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800字高中作文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800字高中作文_高中记叙文_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800字高中作文【篇一】我们失去了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洋”成了“好”的代名词。
似乎洋东西总是先进的。
于是,“王老五”变成了“迈克尔•王”,“明珠花园”变成了“东方曼哈顿”;咖啡代替了香茗,可乐汉堡代替了豆浆油条。
甚至连孔子,也要被唤作“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在那个民族自强的年代,崇洋媚外一度被视为耻辱。
可为什么,在祖国日渐繁荣的今天,这却成了一种时尚?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前不久鸡飞狗跳的圣诞节终于告一段落。
众商家赚了个盆盈钵满,气氛甚至压过了元旦与中秋。
这让我非常不满和不解,难道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宗教比亲人的团聚还重要?有些人连耶稣是个人还是种吃的都没搞清楚,圣什么诞?更加悲哀的是端午节,居然被韩国人抢先申报了民族文化遗产。
正当我们纷纷*的时候,一个韩国民众的一句话让国人无言以对:“你说端午节是你们的,可你们在端午节那天做了些什么?”是啊,我们在愤怒和不满之余,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个节日,还有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骄傲。
更有甚者——前阵子上海有个吃饱了撑的教授做了个研究,说“龙”这个东西,在英文里是“充满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之意,做我们有着君子风度的中华民族图腾不太合适,要改。
改成什么呢?按照这位先生的观点,改成温顺的哈巴狗再合适不过了。
那好,从今天开始,他可以把自己称作狗的传人,看看会不会让外国人觉得舒服一些。
这就是当今一些文化人的骨气。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个傲视群雄的民族哪去了?那个霸气十足的国家哪去了?为了外国人的眼光就要改变自己民族的符号,我们的自尊心哪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今即将褪色,我们的自信心哪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竟然被推到了融化的边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哪去了?这真的是有着一身铮铮铁骨的中国人吗?想想曾经的辉煌与耻辱,想想今天的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永远不要忘了脚下这片肥沃的热土,不要忘了诞生于其上的,我们的根。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哎呀,说起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传统文化是妈妈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外来文化是爸爸的新衬衫,时尚又好看。
”这只是一个比喻,我们不能真的把传统文化
当成裹脚布,也不能真的把外来文化当成新衬衫。
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对待这两种文化。
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不是对立的。
就像妈妈的裹脚布和爸爸的新衬衫一样,虽然它们看起来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妈妈的裹脚布虽然又臭又长,但它能保护我们的脚不受伤害;爸爸的新衬衫虽然时尚好看,但它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保持温暖。
同样,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也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有缺点就一概否定,也不能因为它们有优点就盲目追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欣赏它的美,也要学会批判它的不合理之处。
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快餐,觉得这样省时省力。
但是,快餐里面含有很多油盐糖分,对身体不好。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学习如何制作健康的食物。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有选择地接受。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都在学英语就觉得自己也一定要学英语;也不能因为别人都在用苹果手机就觉得自己也一定要用苹果手机。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
我们要像对待妈妈的裹脚布和爸爸的新衬衫一样,既尊重传统文化,又拥抱外来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关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文你好,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一篇关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是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的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如何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是指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传入本地区的文化。
比如说,西方音乐、电影、时尚等都是外来文化。
而传统文化则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传承性的文化。
比如说,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听英文歌、看好莱坞电影、穿西装革履等。
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体现。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所在。
如果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灵魂。
所以说,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
我们既要尊重外来文化,又要传承和发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大家庭,并且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我帮忙查找相关信息,请随时告诉我哦!。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文化呢?
我们要学会尊重。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和魅力。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某种文化就一概否定,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某种文化就盲目崇拜。
要学会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它们。
我们要学会借鉴。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理念,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西方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等品质,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增添新的活力。
我们要学会创新。
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艺术形式;我们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
我们要学会传播。
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要将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
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以便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要做到尊重、借鉴、创新和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尽的色彩。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三议论文800字5篇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三议论文800字5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
只有我们中国人更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的文化全面的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三议论文800字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三议论文800字1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
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
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
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其次是传统的歌舞。
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
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
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
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
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嗨,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毕竟我们的文化可是博大精深,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文化不断涌入。
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文化,让它们和谐共存,而不是互相排斥。
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外来文化是我们的枝叶。
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而枝叶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养分。
所以,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根,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枝叶。
我们要学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让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尊重它,学习它,传承它。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诗词歌赋,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
这样,我们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它。
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美,从中找到共同点,增进彼此的了解。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外国的电影、电视剧,听听外国的音乐、歌曲,阅读外国的小说、散文。
这样,我们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也要注意区分它们的价值。
有些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但有些外来文化可能并不适合我们。
我们要学会筛选,把那些有益于我们的文化元素留下来,把那些对我们没有帮助的文化元素淘汰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
我们要像一棵大树一样,既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内涵、有魅力的人。
所以,伙计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关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文哇哦!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超级有意思的题目!就是说,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和好处啊!
