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拽出(zhuài)告罄(qìng)战栗(lì)怏怏不乐(yàng)B.毋宁(wú)蹒跚(shān)阴霾(mái)毛骨悚然(sǒng)C.吞噬(shì)烧灼(zhuó)炽热(zhì)白雪皑皑(ǎi)D.羸弱(léi)遨游(áo)点缀(zhuì)芸芸众生(yún)【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 项有误,应为炽热(chì),白雪皑皑(ái)。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们)然后离开了这块“gū(____)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2)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zhěng(____)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è(____)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3)我曾俯kàn(_____)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
(4)也是无意识的,在闲xiá(____)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答案】(1).(1)辜(2).(2)拯(3).厄(4).(3)瞰(5).(4)暇【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此题应该注意“拯”“暇”的偏旁不要写错。
3.补全成语。
(1)(______)(______)来迟(2)忧心(______)(______)(3)语无(______)次(4)海市(______)楼(5)千(______)重负(6)惊心动(______)(7)不(______)而至(8)心有灵(______)【答案】(1).(1)姗(2).姗(3).(2)忡(4).忡(5).(3)伦(6).(4)蜃(7).(5)钧(8).(6)魄(9).(7)期(10).(8)犀【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正确书写的能力。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先秦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到了汉代叫作《诗》或《诗三百》B.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C.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D. 老生传统戏曲行当之一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主要扮演年轻女子【答案】A【解析】A项选项表述有误《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魏学洢本文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D【解析】D项“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有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3.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B.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C. “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 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古代女子十五岁称之为“及笄”D. 《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答案】D【解析】D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①阅十余岁阅 __________②竟不可得竟 __________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中“其一”“其二”各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①经过经历, ②终了最后【解析】(1)①句意经过十多年阅经过经历②句意最后也没找到竟终了最后【答案】(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解析】(2)重点词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答案】(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的坚硬沉重和沙子的疏松漂浮等性质其二是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使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解析】(3)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一根据讲学家所分析的内容“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进行概括其二根据老河兵的分析“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进行概括即可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用“/”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5.(2)这首元曲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5.(3)这首元曲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心情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把它描述出来【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解析】(1)根据意象断句即可应划分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答案】(2)断肠人在天涯【解析】(2)本曲前三句写景“断肠人在天涯”抒情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所以“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元曲的中心句【答案】(3)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落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的走在古道上这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处呢?【解析】(3)认真阅读诗句结合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即可示例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个行人牵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纵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章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6.(2)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3)第⑦段中画线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6.