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胎掐丝珐琅鉴赏中的工艺终稿

合集下载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

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

景泰蓝一般是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铜丝切割出图案,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再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艺制成。

景泰蓝珐琅有着绚丽夺目的魅力。

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间空前发展,且普遍以蓝釉装饰,故又称景泰蓝。

当然也有红色、浅绿、墨绿、白色、葡萄紫、翠蓝等颜色的点缀。

历史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景泰蓝器皿是考古发掘的唐代吐蕃时期的金胎景泰蓝匾额。

可见珐琅技术的发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元代当时的掐丝珐琅器可能尽为皇家服务的,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故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并不多。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从现存的几件元代景泰蓝珐琅制品来看,中国工匠在学习和掌握了珐琅制作技术后,为了满足中国统治者的审美情趣,生产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产品,但装饰方式仍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艺术魅力。

明代景泰蓝珐琅工艺虽然在明初逐渐被朝廷重视,但真正引起文人的重视,被官商珍藏,还是在明末。

因此,真正早期的器物传世下多,工艺技法也不是十分成熟,掐丝粗细不匀,掐丝常高出胎面较多;胎体、釉层较为厚重。

其品种也不多,器型尚不出《格古要论》中所载的“香炉、盒儿、盏子、花瓶之类”。

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常以番莲纹、莲瓣纹装饰,色彩也较单调,没有混合色,然在一叶片内往往施两三种颜色。

明晚期,掐丝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不仅造型、品种、釉色都显著增多,而且工艺技巧也明显进步。

所谓“釉色齐备,金光灿烂,细润可爱也”,那神秘幽亮的蓝色基调,使之成为御用珍玩,“景泰蓝”之名也随之声名远播。

现存的明代掐丝珐琅器物大多为明代晚期的产品,其品种很多,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也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瓶、薰炉、灯台、盒、盘、碗、碟等。

明万历掐丝珐琅-云龙纹香炉造型一般端庄古雅,纹饰繁缛丰富,有番莲、饕餮、蕉叶、龙凤、云鹤、菊花、山水、楼阁、人物等。

探索铸胎掐丝珐琅与多种工艺结合的美

探索铸胎掐丝珐琅与多种工艺结合的美

探索铸胎掐丝珐琅与多种工艺结合的美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9期摘要: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对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及其制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

金属胎掐丝珐琅制品传入我国之初,在《格古要论》中被称为“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朗嵌”。

景泰年间其名为“景泰蓝”,景泰蓝中的“蓝”并非专指颜色,而是对其所用珐琅釉料的指代。

珐琅又称“佛琅”,是以硅铅丹、硼砂、石英等矿物质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各种呈色剂制成的金属氧化物。

广义的掐丝珐琅工艺包括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胎体、丝、釉料、装饰附件等不同加工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大致分为金属錾胎起线珐琅工艺、金属捶胎起线珐琅工艺、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金属胎露地珐琅工艺、金属胎画珐琅工艺、金属胎透明珐琅工艺、金属胎综合珐琅工艺。

关键词:掐丝珐琅;传统工艺;工艺特征;创新应用;传承工艺0 引言掐丝珐琅也许是历史上第一种珐琅工艺,远早于其他珐琅工艺。

掐丝技术的应用源于金属工匠们为镶嵌形色各异的宝石而用金属丝制作的金属包边。

由于漂洋过海从遥远的国度进口五颜六色的宝石相当困难,于是金属工匠们发明了一种丰富色彩的方法:用石英磨成粉来代替宝石。

尽管当时已经掌握了石英釉料的配比和简单的熔化技术,但是早期的匠人想让珐琅制品保持光彩不褪色仍然十分困难。

掐丝珐琅通过掐丝可以有效防止珐琅釉的破碎和脱落,这是因为通过金属丝将釉面分割成更小的珐琅区域,增加了金属的约束力,限制了珐琅的变形。

掐丝珐琅在古代因每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在不同地域会出现不同的设计风格。

中国在元代引进掐丝珐琅技艺,早期的风格很接近阿拉伯国家的风格,到明代造型和纹饰都变成了东方地域风格,清代由于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掐丝珐琅的器物和纹饰出现很多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

