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厂厂区工程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内蒙霍林河电厂测量施工方案

内蒙霍林河电厂测量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准备 (2)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3)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六、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6)七、仪器的配置 (6)八、仪器的管理 (6)九、质量控制 (7)十、安全文明施工 (8)一、编制依据1.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3华北电力设计院霍林河电厂2x350WM工程施工总平面图;1.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施工测量;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1.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操作规程》DL5009.1-2002;1.8《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1.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1.10管委会给的已知坐标点二、工程概况蒙东能源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2×350MW“上大压下”自备电厂扩建项目,厂址位于址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南侧约20km 处(属通辽市西北部的扎鲁特旗管辖),位居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和铝厂三期厂区之间。

本期建设2×350MW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

三、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1、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2、根据图纸条件及确定一级控制网形式。

3、(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年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为120°)控制点成果表使用,其他均不能作为符合要求的坐标点,我方根据现场情况,以ZG2为基准坐标点。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4.1一级精度控制网(闭合导线网)第一级作为全厂整体控制网为主网,是在业主提供的等级控制基础网上建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其主要为主厂房和各辅助生产设施的建筑定位施工放样提供依据,覆盖、控制整个厂区并用于建立第二次级控制网。

工业厂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工业厂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工业厂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前言工业厂房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工程测量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准确的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工程实施的前提。

本文将介绍在工业厂房建设项目中的测量施工方案。

二、测量前准备2.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工业厂房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

测量的目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测量、土地测绘、建筑物外部尺寸测量等。

通过明确测量目的,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2.2 准备测量工具根据测量的具体需求,准备必要的测量工具,如测量仪器、测量车辆等。

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三、测量方法与步骤3.1 地形地貌测量在工业厂房建设前,需要对场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全站仪、GPS 等仪器,对场地的高程、坡度等进行测量,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3.2 建筑物外部尺寸测量对工业厂房建筑物的外部尺寸进行测量,包括建筑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采用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四、施工执行4.1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完成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测量报告和图纸。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工程的完成质量。

五、总结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测量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文对工业厂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顺利完工。

车间厂房工程测量方案

车间厂房工程测量方案

车间厂房工程测量方案一、前言车间厂房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其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车间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对车间厂房工程进行详细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车间厂房工程测量的必要性、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测量技术手段以及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车间厂房工程测量提供可行的方案。

二、车间厂房工程测量的必要性1. 保障施工质量:在车间厂房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土地及地基进行测量,以保证基础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此外,在进行车间厂房建筑结构施工时,测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帮助监理和施工单位及时发现并处理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保障施工质量。

2. 节约资源: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避免浪费材料,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人力物力。

3. 确保生产效率:车间厂房的设计和建设,直接影响了生产线的布局和设备安装。

精确的测量可以确保生产线的布局合理,设备安装位置准确,保障生产效率。

三、车间厂房工程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车间厂房工程测量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安全。

2.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结合实际情况: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合理安排测量时间:在进行车间厂房工程测量时,需要合理安排测量时间,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同时,要尽量选择天气晴好的时候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四、车间厂房工程测量技术手段1. 地面测量:对车间厂房的地面进行测量,包括地势高低、坡度、平整度等指标的测量。

常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

2. 建筑结构测量:对车间厂房的建筑结构进行测量,包括地基、柱、梁、板、墙等部位的尺寸、质量和平整度测量。

常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测量仪等。

3. 管道设备测量:对车间厂房的管道设备进行测量,包括管道的长度、直径、弯曲度等指标的测量。

厂房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厂房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厂房测量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厂房测量工程1.2 项目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1.3 工程规模:厂房面积约xxxx平方米1.4 施工单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5 设计单位:XX设计院1.6 施工期限:xx年xx月至xx年xx月1.7 工程造价:xx万元1.8 施工内容:测量场地、建筑物、设备布置及地下管线等1.9 施工性质:新建二、施工前准备工作2.1 现场勘测:施工前需对厂房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测,确定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情况。

