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轮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若粒子(电荷为2e)在磁感应强度为B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运动,则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A.ℎ2eRB B.ℎeRBC.12eRBℎD.1eRBℎ答案: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2evB=m v2 R可得粒子的动量为p=2eBR 德布罗意波长为λ=ℎp=ℎ2eBR故选A。

2、如图所示,汽缸和活塞与外界均无热交换,汽缸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A和B,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平衡。

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A吸热,内能减少B.气体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C .气体A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 .气体A 和气体B 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答案:CACD .由题意可知气体A 发生等容变化,则W =0,根据ΔU =W +Q 可知,气体A 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体A 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 正确,AD 错误;B .因为中间是导热隔板,所以气体B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根据pV T =C ,又因为压强不变,故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B 错误。

故选C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改变B .β衰变是原子核外电子的电离C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D .某原子核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后,原子核的中子数少1,原子序数少1E .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答案:AA .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改变。

A 正确;BD .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β粒子,原子核的中子数少1,原子序数加1。

β衰变不是原子核外电子的电离。

B 错误,D 错误;C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不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选修3-3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选修3-3

选考题专练卷[选修3-3]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B.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有关C.水的饱和汽压不随温度变化D.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分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成“空间点阵”(2)如图1所示,在内径均匀两端开口、竖直放置的细U形管中,两边都灌有水银,底部封闭一段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左右两侧管长均为h=50 cm,现在大气压强为p0=75 cmHg,气体温度是t1=27 ℃,现给空气柱缓慢加热到t2=237 ℃,求此时空气柱的长度。

图12.(1)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既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也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B.无论用什么方式都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C.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类永动机可以制造出来D.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是有规律的(2)如图2所示,可自由滑动的活塞将圆筒形汽缸分成A和B两部分,汽缸底部通过阀门K与另一密封容器C相连,活塞与汽缸顶部间连一弹簧,当A、B两部分真空,活塞位于汽缸底部时,弹簧恰无形变。

现将阀门K关闭,B内充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A、C内均为真空,B部分的高度L1=0.10 m,此时B与C的体积正好相等,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恰等于活塞的重力。

若把阀门K打开,平衡后将整个装置倒置,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部分的高度L2是多少?(设温度保持不变)图2[选修3-4]1.(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3甲所示,波此时恰好传播到M点。

图乙是质点N(x=3 m)的振动图像,则Q点(x=10 m)开始振动时,振动方向为________,从t=0开始,终过________s,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不同路径由状态A变到状态B,已知T A=T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在过程Ⅰ中对外界做的功大于在过程Ⅱ中对外界做的功B.在过程Ⅰ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Ⅱ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C.气体在过程Ⅰ中内能的变化量大于在过程Ⅱ中内能的变化量D.气体在过程Ⅰ中吸收的热量小于在过程Ⅱ中吸收的热量答案:DA B.根据气体对外界做功的大小等于p−V图线与V轴围成的面积可知,气体在过程Ⅰ中对外界做的功小于在过程Ⅱ中对外界做的功,故A、B错误;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的大小由温度决定,又因为气体的初、末状态温度相同,则两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相同,故C错误;D.沿不同路径由状态A变到状态B,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知,在内能变化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对外做的功越多(W<0),则吸收的热量越多(Q>0),即气体在过程Ⅰ中吸收的热量小于在过程Ⅱ中吸收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D。

2、能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A.能量的消失过程B.能量创造过程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D.能量的转化传递并且逐渐消失的过程答案:C能源利用的过程是做功或传热的过程,前者是能量的转化,后者是能量的转移。

故选C。

3、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导热性能良好的注射器内,并将注射器置于恒温水池中,注射器通过非常细的导气管与压强传感器相连。

开始时,活塞位置对应的刻度数为“8”,测得压强为p0,活塞缓慢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当发现导气管连接处有气泡产生时,立即进行气密性加固;继续缓慢压缩气体,当活塞位置对应刻度数为“4”时停止压缩,此时压强为43p0。

