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10 谈中国诗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ji o) 谙.熟(ān)悲天悯.人(mǐn) 数.见不鲜(shuò)B.颦蹙.(cù) 扩.展(kuō)情不自禁.(jīn) 针砭.时弊(biān)C.执拗.(niù) 逍.遥(xiāo)鸢.飞鱼跃(yì) 亘.古未有(gèn)D.叫嚣.(xiāo) 踌躇.(chú)一蹴.而至(cù) 绰.绰有余(chuò)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扩”应读“kuò”;C项,“鸢”应读“yuā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饶恕概论回长荡气轻鸢剪掠B.撩拨混沌拔木转石崭钉截铁C.凑泊亵渎意境悠远吞言咽理D.寡陋呐喊心悦诚服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应为“回肠荡气”;B项,“崭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D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
答案:C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

10 谈中国诗(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必较(zhū) 牛羊咻.咻(xiū)B.亵.渎(xiè) 谛.听(dì)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C.敷.衍(fū) 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ɡ)D.付梓.(zǐ) 寒砧.(zhēn)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dǐnɡ)答案 C解析C项,颦(pín)。
2.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1)今年,随着雅居乐、东原、恒基三大上市房企项目的陆续启动,已久的经开区将彻底发力,房地产界一场流光溢彩的盛宴,将在这里摆开。
(2)甘肃省人大常委会8月份完成的草原生态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不但91%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而且每年还以近150万亩的速度扩大。
(3)近日,河南中州大学68岁的退休教授许挺,带着92岁老父亲全国,免费宣讲孝道的新闻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A.寂静退化漫游B.沉寂退化周游C.寂静蜕化周游 D.沉寂蜕化漫游答案 B解析(1)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沉寂:非常寂静。
(2)退化:生物体的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
(3)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死亡多日了。
B.凭他的能力,只要他出任主教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球队当前的问题。
C.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恬武嬉....,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D.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5

10 谈中国诗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ji o) 谙.熟(ān)悲天悯.人(mǐn)数.见不鲜(shuò)B.颦蹙.(cù)扩.展(kuō)情不自禁.(jīn)针砭.时弊(biān)C.执拗.(niù)逍.遥(xiāo)鸢.飞鱼跃(yì)亘.古未有(gèn)D.叫嚣.(xiāo)踌躇.(chú)一蹴.而至(cù)绰.绰有余(chuò)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扩”应读“kuò”;C项,“鸢”应读“yuā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饶恕概论回长荡气轻鸢剪掠B.撩拨混沌拔木转石崭钉截铁C.凑泊亵渎意境悠远吞言咽理D.寡陋呐喊心悦诚服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应为“回肠荡气”;B项,“崭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D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
答案:C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谈中国诗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

第 10 课谈中国诗一、言文字运用1.以下各中,没有字的一是()A.概尖刻辨法回气B.梵文情娥眉空中楼C.静默溢麦克一蹴而至D.单薄倦步敬亭山吞言咽理2.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的成,最适合的一是()①我宣《北京市控制抽烟条例》,意在提高居民的控烟意,拒抽烟和“二手烟”的危害,控烟令__________,不走,最达到真实禁烟的目的。
②中央加反腐倡廉法制度建,把法制度建穿到反腐倡廉各个域,做到__________,推形成不敢腐不可以腐不想腐的有效体制。
③孝顺父亲母亲、养老人早已__________。
中孝文化源流,《孝》系了儒家孝理,志着孝文化的成熟。
A. 家令行严禁落地生根B.令行严禁落地生根家C. 令行严禁家落地生根D.落地生根令行严禁家3.以下各句中,没有病的一句是()A.黑琵的力特别好,即即是受惊吓的地方,就不再回去了。
B.当互网、云算、大数据、物网等高新技成人生和生活方式的主力量,在信息化上占制高点,就能得先机、掌握、引将来。
C.中国的众多乡村,特是南方的古乡村,在址、划和空布局上高度体了先人“天人合一”以及人与自然和共生的价取向。
D.中国制造要与代脉搏和改革开放同步,必多措并、就地取材,全度地推制造的型升。
4. 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中画的句,与上下文接最适合的一是()傍晚来,我清楚地听到了芦拔的声,听到啾啾的,的蛙叫。
一微穿,芦花漫舞着,叶。
全部,都像在我窃窃私,令我。
再看映西天的彩霞,透密密的叶,洒下点点金,就像。
于是,我便在梦幻中恍恍然惚⋯⋯恍然中,我忽而感觉,我本来是大自然中的一株芦,是, 我的心灵巧在里栖息了。
①随②沙沙低吟③久久足,耳静听,单独激不已④激不已,耳静听,单独久久足⑤美好的仙境⑥神奇的梦幻⑦携芦花舞的那一微⑧随儿舞的那一片芦花A.①③⑤⑧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⑦ D.②③⑥⑧5. 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的句,接最适合的一是()作品的独性亦称作品的原性,详细表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作活生了作品。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谈中国诗.doc

10谈中国诗h 分层训练 J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 、 、基础知识(12分)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A . 精髓(SU 1) 轩冕(mi a n)锱铢必较(zh u ) 牛羊咻咻(xi u ) B . 亵渎(xi e )谛听(d i)一蹴而至(c u ) 混沌含融(d u n ) C. 敷衍(f u )窸窣(x 1)得鱼忘筌(qu a n ) 眉眼颦蹙(p i n g ) D.付梓(z 1 ) 寒砧(zh e n)喋喋不休(di e )酩酊大醉(d 1 n g )宣讲孝道的新闻一经报道,弓I 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A. 寂静 退化 漫游B.沉寂 退化 周游C.寂静蜕化周游 D •沉寂蜕化漫游 答案 B解析(1)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沉寂:非常寂静。
(2)退化:生物体的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
(3)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 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死 亡多日了。
B.凭他的能力,只要他出任主教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球队当前的问题。