2.2 技术人员准备:准备测量工程所需的技术人员、测量设备、计算机软件等。

2.3 施工材料准备:准备测量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标志桩、测量仪器、计算机等。

2.4 安全防护: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施工区域划分、安全警示标识、安全帽、安全绳索等。

2.5 施工方案编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测量的具体步骤、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三、测量工程施工方案3.1 测量场地:根据现场勘测结果,确定测量场地的范围、坐标、高程等基本信息。

3.2 地面测量:采用全站仪、GPS定位等测量手段,对地面进行测量,确定地面的高程、坐标等参数。

3.3 建筑物测量:针对厂房建筑物,通过激光测距仪、测距仪等测量设备,进行建筑物的尺寸、高度、位置等参数的测量。

3.4 设备布置测量:对厂房内的设备、管线等进行测量,确定其位置、尺寸、布置情况等。

3.5 地下管线测量:通过地下雷达、探地雷达等技术手段,对地下管线进行测量,确定其位置、埋深、材质等信息。

3.6 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测量成果图、数据报告等,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3.7 安全措施:在测量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8 现场监督:安排专人对测量工程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四、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4.1 测量精度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确定测量的精度要求,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力工程测量方案

电力工程测量方案

电力工程测量方案一.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电力工程测量作为电力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测量方案对于保障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二. 测量的目的1. 确保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2. 确保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准确布置和定位;3. 确保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各种设备和设施运行的安全和可靠;4. 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三. 测量方案1.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电力工程测量前,需要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等情况。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并进行检验和校准。

另外,需要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和分工方案,明确各项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进度。

2. 测量内容(1)地形地貌测量: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的三维测量和地貌特征的测量。

三维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和记录地表的高程和坡度,以获取地形地貌的立体特征。

地貌特征的测量主要是对地表特征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测和记录。

(2)地质条件测量:主要是对测量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

(3)设备布置和定位测量:主要是对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准确布置和定位进行测量和记录,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准确。

(4)运行参数测量:主要是对电力设备和设施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3. 测量方法(1)地形地貌测量:采用GPS、激光雷达测量等现代测量技术,获取地形地貌的立体特征和特征点的坐标信息。

(2)地质条件测量:采用地质勘探钻机、地震勘探等地质勘探技术,获取地质条件的详细信息。

(3)设备布置和定位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仪等测量仪器,进行设备的布置和定位测量。

(4)运行参数测量:采用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对电力设备和设施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1. 施工合同2. 施工图纸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5.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95)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电力工程项目2. 工程地点:XX市XX区3. 工程规模:XX万千瓦4. 工程内容:包括主厂房、冷却塔、烟囱、输电线路等。

三、施工测量方案1. 测量控制网布设(1)建立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等三角网进行布设,以场区主控制点为基础,根据工程规模和地形条件,合理设置二级、三级控制点,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

(2)建立场区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以主控制点为基础,合理设置水准点,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

2. 施工放样(1)根据设计图纸,将主厂房、冷却塔、烟囱等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和高程传递到施工现场,进行放样。

(2)放样时,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保放样精度。

3. 施工测量监控(1)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确保控制网的稳定性和精度。

(2)对施工放样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放样的准确性。

4. 施工测量资料管理(1)建立施工测量资料档案,包括测量控制网布设、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监控等资料。

(2)对施工测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四、施工测量质量控制1. 测量仪器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精度。

2. 测量人员: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测量人员,确保测量质量。

3. 测量过程: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

4. 质量检查:对施工测量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施工测量安全措施1. 测量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2. 测量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

3. 施工现场应设立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4. 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施工现场整洁,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施工测量进度安排1. 测量控制网布设:开工前30天完成。