则()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要吸收热量B.在压缩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C.泄漏气体的质量为最初气体质量的一半D.泄漏气体的内能与注射器内存留气体的内能相等答案:A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由等温变化pV=C可知,气泡内气体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即W<0;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Q>0,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A正确;B.由于注射器导热性能良好,所以注射器内的气体温度不变,据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所以在压缩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B错误;C.设单位刻度的气体体积为V0,由p0×8V0=43p0×V c解得V c =6V 0则泄漏气体的质量为Δm =6−46m =13m 故C 错误;D .温度相同时,理想气体的内能与分子数有关,可知泄漏气体的内能是注射器内存留气体的内能的一半,故D 错误。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a A n+、b B(n+1)+、c C n-、d 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B.原子序数:b>a>c>d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D.A、B、C、D四种元素处在同一短周期中2.下列能级能量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3s 3p 3d 4s B.4s 4p 3d 4dC.4s 3d 4p 5s D.1s 2s 3s 2p3.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或运动状态的描述中,不完全是专指碳原子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有六种运动状态B.L能层p能级只有一个空轨道C.L能层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D.最外层p能级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属于()A.ds区B.p区C.d 区D.s区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A.Fe [Ar]3d64s2B.O2-1s22s22p4C.Ca [Ar]3d2D.P [Ne]3s23p5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7.现有A、B、C、D、E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一半;B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1,而两者的原子序数之比为1:2;C元素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碱又能溶于强酸溶液。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压力极大,使得太阳内部每4个氢核(H 11)转化为1个氦核(H 24e)和几个正电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假设生成的所有正电子均定向移动,且正电子在8×10﹣4s 时间内定向移动形成的平均电流为8.0×10﹣8A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 ,则在这段时间内发生核聚变的氢核(H 11)的个数为( )A .8.0×108B .4.8×108C .3.2×108D .2.4×108答案:A根据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可得4H 11→H 24+2e 10 每4个氢核转化为1个氦核和2个正电子,根据公式可得q =It =8×10﹣4×8.0×10﹣8C =6.4×10﹣11C正电子个数为n =q e =6.4×10−111.6×10−19=4×108 由上可知发生核聚变的氢核的个数为正电子个数的两倍,即氢核的个数是8×108。

故选A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原子核中,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的越牢固B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C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D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答案:AA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A 错误,符合题意;B .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性质,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A.H2O B.CH4C.SiH4D.NH4+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 .H 28. 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A. S 2-: 1s 22s 22p 63s 23p 6B. N: 1s 22s 22p 3C. Si: 1s 22s 22p 63s 23p 2D. Na: 1s 22s 22p 53s 29.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Si,Ge , P, As , P, Cl D. F, S, Cl 10.某元素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B.1 C. 211, 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A .金属晶体B .分子晶体C .离子晶体D .原子晶体12,下列关于物质熔点的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 .HI >HBr >HCl >HFB .CI 4>CBr 4>CCl 4>CF 4C .KCl >KBr >KID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Na 2O Na AlF 3 AlCl 3 Al 2O 3 BCl 3 CO 2 SiO 2 920℃ ℃ 1291℃ 190℃ 2073℃ -107℃ -57℃ 1723℃A .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B .在上述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C .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D .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14、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 型的是A B CD15.x 、y 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 的阴离子与y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的原子半径大于y 的原子半径; 的电负性小于y 的电负性阴离子的半径大于y阳离子的半径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 的第一电离能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HCl>HBr>HI B.微粒半径:K+>Na+>Mg2+>Al3+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熔点:Li>Na>K>Rb17.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①NH3的熔、沸点比V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②乙醇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4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5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A.①②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18.钡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 2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NaCl相似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二,填空题共46分19.14分1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下图所示;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2等径圆球在二维空间里进行排列,可形成密置层和非密置层,在图1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属于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B属于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3将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种金属晶体的晶胞,它被称为简单立方堆积,在这种晶体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平均每个晶胞所占有的原子数目是________;20.8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晶体中C-C键的键角为 ;其中平均每个六边形所含的C原子数为个;2金刚石晶体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C原子环,其中最小的C环上有个C原子;Ba2+3白磷分子中的键角为 ,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每个P原子与个P原子结合成共价键;4 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的原子晶体;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试观察图形回答;这个基本结构单元由_____个硼原子组成,共含有________个B-B键;21. 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ab c d e fg h i j k l mn p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元素h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2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若已知i的原子半径为d,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①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 ,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②该晶体的密度为用字母表示;3c,d,e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4p的离子与4个a2e分子形成的阳离子中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22.12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A.常温常压下的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 B.标准状况下, L乙烷中共价键数目为6N A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D.1 L浓度为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2N A个钠离子E.23 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F.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 AG.标准状况下,11.2 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甲乙H.室温下,8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 AI.2 mol重水含有N A个D2O分子J.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 A个H2分子K.1 g氢气含有N A个H2分子L.22.4 L水含有N A个H2O分化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BBADA 6----10 DBDCA 11---15 AABBC 16—18 CCB 二.19.12:12非密置层. 4. 密置层 636 .120.1120 ,2 26360, 正四面体, 3412, 302111S 2S 2P 3S212, 4,——————3N>O>C4配位键,共价键,D,H,J正确画V,其他错误画X。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综合练习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3)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综合练习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3)