在现代全球文化碰撞的情况下,掐丝珐琅工艺设计与制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运用空间更加广阔。

掐丝珐琅因特殊的工艺特征和璀璨的色彩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掐丝珐琅也有不足。

掐丝珐琅工艺的全套工艺流程

掐丝珐琅工艺的全套工艺流程

掐丝珐琅工艺的全套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掐丝,用细金属丝在金属底板上勾勒出图案。

2. 填色,在掐丝图案中的各个区域填入不同颜色的珐琅料。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觚, 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高 28.4cm,口径16.4cm, 足径9.6cm。清宫旧藏。
觚铜胎鎏金云螭纹四出 戟,阔口,体圆形,上大下 小。通体以掐丝珐琅浅蓝釉 为地,用单线勾勒缠枝莲纹 枝干,串联多朵彩釉大花。 颈部宝蓝地彩绘蕉叶纹内饰 缠枝莲纹,器底无釉,足内 刻双勾楷书“宣德年制”单 行四字款。
远 中看 华造 瑰型 宝近 景看 泰花 蓝
• • • • •
景明景景景
泰代泰泰泰
蓝时蓝蓝蓝 目
的 欣
期 的
的 工
的的 制由

赏景艺作来
泰特
蓝点

景泰蓝的由来
景泰蓝是我国明清两代宫廷中的一种专用物品,由 于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因此,也成为那个时代权力与地 位的象征。而古都北京正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明朝 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开始制作,盛行于明朝 景泰年间(1450年到1456年),特别受到皇帝的青睐, 以至宫里许多御用器具都改用景泰蓝。
经历600多 年的描摹、烧制, 传统的工艺师们 慢慢将景泰蓝从 器物的代称升华 为一种中国传统 文化的象征。这 种“瓷铜结合的 独特工艺”,将 中国工艺史上最 牛气的两件东 西——瓷器和铜 器完美结合。
明 景泰蓝孔雀香熏
明朝时期的景泰蓝
明代景泰蓝以“宣德”“景 泰”时期为代表,风格浑厚有力, 自然豪放,简朴典雅。这个时期 的景泰蓝风格特征已形成。就品 种来讲有炉、瓶、盒、碗、盘、 鼎、熏等器。在造型方面有多仿 觚、尊等青铜器或瓷器的造型。 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 种。胎型上设计的纹样,多为蕉 叶、饕餮、狮戏球和番莲等。纹 样加工的方法有凿胎、掐丝的区 别。一般大件的器物,铜活浑厚, 镀金灿烂。故宫内藏品多有款识, 如在器型的底足内,书有“大明 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的楷书 体或篆字款识,与当时的漆器填 金刻款、青花瓷器款以及“宣德 炉”款相近似。

景泰蓝工艺流程

景泰蓝工艺流程

景泰蓝工艺流程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珐琅工艺。

它以铜胎为基材,通过掐丝、填釉、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景泰蓝工艺的制作流程。

首先,景泰蓝工艺的制作需要准备好铜胎。

铜胎是景泰蓝制作的基础,它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器物,如瓶、碗、盘等。

制作铜胎需要经过锤打、拉制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所需的器物形状。

接下来是掐丝工艺。

掐丝是景泰蓝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首先,工匠将铜丝按照设计要求弯曲成各种图案,然后精细地镶嵌在铜胎上,形成图案轮廓。

这一步需要工匠们耐心细致地操作,保证图案的清晰和美观。

填釉是景泰蓝工艺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填釉需要使用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根据设计要求将其填入掐丝图案之中。

填釉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釉料的浓稠度和颜色的均匀度,以确保最终的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是烧制工艺。

烧制是景泰蓝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控制好火候和温度,确保釉料烧制成均匀、明亮的色彩,同时还要防止器物变形或开裂。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景泰蓝工艺品就完成了制作过程。

除了以上的基本工艺流程外,景泰蓝工艺还有一些特殊的工艺技法,如“砂地法”、“镶嵌法”等,这些工艺技法都需要工匠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完成。