首先,我们来说说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就像是从别的地方飞过来的彩蝶一样,好新奇啊!我听说外来文化有好多种,比如西方的音乐啦、电影啦,还有韩国的流行舞蹈啦,都好好玩儿!就像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超级超级好笑的外国动画片,里面的人说话超怪的,可是笑死我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哦!传统文化就像是一本古老的宝典,虽然有点老土,但是里面的东西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
比如说,我们的传统节日,就像春节啦、端午节啦,每年都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可以吃!还有我们的传统戏曲,虽然有点难懂,可是看了真的好有趣,我还跟爸爸学了一段京剧唱腔呢!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其实有好多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外来文化喜欢用电子游戏,而传统文化更喜欢用纸牌玩。
我问了爷爷,他说小时候都是用纸牌玩游戏的,真的好有趣啊!还有,外来文化吃饭喜欢吃汉堡和披萨,可是我们传统文化吃饭喜欢吃饺子和面条,都好好吃!
虽然有时候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好像水火不容,但其实它们也可以变成朋友啦!比如说,有一天,我带着外国朋友来我们家,我们一起包饺子,她学得特别快,包得饺子还比我好看呢!然后我们又一起跳起了她们那儿的流行舞蹈,简直太有趣了!
所以,我觉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好处。
外来文化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传统文化让我们记住自己的根。
如果能把它们都融合在一起,那就更棒了!就像是在一杯奶茶里加了冰块,又凉爽又甜美!
哎呀,写了这么多,我都有点饿了。
要不我们一起去吃饺子吧?听说爸爸今天包的饺子特别好吃呢!。
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范文精选5篇

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范文精选5篇议论文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为题议论文精选五篇800字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为题议论文精选五篇(一)当情人节的玫瑰香弥漫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谁还在七夕之夜遥望星河,期盼虹一般的鹊桥;当圣诞节的彩灯点点,装饰了无赦楼宇,谁还在元月之时等待月上柳梢头,蓦然回首;当巧克力,咖啡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最爱,谁还会惦记着走过外婆桥去吃那桂花糕?不经意的,我们站在道路上才发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真的不一样,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和不断提速的火车让我们见识了迅猛的发展,可四目望去终究缺了点什么。
失去的不简简单单是一块砖,一片瓦,一座古城楼,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名片。
曾认为自己忠实于传统,不经意才发现早已被多元化所包围,最喜欢的肯德基、麦当劳是地道的"洋货";,衣着的最流行品牌也只是中国制造而已,走在街上听到的是夹杂着外语的国语,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哈韩族";"哈日族";。
古香古色的故宫的一角是美国的星巴克咖啡店,纯真自然的美景却偏偏要用国外的大片里的仙境命名,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而我们的文化呢,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渐行渐远,那种魂牵梦绕的情节烟消云散。
我怀念那些历史的印记,怀念那古城楼上的一砖一瓦,怀念那古战场边上的一草一木,那是最宝贵的遗迹;怀念着清明时节暮雨纷纷,中秋的一轮圆月,与重阳的兄弟登高,那是千载的传承。
期盼着会有人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期盼着你我相逢时一壶浊酒,期盼着穿梭在老北京最地道的胡同,听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期盼着古老的船队重起风帆,雄风不减当年。
我们不能如百年前那样任人宰割,抱住自己的文化不能死守,更需进攻,那就必须推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就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班一样,让中华文化在世界生根发芽,每一个人都应当铭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轩辕的后代,身上流淌的是黄河、长江的血液,加下踏住的是万古神州,去感受唐诗宋词的浓郁之风,去学习汉字书法的行云流水,去逆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去继承父辈留下的思想文化带着我们的文化,感染每一个你认识的人,传播到一切你所取得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我们失去了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洋”成了“好”的代名词。
似乎洋东西总是先进的。
于是,“王老五”变成了“迈克尔?王”,“明珠花园”变成了“东方曼哈顿”;咖啡代替了香茗,可乐汉堡代替了豆浆油条。
甚至连孔子,也要被唤作“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在那个民族自强的年代,崇洋媚外一度被视为耻辱。
可为什么,在祖国日渐繁荣的今天,这却成了一种时尚?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前不久鸡飞狗跳的圣诞节终于告一段落。
众商家赚了个盆盈钵满,气氛甚至压过了元旦与中秋。
这让我非常不满和不解,难道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宗教比亲人的团聚还重要?有些人连耶稣是个人还是种吃的都没搞清楚,圣什么诞?更加悲哀的是端午节,居然被韩国人抢先申报了民族文化遗产。
正当我们纷纷*的时候,一个韩国民众的一句话让国人无言以对:“你说端午节是你们的,可你们在端午节那天做了些什么?”是啊,我们在愤怒和不满之余,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个节日,还有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骄傲。
更有甚者——前阵子上海有个吃饱了撑的教授做了个研究,说“龙”这个东西,在英文里是“充满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之意,做我们有着君子风度的中华民族图腾不太合适,要改。
改成什么呢?按照这位先生的观点,改成温顺的哈巴狗再合适不过了。
那好,从今天开始,他可以把自己称作狗的传人,看看会不会让外国人觉得舒服一些。
