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检测标准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20XX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Energy Efficiency Test and Evaluation Regulation for HeatExchanger(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XX年XX月XX日前言2016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委托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组织起草《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2016年7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西安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了规则的制定原则、重点内容以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
2016年9月,起草组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对规则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形成了规则征求意见稿。
2016年XX月,特种设备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后,以质监特函[2016]XX 号文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
201X年XX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并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稿,201X年XX月XX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延丰周文学西安交通大学白博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冷浩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管坚刘雪敏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王为国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严勇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张迎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蔡隆展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唐涤上海蓝海科创检测有限公司王纪兵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张永德目录1总则·····························································································(- 1 -)2通用要求·······················································································(- 3 -)3 能效测试与评价报告 ·······································································(-4 -)4 附则 (5)附件A (6)1 总则1.1目的为了规范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则。
换热器标准精选

换热器标准精选(最新)G151《GB/T151-2014热交换器》G3625《GB/T3625-2007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8000《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G8890《GB/T8890-2007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G9082.1《GB/T9082.1-2011无管芯热管》G9082.2《GB/T9082.2-2011有管芯热管》G13754《GB/T13754-2008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14811《GB/T14811-2008热管术语》G14812《GB/T14812-2008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G14813《GB/T14813-2008热管寿命试验方法》G14845《GB/T14845-2007板式换热器用钛板》G16409《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G19447《GB/T19447-2013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翅片管》G19700《GB/T19700-2005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G19913《GB19913-2005铸铁采暖散热器》G24590《GB/T24590-2009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G27670《GB/T27670-2011车辆热交换器用复合铝合金焊管》G27698.1《GB/T27698.1-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27698.2《GB/T27698.2-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2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G27698.3《GB/T27698.3-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3部分:板式热交换器》G27698.4《GB/T27698.4-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4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G27698.5《GB/T27698.5-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5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换热管》G27698.6《GB/T27698.6-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6部分:空冷器用翅片管》G27698.7《GB/T27698.7-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7部分:空冷器噪声测定》G27698.8《GB/T27698.8-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8部分:热交换器工业标定》G28185《GB/T28185-2011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