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慢性软组织损伤

合集下载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

这些组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机能或结构的异常,称软组织损伤。

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分扭伤、挫伤、拉伤。

慢性损伤称陈伤、劳损。

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肌肉痉挛、关节僵硬,关节囊萎缩,肌肉萎缩,神经肌肉粘连,畸形等。

软组织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持久性局部发热和肿胀、营养性紊乱引起的肌萎缩、韧带松弛引起的关节不稳定、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周围骨化、关节内游离体等。

直接使用中药外敷膏药治疗,它局部给药,使药能快速渗透到损伤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条件的理应首选.新伤2-3天止痛消肿,3-6天治愈.3个月以内的伤一般2-3贴就治愈了.严重的需要3-4贴.陈伤需要3-6贴。

软组织损伤应急时治疗,以免发生神经粘连,肌肉萎缩等其它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出现患者信息:男47岁河北沧州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干活时在梯子上摔下来了,都快半年了,现在走路还瘸,脚疼,有时天一暖和就轻点,天一冷就特别疼,拍了个片,大夫说是软骨受损,药也没少吃,但不管事,请高人支支招啊分享到:2011-03-18 15:50天天爱答题,20元话费等你拿~提问者采纳脚伤疼吃药但不管事是因为:脚离心脏远、药离子难顺利到达病灶区。

脚痛最有效的治疗是中药外治、局部给药直达病灶。

建议用中药外治、推拿拔罐组合治疗快速高效。

骨折或关节损伤后软组织损伤使经络不通,气血阻滞.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软组织损伤的主要分类:扭伤类,挫伤类,碾压伤类;有急性筋伤,慢性筋伤类;有开放性损伤类,闭合性损伤类等.建议最好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活血舒筋膏治疗.能量堡垒葡萄糖胺软骨素囊片八仙愈合散治疗买一斤白醋,2两干辣椒,掰碎了泡上,大概一周后每天开始涂抹患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好了.。

软组织损伤概述

软组织损伤概述

软组织损伤概述人体的软组织包括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组织等,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是疼痛和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筋伤”范畴,多因急性跌打、扭、挫等外来暴力作用而引起筋肉, 脉络损伤, 血溢脉外所致。

所谓“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造成人体上述组织的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并认为伤筋的肿胀、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某部受暴力打击, 筋脉破损, 血溢脉外, 气滞则血瘀流通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软组织损伤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分期用药的综合治疗体系, 尤其以中药外治法独具特色, 包括贴药、敷药、擦剂等。

1.软组织损伤的祖国医学研究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的“筋伤”范畴。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筋具有连属关节、络辍形体, 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筋伤后由于创伤后血肿导致局部血瘀气滞, 经络不通引起疼痛; 局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形成血肿或局部血瘀气滞,气机不畅, 气血流通受阻, 运化失常, 水湿瘀血停留于肢体局部而引起肿胀。

正如《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所云:“若因伤所折, 内动经络, 血型之道, 不得宣通, 瘀结不散,则为肿痛”。

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为“气滞与血瘀”并见, 《圣济总录·折伤门》云: “若因伤折内动经络, 血行之道不得宜通。

瘀积不散,为肿为痛。

”气滞血瘀, 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 不通则肿胀不退。

如《血证论》所言: “凡跌打未破者, 其血坏死, 伤其肌肉则肿痛, 瘀血凝滞之故也”。

《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曰:“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

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矣。

夫至气滞血凝,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

”阐明了损伤与气血的辨关系,明确了损伤的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

软组织损伤的康复

软组织损伤的康复
此时为避免残留功能障碍,运动疗法就变 的尤为重要
运动创伤与运疗法
运动疗法的介入时机
早期过后内出血凝固,疼痛、肿胀有所缓解,恢 复期开始时及时介入
创伤稳定后,可立即开始邻近关节的活动练习、 受累关节的等长肌力训练。
可预计的伤口粘连(如关节手术),应尽早安排 可控制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功能障碍
G、使用海绵橡胶垫子和弹力绷带做加压包扎 H、根据损伤的程度每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用 冰袋进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缓解为止 I、睡觉是把弹力绷带拆去 J、睡觉是也要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重新进行一次RICE处置 L、如果受伤严重,以上程序坚持做2-3天
功能恢复的针对性原则
对患者的职业、年龄、生活状态等不同而 有所区别。
活动度受限 被动关节活动 关节松动术 CPM 医疗体操 关节牵伸
肌力下降 渐进抗阻训练
多角度等长收缩 等速肌力训练 生物反馈 减重训练
RICE的顺序
A、停止运动保持不动。 B、掌握了解受伤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弹力绷带把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F、感觉消失或者20分钟把冰袋拿掉
软组织损伤的健康教育
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柔韧性和平 衡功能训练
体育活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个人的身体机能 状况;当时的气象三个方面。一般性准备 活动要充分,专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 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有伤部位要 谨慎;注意时间间隔;同时要加入一些力 量练习和一些伸展性练习对于提高肌肉温 度,预防肌肉拉伤有积极的效果。
软组织损伤的康复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分期
软组织损伤的恢复缓慢,若处理不当,常 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后期康复 带来障碍。