C. 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恬武嬉.,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 活图景。
D. 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 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答案 B解析 A 项,“数见不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 新奇。
B 项,“一蹴而就”事情很容易解决。
C 项,“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 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于贬义。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同步习题新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A )①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着陆”。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感到,无论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能够留下来的新闻作品永远要有隽永的思想、深刻的问题和无可挑剔....的文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推出庞大的经济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⑤群峰耸立,山势绵延,虽没有想象中的高危峥嵘,但于静寂中尽情体味空谷足音....的韵味却依然是我所喜欢的。
A.①②B.②④C.①⑤D.②③【解析】①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②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③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
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感情色彩不符。
④化为泡影:多用来形容“希望、诺言、计划”等落空,句中形容“成果”。
用错对象,此处应用“化为乌有”。
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别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望文生义。
2.“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D )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C )A.文章题目是“谈中国诗”,“谈”而非“论”,表明其行文风格,并非板着面孔讲话,而是“炉边夜话”一般的聊天。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同步习题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谈中国诗一、课内双基1.以下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6502289( A )①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着陆〞。
②广阔新闻工作者感到,无论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能够留下来的新闻作品永远要有隽永的思想、深刻的问题和无可挑剔....的文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阔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设过早地推出庞大的经济方案,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⑤群峰耸立,山势绵延,虽没有想象中的高危峥嵘,但于静寂中尽情体味空谷足音....的韵味却依然是我所喜欢的。
A.①②B.②④C.①⑤D.②③【解析】①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案、方法。
②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③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那么和戒条。
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感情色彩不符。
④化为泡影:多用来形容“希望、诺言、方案〞等落空,句中形容“成果〞。
用错对象,此处应用“化为乌有〞。
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别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望文生义。
2.“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以下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6502290( D )A.“名言〞这里是称呼、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6502291( C )A.文章题目是“谈中国诗〞,“谈〞而非“论〞,说明其行文风格,并非板着面孔讲话,而是“炉边夜话〞一般的聊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精髓.(suǐ)无垠.(yín)荟萃.(cuì) 吞言咽.理(yè)B梵.文(fán) 羡.妒(xiàn) 单薄.(báo) 轻鸢.剪掠(yuān)C犬吠.(fèi) 叫嚣.(xiāo)逍遥.(yáo) 一蹴.而就(cù)D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 数.见不鲜(shù)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居高临远卓尔不群能言善变B聊以慰藉斩钉截铁回长荡气C卧心尝胆毕恭毕敬凌风出尘D惊天动地义愤填膺拔木转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环保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在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C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水平。
5、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积土成山1.基础字词(1)识读字音精髓.(su ǐ) 一蹴.而至(c ù) 羡妒..(xi àn d ù)轻鸢.剪掠(yu ān ) 深挚.(zh ì) 眉眼颦蹙..(p ín c ù)矫.揉造作(ji ǎo ) 混沌.含融(d ùn ) 叫嚣.(xi āo )牛羊咻.咻(xi ū)(2)识别字形⎩⎨⎧妒忌妒嫉 ⎩⎨⎧接纳呐喊 ⎩⎨⎧挚爱亵渎 ⎩⎨⎧熔岩溶化⎪⎩⎪⎨⎧矫情骄傲娇羞 ⎪⎩⎪⎨⎧洪量哄笑烘衬(3)分辨词义 羡妒·羡慕 羡妒:羡慕嫉妒。
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数见不鲜·屡见不鲜 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
数,shu ò,多次。
屡见不鲜:经常见到不觉得新奇。
一蹴而至·一蹴而就 一蹴而至:做一下就达到某种程度。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4)理解词义 风会:风气。
小住:短暂的停留。
精髓:精华部分。
寡陋:见识很少。
轻鸢:轻捷的老鹰。
混沌:糅杂在一起。
叫嚣:大声呼喊喧哗。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颦蹙:皱眉的样子,形容忧愁。
朦胧:模糊不清,不易分辨。
踌躇: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洋溢:(情绪、气氛)充分流露出来。
逍遥:没有约束,自由自在。
宗派:政治、学术、宗教方面的自成一派而与别的派别对立的一派(多含贬义)。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不可名言:同“不可言状”,不能够说得出来,说不清楚。
牛羊咻咻:牛羊的叫声。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
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
居高临远:同“居高临下”,站得高,看得远。