28712.1《GB/T28712.1-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1部分:浮头式热交换器》G28712.2《GB/T28712.2-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2部分: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G28712.3《GB/T28712.3-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3部分:U形管式热交换器》G28712.4《GB/T28712.4-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4部分: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G28712.5《GB/T28712.5-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5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G28712.6《GB/T28712.6-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6部分:空冷式热交换器》3G28713.1《GB/T28713.1-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1部分:螺纹管》G28713.2《GB/T28713.2-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2部分:不锈钢波纹管》G28713.3《GB/T28713.3-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3部分:波节管》G29039《GB29039-2012钢制采暖散热器》G29463.1《GB/T29463.1-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1部分:金属包垫片》G29463.2《GB/T29463.2-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2部分:缠绕式垫片》G29463.3《GB/T29463.3-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3部分:非金属软垫片》G29464《GB/T29464-2012两相流喷射式热交换器》G29465《GB/T29465-2012浮头式热交换器用外头盖侧法兰》G29466《GB/T29466-2012板式热交换器机组》G30059《GB/T30059-2013热交换器用耐蚀合金无缝管》G30261《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262《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1565《GB/T31565-2015热交换器用钢板搪瓷边缘覆盖率的测定》CB1036《CB/T1036-1997船用板式热交换器》CB3961《CB/T3961-2004船用热交换器设计计算方法》NB47004(合)《NB/T47004~47006-2009板式热交换器/板式蒸发装置/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T47004-2009板式热交换器NB/T47005-2009板式蒸发装置NB/T47006-200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47007《NB/T47007-2010(JB/T4758)空冷式热交换器》J4714《JB/T4714~4723-1992压力容器换热器》(共10项)J4740《JB/T4740-1997空冷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4751《JB/T4751-2003螺旋板式换热器》J7261《JB/T7261-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条件》J7262《JB/T7262-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型号编制方法》J7356《JB/T7356-2005列管式油冷却器》J8701《JB/T8701-1998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10379《JB/T10379-2002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J10523《JB/T10523-2005管壳式换热器用横槽换热管》J11248《JB/T11248-2012金属复合翅片管对流散热器技术规范》J11249《JB/T11249-2012翅片管式换热设备技术规范》J50017《JB/T50017-1999铝制板翅式换热器产品质量分等》HG3181《HG/T3181-2009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HG3187《HG/T3187-2012矩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HG4172《HG/T4172-2011管壳式聚四氟乙烯换热器》HG4174《HG/T4174-2011超纯PFA列管加强式换热器》HG20537《HG/T20537.1~4-1992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HG21503《HG21503-1992钢制固定式薄板列管式换热器》SH3119《SH/T3119-2000石油化工钢制套管换热器设计规范》SH3418《SH/T3418-2007石油化工换热器钢制鞍式支座技术条件》SH3420《SH/T3420-2007石油化工管式炉用空气预热器通用技术条件》SH3532《SH/T3532-2005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40《SH/T3540-2007钢制换热设备管束复合涂层施工及验收规范》JG2《JG2-2007钢制板型散热器》JG3《JG3-2002采暖散热器灰铸铁柱型散热器》JG4《JG4-2002采暖散热器灰铸铁翼型散热器》JG143《JG/T143-2002采暖散热器:铝制柱翼形散热器》JG148《JG/T148-2002钢管换热器》JG220《JG220-2007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JG221《JG/T221-2007铜管对流散热器》JG293《JG293-2010压铸铝合金散热器》JG409《JG/T409-2013供冷供暖用辐射板换热器》JG3047《JG/T3047-1998灰铸铁柱翼型散热器》CJ163《CJ/T163-2002导流型容积(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CJ191《CJ/T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CJ467《CJ/T467-2014半即热式换热器》YB4103《YB/T4103-2000换热器用焊接钢管》YS446《YS/T446-2011钎焊式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箔、带材》YS749《YS/T749-2011电站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钛-钢复合管板》DL742《DL/T742-2001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导则》API Std661《API Std661-2002炼油通用操作空冷式热交换器》(中文版) API Std662《API Std662-2002炼油厂通用板式换热器》(中文版)。