(4)章鱼既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 又被渔民们称为“海底恶魔” 这两种反差强烈的角色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1)章鱼是一种善于变色(会施展“变色术”)、聪明警觉、有一定的攻击性又充满人性(母爱、有人情味)的动物【解析】(1)细读文本可知章鱼从本质来讲是一种动物它的特征有会变色术聪明警觉既是慈母又是恶魔充满了人性综合表述即可【答案】(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章鱼除了使用“变色术”以外是如何应对敌人的【解析】(2)细读第④段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章鱼喷射的液体比作是墨汁状的“烟雾弹” 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一般是为了生动形象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答案】(3)不能去掉“一般”表明章鱼妈妈通常情况下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他特殊情况去掉“一般”则表明章鱼妈妈一定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没有其他情况表述不准确用“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3)首先回答“不能去掉” “一般”表示这只是在通常的情况下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则语气过于肯定与实际情况不符“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案】(4)不矛盾说雌章鱼是“慈母”是因为雌章鱼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当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甚至会因饥饿和劳累死在子女身旁说章鱼是“海底恶魔”则是因为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解析】(4)细读最后两段可知雌章鱼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这体现了它慈母的一面但同时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又是异常凶猛而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所以说它是“海底恶魔” 两者不是一个方面所以并不矛盾7.(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7.(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7.(3)画线句“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一句中“大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7.(4)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7.(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答案】(1)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解析】(1)从第二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第三段“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第六段“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进行概括即可【答案】(2)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解析】(2)根据“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可知应往前寻找论点作者举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前一段中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答案】(3)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并非全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也有个别的除外【解析】(3)解答此题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大都”的作用联系整个句子、整个段落的内容“大都”是限制范围的词语表示大多数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但并不是全部都这样去掉后意思表达过于绝对不实事求是与原意不符而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严密地论证论点因此不能删掉【答案】(4)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解析】(4)通读选文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首先在最后一段找到“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句话和题目“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结合起来然后紧接着在文章后面可找到两点答案【答案】(5)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5)解答时可根据文中提到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如根据“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现状可知我们要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根据“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可知我们要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观点论述】去年10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全民关注早期网络有消息称公交车是为避让逆行小轿车而坠江的小轿车司机因此背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不堪其扰几近崩溃真相澄清后网络上的叫骂声才终于止息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全民自媒体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传言?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8.(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中的一则古代寓言有关请将这一寓言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8.(3)【对联续写】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上联投杼逾墙真真假假不轻信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网络传言有很多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传播不当会给相关责任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对待网络传言应做到尊重事实不轻易相信不在事实不清楚前轻易传播【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根据的网络传言是不可信的所以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网络传言不要轻易相信、传播【答案】(2)宋国的丁氏穿井省下一个人的劳力于是就说穿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是人们越传越悬最后成了穿井穿出一个人来国君知道后派人调查还原了真相【解析】(2)题目要求结合寓言故事简要叙写应该抓住主要事件来叙述不超过60字【答案】(3)穿井得人虚虚实实要看清【解析】(3)题目要求续写下联应符合对联要求“穿井得人”对“投杼逾墙” “虚虚实实要看清”对“真真假假不轻信”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以上三个选段均出自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的著作《_______________》曾译作《_______________》9.(2)上面选段中作者眼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A)—()(B)—()(C)一()9.