这就是当今一些文化人的骨气。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个傲视群雄的民族哪去了?那个霸气十足的国家哪去了?为了外国人的眼光就要改变自己民族的符号,我们的自尊心哪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今即将褪色,我们的自信心哪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竟然被推到了融化的边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哪去了?这真的是有着一身铮铮铁骨的中国人吗?想想曾经的辉煌与耻辱,想想今天的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永远不要忘了脚下这片肥沃的热土,不要忘了诞生于其上的,我们的根。
【篇二】没有造纸术的发明,欧洲还在使用羊皮、牛皮;没有指南针的发明,何来地理大发现;没有印刷术的发明,何来的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中国文化曾一度引领世界前进的步伐,然而,现在有些中国人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质疑……孔子——儒家学派的开创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但现在却有人将孔子的影响力置于众多诺贝尔得主谈论的中心,以肯定孔子学说的与孔子的地位,这是多么荒谬,难道那些“外行人”能读懂“孔子”?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他的画像却已漂洋过海,挂在美国西点军校,甚至把雷锋精神作为美*人学习的模范,但经过李慎之先生的考证,这是子虚乌有的,是中国人杜撰出的笑话,雷锋的精神难道要外国人去肯定吗?对于雷锋精神,难道外国人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吗?雷锋精神难道也要被国人强加上“洋”字吗?这一举动,令人费解,也使人受辱。
“情人节”、“圣诞节”等各式各样的洋节涌入中国,被大多数人奉为潮流,他们甚至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以为过洋节,自己就是潮人,自己就是洋人,外来文化就是最棒的,而中国文化却是土文化,不值一提,或许,几年后就没人知道端午节为了纪念谁,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文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当英语成为学习的重点,甚至超过汉语时,可曾考虑到现在的大学生连汉字豆没完全掌握;当人们摒弃豆浆油条,吃上汉堡时,可曾考虑过豆浆油条的营养;中国一直在改变着自己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照单全收,完全没能领悟“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的真谛。
追其缘由还是有些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认为谁的综合国力强,谁的文化就是优良文化,其实不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世界几千年,中国的每一个常识,每一个习惯,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总结出的精华,所以我们应先学好中国的优秀文化,再去筛选外来的文化,这才能与世界同步,甚至再次引领世界“潮流”。
切记:不要在中国文化前加一个“洋”字。
【篇三】近几年,年轻的一代热衷于过各种洋节,如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原本过这些节日无可厚非,这些节日既然有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意义,然而,事情不可以这么简单地看,这些年轻人中许多人却浑然不知许多传统节日,根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忘记了历史,而一味地崇洋媚外,热衷于“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等,这是一种民族的悲哀,也是传统教育的败笔。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之所在,它承载着无数先祖的心血,传承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无数先祖们在生产劳动、与自然界斗争、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淀而来的,历经了许多年的实践、检验归纳而来的,绝非飞来空穴。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发扬光大,任何时代的年轻一代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和发扬,年青一代肩负着发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让民族文化更具魅力,为更多人所认可、学习,而不是妄自菲薄、自毁长城、主次颠倒。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正为世界许多国家、民族所研究、学习、效仿。
自古至今,我们的优秀文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在人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以替代的作用。
《孙子兵法》、《周易》、《论语》《道德经》等著作,孔子、老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百家,后世的朱熹、王阳明等思想家、改革家;联合国家可文组织认可剧作家汤显祖;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举不胜举。
而我们许多年青一代,知道莎士比亚却不知汤显祖;知道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佛洛依德、夸美缪斯、孟德斯鸠等,却不知老庄、鬼谷子、朱熹、王阳明。
明显地主次颠倒,不知自己从何而来,要去何方,如何去;忘了本,却一味地崇洋媚外,全盘否定自己,崇拜他人,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进步,不是闭关自守,不是保守,需要改革、学习、实践、积淀、升华、进步。
不是全盘否定外来文化,而是学习先进的文化,包容、吸收、融化、同化外来文化,把先进的经验文化与自己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充满新意的本民族的文化,通过学习融化壮大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片面地夸大或缩小外来文化,继而取而代之,或不加思考摈弃先进文化。
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宗教、法律、习俗、礼仪等几个方面,内容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谁也无法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