总的来说,景泰蓝工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需要工匠们在设计、制作、烧制等方面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创新,景泰蓝工艺才能不断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美丽、精致的艺术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景泰蓝工艺,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掐丝珐琅制作工艺

掐丝珐琅制作工艺

最终精确地将金属丝固定于既定位置
珐琅原料必须先以玛瑙研钵磨制为极 为精细的粉末, 为精细的粉末,然后以蒸馏水完全浸 湿后才算是可用的珐琅涂料。 湿后才算是可用的珐琅涂料。复杂的 图案要用几十种釉料。 图案要用几十种釉料。
• 采用“大明火”烧制珐琅,其温度高达850至900摄氏度,由此才可确保珐琅材料的 采用“大明火”烧制珐琅,其温度高达850 900摄氏度 850至 摄氏度, 纯净以及持久的生命力。 纯净以及持久的生命力。 • 烧制珐琅必须在真空炉内完成,无论瑞士还是中国,珐琅工艺所用的炉子都这么大, 烧制珐琅必须在真空炉内完成,无论瑞士还是中国,珐琅工艺所用的炉子都这么大, 意味着不可能大批量生产。 意味着不可能大批量生产。 • 首先从熔点高的釉料开始烧制,一定要按照熔点高低先后次序,不能有一丝差错。 首先从熔点高的釉料开始烧制,一定要按照熔点高低先后次序,不能有一丝差错。 烧制时间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烧制时间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即使是经验最老道的珐琅技师都无法确切告诉您每次烧 出来的颜色,因此必须凭经验,详细记录每个颜色所需的配色,烧制时间以及温度。 出来的颜色,因此必须凭经验,详细记录每个颜色所需的配色,烧制时间以及温度。 • 同一个颜色在烧了数次之后竟变成完全不同的颜色,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情。有时, 同一个颜色在烧了数次之后竟变成完全不同的颜色,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情。有时, 因为原料不稳定,还会导致盘面烧坏。 因为原料不稳定,还会导致盘面烧坏。 • 每上一次颜色就必须烧一次,只要出现失误,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经过反复30多 每上一次颜色就必须烧一次,只要出现失误,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经过反复30 30多 次的烧结,才能呈现丰富完美的色彩。烧制过程中一旦有某个釉料出现裂纹, 次的烧结,才能呈现丰富完美的色彩。烧制过程中一旦有某个釉料出现裂纹,则整只 表盘报废。 表盘报废。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到底有多高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到底有多高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到底有多高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

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

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

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色泽一定要润亮,胎骨厚实,切丝整齐对称,镀金光亮。

景泰蓝的釉色有很多种,但最常用的有天蓝(浅蓝)、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浅绿(草绿)、墨绿(菜玉色,半透明)、白(车道色)、葡萄紫(带有玻璃质感的紫水晶色)、紫红(玫瑰色)、翠蓝。

制作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铜,也用珐琅。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

它以紫铜为胎,用铜丝在铜胎上粘上各种图案,再填入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方块,经过熔炼、焊接、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制成色彩鲜艳的工艺品。