电网工程测量方案

电网工程测量方案

电网工程测量方案一、引言电网工程是指供电系统中所有的设备、线路及相关设施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进行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以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在电网工程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测量可以确定电网工程的具体地理位置、设备参数等重要信息,为电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针对电网工程中的测量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测量目的、测量内容、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二、测量目的1. 确定电网工程的地理位置:电网工程的地理位置是电网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基础,通过测量可以确定电网工程的精确地理位置,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测量电网工程设备参数:在电网工程中,各种设备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如变电站、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位置、尺寸、电气参数等需要通过测量确定。

3. 提供精确的电网工程数据:通过测量可以获取到电网工程的各项数据,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数据,为电网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测量内容1. 电网工程地理位置测量:包括确定电网工程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内容。

2. 设备参数测量: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各种设备的位置、尺寸、电气参数等内容。

3. 数据采集测量:包括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生产设备等各种数据采集内容。

四、测量方法1. 电网工程地理位置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GPS定位等现代化测量仪器进行测量,通过测量仪器获取电网工程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等信息。

2. 设备参数测量方法:采用激光测距仪、测距仪、电磁测量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工具获取电网工程设备的位置、尺寸、电气参数等信息。

3. 数据采集测量方法:采用现场观测、实地调查、数据采集仪器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实地测量获取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生产设备等各种数据信息。

五、测量工具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测量仪器,可以实现定位、测距、测角等功能,适用于电网工程地理位置测量。

电厂施工工程测量方案

电厂施工工程测量方案

电厂施工工程测量方案一、前言电厂施工工程测量是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电厂施工工程中,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

本方案旨在规范电厂施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保障工程安全。

二、施工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施工工程测量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测量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基础测量:主要包括地面标高、地基附着力、地基荷载等测量工作。

2. 结构测量: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结构、管道结构等各种结构的尺寸、形状、位置等测量工作。

3. 设备测量:主要包括各种设备的安装位置、间距、垂直度、水平度等各种测量工作。

4. 管道测量:主要包括各种管道的布置、尺寸、坡度等各种测量工作。

5. 其他测量:还包括电气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各种设备、系统的测量工作。

施工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对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工程测量必须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

三、工程测量的准备工作1. 编制测量方案:在施工工程测量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的内容、范围、方法、精度等各项内容。

2. 购置测量仪器设备:测量工作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并及时维护保养,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置基准点和控制点: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工作前,必须先设置好基准点和控制点,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制订安全保障措施:在进行施工工程测量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标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以保证测量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技术1. 现场测量:进行施工工程测量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进行实测实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摄影测量:在进行大型施工工程的测量时,可以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通过航空摄影或地面摄影进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1×747MW,装设2套9F燃气轮机,配2套余热锅炉和1台蒸汽轮机,组成1套S209FA二拖一联合循环机组。

根据***年***月版的厂区总平面布置图(33-F6311C-Z-01)及****电力设计院***年***月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燃机房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80.60m,厂区场地平均设计地坪标高为80.30m;从《测量技术报告》知厂区首级控制网共布设8个控制点(其中一个为临时控制点,未留标石)。

以坐标恢复测量引出的临时控制点P1和首级控制点G2为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

观测完毕后,GPS网外业观测数据由传输软件传入计算机,然后由GPS随机平差软件完成基线解算、无约束网平差、约束网平差,平差后网内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4mm,满足工程需要。

本期坐标系统为电厂恢复建筑坐标系统。

2 编制依据
3作业程序、方法
3.1施工方案
在开工前,收集厂区坐标首级控制网和水准网成果,在使用前进行实地检测;按照施工需要,依据***年***月版的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布置建(构)筑物的施工控制桩,对相应的建(构)筑物应布设控制桩,以便对该建(构)筑物的定位及高程控制。

