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_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训练答案(2)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_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训练答案(2)

初⼀上册语⽂基础训练答案_七年级语⽂上册基础训练答案(2) 初⼀上册语⽂基础训练答案(三) 第15课古代诗四⾸ ⼀、⼆、略 三、1.⑴“平”字形象地写出潮⽔上涨与岸齐平的景象,与“阔”字相照应,描绘出⼀⽚开 阔的景象。

⑵思念家乡、思念亲⼈ 2. ⑴燕啄春泥草没马蹄喜悦 ⑵“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这⾥形象地写出春花就要姹紫嫣红开遍,令⼈眼花 缭乱的美景,富有动态之美。

3.景物烘托⼗悲凉天涯游⼦的悲哀及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第8页 第16课化⽯吟 ⼀、 1.2.略 3.张锋《科学24⼩时》会讲话的奇异的化⽯赞颂 4. ⑴把“⽆穷的”和“蕴藏着的”换位⑵删掉“不”字 5. B ⼆、1.运⽤⽐喻的修辞⽅法,把化⽯⽐作珍贵的密码,⽣动形象地写出化⽯蕴含着珍贵的⽣ 命信息,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2.照应开头,有问有答,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完整。

总结全⽂,点明中⼼。

三、1.⑴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2.乌龟⾮要学飞翔,结果摔死的悲剧任何事物都有⾃⼰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第17课看云识天⽓ ⼀、 1.略 2.⑴朱泳燚说明⽂如何看云识天⽓ ⑵说明事物的情况、特征或道理的⽂体举例⼦、列数字、作⽐较、打⽐⽅、下定义、作 诠释、摹状貌、分类别等 3.⑴将“幡然悔悟”改为“恍然⼤悟” ⑵将“振振有词”改为“慷慨陈词” 4.语⽂是⼀座绚丽的花园,优美的诗⽂让我流连忘返,⽣动的课堂让我获益匪浅。

⼆、1.⑴运⽤⽐喻的修辞⽅法,把云⽐作⽻⽑、鱼鳞、⽺群、棉被等形象,⽣动形象地写出 云的姿态万千、变化⽆常。

⑵运⽤⽐喻修辞⽅法,把卷云⽐作⽩⾊的⽻⽑和洁⽩的绫纱,⽣动形象地写出卷云洁⽩、轻 盈的特点。

参考答案第9页 2.⑴打⽐⽅⑵作⽐较 3.⑴“往往”和“常常”起限制作⽤,准确地说明薄云常是晴天的象征,低⽽厚密的云常是 阴天的象征,⽽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