景泰蓝釉随时代而变化。

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

使用时用进口油剂调成糊状。

烧制后的器物釉面较厚,色泽晶莹剔透。

清代景泰蓝多以彩釉代替珐琅,釉面缺乏光亮。

黄色和白色是景泰蓝干燥时最常见的颜色。

白色是车渠的石白,黄色是一种干黄,后期的黄色是绿色或红色。

看景泰蓝能给你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

景泰蓝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艺术品,不同于瓷器和漆器。

瓷器与瓷器相比,有陶胎和瓷釉,最好的是青花瓷,华丽、细腻、光亮。

景泰蓝把铜的延展性和釉的特点紧密结合,有的造型庄重大方,有的纤细、复杂高级。

俗话说:远看造型近看花。

花纹也有不同风格,花卉、图案都能用丝工严谨细腻地表达各种艺术造型。

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纹要求,随位赋彩。

景泰蓝艺术包括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和空间艺术,所以欣赏方法与众不同。

而且金属有金碧辉煌的特点,感觉特别珍贵。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

珐琅彩工艺介绍详细

珐琅彩工艺介绍详细

珐琅彩工艺介绍详细
珐琅彩是瓷器装饰手法之一,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也常简称为珐琅彩。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珐琅彩的工艺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详细工艺汇总如下:
(1)掐丝珐琅:著名的“景泰蓝”就是掐丝珐琅工艺,这种技法首先用金丝在胎体上折出图案轮廓,再在金丝圈出的小空间中填入不同颜色的釉料,然后烧制,这个窑烧过程可以不断重复,把每一格的色彩逐次加深。

(2)錾胎珐琅:錾胎珐琅需要金雕师和珐琅师之间的密切配合,金雕师在胎体上镌刻图案,要凭丰富的经验决定纹路的深度和宽度,之后珐琅师再将珐琅料填入刻好的凹槽中,然后高温烧制。

(3)透光珐琅:透光珐琅,顾名思义是有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

看似轻盈的透光珐琅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因为没有胎体托付,它需要沿着金属边一层层填涂料,每涂一点要烧制一次,直到整个区域填满。

(4)画珐琅:画珐琅是将珐琅当作颜料在胎体上进行绘画。

先在胚盘之上覆盖一层抗变形珐琅釉料,之后由珐琅师通过细致的貂毛笔,在胚盘上画上数层彩色釉料,绘制出精美图案后进行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胎珐琅器鉴赏中的工艺细节
每一种工艺,各有千秋,内有工艺细节,外显风格美学,不能一概而论,然则互有相通,欣赏和鉴别必备之。

铜胎珐琅工艺,最常见的当属掐丝珐琅的景泰蓝。

作为工艺之集大成者,在一般的器物造型基础上,涉及铜器铸造、锤碟、拉丝、掐丝、镶嵌、合接、鎏金等,更涉及瓷器的质料、纹饰、画工、烧制等,清朝中期也出现镶嵌玉器等工艺。

因其制作难度极高,成本极大,一度被皇家垄断,深藏宫中大内,民间难得一见。

清末以降,民用大肆发展,呈以当今面貌。

一、珐琅器的胎体制作
顾名思义,铜胎珐琅器的胎质为铜胎,偶有金银胎,又称金属胎珐琅器。

目前见于宣德和乾隆等朝代。

元明两代,胎体主要为紫铜,亦称红铜,元素符号为Cu,淡红色金属,比重为8.96,熔点为1083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适用于制作立体胎型,主要用于产品的配衬物件如顶子、腿、架子等。

用黄铜做胎那是清代早期以后的事情了。

以铜或铜合金(青铜)为胎体,除了较经济之外,以材料学的角度分析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铜在空气中表面易形成的氧化层,当其与釉在高温下作用时, 较易与珐琅釉结合成中间层,增强釉在胎面的附着力;反观一些为了美观而以金、银为胎者,因为金、银在空气中稳定而不氧化,无法与珐琅釉结合成中间层, 还得藉重胎面凹凸的机械功能增强釉与其间的附着力。

二、珐琅器的丝工制作
掐丝珐琅工艺中的丝工尤为重要,主要有拉丝和掐丝,也包括焊接丝等。

拉丝工艺可谓绝活,多用红铜,一水滴的铜,可以拉到几十米的长度。

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技术加工方法称为金属拉丝工艺,使其改变形状、尺寸的工具称为拉丝模。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

丝与胎的链接,古有三法,个人认为大致有白芨粘接、纯铜
焊接和银锡焊接等。

珐琅器分类主要根据图案丝工的有无分为掐丝、內填(无掐丝錾胎图案)和画珐琅三种技法分类, 掐丝珐琅为存量最多的器物,錾胎珐琅最少也。

三、珐琅器的釉料制作
釉料,明清时期,生产釉料的主要原材料是将原矿石粉碎后提取的马牙石、石英等矿物质,再配上硝、纯矸、硼砂等助熔剂以及铜、钴、碛等着色剂。

经过现代检验技术和名称对比,珐琅的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等,分别加人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研成粉末,再烧结成矽酸化合物与硼酸化合物的混合物,因其不具规则化的晶格,故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固态与液态互变的温度范围,大致底釉在摄氏820 -870度,面釉在790-940度之间。

