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全套基础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题训练(超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题训练(超全)

七下第一单元字词复习姓名学号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菜畦.桑葚.斑蝥.攒.成讪.笑木屐.蝉蜕.环谒.脑髓.秕.谷泯.然yōng肿花pǔ鸡毛dǎn子人迹罕.至确záo书shú人声dǐng沸肿zhàng 叮zhǔ恐jùlí歌zhà栏páihuái 玉zān yì人日pān 长吟.沼.泽骇.人瞬.息丑陋.嫉.妒油蛉.tìtǎng gāngà雨péng 缠络.鉴.赏不能称.前时宿儒.二、给下列加点词解释或解释词语高枕而卧相宜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或以..邑人..钱币乞之..伤.仲永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父异焉..其名收.族..稍稍宾客....其父自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父利.其然.也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材人远..天贤于...受之..众人仲永之通悟záo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得.为众人而已.耶确yōng肿攒.成收敛.人迹罕.至鉴赏宿儒.人声dǐng沸.lí歌荒草萋萋讪笑瞬息机关三、填空1、安徒生是---------(填国名)著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已学过他的童话有----------和---------等课文都选自---------译的《》。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信吧,-----------------。

”本诗的作者是--------,------(填国名)诗人。

著作有《》、《》、《》等,他的创作对该国的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史称“---------------”,高尔基称他是“-------------”。

《未选择的路》选自《》,作者是----国诗人-------,他曾走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又因他处于传统和现代派诗歌交替时期,常被称为“-------------”。

初一下语文基础试题及答案

初一下语文基础试题及答案

初一下语文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旖旎风光B. 栩栩如生C. 心旷神怡D. 怏怏不乐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人之口?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生病了,但是仍然坚持工作。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读了还想再读。

答案:B4.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形容文章或讲话的结尾非常精彩。

B.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复杂,难以用一句话说清楚。

C. 一诺千金:形容人非常守信用。

D. 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事物或方法有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水静静地流淌。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__》。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3.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这句话体现了他的________精神。

答案:忧国忧民4.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

答案:虚心学习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水调歌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

答案:《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讲述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为了解决箭矢不足的问题,利用雾气和敌军的恐惧心理,巧妙地从曹操的水军那里“借”来了大量的箭矢。

2. 请解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题训练(超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题训练(超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题训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悄怆(chuàng)B.狡黠(xiá)拮据(jū)C.沙砾(lì)羁绊(bàn)D.亘古(gèn)拾级(shè)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狂澜、不毛之地B.愠怒、花团锦簇C.沉湎、随声附和D.恪守、大庭广众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谣言便传得慢了。

(传播)B.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C.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会儿)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词)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王》通过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展现了老王的生活状况和性格特点。

B.《台阶》中父亲造新屋、筑高台阶,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

C.《卖油翁》通过记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D.《驿路梨花》中,通过“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讲述了一个关于梨花的故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卖油翁》中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是佩服的。

()7.《台阶》中,新台阶的建成标志着父亲理想的实现。

()8.《老王》中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是想要得到“我”的回报。

()9.《驿路梨花》中,瑶族老人送粮、打水、修门等,都是受梨花之托。

()10.《大自然的语言》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把大自然的事物人格化,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出自宋代词人____的《____》。

12.《爱莲说》中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最能概括莲花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

(完整版)初一语文基础练习

(完整版)初一语文基础练习

一、语文基础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ān)绮.丽(qí)不屈不挠.(náo) B.哺.育(bǔ)粗犷.(ɡuǎnɡ)刚正不阿。

(ē) C.猝.然(cù)侥.幸(jiǎo)称.心如意(chènɡ)D.干涸.(kū) 参.差(cēn) 杳.无消息(yǎo)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张灯节彩,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B.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C.明察秋毫的办案能力往往来自周密的思考和认真的分析。

D.盛夏的百花山,蓝天白云,绿草鲜花,蜂飞蝶舞,充满诗情画意。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温.情温.故知新B.著名.莫名.其妙C.鼓.励一鼓.作气D.和.蔼心平气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5.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

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造型,是中国筑巢引凤、对外开放形象的象征,场馆灰色的钢结构框架与红色的碗状看台吻合了灰墙红门的老北京胡同特色。

A.惟妙惟肖B.巧妙绝伦C.妙手偶得D.异想天开6.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 ),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部编版人教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初一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初一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训练一.基础题(150分)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

(20分)(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1分)(3)《竹里馆》写出有明月相伴而并不孤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分)(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1分)(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6)请把岑参的《逢入京使》默写完整。

(4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2分)(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2分)(9)《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分)(10)灾情就是命令,营救就是战争!刚接到救援指令,天南海北的人民子弟兵们就从各自驻地匆匆赶往玉树地震灾区,正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所描绘的那样。

(2分)(11)军旅生活自古以来就艰苦备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描写,《木兰诗》中类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空1分,共95分)(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 jī( 奠基 )人和开拓者。

(2)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dāng zhī wú kuì( 当之无愧 )的。