(3)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卡特说“我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毛泽东”美国第四十二位总统克林顿评价说“毛主席无愧于世界级领袖” 结合书中的情节内容写出你最欣赏毛泽东的三点领袖品质【答案】(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解析】(1)阅读上述语段由“红军”等语句可知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答案】(2)周恩来, 徐海东, 邓发【解析】(2)作答此题需熟练掌握名著内容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根据第一段中“背弃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内容可知(A)是周恩来根据第二段中“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等内容可知(B)是徐海东根据第三段中“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青铜色的脸上露出了恶作剧的笑容”“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硬邦邦的制服”等内容可知(C)是邓发【答案】(3)①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的书迷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苏维埃掌权人物》)②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说)没有国民党的合作我们目前的力量是不足以在战争中抵抗日本的南京必须参加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两大政治力量……(《别了红色中国》)(毛泽东说)……因为中国打败帝国主义意味着摧毁帝国主义最强大的一个根据地如果中国赢得了独立世界革命就会非常迅速地发展(第十二篇之《蒋、张和共产党》)③天生精明与智慧的经济学者与预言家(毛泽东说)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那末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从前更多的机会四亿五千万人民生产和消费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国人来管的事情而必须要许多国家来参加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巨大的潜在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够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全世界文化……(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④感情深邃、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长者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⑤当机立断果敢的当家人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解析】(3)作答此题需熟练掌握名著内容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毛主席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的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毛主席具有英雄气质毛主席的英雄气质可以说是他特征最为鲜明的气质他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毛主席具有求真、善事、自信气质“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善事包括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超越于“自发”的“大自觉” 自信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种坚定的自我价值体现毛主席具有风雅气质毛主席一生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毛主席具有平民气质毛主席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一生保持平民本色同时他也是一位感情深邃、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长者可据此结合名著情节进行作答任选三点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温馨提示: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⑤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根据提示写相应的名句。
①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共4分,每小题2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lǚ。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羸.弱(léi)蹒.跚(pán)步lǚ(履)(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帐蓬”,正确写法是“帐篷”。
(2分)(3)“羸弱”在文中的意思是:瘦弱。
“羸”的意思是:瘦。
(2分)(4)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得分: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拖拽.(zhuài)毋.宁(wù)吞噬.(shì) 海市蜃.楼(shèn)B.羸.弱(léi) 告罄.(qìnɡ)无虞.(yú) 怏.怏不乐(yānɡ)C.拖曳.(yè) 湮.没(yān)炽.热(zhì) 毛骨悚.然(sǒnɡ)D.溯.流(sù) 厄.运(è)俯瞰.(kàn) 屏.息凝视(bǐ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吞噬疲惫保祐心有灵犀B.遨游合拢蔚蓝千均重负C.点缀钦佩迟钝天涯海角D.蒙眬闲暇严谨忧心冲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终于考到了全班第一,看着他拿着试卷耀武扬威....、幸福满面的样子,我也替他高兴。
B.尽管寒冬一直赖着不肯离去,广州的春天还是姗姗来迟....,柳叶绿了,桃花红了。
C.我和好友约好在滨江公园见面,不一会儿他就不期而至....了。
D.“小博士”刘扬同学见多识广,又善于用语言表达,说起话来总是语无伦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袁隆平爷爷一辈子躬耕田野,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B.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慧社区正悄悄地从愿景走向现实。
C.本次科技文化博览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科技爱好者为主。
D.近年来,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不断增强,载人航天硕果累累。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B.《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
C.《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文言长篇志怪小说,主要讲述狐鬼怪谈、奇闻逸事,意在劝善惩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检测卷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毋宁(w u)吞噬(sh 1)怏怏不乐毛骨耸然B.羸弱(1 6 )告罄(q in g)语无伦次海市蜃楼C.无虞(y u)合拢(l ®g)屏息凝神五脏六腑D.厄运(P)河干(g n)心有灵犀不期而致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B.—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C.他们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蓬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D.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B.挪威国旗飞扬跋扈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现在一想起自己读中学的时候,当着客人的面念念有词.地反驳父亲的情景,心里就不好受。
D.在地铁上看到那惊人的一幕让我头晕眼花.,太不可思议了。
4.下列填入横线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A.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B.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C.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D.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修改句子。