通常是先将原料烧成基本釉的熔块,在制作的过程中再加人需要呈色的金属氧化物,也就是以金属离子特具的颜色而使珐琅釉呈色,或成为胶状、或悬浮状的粒子对光线的色散或吸收而呈色,例如氧化钻呈蓝或紫色、氧化铜呈蓝绿色、氧化铜混和氧化钻则显青琶氧化亚铜呈红色、氧化镍在含钾之釉中呈红色、在含钠之釉中呈黄绿色, 又如氧化铁单独使用呈褐色, 与氧化钻及二氧化锰合用则呈黑色或黑褐色。

四、珐琅器的烧蓝程序
掐丝珐琅的颜色工艺主要有点蓝和烧蓝两个过程,点蓝即将固体釉料用蓝抢和吸管填入由铜丝圈成的各种花纹之中,亦不是涂画色彩,是将釉料填入到花纹之中。

烧蓝是将点好蓝的器皿,放入炉中,经过800℃的高温,釉料便可熔化,密切的附着在胎体上。

经过第一次烧制的景泰蓝釉料溶化后会低于花纹铜丝的高度,温度降低后,还要进行第二次点蓝、烧蓝,一般景泰蓝须经过三次点蓝、烧蓝。

明中期珐琅器制作工匠借鉴了陶瓷釉料的调配方法,在珐琅釉料的配制中加入氧化铝配料(珐琅与陶瓷釉的主要成份均为石英、长石和瓷土等,二者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从而增强了珐琅釉料的稳固性和吸附性,这样便比较容易烧制复
杂的图案和器物造型。

氧化铝,化学成份Al₂O₃,为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不溶于水。

其中r- Al₂O₃溶于酸和碱,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可用作吸附剂。

五、珐琅器的鎏金工艺
珐琅器的鎏金工艺,均采用贡鎏金,因金属贡遇水银融化为液体,用笔涂抹铜胎和铜丝上,再经过入窑烧之,火候为365度。

金属贡为剧毒,此阶段工艺甚是困难,以致乾隆爷当年就数次因为鎏金问题下旨重烧,不仅因为黄金存货少,主要是工人烧制费时耗材,更要命也。

目前市场热点铜流金佛像亦如此。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苗建民先生曾经绘制工艺环节的温度图表,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铜胎珐琅工艺中的一些奥妙。

收藏小贴士: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据考古学考证,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饰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

我们日常生活看到的出土铜器上的蓝色或者绿色锈蚀,主要成分是二价铜盐,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

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
铜在化学中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

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又称紫铜。

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

青铜:铜与锡的合金叫青铜,因色青而得名。

在古代为常用合金(如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一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铸造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

青铜还有一个反常的特性——“热缩冷胀”,用来铸造塑像,冷却后膨胀,可以使眉目更清楚。

现多用于制造精密轴承、船舶上抗海水腐蚀的机械零件以及各种板管材等。

黄铜: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因色黄而得名。

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等。

黄铜敲起来声音好听,因此锣、钹、铃、号等乐器都是用黄铜制做的。

红铜,红铜即纯铜,又名紫铜,就是铜单质,因其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

红铜是工业纯铜,其熔点为1083℃,无同素异构转变,相对密度为8.9,为镁的五倍。

同体积的质量比普通钢重约15%。

因其具有玫瑰红色,表面形成氧化膜后呈紫色,故一般称为紫铜。

它是含有一定氧的铜,因而又称含氧铜。

白铜:白铜是铜与镍的合金,其色泽和银一样,银光闪闪,不易生銹。

清末民国的墨盒和家具多采用,常用于制造硬币、电器、仪表和装饰品。

磷青铜:铜与锡、磷的合金,坚硬,可制弹簧。

十八开金(18K金或称玫瑰金):6/24的铜与18/24的金的合金。

红黄色,硬度大,可用来制作首饰、装饰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