(3)当初xuǎn pìn ( 选聘 )他们的人,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zhì yǒu ( 挚友 )。

(5)与此同时还有一些yáo yán ( 谣言 )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部编版))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测试一一、积累与运用(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絮.说(xù) 粗拙.(zhuó) 震悚.(sǒng) 诘.问(jié)B.涎.水(xián) 蹒.跚(mán) 荒僻.(pì) 愧怍.(zuò)C.尴尬.(gà) 晌.午(shǎng) 哀悼.(dào) 头颅.(lú)D.滞.笨(zhì) 惶.急(huáng) 憎.恶(zèng) 门槛.(kǎ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霹雳烦琐肿胀微不足到B.书斋取谛镶嵌大庭广众C.糟糕烦燥醒悟自言自语D.微颔酌油厚道言外之意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一双球鞋、一个篮球、一套校服……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栩栩如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3分)跨入新世纪以后,杨绛在整理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

A.跨入新世纪杨绛整理钱锺书遗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基础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基础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基础同步练习(附答案)【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1 邓稼先1.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____________。

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____________。

他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曙光集》等。

2.文体知识3.字词汇总(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氢.弹( ) 夐.( ) 颤.抖( ) 华裔.( ) 大厦.( ) 孕.育( ) 元勋.( ) 罗布泊.( ) 难堪.( ) 筹.划( ) 无垠.( ) 妇孺.皆知( ) 拓()拓本()开拓殷()殷红()殷切露?()锋芒毕露()露脸强()强占()强迫()倔强参()参加()人参()参差不齐鲜()鲜为人知()鲜艳 (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sh ǔ( )名y íng( )带日x ūn( )y áo( )言仰m ù( ) zh ì( )友p áng( )徨di àn( )基ái( )症呼xi ào( ) 鞠躬尽cu ì( ) 马革gu ǒ( )尸选p ìn ()驰ch ěng ()家y ù()户晓手y ù() ?眼ku àn ɡ()ku àn ɡ()架z ū()借z ǔ()咒z ǔ()碍z ǔ()辈沉m ò()罢ch ù()y ǒu ()黑狡xi á()t ǎn ()白t ǎn ()护d ǎn ()小d àn ()子(3)【理解词义】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筹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家喻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锋芒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教版初中七年下语文基础训练题带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下语文基础训练题带答案

一.(共 1 小)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无的一是()(ó)食(ì)A.确.zu.m秕谷(ǐ)熙熙攘攘(ǐ ).b. d ngB.菜畦.(qí)油蛉.(l ngí)蝉(tu ō)流倜( t ì)..(ào)捕(ǔ)C..l.b箔(bó)人( cuán)..甲(ī)宿儒(ú)D.盔.ku.r斑蝥(áo)朝花夕拾(āo).m.zh二.基知(共16 小)2.下面文字,依照要求答。

中国文化广博广,无不在。

它溶于翰墨香,徜徉于江南小路,旋在俏壁檐我被种厚的文化气味包着。

(1)找出文段中两个字,并且更正。

改改(2)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点符号。

3.下面一段文字,达成后边的目。

文明,是沙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霖,,。

我市的文明城市建工作正展开的如火如t ú。

开山夫妇哨、雷、最美村教⋯⋯一批富裕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文明故事,凸了港城文明城市建的新高度。

些人物和故事,或如一春,或如一hóng清泉,人以精神的慰和心灵的滋。

日前,“‘画’ 港城‘漫’ 文明”系列漫画作活已正式( A.启 B.起).多位美人士将以 zhēn、四格、等多种漫画形式,(A.声色B.活灵巧)地描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向座城市中文明的者致敬。

