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故障点的四种实用检测方法
低压电缆故障检测方法

低压电缆故障检测方法1.非毁伤性检测方法非毁伤性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对电缆进行测量和监测,不破坏电缆结构,可以实时监测电缆的状态和性能。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非毁伤性检测方法。
(1)局部放电检测:局部放电是电缆中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局部放电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电缆绝缘中的局部放电信号来判断电缆绝缘材料的状况。
常见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包括高频电压法、超声波检测法和空气超声波检测法等。
(2)电缆电阻测量:电缆电阻测量可以判断电缆接触不良或导体断路等故障。
通常使用四线法进行电缆电阻测量,利用电流电压关系计算电缆的电阻值。
(3)电缆绝缘阻抗测量:电缆绝缘阻抗测量可以判断电缆绝缘材料的状况,包括电缆绝缘的漏阻、介质耐压等参数,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绝缘电阻测量和介质损耗测量。
2.毁伤性检测方法毁伤性检测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对电缆进行拆解或损坏来获得故障信息的方法,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但需对电缆进行破坏性操作。
(1)放电成像法:放电成像法是一种通过对电缆进行放电操作,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观察电缆表面温度分布来检测电缆故障的方法。
电缆的故障部位通常会产生异常的热量,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观察到这些异常热点,从而准确定位电缆的故障位置。
(2)剖面分析法:剖面分析法是一种将电缆截面进行切割,然后观察切面的形貌和材料结构来分析电缆故障的方法。
通过剖面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缆绝缘层、导体和护套等材料的断裂、破损或腐蚀情况,从而判断电缆的故障类型。
(3)接地故障测量:接地故障是电缆故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接地故障测量可以通过对电缆接地进行测量,如绝缘电阻测量和泄漏电流测量等,来判断电缆的接地情况和接地故障的位置。
总结起来,低压电缆故障检测方法分为非毁伤性检测和毁伤性检测两种方法。
非毁伤性检测方法主要利用测量和监测技术来判断电缆的故障情况,适用于实时监测电缆状态。
毁伤性检测方法则需要对电缆进行拆解或破坏性操作,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故障信息,但电缆将无法继续使用。
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方法

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方法电缆故障的主要种类是并联故障和串联故障。
串联故障指的是电缆当中的多个或者是一个导体存在断开情况,通常的时候,串联当中断开一个导体之前,较难发现串联的故障,只有真正出现短路情况的时候才容易发现串联故障。
并联故障是因为电缆长期超负荷运行而导致外绝缘的老化现象,进而在局部发生放电情况,导致并联故障。
而结合电缆故障被击穿的长度差异和电阻不同,能够划分电缆故障为高阻故障、低阻故障、开路故障。
1.电桥法电桥法是一种传统的电缆故障检测方法,其可以实现非常理想的效果。
这种检测方法十分便捷,有着非常高的检测精度,属于一种经常应用的电缆故障检测方法。
可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因为电桥电压差和检流计不够灵敏,所以仅仅适宜对电阻较低的电缆故障开展检测。
而对于电阻较高的设备和断路故障的电缆问题难以借助这样的方法来检测。
2.高压电桥法在电缆检测当中,高压电桥法属于一种经常应用的故障检测方法。
其检测原理是,对于高压电桥当中恒流电源刺穿造成的电缆故障的地方,从一定程度上确保流动比较大的电桥电流,进而在电桥整体线路的两边形成一定的电位差,在协调电桥平衡的根底上统计故障地方的差距。
对于应用高压恒流电源而言,可以有效拓展电桥高阻检测的区域,相对来讲,其可以对结果开展尤为便捷和准确检测。
并且,对于电桥法的研究理论来讲,即电缆中心线路电阻与整体线路根据比率开展分配的特点可以促进电桥检测体系的形成。
3.冲击高压闪络法在对电缆故障开展检测的一些方法当中,施工人员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方法是冲击高压闪络法。
这种方法的检测原理是在故障电缆的开端地方施加冲击高压,从而对发生故障的地方开展十分迅速的击穿,以及记录下故障地方一刹那电压突跳的数据信息。
在仔细研究电缆故障地方与电缆始末数据信息消耗时间的根底上对时间距离开展测试,从而得到故障的地方,以及执行解决对策。
4,低压脉冲反射法在电缆故障检测中应用低压脉冲发射的方法应当在损坏的线路当中注入低压脉冲。
电缆故障点的四种实用测定方法!