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语⾔的准确性。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二单元秋日撷英精品赏读3 山行一、jìng;xiá;shuāng;sài;zhàng;yān;lè;qiāng;mèi;yǐ二、1、略2、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3、改句不好因为“美”仅仅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仅仅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三、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1、这里的“迷信”意思是“执着而虔诚地热爱”2、“载着梦的船”比喻梧桐树的落叶这个比喻用得好,它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纯真而又独特的想象:飘落的梧桐叶承载着种子的希望3、一方面因为与自己一样热爱秋天的朋友远在他乡,另一方面,作者感到,人们大都醉心于春天的温柔和夏天的炽热,却不会欣赏秋天的严肃、成熟、神圣与深度4、因为作者认为秋天不会华而不实、浮躁喧哗,它是安静纯朴的,有着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又有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希望5、略4 天净沙秋思一、略二、“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三、有道理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四、曲中之人之所以“断肠”,是因为他远离故乡,骑着瘦马冒着西风,漂泊在天涯乌鸦归巢了,路人也回到了小桥流水边炊烟袅袅的家,而他,依旧漂泊这个切,怎不令他痛苦得有如断肠?五、略注意选择那些能表现意境的意象,如果富有个性,就更好了一、1、因为西风吹送给作者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2、有声:一切虫儿的歌唱;有色:水的澄清;有味:花的芬芳3、(1)A句中写天,“庄严而纯洁”,赋予天空精神内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就不但仅客观的天色,而同时包含了自己对天空的景仰与喜爱,所以A句更好(2)A句写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联想丰富,恰倒好处地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们活泼可爱的情态,所以A句更好(3)A句使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翠鸟比作“绿衣仙女”,又相对应地写她清晨的啼鸣,“仿佛报道晨妆才了”,更显得娇媚可爱,而天地间也所以显得情趣横生,所以A句更好4、作者将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表明在作者心目中,秋天与春夏一要,都有盎然生机这样写,才更突出“感谢西风”的主题比较感悟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一、略二、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四句都能体现高远的视野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居然到了无边的水准,满眼都是,充满上下天地之间长江滚滚而来,奔流持续,具有了广阔的时空感这两句有形有色,有声有状,有叠词对仗造成滔滔滚滚的声势;显出磅礴的精神气度,所以是诗中最有气魄的诗句3、诗人多年仕途坎坷,漂泊不定、寄寓异乡;迟暮之年百病缠身,举目无亲,孤独潦倒重阳登高,萧索空阔的景物触动了他对国事民生的忧虑、壮志难酬的悲怆,也引发了他的羁旅之愁、苦病之悲1、黄叶的形态是平静的,仿佛就是一座大理石的浮雕,色彩与线条都是最简单的,却又是最和谐的作者想借此赞美黄叶成熟、从容的气质和朴实无华的精神2、落叶的迟迟不肯落地,它的流浪者的姿态,也许正是在提醒人们:成熟并不是死亡,消失是暂的,创造是永久的……3、不好因为原句把黄叶比作“晒太阳的老人”,写它们“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的神韵:安详、从容、豁达,对世界充满慈爱与期望如果改作客观的陈述,这个精神就难以传达了4、使用了拟人手法至于此中含义,言之成理即可快乐探究秋颂落叶一、1、作者为了对下面所写的秋天的法桐实行反衬,以此渲染秋天的落叶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很残酷2、如:“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我觉得这很残酷;“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3、重在谈出自己的个性感受,言之成理如:这是个很美的句子,它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传达着一种轮回;而“悠悠”“寂寂”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不但准确,也使得美感增强了4、略能抓住事物“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的特征来谈即可1、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主旨,揭示月亮对于大千世界的意义2、月亮照出的世界是变化无穷的得意与悲哀,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圆的完成;而人生,也仅仅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自己应该从容面对人生的成败、生死、祝福自己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自己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3、文中引用“吴刚伐桂”的典故,是为了引出对“工作”的思考:人是否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不能歇息的工作;也为下文参透生命中工作的意义作铺垫4、第⑥段中划线句的内容是在列举人生、世事都在周而复始地轮回运转,这正是月亮本身的“圆”的形状所带给人们的联想☆5、主要有:①写法上,都富于抑扬的变化,仅仅《对月》是先抑后扬,而《落叶》是感情上先扬后抑,再进入理性的扬;②对主题的表现上,都是借取客观景物来阐释人生哲理③作品的主题,反映了作者在同一时期的对人生的彻悟,具有同样的理性与豁达体验成功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残、覆、缭、寥、绰、憬2、(1)wù;(2)chán;(3)zhì;(4)wà;(5)wǔ;(6)ē nuó;(7)zhǔ3、D.4、略5、不散的阴霾,在落木瑟瑟的大地上空沉吟在微潮的寒意中,远山似乎正在做着凄清的梦,等待着迟到的飞霜风过处,唏呖呖的雨声宛若飘渺的横笛,要唱给瘦水中卸去红妆的枯荷而她却依旧伫立,依旧静默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使用“姮娥奔月”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英雄将迟暮却壮志难酬的内心矛盾2、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但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句词还能够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清晨,三峡是明丽的;中午,三峡是热烈的;下午,三峡是青雾笼罩,平静幽深;夜里,静静谧如眠(意思对即可)2、(1)(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2)(中午)(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3)(下午)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4)(夜里)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3、略三、作文。

(完整版)初一语文基础练习

(完整版)初一语文基础练习

一、语文基础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ān)绮.丽(qí)不屈不挠.(náo) B.哺.育(bǔ)粗犷.(ɡuǎnɡ)刚正不阿。