(4 分)①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我的体重大约140公斤左右。
②虽然看起来分量不轻,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 。
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跟小伙伴着陆器都辛苦地进行了“瘦身” ,没有一丝“赘肉”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嬉.戏(xī) 呈.报(chéng) 较.量(jiào) 赫.赫有名(hè)B.爵.士(jué) 澄.澈(chēng) 称.职(chèn) 踉踉跄.跄(qiàng)C.妥.当(tuō) 炫.耀(xuàn) 钦差.(chāi) 杞.人忧天(qǐ)D.滑稽.(jī) 女娲.(wā) 庇.护(bì) 莽.莽榛榛(máng)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你再执迷不悟下去就会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大家认为他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看到她吃得心满意足,母亲眉开眼笑....,笑容从脸上流淌到了心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杜绝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漫漫求医路。
D.徐盐高铁建成通车后,路程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女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B.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C.“白求恩医生对技术精益求精,”老师说,“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D.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两、三个知心好友。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一个宽阔的眼界很重要。
墙角的花,当它孤芳自赏时,万物便消散了;井底的蛙,当它坐井观天时,天地便变窄了;_______________。
可见眼界狭隘是多么可悲!A.笼中的鸟,当它冲破牢笼时,世界便开阔了B.笼中的鸟,若是冲破牢笼,世界便开阔了C.笼中的鸟,当它安于现状时,世界便缩小了D.笼中的鸟,若是安于现状,世界便缩小了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性,其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诵名家名篇,品朗读之美。
朗读《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zhù蓄绿色的水藻和澄清的河水;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感受到碧绿的菜洼和有趣的蝉蜕;朗读《皇帝的新装》,让我们感受到皇帝的滑稽和大臣的愚蠢;朗读《天上的街市》,让我们感受到明亮的街灯和牛郎织女的yōu闲……(1)将文段首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诵名家名篇,品朗读之美。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蝉蜕.( )滑稽.( )zhù( )蓄yōu闲( )(3)找出画线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í)确凿.(zuò)干涸.(hé)神采奕.奕(yì)B.粗犷.(guǎng)灼.人(zhuó)苫.蔽(zhàn)咄.咄逼人(duō)C.酝酿.(niàng)蜷.伏(quán)抽噎.(yē)随声附和.(hè)D.匿.笑(nì)鄙.薄(bǐ)棱.镜(líng)莽莽榛.榛(zhēn)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爵士钦差精至骇人听闻B.渡金港湾雕像灵机一动C.喇叭虚荣爱慕随声附和D.荒凉气慨泥潭神通广大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雄安新区使用外,还向中国、河北等地输送。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新区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
D.是否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拽出(zhuài) 告罄(qìnɡ) 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ɡ) B.毋宁(wú) 蹒跚(shān) 阴霾(mái) 毛骨悚然(sǒnɡ) C.吞噬(shì) 烧灼(zhuó) 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 D.羸弱(léi) 遨游(áo) 点缀(zhuì) 芸芸众生(yú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闲遐耐人寻味精疲力竭齐心胁力B.凛冽五脏六腑精打细算勇往直前C.遗孀姗姗来迟惊心动魄斩钉接铁D.严瑾天涯海角养精畜锐海市蜃楼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B.她用这惊心动魄的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
C.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D.如今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摆在他的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B.“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C.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D.“热,热得像……地狱。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2分)A.遗孀.(shuānɡ)点缀.(zhuì)炽.热(zhì)忧心忡.忡(zhōnɡ)B.凸.现(tóu) 吞噬.(shì) 烧灼.(sháo) 屏.息凝神(bǐnɡ)C.销蚀.(shí) 轮廓.(kuò) 啮.沙(liè) 怏.怏不乐(yànɡ)D.俯瞰.(kàn) 步履.(lǚ) 迟钝.(dùn) 心有灵犀.(xī)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分)跚跚来迟千钧一发毛骨耸然惊心动魄耐人寻味3.(2016,东营)( D )(2分)①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C.拯救贯穿弘扬D.挽救贯穿弘扬4.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B )(2分)A.这天斯科特一行人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B.飞船舱体经过改进,内壁上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
C.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D.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5.(2016,曲靖)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句子有歧义,“静静”可理解为安静,也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人名。
6.默写。
(4分)(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4)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2016,青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
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
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
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
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
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
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