GB151-2014 热交换器

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相关标准 GB150-2011《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行业基础标准 ——给出了压力容器建造的通用要求,包括材料、设计、 制造检验与验收等内容
1、本标准适用的设计压力 1.1、钢制容器不大于35MPa。 1.2、 其他金属材料制容器按相应引用标准确定。 2、本标准适用的设计温度范围 2.1 设计温度范围:-269℃~900℃。 2.2 钢制容器不得超过按GB 150.2 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2.3 其他金属材料制容器按本部分相应引用标准中列入的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确定
换器管
换器管
8.3.2 管端清理长度: 焊接时:不小于换热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 胀接时:不小于强度胀接长度,且不得影响胀接质量 (不小于两倍管板厚度) 双管板时:按设计文件规定 8.3.3.3 U形管的弯制: U形管弯制后应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小于热交换器的耐压试验压 力(管、壳程试验压力的高值)(新增) 8.3.4换热管的拼接(换热管直管或直管段长度大于6000mm时允许拼接) b)最短直管段长不应小于300mm,且应大于管板厚度50mm以上。 f)对接接头100%射线检测,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 (抽检10%,不合格加倍,再100%) g)对接后应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小于热交换器的耐压试验压力(管、 壳程试验压力的高值)(设计压力2倍液压试验)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4内孔焊(新增) 适用于大口径换热管
其他
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 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 计计算 增加振动计算
全热交换器性能测试方法及日本JIS标准介绍

室内系数:K=1.469;空气密度:γ=1.109kg/m3;
旋转数#1:送风侧的旋转数
旋转数#2:排气侧的旋转数
额定风量:500m3/h;额定静压:15.3mmH2O
附表1
序号
电压
(V)
风量
(m3/h)
静压
(mmH2O)
压差
(mmH2O)
电流
(A)
电力
(W)
旋转数#1
(min-1)
旋转数#2
(min-1)
首先是采用皮托管测定送风量的测试图,如图5所示
图5——风管系统
送风量的测试(皮托管)
其次是采用皮托管测定回风量的测试图,如图6所示
图6——风管系统
回风量的测试(皮托管)
风管系统采用皮托管测定流量时,送(回)风流量计算公式示于式(5):
Q3=3600f3 ………………………………………(5)
换热器标准精选(最新)

换热器标准精选(最新)G151《GB/T151-2014热交换器》G3625《GB/T3625-2007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8000《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G8890《GB/T8890-2007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G9082.1《GB/T9082.1-2011无管芯热管》G9082.2《GB/T9082.2-2011有管芯热管》G13754《GB/T13754-2008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14811《GB/T14811-2008热管术语》G14812《GB/T14812-2008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G14813《GB/T14813-2008热管寿命试验方法》G14845《GB/T14845-2007板式换热器用钛板》G16409《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G19447《GB/T19447-2013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翅片管》G19700《GB/T19700-2005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G19913《GB19913-2005铸铁采暖散热器》G24590《GB/T24590-2009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G27670《GB/T27670-2011车辆热交换器用复合铝合金焊管》G27698.1《GB/T27698.1-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27698.2《GB/T27698.2-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2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G27698.3《GB/T27698.3-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3部分:板式热交换器》G27698.4《GB/T27698.4-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4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G27698.5《GB/T27698.5-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5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换热管》G27698.6《GB/T27698.6-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6部分:空冷器用翅片管》G27698.7《GB/T27698.7-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7部分:空冷器噪声测定》G27698.8《GB/T27698.8-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8部分:热交换器工业标定》G28185《GB/T28185-2011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28712.1《GB/T28712.1-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1部分:浮头式热交换器》G28712.2《GB/T28712.2-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2部分: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G28712.3《GB/T28712.3-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3部分:U形管式热交换器》G28712.4《GB/T28712.4-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