(ē) C.猝.然(cù)侥.幸(jiǎo)称.心如意(chènɡ)D.干涸.(kū) 参.差(cēn) 杳.无消息(yǎo)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张灯节彩,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B.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C.明察秋毫的办案能力往往来自周密的思考和认真的分析。

D.盛夏的百花山,蓝天白云,绿草鲜花,蜂飞蝶舞,充满诗情画意。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温.情温.故知新B.著名.莫名.其妙C.鼓.励一鼓.作气D.和.蔼心平气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5.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

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造型,是中国筑巢引凤、对外开放形象的象征,场馆灰色的钢结构框架与红色的碗状看台吻合了灰墙红门的老北京胡同特色。

A.惟妙惟肖B.巧妙绝伦C.妙手偶得D.异想天开6.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 ),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1]〕第二单元秋日撷英精品赏读3 山行一、jìng;xiá;shuāng;sài;zhàng;yān;lè;qiāng;m èi;yǐ二、1、略2、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3、改句不好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三、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1、这里的“迷信”意思是“执着而虔诚地热爱”2、“载着梦的船”比喻梧桐树的落叶这个比喻用得好,它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纯真而又独特的想象:飘落的梧桐叶承载着种子的希望3、一方面因为与自己一样热爱秋天的朋友远在他乡,另一方面,作者感到,人们大都醉心于春天的温柔和夏天的炽热,却不会欣赏秋天的严肃、成熟、神圣与深度4、因为作者认为秋天不会华而不实、浮躁喧哗,它是安静纯朴的,有着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又有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希望5、略4 天净沙#秋思一、略二、“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三、有道理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四、曲中之人之所以“断肠”,是因为他远离故乡,骑着瘦马冒着西风,漂泊在天涯乌鸦归巢了,路人也回到了小桥流水边炊烟袅袅的家,而他,依旧漂泊这一切,怎不令他痛苦得有如断肠?五、略注意选取那些能表现意境的意象,如果富有个性,就更好了一、1、因为西风吹送给作者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2、有声:一切虫儿的歌唱;有色:水的澄清;有味:花的芬芳3、(1)A句中写天,“庄严而纯洁”,赋予天空精神内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就不只是客观的天色,而同时包含了自己对天空的景仰与喜爱,所以A句更好(2)A句写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联想丰富,恰倒好处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们活泼可爱的情态,所以A句更好(3)A句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翠鸟比作“绿衣仙女”,又相应地写她清晨的啼鸣,“仿佛报道晨妆才了”,更显得娇媚可爱,而天地间也因此显得情趣横生,所以A句更好4、作者将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表明在作者心目中,秋天与春夏一要,都有盎然生机这样写,才更突出“感谢西风”的主题比较感悟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一、略二、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四句都能体现高远的视野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居然到了无边的程度,满眼都是,充满上下天地之间长江滚滚而来,奔流不断,具有了广阔的时空感这两句有形有色,有声有状,有叠词对仗造成滔滔滚滚的声势;显出磅礴的精神气度,所以是诗中最有气魄的诗句3、诗人多年仕途坎坷,漂泊不定、寄寓异乡;迟暮之年百病缠身,举目无亲,孤独潦倒重阳登高,萧索空阔的景物触动了他对国事民生的忧虑、壮志难酬的悲怆,也引发了他的羁旅之愁、苦病之悲1、黄叶的形态是平静的,仿佛就是一座大理石的浮雕,色彩与线条都是最简单的,却又是最和谐的作者想借此赞美黄叶成熟、从容的气质和朴实无华的精神2、落叶的迟迟不肯落地,它的流浪者的姿态,也许正是在提醒人们:成熟并不是死亡,消失是暂的,创造是永久的……3、不好因为原句把黄叶比作“晒太阳的老人”,写它们“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的神韵:安详、从容、豁达,对世界充满慈爱与期望如果改作客观的陈述,这一精神就难以传达了4、运用了拟人手法至于此中含义,言之成理即可快乐探究秋颂落叶一、1、作者为了对下面所写的秋天的法桐进行反衬,以此渲染秋天的落叶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很残酷BR>2、如:“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我觉得这很残酷;“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3、重在谈出自己的个性感受,言之成理如:这是个很美的句子,它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传达着一种轮回;而“悠悠”“寂寂”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不仅准确,也使得美感加强了4、略能抓住事物“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的特征来谈即可1、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主旨,揭示月亮对于大千世界的意义2、月亮照出的世界是变化无穷的得意与悲哀,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圆的完成;而人生,也只是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