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C )选文出自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尼摩船长告诉教授________。
A.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他认为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有海底地道B.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他在叙利亚海岸发现了他之前放走的鱼C.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D.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他准备带教授穿行海底地道8.(2016,荆州)综合性学习。
(7分)刚刚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利用中国经验,利用中国资源,讲述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
”小英、林子、阿莲决定以“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
他们选定的话题分别是:中国文学、中国制造、中国力量。
【小英统计的数据】历届“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统计表【林子写成的新闻】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
今年三季度,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
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轨太空家园。
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阿莲搜集的材料】中国目前承担的国际维和经费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
中国派出的军事维和人员达2720人,居世界第一。
在冲突不断、疾病肆虐、气候恶劣的地区,都有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
(1)读小英提供的图表,说说你的发现:(2分)初读图表,令人惊喜的是:曹文轩获奖,使中国在此奖项上有了零的突破。
细读图表,引人深思的是:此奖项大多被欧美所得,我们还要努力追赶。
或:我们和欧美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努力追赶。
(2)林子写成的新闻还差一个标题,他想采用对偶句式,请你帮他。
(2分)示例: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中国航天领跑,中国高铁超前;中国航天成就辉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3)阿莲综合了大家的资料,决定以“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为题,在班上组织一个一分钟演讲比赛,邀请你参加,请你准备一篇100字左右的演讲稿。
(3分)点拨: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能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角度)阐述,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二、阅读理解。
(45分)(一)(11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2)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10.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并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1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3分)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二)(12分)壮士余秋雨①自从八年前开始走上探险之路,余纯顺已无数次地想象过死亡,但从来没有想象到死亡来得那么快,毫无先兆,毫无预告。
什么也来不及想了,只觉得一团热浪翻卷几下,很快就把自己裹卷住了。
最后睁开一下眼睛,眯缝着眼睛看着前方。
什么也看不见,又什么都看见了。
远处是自己无数的脚印,而远处的远处,则隐隐约约是黄浦江畔外滩的剪影。
一个月前余纯顺回去了一次,去与故乡告别,现在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
②此时此刻。
我正在听他的一个录音,那是一个月前他匆匆来去时与一群上海大学生的谈话。
他分明在说:欧洲近代的发展与一大批探险家分不开,他们发现了大量被中世纪埋没的文明。
在中国,则汉有张骞,唐有玄奘……现在,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而他已经年老。
中国人应该超过这个纪录,这个任务由我来完成。
于是,我选择了孤独,选择了行走。
我已经走了八年,还会一直走下去。
在那远天之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③听着这些语言我十分惊讶,录音机里掌声阵阵,我想,一个长年孤独地跋涉在荒漠野岭间的灵魂,怎么会驮载着这般见识....!他,究竟应该算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般情怀④大地已有定论。
据说,不管走到哪儿,他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请停一停,壮士!”在最后树立于他告别人世的沙丘上的那块纪念木牌上,立牌者仍毫不犹豫地重复了这个古老的称呼:壮士。
⑤大家临时找来木牌,先将一小罐鲜红的油漆放在地上,一笔一画写成这个以“壮士”开头的墓碑,然后竖起,将其深深地插进沙漠,让沙漠的肌肤接受一次强烈的针灸。
在这个拒绝生命的地方,从此有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标杆。
⑥中国的土地那么大,中国的词汇那么多,大家居然统一得那么准确,可见在文化人格的一些基本概念上,仍存在着稳固的共识。
即便粗粗一打量,大家凭着直觉就可判断出眼前这个人的人格定位。
壮士,能被素昧平生的远近同胞齐声呼喊的壮士,实在是久违了。
⑦华夏的山川河岳本是为壮士们铺展的。
没有壮士的脚步踩踏,它们也真是疲沓多时了。
松松垮垮地堆垒着,懒懒散散地流淌着,吵吵嚷嚷地热闹着。
突然,如金锤击鼓,如磐石夯土,古老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壮士,他来了。
迟到了很多年,又提前了很多年.大地微微一颤,立即精神抖擞,壮士,他来了。
⑧与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壮士绝不急功近利,而把目光坚定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
以街市间的惯性目光去看,他们的行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以一种稀有的方式,提醒人们超拔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
他们发觉日常生活更容易使人迷路,因此宁肯向着别处出发。
别处,初来乍到却不会迷路,举目无亲却不会孤独,因为只有在别处才能摆脱惯性,摆脱平庸,在生存的边界线上,领悟自己究竟是什么。
(选自《霜冷长河》)13.第②段叙写“我”听余纯顺与一群上海大学生的谈话的录音,有何作用?(4分) 交代了余纯顺想要成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人的宏伟抱负,表现了他勇于挑战自然、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为下文作者由衷的赞美做铺垫,同时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第③段中加点的短语“这般见识、这般情怀”具体指什么?(2分)选择孤独,选择行走,并一直走下去,成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人。
15.请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华夏的山川河岳人的情感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没有壮士脚步踩踏时的疲沓状态。
16.壮士与一般的成功者相比,有何不同?(3分)①壮士不急功近利,而把目光坚定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②以一种稀有的方式,提醒人们超拔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③向着别处出发,摆脱惯性,摆脱平庸。
(三)(22分)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