软组织损伤病理过程

软组织损伤病理过程

软组织损伤病理过程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立即反应期(损伤期):
发生损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由于直接的物理冲击,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发生撕裂或挫伤,细胞结构被破坏,血管受损而发生出血,刺激炎症反应开始。

2. 炎症反应期:
损伤后的24至48小时内,炎症反应最为明显。

损伤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如组织胺、前列腺素等),引起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和白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进入损伤区域。

炎症过程导致患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体征。

3. 增殖期:
持续几天到几周,损伤后组织开始修复。

成纤维细胞迁移到损伤区域,产生胶原纤维和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形成肉芽组织,新的血管也开始形成(称为血管生成)。

在此期间,组织逐渐恢复力量,但新生的组织仍较弱且容易受伤。

4. 重塑期:
可能持续数月至一年或更长时间。

在这个阶段,原来无序排列的胶原纤维逐渐按照受力方向重新排列,组织逐渐变得更加坚韧和有弹性。

这个过程通过物理治疗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得到加强,帮助恢复软组织的正常功能。

整个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事件,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和细胞外基质成分。

理解这一过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恢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软组织挫伤护理

急性软组织挫伤护理

急性软组织挫裂伤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急性软组织挫裂伤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皮下以及骨骼之外的软主组织所发
生的一系列急性挫伤,包括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脂肪、关节囊等组织以及周围神经、血管不同情况的急性损伤。

2.多由钝性或锐性暴力致伤,包括擦伤、扭伤、挫伤、跌扑伤或者撞击伤,
造成机体局部皮下软组织撕裂出血或渗出。

3.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1.受伤24小时内,如为四肢损伤可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可以冷敷,使皮毛
血管收缩、组织水肿消退,起到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2.损伤24小时后,可采取热敷、按摩及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并进行适量的康
复练习,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受伤初期伤肢的制动的原因及急性期过后伤肢功能锻炼的目的及
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2.注意个人生活安全,避免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现场的处理

急性软组织损伤现场的处理

急性软组织损伤现场的处理急性软组织损伤可分为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俩种。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

伤口与外界相通,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最常见的有擦伤、切伤、刺伤和撕裂伤。

擦伤是机体表面与粗糙的物体相互摩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伤。

擦伤的表现是伤口浅,面积大,边缘不整。

表皮脱落,点状出血,组织液渗出。

无感染时,伤口易干燥结痂而愈合。

伤口感染后易化脓,有较稠的渗出液。

擦伤的处理方法:.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直接外涂2%的碘酊。

无须包扎其暴露在空气中即可。

创口内有异物的擦伤:用盐水或者自来水冲洗将异物从创口冲出创口用药物进行消毒消炎。

创口较深,污染严重的擦伤:除消毒、包扎等处理外,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关节部位的擦伤:经消毒后,关节部位的擦伤:经消毒后,上消炎软膏或抗菌素软膏,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一般不用暴露疗法。

注意事项:面部/关节部位不宜使用龙胆紫和碘酒会留下痕迹。

大面积伤口不宜使用碘酊。

酒精、红汞与碘酊不宜同时使用。

感染伤口每日或隔日换药。

刺伤是尖锐细物刺穿皮肤及皮下组织器官的损伤。

其特点是伤口细小,但较深,可能伤及深部组织或器官,或者将异物带入伤口深处,容易引起感染。

例如田径运动中鞋钉与标枪的刺伤。

处理:创口很小并且不深,出血量少,可将异物拿出,进行止血,消毒包扎,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创口很深出血量大,不可将异物拿出,进行止血并迅速送往医院。

切伤指锐器切入皮肤及皮下组织所致的损伤。

处理方法:注意检查伤口,观察污染情况,判断有否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的损伤。

较浅、小、干净伤口,可用碘酊或其它消毒,然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覆盖。

较大、深、不洁伤口,应现场加压包扎后送医院进行清创、止血、缝合。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指人体软组织部位(如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发生的损伤。

这种类型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常见的原因有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意外摔倒等。

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拉伤到严重的撕裂或断裂不等。

软组织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类型。

急性损伤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常伴有剧烈的疼痛、肿胀和局部红斑等症状。

慢性损伤则是指长期磨损和重复使用导致的组织破坏,表现为肌肉无力、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类型而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的拉伤或扭伤,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冷敷和局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和肿胀。

对于较严重的肌肉撕裂或韧带断裂,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理疗,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疗中,冷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冷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并促进组织的愈合。

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敷布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重复3-4次。