自己应该从容面对人生的成败、生死、祝福自己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自己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3、文中引用“吴刚伐桂”的典故,是为了引出对“工作”的思考:人是否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不能歇息的工作;也为下文参透生命中工作的意义作铺垫4、第⑥段中划线句的内容是在列举人生、世事都在周而复始地轮回运转,这正是月亮本身的“圆”的形状所带给人们的联想☆5、主要有:①写法上,都富于抑扬的变化,只是《对月》是先抑后扬,而《落叶》是感情上先扬后抑,再进入理性的扬;②对主题的表现上,都是借取客观景物来阐释人生哲理③作品的主题,反映了作者在同一时期的对人生的彻悟,具有同样的理性与豁达体验成功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残、覆、缭、寥、绰、憬2、(1)wù;(2)chán;(3)zhì;(4)wà;(5)wǔ;(6)ē nu ó;(7)zhǔ3、D.4、略5、不散的阴霾,在落木瑟瑟的大地上空沉吟在微潮的寒意中,远山似乎正在做着凄清的梦,等待着迟到的飞霜风过处,唏呖呖的雨声宛若飘渺的横笛,要唱给瘦水中卸去红妆的枯荷而她却依旧伫立,依旧静默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姮娥奔月”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英雄将迟暮却壮志难酬的内心矛盾2、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句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清晨,三峡是明丽的;中午,三峡是热烈的;下午,三峡是青雾笼罩,平静幽深;夜里,静静谧如眠(意思对即可)2、(1)(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2)(中午)(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3)(下午)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4)(夜里)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3、略三、作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及答案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及答案一
(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 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一句古诗O
(4)朱自清在《春》一文中表现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特点的比 喻句是O
第三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淡怛(bo)浮慢(yin)废康(xu)
B.坍焉(tan)•慷慨(kang)兔秃秃(tu)
C.意衣草(xiin),山毛管(讪)M (chud)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 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 许但是O只要你满怀信心,善
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8.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
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⑵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体现作者深切 同 情 和关 怀 句 子 是O
5.答案:D解析:D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答案:B解析:B项中,作家国籍错误,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
7.示例:教室的前方镶着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 沃土。解析:分析例句,确定例句格式为“名词+的+地点+动词+名词, 不,那不是+名词,那是+定语+名词:
第二部分
1.答案:c解析:A项中,“和”应读h。。B项中,“峙”应读zh> D项 中,“肤”应读fUo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读下面的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 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 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诗人宽宏大量
B.诗人高雅风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春》一文中的是()A. 酣睡B. 燕舞C. 花香D. 雪花2.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是()A. 温暖舒适B. 寒冷刺骨C. 干燥无趣D. 湿润多雨3. 下列诗句中,出自《天上的街市》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C.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D.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4. 《古诗四首》中,下列哪首诗是写景的()A. 《观沧海》B. 《龟虽寿》C. 《饮酒》D. 《赠汪伦》5. 《世说新语》二则中,下列人物属于“方正”的是()A. 陈元方B. 杨修C. 司马昭D. 王导6.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主要表现在()A. 对母亲关爱的回忆B. 对母亲严厉的批评C. 对母亲忙碌的身影D. 对母亲病痛的担忧7. 下列词语中,与《诫子书》中的内容无关的是()A. 养生B. 情感C. 学习D. 修身8. 《狼》一文中,下列哪个情节表现了屠户的勇敢和智慧()A. 屠户与狼对视B. 屠户躲进柴草堆C. 屠户用骨头引诱狼D. 屠户挥刀斩狼9. 《荷叶·母亲》一文中,下列哪个词语用来形容母亲的笑容()A. 温柔B. 甜蜜C. 慈祥D. 妩媚10.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A. 美味的食物B. 温暖的火炉C. 亲爱的奶奶D. 美丽的圣诞树二、判断题:1. 《春》一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没有风。