综合练习时间:50分钟1.(2018·南昌市高三一模)氮(N)、磷(P)、砷(As)等都是ⅤA 族的元素,该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1)N 、P 、As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As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2)NH 3的沸点比PH 3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3AsO 4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AsO 3-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As 4O 6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则在该化合物中As 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

(4)白磷(P 4)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2(小圆圈表示白磷分子)。

己知晶胞的边长为a c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则该晶胞中含有的P 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 -3(用含N A 、a 的式子表示)。

答案 (1)N >P >As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或[Ar]3d 104s 24p 3)(2)高 NH 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PH 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3)离子键、共价键 正四面体 sp 3(4)16 496a 3N A解析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所以N 、P 、As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 >P >As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As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或[Ar]3d 104s 24p 3)。

(2)NH 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PH 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NH 3的沸点比PH 3高。

2021版《优化方案》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选修3模块综合检测(选修3)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优化方案》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选修3模块综合检测(选修3) 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选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22·福州模拟)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肯定相像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的Y 原子B .原子核外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C .2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与3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 、Y 原子解析:选C 。

C 项,2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是C 原子,3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是Si 原子,两者化学性质相像。

2.已知氢分子键能为436 kJ·mol -1,氧分子键能为498 kJ·mol -1,氯分子键能为243 kJ·mol -1,氮分子键能为946 kJ·mol -1。

参考以上数据推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N 键键能为13×946 kJ·mol -1=315.3 kJ·mol -1B .氮分子中的共价键比氢分子中的共价键键长短C .氧分子中氧原子是以共价单键结合的D .氮分子比氯分子稳定解析:选D 。

氮分子的N ≡N 中的三个键不是等同的,A 错;虽然氮分子中N ≡N 键键能>H —H 键键能,但氢原子半径远小于氮原子,键长是成键两原子的核间距,H —H 键键长<N ≡N 键键长,B 错;氧气中氧原子以共价双键结合,C 错;氮分子键能比氯分子的大,D 正确。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HF 、HCl 、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增加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形分子解析:选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生物 选修三 综合测试题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填在第Ⅱ卷的答题框内,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DNA 连接酶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DNA 片段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B.将断开的两个DNA 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C.连接两条DNA 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D.只能将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而不能将双链DNA 片段末端之间进行连接 2.如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B .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C .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 .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3.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B .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B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 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 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C .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D .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5.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③需移植到发情的母牛子宫内发育B .A 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C .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D .图中a 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6.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 .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 .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二、 简答题:(66分)1. (8分)下图是科学家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获取转录因子基因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因成纤维细胞较小,过程①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时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在转录因子基因的作用下,转化为iPS 胚性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iPS 胚性细胞能不断进行__________。