一、 电缆故障的种类与判断 无论是高压电缆或低压电缆,在施工安装、运行过程中经常因短路、过负荷运行、绝缘老化或外力损坏等原因造成故障。电缆故障分为接地、短路、断线三类。三芯电缆故障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芯或两芯接触;二相芯线间短路;三相芯线完全短路;一相芯线断线或多相断线。 对于直接短路或断线故障用万用表可直接测量判断,对于非直接短路和接池故障,用兆欧表遥测芯线间绝缘电阻或芯线对地绝缘电阻,根据其阻值可判定故障类型。 二、 电缆故障点的查找方法
4、零电位法 零电位法也就是电位比较法,它适应于长度较短的电缆芯线对地故障,应用此方法测量简便精确,不需要精密仪器和复杂计算,其接线如图5所示。测量原理如下:将电缆故障芯线与等长的比较导线并联,在两端加压E时,相当于在两个并联的均匀电阻丝两端接了电源。此时,一条电阻丝上的任何一点和另一条电阻丝上的对应点之间的电位差必然为零。反之,电位差为零的两点必然是对应点,因为微伏表的负极接地,与电缆故障点等电位,所以,当微伏表的正极在比较导电上移动至示值为零时的点与故障点等电位,即故障点的对应点。 图5中K为单相闸刀开关,E为6V蓄电池或4节1号干电池,G为直流微伏表,测量步骤测出每芯线的电容电流(应保持施加电压相等)Ia、Ib、Ic的数值。
(2)在电缆的末端再测量每相芯线的电容电流Ia’、Ib’、Ic’的数值,以核对完好芯线与断线芯线的比容之比,初步可判断出断线距离近似点。
(3)根据电容量计算公式C=1/2πfU可知,在电压U、频率f不变时C与I成正比;因为工频电压的f(频率)不变,测量时只要保证施加电压不变,电容电流之比即为电容量之比。设电缆全长L,芯线断线点距离为x,则Ia/Ic=L/x,x=(Ic/Ia)L。测量过程中,只要保证电压不变,电流表读数准确,电缆总长度测量精确,其测定误差比较小。
电缆故障查找的六种最新方式

时基电力:电缆故障查找常用的4种方法(一)电缆故障一下四种方法:1、声学方法:声学法是依靠电缆放电故障的声音,声学法对高压电缆芯对绝缘层的闪络放电更为有效。
2、电桥法:电桥法就是双臂电桥测出电缆芯线的直流电阻值,再准确测量电缆实际长度,按照电缆长度与电阻的正比例关系,计算的故障点;该方法对于电缆芯线间直接线路或线路点接触电阻小于1Ω的故障,判断误差一般不大于3m,对于故障点接触电阻大于1Ω的故障,可采用加高电压烧穿的方法使电阻降至1Ω以下,再按此方法测量。
3、电容电流测定法:电缆在运行中,芯线之间、芯线对地都存在电容,该电容是均匀分布的。
4、零电位法:零电位法是电位比较法。
适用于长导线电缆芯对地故障,这种方法测量简单,不需要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计算。
其测量原理为:电缆故障铁芯线与等长比较线并联,两端加电压e等于连接两条平行均匀电阻线两端的电源。
此时,一根电阻线上的任意一点与另一根电阻线上的相应点之间的电位的差值,必须为零,相反, 具有零电位差的两个点必须是对应的点,由于微电压表的负极接地,与电缆故障点等电位,当比较导体上微电压表的正极移到零位时,与故障点等电位,即故障点的对应点。
(二)电缆故障查找前的准备工作(1)盲目的进行电缆故障查找工作往往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准确的进行故障定点判断,这不是因为电缆故障种类的复杂造成,而是因为电缆周边环境所造成的。
(2)我们目前采用的电缆故障查找方法离不开:故障诊断、粗测定点与精确定点三个步骤,但是往往在实际测试中能够确定故障类型,做到粗测定点,但是却无法真正精确定点进行开挖。
这种原因的形成是因为客观存在的我们听得到的因素(公路或施工处振动噪声过大等原因)和看不到的因素(电缆走向、电缆埋设深度过深、故障点在积水中、电缆施工时余留不规范等原因)所造成的。
因此在电缆故障查找前通过电缆施工、运行管理人员明确电缆长度、电缆走向、周边特殊情况、中间头位置、周边是否存在施工等要因是电缆故障查找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
电缆故障点的查找方法

