷、洞穴和游廊,内涵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

景区内还有一座佛教文化景点石门睹印寺,是当地的一座古刹,拥有许多历史古迹,是一处人文历史的聚集地。

此外,紫阳县还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如西湖、佛湖、御花湖等,是寻觅自然景观的最佳去处。

西湖是一处大型湖泊,湖面十分宁静,云彩缠绕,碧水溯源,看上去有如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佛湖也是自然风光的一处明珠,湖面宽阔,蓝天白云,湖边长满垂柳,清爽宜人。

再加上被誉为“花海之称”的御花湖,湖面缭绕,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气势磅礴。

除此之外,紫阳县还有众多的古村落,如黄龙古城、胡家古村、石庙古村,都充满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古村落内绿树花木、墙头壁栋,屋檐连廊曲巷,形成一幅淳朴而古雅安静的江南水乡画卷。

游客也可以参观这些古老的民居,感受江南水乡一带的古老文化底蕴。

紫阳县是一处拥有众多旅游景点的县域,以上就是游人可以观赏的几处著名的景点,让游客可以畅游历史文化、身临自然的湖畔乐土。

走进紫阳,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江南水乡风情,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刻魅力,于古老的古建筑中寻访历史的痕迹,令一览求索,又觉赏心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

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

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

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

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

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

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

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

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3/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

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

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一、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
交通制约严重,由于旅游资源分散,旅游景区、景点互不连接,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游客要求的旅游线路;县城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四是主题形象不明显。

旅游主题形象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名片。

我县旅游主题形象究竟打什么牌,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位,景区(点)没有形象定位,缺乏深度打造,内容单一,缺乏内涵,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建议: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

一要优化发展布局。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

二要打造精品景区。

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万亩桃园风景区、七里寺药泉风景区和炳灵寺水上风景区开发步伐,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

三要提升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我县土族民俗文化、喇家遗址古文化资源,做足“纳顿”、“东方庞贝”文章,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一批具有民情风俗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

四要拓展客源市场。

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
拓展旅游市场。

当前,地委、行署对今年的各项重点目标和重要部署已定,近期将专题听取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要实现巩固回升、加快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和落实工作部署水平。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

深入研究经济走势,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症结和难点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缜密思考、反复研究,集中全县智慧,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项目推动的主要着力方向、产业发展主要工作布局、改革开放的工作重点、民生工程的主要方面,形成完整、系统的工作部署体系。

二是研究细化举措。

要密切关注省、地政策变化,及时跟踪对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抢抓各类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特别要将实施的重点项目列出单子,责任细化到单位,及时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和衔接联系有关重点项目,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抓好当前工作。

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和业主单位筹备资金、土地、物资等生产要素,抓好统筹调度,加大生产经营组织和项目开工建设力度,确保一季度工业生产和投资拉动实现“开门红”。

切实抓好“十二五”规划的前期政策研究,调查分析、机构组建、人员落实等各项准备工作。

积极加强与省、地有关部门和外地客商联系,
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资金早到位,项目早签约。

抓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确保“十一”和元旦、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

努力做好春节期间的物资准备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确保全市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