2.文学常识钱钟书,字___________,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
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解放前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
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
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答案:默存《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3.经典句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点拨: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很难形成整体印象,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去求证这个问题。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点拨:“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4.标点符号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
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点拨:省略号,在行文中表明了省略话语的符号。
省略号不能和“等”或“等等”连用。
知识要点识记口诀:省略号真奇妙,六点两格一定要。
语意未尽未完话,列举引用逃不掉。
断断续续是语气,数目递增用此号。
5.句子活用(1)把下面的特殊句子变为一般陈述句。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参考答案:中国人不把所谓的基础放在心上,只管朝上发展。
(2)把下列的比喻句变为陈述句。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
参考答案:中国诗并没有独特的地方。
问题导引1.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人而写的?为什么作者说“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提示: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原稿是用英文写成的,是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的演讲。
“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的原因,作者认为: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绝不会发这个问题。
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作者博学多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文中引用有什么特色?提示:作者多方引用,涉及诗歌、戏剧、小说、哲学、宗教等方面,古今中外一一列举,学识渊博,旁征博引。
诗歌方面引用了诗人勃莱克(Blake)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魏尔兰(Verlaine)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济慈(Keats)名句:“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还有陶渊明、王维、李白、格雷、歌德等人的诗句,莫如维荣(Villon)的《古美人歌》。
戏剧上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句子,小说引用了《红楼梦》,宗教上引用了梵文的《百喻经》的故事来对比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的虚空特点。
3.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什么特征?提示: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至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
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
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泳价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
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4.在论说中国诗的特点时,作者把什么特点说得最详细?为什么?提示:作者把中国诗具有含蓄蕴藉,富于暗示的特点说得最详细。
作者首先说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意外,耐人寻味。
接着说中国诗往往在无言中蕴涵深秘;中国诗喜用疑问句发问引思,让人回肠荡气。
这样说得很详细全面,就把中国诗歌当中含蓄简洁的特点说出来的,让人有一个整体印象。
因为中国诗的含蓄凝练、晦涩难懂的特点是最出名的。
课堂互动1.生:老师,如何理解第二段“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句话包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和思想里包含的内涵的评价和观点。
作者首先肯定中国人聪明伶俐,文化和思想架构起步很早,影响很广,但是往往逐渐衰落下去,后代人很难全面超越前人的文化成就,给后人造成心理压力,所以作者说“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2.生:老师,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师:本文语言亦庄亦谐,幽默生动,又善于引譬设喻,妙趣横生。
虽然是转译过来的,但是却非常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看不出翻译的痕迹。
如文章说:“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
”作者用这个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中国诗里有西洋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成分,两者不能完全对立、绝对区分开来的特点。
作者论说语言又体现了幽默风趣、口语化的一面。
如说明西方诗歌激情抒发的特点就用了夸张、比喻的说法:“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3.生:请谈谈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生:谈“中国诗”,作者却处处都照顾到演讲的对象——美国听众,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和作比较的方法来阐述,既指出中国诗和西方诗的不同,亦指出其相通之处。
例如第1段就把外国读者和只读中国诗的人对中国诗的印象作比较,同时又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锋勃莱克的话作佐证。
第2段又把中国诗歌产生的顺序和西洋诗作比较,在举例时又把中国画和西洋画作比较。
第3段和第4段与其说是比较,不如说是引用,引用爱伦·坡、魏尔兰、济慈等人的论断来印证作者对中国诗的看法。
第4段最后和第5段又把中国诗爱用疑问语气结束和西洋诗的“何处是”公式作了比较,指出中国诗这种形式用得更多,更让人回肠荡气。
第6段再次把中国诗和西洋诗的风格作比较,中国诗是词气安和,平心静气,更斯文,而外国诗更狂放。
第7段和第8段更把对比的手法推向极致,指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上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听众在比较中对中国诗的特征了解得更清楚。
4.生:老师,文章在后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师:作者借此说明中国诗歌尽管在表现形式上确实有别于外国诗歌,但是中国诗首先是诗,具有诗的基本特征,而且由于人类的基本习性是相同的,所以“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既对中外“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告诫了外国朋友——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应该持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