(3)过程③为动物细胞融合,此过程常用____________、灭活病毒、电刺激等诱导细胞融合,融合后的Y 细胞具有 的特性。

(4)对杂种细胞Y 进行 和 后,才能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种细胞。

2.(8分)德国科学家最近培育出一种可以生产乙肝疫苗的转基因胡萝卜,通过生吃或者榨汁食用,就可以达到接种疫苗的效果,简便易行。

但科学家表示,该方法还需进一步试验来验证疫苗疗效。

右下图为乙肝疫苗的转基因胡萝卜生产部分过程的示意图。

(1)a 、b 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b 过程需以mRNA 为模板, 为原料,还需要的条件是A TP 、 、DNA 聚合酶等。

(2)除了图示方法可以获取目的基因外,请你再写出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乙肝疫苗的基因成功导入胡萝卜细胞内并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

(4)基因在胡萝卜细胞内表达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在基因工程的检测中分别用 、 方法。

3.(11)干扰素在人体中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几乎能抵御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

传统生产方法成本高、产量低,获得的干扰素在体外不易保存。

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干扰素,过程是:①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能合成干扰素的免疫细胞,从中提取,经逆转录获取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②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用酶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本质是。

③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处理,使其成为_____________,一定温度作用下,完成转化。

④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后取(上清液/菌体),经进一步处理获得产物,进行产物鉴定时可采用技术。

(2)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3)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干扰素,思路是:将相应免疫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筛选__________细胞,经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干扰素。

4.(12分)Ⅰ.我国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

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体内并实现了表达。

由于棉铃虫吃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近年推广后,已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据以上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的结果。

(2)在培育抗虫棉新品种过程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我国科学工作者采用了独创的法,将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的体细胞,再利用技术获得“转基因抗虫棉”。

Ⅱ.如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3)人类“治疗性克隆”属于生物工程中的工程。

(4)“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

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

(5)相同的胚胎干细胞,“克隆”的结果各种各样,如有的是胰岛细胞,有的是血细胞,有的是心肌细胞,究其本质原因是基因的结果。

上述“克隆”过程是建立在胚胎干细胞的和的基础上的。

(6)按上述方法克隆的器官在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

5.(10分)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为什么?。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酶,过程③必需的酶是酶。

(3)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相比,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非编码区和。

(4)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要提供胸腺嘧啶个。

(5)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再加入,才可形成C。

(6)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药剂)处理D。

6.(10分)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等。

(写3个)(2)图中①结构表示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构建重组细胞A。

②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将健康胰岛B细胞基因导入②之前要构建____________,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除含目的基因外,还必须含有等。

(4)重组细胞B在一定的细胞分化诱导剂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形成具有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培养重组细胞B的培养液中营养成分包括_____ ________(至少写两种)。

(5)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7.(7分)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至少2个)。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

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

(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和人工输入的能量。

(5)根据图示,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简答题1.(1)限制酶动物病毒(2)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增殖(3)聚乙二醇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4)克隆化培养抗原--抗体杂交检测2.(1)转录逆转录4种脱氧核苷酸逆转录酶(2)限制酶切法(3)转化(4)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反应3.(1)①mRNA 脱氧核苷酸② DNA连接环状DNA ③C a2+ 感受态细胞④菌体抗原--抗体杂交(2)设计预期蛋白质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3)杂交瘤4.(1)自然选择(2)限制酶运载体花粉管通道法植物组织培养(3)动物细胞工程(4)全能性囊胚原始性腺细胞(5)选择性表达分裂分化(6)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5.(1)不能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2)逆转录解旋(3)内含子(4)15(a--b)(5)同种限制酶相同的粘性末端DNA连接酶(6)C a CI26.(1)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早起胚胎培养(2)细胞核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内细胞团细胞(3)基因表达载体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血清、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氨基酸(5)没有免疫排斥反应7.(1)物质循环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3)化学信息(4)稻、麦、蔬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5)生产者到消费者到分解者,生产者到分解者,分解者到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