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图文

合集下载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致癌作用 有研究发现,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细胞率及染色体畸形率增加,提示护士淋巴细胞染色体受 到损伤。 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若干年后就有可能发生白血病、恶性 淋巴瘤等与化疗药物相关的恶性肿瘤
六、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专业人员配制及处理化疗药 物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以达到防护目的,需要遵循两个原 则: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成立情况
PIVAS: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美国:89-100%(1993-1998年) 澳大利亚:80-90%(1999年)
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均有可能导致药液外渗而使护士 接触到抗肿瘤药物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职业防护
1 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2 化疗职业防护现状 3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4 抗肿瘤药物进入护士体内的主要途径 5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危害 6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一、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 化疗时护士的防护问题一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导致 临床上防护缺陷较大,对护士的健康带来长期潜在危害。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 静脉给药注射器若需排气时,需用无菌棉球放于针头周 围,以免药液外流。 静脉给药时若需从莫非滴管加入药物,必须先用无菌棉 球围住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其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 防药液从管口溢出。
• 静脉给药结束,应将针头内残余药物抽回针筒,以免药 物溅出,注射器针头与注射器保持其完整性,并将带针 头的注射器放入防穿透、防泄漏的废弃物收集容器中统 一处理。
泄漏、防刺破专用容器内,并带有特殊警示标志。 4.所有的化疗废弃物必须集中后统一放在细胞毒药物专用垃

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管理(ppt)

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管理(ppt)

(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危害
4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 有研究 发现,接触抗癌药物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 胞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提示护士淋巴细胞染色 体受到损伤。 5 孕期接触抗癌药物对生殖机能有不良影响 抗 癌药物在孕前通过影响卵子和精子的成长,孕期通 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和胎儿宫内接触。护士孕期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对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有影响, 胎儿足月产率低,早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子代出生 缺陷率明显增高]
(四)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 现状
1 国外防护现状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并执行了配药、给药及废弃 物处理的操作标准,以及安全防护设施、抗肿瘤药物管理 的规章制度,定期监测空气中的抗肿瘤药物含量。美国职 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1986年制定了防止医务人 员受到细胞毒性药物侵害的工作指南,内容包括:①在配药、 给药、清理过程中使用个人防护装备;②使用生物安全性 通风橱配制危险药物;③训练所有相关医务人员掌握处理 危险药物的方法。目前,美国、芬兰等国家的职业防护机 构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执行静脉抗肿瘤药物治疗人员 操作规则”中明确规定:操作时要穿防护工作衣,戴口罩、 手套、目镜,有条件的戴面罩。
2 皮肤吸入 皮肤吸收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接触抗 肿瘤药物的皮肤位置、接触时间,局部皮肤的血液 循环和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及是否戴手套和穿隔离 衣等。 3 经口摄入 化疗药物玷污护士双手后或污染食 物后,可经口进入机体。
(三)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危 害
1 骨髓抑制 抗癌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 反应是骨髓抑制,特别是氮芥、阿霉素、丝 裂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等均有中、重度抑 制骨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 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亦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肿瘤科护士经常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 ,如含氯消毒剂、甲醛等,长期吸入 或接触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造成刺激和损伤。
物理性危害
放射性危害
肿瘤科护士在协助医生进行放射 治疗过程中,可能暴露于放射线 中,长期累积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放射性肺炎等健康问题。
噪音危害
肿瘤科医疗设备产生的噪音可能 对护士的听力造成损害,长期处 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 降。
防护措施
护士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微波炉、X光机等。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意 识,佩戴耳塞、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总结词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性危害
肿瘤科护士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含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对人体造成 危害。
要点三
防护措施
护士应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加 强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 应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知 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 力。此外,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 的生活态度,加强自我调节和管理能 力。
04
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的 管理与培训
职业防护的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确保 肿瘤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 保护。
些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03
防护措施
护士应了解化学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掌握正确的配制和给药方法,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药物暴露。同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
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总结词
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化学防护
化学消毒剂污染的防护。 护士检查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 应戴口罩、 帽子及手套, 必要时戴眼罩, 准确操作,避免 直接接触, 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和吸入呼吸道, 同时盛放 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 如不慎溅在眼睛里或皮肤上, 应在长流水下反复冲洗, 把 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护士在配备和使内甚至 可闻到药物气味。有研究表明,配药室内 未使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时,空气中抗 肿瘤药物的浓度达510μg/m³。
皮肤吸入
皮肤吸入 皮肤吸收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接触抗肿瘤
药物的皮肤位置、接触时间、局部皮肤的血液 循环和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及是否戴手套和穿隔 离衣。
经口摄入
化疗药物沾染护士双手后或 污染食物后,可经口进入机 体
四、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危害
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 骨髓抑制,特别是氮芥、多柔比星、丝裂 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等药物均有中、重 度抑制骨髓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剂量的增 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响。
生物防护
严格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 措施。 有效地洗手可清除手部99%以上的各种暂时细菌。 掌握洗手指征, 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实施标准预防, 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时, 应戴手套、 口罩,工作服穿着要整洁, 扣好衣领和袖口, 若被病人体液、 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凝血问题
有人在化疗病人较集中的科室统 计,有近42%护士出现外周白细胞 下降,33%护士外周血小板降低, 同时血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 亡率明显高于无化疗接触史者。
生殖系统危害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护士孕前和 孕期接触抗肿瘤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 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可导致孕期 流产或胎儿畸形,另外可导致妇女月经 不调、女性不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