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受政治体制、地域、地理、生产、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每个时代的文化都具有其特别的时代性或标志,有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多年的洗礼、升华,同时吸纳外在的先进文化,融化、同化、本土化,衍生出新的更为先进文化,经过常年累月的反复积淀、革新、推陈出新,最终形成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让许多有识之士心存危机,深感不安,国人在许多方面被赋予没有信仰、没有法治、没有敬畏、没有道德底线等标签,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为所欲为,没有制约,仔细思考其深层原因,这与传统文化的缺位和传统教育的失败不无关联。
改革开放的今天,生活在中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锋中,许多人感觉无所适从,他们根本不懂传统文化,或者只是了解一点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不假思索的予以否定,根本没有对本土传统文化彻悟,却又片面地完全接受西方或外来文化,或纠结于其中,不能自拔,形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
”一个民族如果淡化或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也就即将面临着灭掉了主题文化意识。
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生活发展的根基,必须加强巩固根基,今后才会有自己的特色,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绝对不可以忽略,或者淡化。
而徘徊或纠结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人,会无所适从,其结果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没有基本的敬畏、没有任何约束力,为所欲为,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胡作非为,传统文化对其的约束力大打折扣。
【篇四】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与好处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中,才是应对这种境况的方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祝愿,“万户捣衣声”中的思念和牵挂,“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哀伤,还有那“灯如昼”的元夜“花市”。
此情此景在有些人的心中已淡化消逝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没有这些传统节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一盒盒的巧克力、一束束玫瑰花……悲哉!他们是一群丢了根的人,当人们推翻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欺压和奴役之后,他们却心甘情愿地抛弃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情感上接受奴役。
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这种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抛弃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是愚蠢的。
龙应台曾说过“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是啊,一个没有自己传统的国家,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谈何生存和发展?一味地抛弃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面对外来文化还有另一种态度,那就是抵制。
清王朝曾经闭关锁国,沉侵在地大物博的美梦中。
当外国人用坚船炮利使清朝*打开大门时,自以为唯我独尊的人们才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有多远。
这种盲目的拒绝也是不可取的,两种文化的相遇,虽然会经历碰撞与磨擦,但也会擦出新的进步的事物,这样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拒不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让传统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积极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中才是应对文化冲击的方法。
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近几十年来四地的经济飞迅发展,它们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四地的节日气氛都十分浓重。
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曾被外国占领统治,在这种状况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弃自己的传统反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失弃自己的传统反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发扬光大。
为什么生活在香港和台湾的人们能做到这点呢?我想他们是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容了那些外来文化,留下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既然在我们面前有这样的实例,为什么我们不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事在人为,只有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而行。
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冲击,抓住这机会,扬帆远行。
【篇五】当情人节的玫瑰香弥漫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谁还在七夕之夜遥望星河,期盼虹一般的鹊桥;当圣诞节的彩灯点点,装饰了无赦楼宇,谁还在元月之时等待月上柳梢头,蓦然回首;当巧克力,咖啡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最爱,谁还会惦记着走过外婆桥去吃那桂花糕?不经意的,我们站在道路上才发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真的不一样,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和不断提速的火车让我们见识了迅猛的发展,可四目望去终究缺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