()3. 《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天上的美景。

()4. 《古诗四首》中的《观沧海》是一首写景诗。

()5. 《世说新语》二则中的故事都发生在东晋时期。

()6.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生活点滴来表达怀念之情。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山的呼唤》10、(1)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2)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11、(1)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2)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览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13、答案示例:(1)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2)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14、本文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目标不懈追求的决心(或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请你记得歌唱》11、记叙了失聪的梁小坤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12、提示: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13、“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坤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

“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坤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

不矛盾。

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4、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坤那种努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

《最美好的时刻》11、(1)宁静、温馨(2)春天的夜晚12、一个八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13、使文章中心突出,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14、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人教版初中七年下语文基础训练题带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下语文基础训练题带答案

一.(共 1 小)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无的一是()(ó)食(ì)A.确.zu.m秕谷(ǐ)熙熙攘攘(ǐ ).b. d ngB.菜畦.(qí)油蛉.(l ngí)蝉(tu ō)流倜( t ì)..(ào)捕(ǔ)C..l.b箔(bó)人( cuán)..甲(ī)宿儒(ú)D.盔.ku.r斑蝥(áo)朝花夕拾(āo).m.zh二.基知(共16 小)2.下面文字,依照要求答。

中国文化广博广,无不在。

它溶于翰墨香,徜徉于江南小路,旋在俏壁檐我被种厚的文化气味包着。

(1)找出文段中两个字,并且更正。

改改(2)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点符号。

3.下面一段文字,达成后边的目。

文明,是沙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霖,,。

我市的文明城市建工作正展开的如火如t ú。

开山夫妇哨、雷、最美村教⋯⋯一批富裕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文明故事,凸了港城文明城市建的新高度。

些人物和故事,或如一春,或如一hóng清泉,人以精神的慰和心灵的滋。

日前,“‘画’ 港城‘漫’ 文明”系列漫画作活已正式( A.启 B.起).多位美人士将以 zhēn、四格、等多种漫画形式,(A.声色B.活灵巧)地描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向座城市中文明的者致敬。

( 1)依据拼音写出字。

(2)在文中空缺出适合的。

(3)模仿文中划的句子,写两个句子。

4.下面的文字,达成(1)( 3)。

桑数千,磨百代人。

中国法用它那的甲骨文、沉雄的篆、典雅的隶、的楷、的行、的草,陶治了方,熏陶了世界,人文明作出献,炎黄子得荣光,它是夏文化的瑰.宝,世界的奇葩.。

学中国法,就要推测那横万象的点画,斟酌那千恣百的构,探究那疏密相当的布局,领会那提按挫的律,跪拜那揖开合的神思,沉迷那曲.的意韵音的奏、舞蹈的逢望、数学的比率、力学的原理、平面的构.成⋯⋯都造化在一同,交相,灵光四射,那是何等人的画面啊!(自《少儿法自修》)( 1)挨次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A. huá i bācuōyùnB. guīpācuòyùnC. huá i pācù o yò ngD. guībācū o yò ng( 2)文中画写全都正确的一是A.桑陶治灵光四射B.陶治推测交相C.推测跪拜曲D.跪拜造型千恣百( 3)在文中空白挨次填上正确的修,最适合的一是A.洒狂古朴庄重B.古朴狂庄重洒C.狂洒庄重古朴D.古朴庄重洒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诗句背诵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1、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1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8、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6、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7、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
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8、(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老翁逾墙走,老父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2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0、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牍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1、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6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3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0、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4、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45、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46、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桥画舸通。

47、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5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5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5、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56、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57、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58、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59、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

6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6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荷花)
6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莲藕)
6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6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