4部分: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G28712.5《GB/T28712.5-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5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G28712.6《GB/T28712.6-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6部分:空冷式热交换器》3G28713.1《GB/T28713.1-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1部分:螺纹管》G28713.2《GB/T28713.2-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2部分:不锈钢波纹管》G28713.3《GB/T28713.3-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3部分:波节管》G29039《GB29039-2012钢制采暖散热器》G29463.1《GB/T29463.1-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1部分:金属包垫片》G29463.2《GB/T29463.2-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2部分:缠绕式垫片》G29463.3《GB/T29463.3-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3部分:非金属软垫片》G29464《GB/T29464-2012两相流喷射式热交换器》G29465《GB/T29465-2012浮头式热交换器用外头盖侧法兰》G29466《GB/T29466-2012板式热交换器机组》G30059《GB/T30059-2013热交换器用耐蚀合金无缝管》G30261《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262《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1565《GB/T31565-2015热交换器用钢板搪瓷边缘覆盖率的测定》CB1036《CB/T1036-1997船用板式热交换器》CB3961《CB/T3961-2004船用热交换器设计计算方法》NB47004(合)《NB/T47004~47006-2009板式热交换器/板式蒸发装置/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T47004-2009板式热交换器NB/T47005-2009板式蒸发装置NB/T47006-200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47007《NB/T47007-2010(JB/T4758)空冷式热交换器》J4714《JB/T4714~4723-1992压力容器换热器》(共10项)J4740《JB/T4740-1997空冷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4751《JB/T4751-2003螺旋板式换热器》J7261《JB/T7261-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条件》J7262《JB/T7262-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型号编制方法》J7356《JB/T7356-2005列管式油冷却器》J8701《JB/T8701-1998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10379《JB/T10379-2002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J10523《JB/T10523-2005管壳式换热器用横槽换热管》J11248《JB/T11248-2012金属复合翅片管对流散热器技术规范》J11249《JB/T11249-2012翅片管式换热设备技术规范》J50017《JB/T50017-1999铝制板翅式换热器产品质量分等》HG3181《HG/T3181-2009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HG3187《HG/T3187-2012矩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HG4172《HG/T4172-2011管壳式聚四氟乙烯换热器》HG4174《HG/T4174-2011超纯PFA列管加强式换热器》HG20537《HG/T20537.1~4-1992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HG21503《HG21503-1992钢制固定式薄板列管式换热器》SH3119《SH/T3119-2000石油化工钢制套管换热器设计规范》SH3418《SH/T3418-2007石油化工换热器钢制鞍式支座技术条件》SH3420《SH/T3420-2007石油化工管式炉用空气预热器通用技术条件》SH3532《SH/T3532-2005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40《SH/T3540-2007钢制换热设备管束复合涂层施工及验收规范》JG2《JG2-2007钢制板型散热器》JG3《JG3-2002采暖散热器灰铸铁柱型散热器》JG4《JG4-2002采暖散热器灰铸铁翼型散热器》JG143《JG/T143-2002采暖散热器:铝制柱翼形散热器》JG148《JG/T148-2002钢管换热器》JG220《JG220-2007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JG221《JG/T221-2007铜管对流散热器》JG293《JG293-2010压铸铝合金散热器》JG409《JG/T409-2013供冷供暖用辐射板换热器》JG3047《JG/T3047-1998灰铸铁柱翼型散热器》CJ163《CJ/T163-2002导流型容积(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CJ191《CJ/T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CJ467《CJ/T467-2014半即热式换热器》YB4103《YB/T4103-2000换热器用焊接钢管》YS446《YS/T446-2011钎焊式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箔、带材》YS749《YS/T749-2011电站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钛-钢复合管板》DL742《DL/T742-2001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导则》API Std661《API Std661-2002炼油通用操作空冷式热交换器》(中文版) API Std662《API Std662-2002炼油厂通用板式换热器》(中文版)。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讲解

戴季煌
热交换器2015.01
第一部分GB151-2014
1.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
1.1提出了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也就是适用于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并对安装、使用等提出要求。