精确测定控制桩的位置,进行施工放样、检查验收和沉降观测工作。

对测设的控制桩必须定期与首级控制网点进行复核检测,以保证控制桩点位的准确性。

3.1.1现有资料
***设计院***年***月版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其坐标、高程值如下表:
3.1.2成果点的布设
如下图:
3.2施工工艺流程
控制桩选点→草测控制点桩位→控制点制作→安装点标记→精测点位→施工放线→检查验收→精密水准测量→施工高程测量→检查验收→沉降观测
3.3施工方法及要求
3.3.1厂区控制网加密
由于厂区内布设的7个首级控制点中,G1控制点正好位于500kV屋外配电装置构筑物中央,为了便于使用和永久性保护,将G1点引测至构筑物西侧道路边。

但为了保证各点位之间的通视,在500kV屋外配电装置东侧加密测设控制点,以便测量工作的需要。

3.3.1.1测设准备工作
1)依据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和便于使用保存的原则,确定控制桩的位置和坐标;
2)选靠近主厂房、且相距稍远的两个方格网点作为控制点,在一点上安置仪器,另一点作后视方向;
3)全站仪安置在方格网点上后,先检测方格网点间的距离和角度,比较其实测值与理论值;
4)全站仪不加投影改正,需要加温度和气压改正;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别较大时,要检查仪器的光学对中和棱镜对中三脚架的垂直度。

3.3.1.2草测桩位、控制点桩基施工
1)用全站仪放出控制桩,打上木桩。

2)为确保桩位的准确,打桩前每个木桩用工程线引出四个小木桩,待做好点后再恢复原点;
3)控制桩保护框的尺寸详见附录1。

3.3.1.3精确测定控制桩位置
1)在选定的基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对中整平,后视作为基准方向的另一方格网点,依次放出控制桩;
2)在四个角上分别安置仪器,检测四条边、对角线和四个直角,经调整合格后,确定点位;
3)在对角线上的两点安置仪器,按上述方法,放出所有控制桩的位置,并100%检测后,确定点位。

3 .3.1.4编制控制桩成果表
其它建(构)筑物的控制桩测设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3.3.2厂区精密水准测量
拟使用DSZ2型水准、FS1型测微器仪配合铟钢尺,通常按二等水准的要求施测,观测前要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校正。

3.3.3施工放线和高程测量
3.3.3.1 建(构)筑物的轴线控制桩做好后,可用经纬仪直接放基础垫层线、螺栓线和安装线,用全站仪或钢卷尺来检查;当垂直角较大时,经纬仪要正倒镜观测取其平均值。

3.3.3.2 给定的施工高程点,必须用另一已知点或两次仪器高来检查;用钢卷尺传递高程时,钢卷尺要配拉力计在已知边上比长。

3.3.3.3拟使用激光垂准仪或电子经纬仪配弯管镜传递烟囱和冷却塔的中心位置时,每次沿90°方向测定四次,取其平均值。

3.3.3.4以上所有的测量工作均需同时得到检核方可算完成。

3.3.3.5及时、准确填报施工测量记录。

3.3.4沉降观测
3.3.
4.1沉降观测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沉降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建筑物)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部位。

3.3.
4.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施测。

3.3.
4.3 在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
2)建(构)筑物每增加1~2层应观测一次;
3)烟囱等构筑物每升高15m~20m观测一次;
4)中途停工,在停工之日,复工之时,均应进行观测;
5)从建成到移交生产,每月至少观测一次;
6)施工期间总观测次数不应少于6次。

3.3.
4.4 详细、真实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若发现不均匀沉降或突然沉降量较大的情况,应及
时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汇报。

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预防
4.1质量目标
控制点的实测精度和放线精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4.2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
4.2.1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5作业环境条件
6.1控制桩保护框制作图
说明:1.控制桩保护框采用角钢(脚手管)焊接加工制作而成。

2. 尺寸1200×1200×800mm。

3. 制作好后涂刷间距200mm红白油漆以做警示。

6.2控制点标石
厂区首级控制点均见现场灌制水泥标识,水泥标石深度为0.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