此外,还可以配合适当的按摩和局部止痛药物,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

除了急性治疗外,软组织损伤的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

康复训练的目标是通过逐渐增加受伤部位的负荷,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强化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灵活性、改善姿势和姿态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软组织损伤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软组织损伤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危险的运动或活动。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以减少肌肉和韧带的受伤风险。

此外,还要确保使用正确的体位和姿势,以减少肌肉和韧带的过度拉伸或扭曲。

总之,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恢复功能。

预防软组织损伤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危险的运动或活动。

如果发生软组织损伤,及时的急救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冷敷、休息和适当的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而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预防再次损伤。

软组织损伤康复治疗

软组织损伤康复治疗

软组织损伤康复治疗疼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传递。

指南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软组织”一般指骨膜以外、皮肤以下的组织,包括肌肉、软骨、韧带、椎间盘、肌腱及腱膜等。

软组织损伤是指软组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强力撞击、扭转、牵拉、压迫,或者因为体质薄弱,劳累过度以及风寒湿邪气的侵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损伤,是骨科、康复科常见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肌肉紧张、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外伤史。

软组织损伤按时间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①急性损伤病程在3周以内,主要是暴力损伤所致,包括扭伤、挫伤、牵拉伤、挥鞭样损伤;②慢性损伤病程超过3周,多由于姿势性劳损、工作性劳损、运动性劳损引起的继发性损害。

它不仅包括急性损伤因延误治疗演变而来的疾患,还包括慢性劳损所致的软组织损伤疾患,在临床上这种慢性积累性损伤远远多于急性损伤。

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如处理得当,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有利于损伤组织的完全再生,减少瘢痕修复。

相反,如伤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血液及渗出液不能及早完全吸收,则可被肉芽组织代替,形成过多瘢痕,不仅不具有原组织的功能,而且可产生瘢痕收缩,发生粘连,引起功能障碍。

第一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一、概述急性软组织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急挫伤、拉伤、扭伤等。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青紫瘀斑、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

(一)诊断1.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随意活动受限。

2.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局部青紫淤血、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

3.损伤后2周左右,淤肿大部分消退或转为黄褐色,疼痛逐渐消失,功能恢复或轻度障碍。

4.少数损伤较重的患者,恢复期较长,局部仍有肿胀或有硬结,隐隐作痛,肢体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5.X线检查:主要排除受伤的骨折、脱位及骨病。

1、5为确切诊断标准,2、3、4为辅助诊断标准。

(二)分类通常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情况来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
2007-6-20 18:27:34
病因病理
一、急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多因挑担、抬杠、搬挪重物等用力过猛、闪转扭伤等原因,而扭伤软组织,引起肌肉、筋膜、韧带损伤,甚至撕裂。

常见部位多为四肢关节及腰部周围软组织。

肌肉损伤多在其起止点,或肌筋膜受牵拉部位。

其病理变化为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突及滑膜的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

韧带可能撕裂或断裂,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急性软组织损伤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

2、中期: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形成,并开始吸收,组织正在修复。

3、后期: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

常见于急性腰背筋膜及骶棘肌损伤,急性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急性腰椎关节滑膜嵌顿。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通过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有一部分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

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

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

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

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力的载荷速度很慢,受力点主要是肌腱和骨连接面,主要是骨膜部位。

积累性损伤同样会使肌肉纤维、微细血管、韧带轻度撕裂和出血,人体在进行修复过程中会发生结疤和粘连,出现骨质增生、韧带增生肥厚、椎管狭窄等,其病理变化复杂,以综合形式表现症状。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短期内不易观察到,待症状明显时,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

因慢性软组织损伤发病广泛,治疗困难,以至于联合国卫生组织把它列为目前世界上三大类疑难病(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软组织损伤)之一。

(一)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因:1.积累性损伤:指人体受到的一种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牵拉、挤压而造成的损伤,这种损伤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超过人体的自我恢复代偿能力,就成为一种积累性损伤疾病。

2.隐蔽性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不为患者所察觉,比如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或偶然的较轻微的跌、打、碰、撞,所造成的损伤,当时有疼痛感受,但并没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后发觉疼痛,患者往往忽略损伤史,而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3.疲劳性损伤:指人体的四肢、躯干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

如长时间激烈的体育活动,四肢、躯干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勉强搬抬重物所造成的损伤等等,皆属于疲劳性损伤。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 1. 作用强度小:这种强度常常被人们视为微不足道或正常范围,例如看书时保持颈部位置肌肉用的张力很微小。

2. 长时期存在:这种微小的作用长期存在下来,人们认为运动或暴力能造成损伤,而这么微小的力量不会造成损伤,因此发病常常因为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引起,缺乏正确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措施。

例如电脑操作员、长时间织毛衣的人等会觉得颈部不适,他们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才感觉发病了,也会因没有正确对待及没有有效的治疗而长期存在。

3.潜伏性强: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是种静力潜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

如久坐在椅子上,当站立时下肢感觉酸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