1.2规定了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所依据的标准。
2.范围:
GB151-201X《热交换器》规定公称直径范围(DN≤4000mm,原为2600mm)、公称压力(PN≤35MPa)及压力和直径乘积范围(PN×DN≤2.7×104,原为1.75×104)。并且管板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许多简化假定不符合。也给制造带来困难。TEMA控制壳体壁厚3〞(76mm)、双头螺柱最大直径为4〞(102mm)。
管板、平盖可采用堆焊或爆炸复合结构,当管程压力不是真空状态时,平盖亦可采用衬层结构。
9.2.1堆焊结构
用堆焊制作的管板与平盖,其覆层与基层的结合是最好的,但堆焊的加工难度大,中间检验、最终检验及热处理的要求高,堆焊一般有手工堆焊和带极堆焊两种方法。
(1)管板堆焊结构:其覆层完全可计入管板的有效厚度(以许用应力比值折算),与换热管连接采用强度焊时,有充分的能力来承受换热管的轴向剪切载荷。
例约定项目中晶间腐蚀试验,若介质易产生晶间腐蚀,钢管的材料要求,在设计文件中必须明确要求钢管在出厂检验时必须通过晶间腐蚀检验。
3)无缝和有缝不锈钢换热管订货技术条件
在NB/T47019.5-2011规定了GB13296《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和GB/T24593《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用作换热管时的订货技术条件。
剪切强度≥210MPa
1级,结合率100%
剪切强度≥210MPa
3级,2010
《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 第2部分:镍—钢复合板》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讲解

9.3.1铝及铝合金
(1)设计参数:p≤16MPa,含镁量大于或等于3%的铝和铝合金,-269℃≤t≤65℃,其他牌号的铝和铝合金,-269℃≤t≤200℃;
(2)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3)有良好的成型及焊接性能;
(4)铝和空气中的氧迅速生成Al2O3薄膜,故在空气和许多化工介质中有着良好的耐蚀性。
0.05~0.5
0.5~1.5
>1.5
6.3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
6.3.1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
6.3.2考虑两面腐蚀的元件:管板、浮头法兰、球冠形封头、分程隔板。
6.3.3考虑内表面腐蚀的元件:管箱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壳体、容器法兰和管法兰的内径面上。
6.3.4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要加上两者的差值。
(7)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9.3.4镍和镍合金
(1)设计参数:p≤35MPa;
(2)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可用到-269℃;
(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4)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
(5)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时,应在退火或者固溶状态下使用。
9.3.5锆及锆合金
(1)设计参数:p≤35MPa;
5.设计参数
5.1压力
5.1.1压差设计
同时受管、壳程压力作用的元件,当能保证制造、开停工、及维修时都能达到按规定压差进行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和装有安全装置时,方可按元件承受的压差设计。
5.1.2真空设计
真空侧的设计压力,应按GB150的规定,当元件一侧受真空作用,另一侧受非真空作用时,其设计压力应为两侧设计压力之和,即为最苛刻的压力组合。
剪切强度≥140MPa
热交换器 en 标准

关于热交换器的EN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是EN 1216。
该标准规定了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和空气加热盘管(也称为翅片盘管)的性能稳定性试验程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但大多数热交换器标准都遵循类似的测试程序和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包括热交换器的效率、压力损失、耐压强度、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规定。
具体来说,EN 1216标准规定了热交换器的测试方法、性能要求和标记要求。
它适用于热交换器在供暖、通风和空调领域的应用,包括住宅、商业和工业建筑。
为了确保热交换器的性能和质量,制造商通常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测试和认证。
这有助于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并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能效。
除了EN标准,还有其他国际标准和地区性标准,如ASME、ASSE、UNI、JIS等。
这些标准在测试程序和要求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都遵循类似的原理和方法。
总的来说,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高质量热交换器对于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寸
按图纸要求
10
11
12
13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编制:审核:批准:
3
材料
热交换器应采用耐腐蚀、非燃性、熔点大于500℃的金属材料;铜管壁厚不小于0.5mm;燃烧室、热交换器翅片所使用的铜板的壁厚不小于0.3mm。
4
结构
整体结构应稳定可靠、坚固和经久耐用、手触及部位应光滑无毛刺;出水口和与水气阀相连接的进水口应采用管螺纹连接,其强度应承受热水器耐压试验力和热水温度的作用。连接件应能使用常用工具拆卸,拆装时应不影响其密封能;翅片变形左右偏差小于1mm;过热保护安装处的平台表面要平整光滑,该平台与盘管焊接应牢固无缝了隙;
佛山市顺德区裕安燃气具实业有限公司第三层文件
文件编号
WI03.01
文件名称
热交换器检验标准
版本/版次
A/1
页码
共1页第1页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检测条件
1
产品标识
产品包装箱外面表明的生产单位
2
外形
箱体表面平整光滑,镀层不允许有气泡、疏松、脱锡、杂质等缺陷;翅片分布均匀、排列整齐,不允许有虚焊和漏焊;各零件弯曲及挤压成型后无裂痕并保证通道面积为原通道的80%以上。
5
耐压性能
在1.5MPa水压下稳压1min无渗漏和变形;
6
连续燃烧
最高燃气压力下,累积燃烧24小时(连续燃烧8小时)以后,无异常现象
7
热效率
按整机检验大于81%
8
在1.0MP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流量
5L-6L
7L-8L
9L-10L
12L
14L以上
>550L/h
>650L/h
>700L/h
>750L/h
>850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