( 1)依据拼音写出字。

(2)在文中空缺出适合的。

(3)模仿文中划的句子,写两个句子。

4.下面的文字,达成(1)( 3)。

桑数千,磨百代人。

中国法用它那的甲骨文、沉雄的篆、典雅的隶、的楷、的行、的草,陶治了方,熏陶了世界,人文明作出献,炎黄子得荣光,它是夏文化的瑰.宝,世界的奇葩.。

学中国法,就要推测那横万象的点画,斟酌那千恣百的构,探究那疏密相当的布局,领会那提按挫的律,跪拜那揖开合的神思,沉迷那曲.的意韵音的奏、舞蹈的逢望、数学的比率、力学的原理、平面的构.成⋯⋯都造化在一同,交相,灵光四射,那是何等人的画面啊!(自《少儿法自修》)( 1)挨次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A. huá i bācuōyùnB. guīpācuòyùnC. huá i pācù o yò ngD. guībācū o yò ng( 2)文中画写全都正确的一是A.桑陶治灵光四射B.陶治推测交相C.推测跪拜曲D.跪拜造型千恣百( 3)在文中空白挨次填上正确的修,最适合的一是A.洒狂古朴庄重B.古朴狂庄重洒C.狂洒庄重古朴D.古朴庄重洒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下册全套基础练习题七年级语文基础练习(一)-----处填空,()处注音:攒( ) 拗( )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蟋蟀( ) 臃( )肿脑髓( ) 书塾( ) 蝉蜕( ) 人声鼎( )沸缠络( ) 竹筛( ) 渊博( ) 锡箔( ) 长吟( ) 鉴( )赏宿( )儒( ) 斑蝥( ) 油蛉( ) 叵( )测秕( )谷衣襟( ) 肿( )胀麻渣( )花圃( ) 骊( )歌掸( )子叮嘱( ) 玉簪( )花再___再___ 人迹___( )至情不自___( ) 讪( )笑吐绶( )鸡沮( )丧___( )人听闻木屐( ) 嫉( )妒( ) 来势___ ___( ) 忧郁( ) 瞬( )息伫( )立荒草___ ___( ) 世隶( )耕邑( )人___( )前时之闻日扳( )环谒( )泯( )然卒( ) 山巅( ) 澎( )湃( ) 狂澜( ) 浊( ) 流哺( )育踱( )步思量( ) 哽( )住祈( )祷( ) 郝( )叟( ) 懊( )悔气氛( ) 险峻( ) 崎( )岖( ) 阻抑( )奇趣___生亦___ ___是回环___ ___ 魄( )势坎( )坷( ) 炽( )痛嗥( )鸣斑( )斓( ) 怪诞( ) 亘( )古镐( )头默契( ) 田垄( ) 蚱蜢( ) 污秽( )谰( )语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 )头燕( )山胡骑( ) 戎( )机啾啾( ) 朔( )气金柝( ) 军帖( ) 对镜帖( )花黄著( )我旧时裳( ) 策勋( )十二转( ) 云鬓( ) 至死不懈( ) 元勋( ) 尽瘁( ) 妇孺( )皆知赫( )然迥( )乎不同( )淋漓锲( )而不舍重荷( ) 深邃( ) 磐( )石喧嚣( ) 踌躇( ) 荒谬( ) 白皙( ) 义愤填膺( ) 滑稽( )鲜( )为人知潺( ) 惮( ) 攒掇( ) 桕( )树凫( )水亢( )奋羁( )绊蓦( )然磅礴( ) 戛( )然惬( )意蘸( ) 汀( ) ( )不齐褶( )裙叱咤( )风云浑身解( )数颦蹙( ) 雏( )鸟粲( )然嗣( ) 曳( ) 拽( ) 吞噬( ) 羸( )弱告罄( ) 姗姗( )来迟( )不乐步履( )癫( )狂泅( ) 斫( )痕虞( ) 崔巍( ) 阴霾( ) 梦( )以求余迫不待垂蔓( ) 眸( )子呷( )嘴娴( )熟对峙( ) 眼花乱略胜一恍惚( ) 沟壑( ) 抽搐( ) 面面( ) 鬣( ) 剽悍( ) 遒( )劲畸( )形窥伺( )妒忌( ) 黠( ) 苫( )蔽(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卷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原名,我国伟大的、、。

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写出两篇)。

2、《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作者是(国家)的,此文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吗?请你再写出他的三部作品、、。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国诗人,著名诗作有、、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未选择的路》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4、《伤仲永》选自,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之一。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5、《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由个乐章组成。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我们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也提到这位著名作家。

7、《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8、《木兰诗》是我国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代编的。

9、《邓稼先》的作者是籍华裔1957年“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10、《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

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和。

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被誉为“巨匠”的国作家,代表作有、 .12、《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字,是代的家、家。

13、《社戏》的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等。

《社戏》中的“社”原指,在绍兴,“社”是一种。

14、《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15、《观舞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的作品,原名,福建长乐人。

我们读过她的《》《》、《》等作品。

16、《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本文的作者是代。

《虞初新志》是代编选的小说。

17、《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国家)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和方面。

X k b 18、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国小说家写的《》。

“”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课文《》就选自此.19、《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的一篇演讲,为了悼念1986年1月28日,美国“”号航天飞机失事中牺牲的英雄们。

20、《夸父逐日》选自《》,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两小儿辩日》选自《》,是涉及我国古代大思想家的故事。

21、《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

22、《马》的作者,国家、家。

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23、《狼》选自短篇小说集《》,作者,字,别号,是代人。

“聊斋”是名,“志”的意思是,“异”在标题中的意思是;这个书名的意思是(三)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3.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A.呓语( )B.中间( )C.曳屋许许声(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②虽人有百手虽: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④两股战战股:⑤几欲先走6.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内到屋外。

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7.找出本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翻译下面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10.这段文字写的场景,表演一次从火到火的情景。

11、作者简介:________,字铁崖,______代福建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学集》和《湖舫存稿》。

12、注音:少顷()()犬吠()呓语()叱()齁()倾侧()中间()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13.本段中表示声音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__(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______(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应译为:《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未尝( )识书具。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2.句中加点词的作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稍稍宾客其父D、父利其然也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6、方仲永变成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从他父亲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仲永本身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释文中加点儿的字父异焉(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泯然众人矣()9、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借旁近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邑人奇之___________________11、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说明。

12.《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

“伤”,这里有和的意思。

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