文档归纳不易,仅供学习参考电缆故障点的查找方法一旦电缆绝缘被破坏产生故障、造成供电中断后,测试人员一般需要选择适宜的测试方法和适宜的仪器,按照肯定的方法来寻找故障点,今天要讲的是故障定点方法。
1.声测法该方法是在对故障电缆施加高压脉冲使故障点放电时,通过听故障点放电的声音来找出故障点的方法。
该方法比较简单理解,但由于外界环境一般比较嘈杂,干扰很大,有时很难分辩出真正的故障点的声音。
2.声磁同步法这种方法也需对故障电缆施加高压脉冲使故障点放电。
当向故障电缆中施加高压脉冲信号时,在电缆的周围就会产生一个脉冲磁场信号,同时因为故障点的放电又会产生一个放电的声音信号,由于脉冲磁场信号传播的速度比较快,声音信号传播的速度比较慢,它们传到地面时就会有一个时间差,用仪器的探头在地面上同时接收故障点放电产生的声音和磁场信号,测量出这个时间差,并通过在地面上移动探头的位置,找到这个时间差最小的地方,其探头所在位置的正下方就是故障点的位置。
用这种方法定点的最大优点就是:在故障点放电时,仪器有一个明确直观的指示,从而易于排出环境干扰;同时这种方法定点的精度较高〔<0.1m〕,信号易于理解、区分。
3.音频信号法此方法主要是用来探测电缆的路径走向。
在电缆两相间或者和金属护层之间〔在对端短路的情况下〕参加一个音频电流信号,用音频信号接收器接收这个音频电流产生的音频磁场信号,就能找出电缆的敷设路径;在电缆中间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对端就不需短路,在发生金属性短路的两者之间参加音频电流信号后,音频信号接收器在故障点正上方接收到的信号会突然增强,过了故障点之后音频信号会明显减弱或者消逝,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到故障点。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金属性短路故障或距离比较近的开路故障的故障点〔线路中的分布电容和故障点处电容的存在可以使这种较高频率的音频信号得到传输〕。
对于故障电阻大于几十欧姆以上的短路故障或距离比较远的开路故障,这种方法不再适用。
电缆相间故障检测方法

电缆相间故障检测方法1、基本方法(1)电桥法。
电桥法应用历史较长,不过在新技术不断出现的今天,电桥法依然有它的优势。
这样的方法在检测电力电缆单相接地、相间短路等问题上运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误差也小。
传统上是通过计算桥壁平衡调节所得数据和电缆总长度之间的距离测点来寻找故障。
但电桥法的不足就是要准确知道电缆的长度等一些原始资料,电缆的相要有良好的绝缘性。
而现实中的电缆故障基本上是高阻和闪络故障,用该方法测量的时间比较长。
(2)低压脉冲反射法。
在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中,所谓低压脉冲反射法就是将高频率的低压脉冲发射到电缆中,脉冲在传播遇到故障点或者不匹配点就会反射电磁波,测量仪器会接收到反射脉冲。
(3)直流闪络法与高压闪络法。
直流闪络法是用来查询闪络故障中的故障点。
将直流电压施加在电力电缆故障点中,并将其立刻击穿,此时故障点会出现闪络,测量点和故障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波来获取。
如果闪络故障在高电压下被立刻击穿,可以使用此方法。
直流闪络法的测量波波形比较简单,而且易于理解,有着高精度的读数。
要是电缆故障点的电阻不高,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因为这样会让直流泄漏较大的电流量,造成电缆线的电压变小。
此时就应该运用高压闪络法(冲闪法)。
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判断故障点有没有击放电,但是不能说明产生了间隙放电就是故障点被击穿了。
2、精确确定点测量法上述测量故障点的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故障点,而不适用于施工处理。
电缆路径和深埋查找可以运用精确查找的方式找出确切的故障点位置。
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方法就是声测法和声磁同步法。
(1)声测法。
运用灵敏度高的声电转换器放大故障点电放时产生的声音,使其转换成声音信号与电流信号,然后利用耳机和仪表等工具确定电缆线路上的故障点。
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急速测量结果有着较大的随意性,误差也大。
如果电缆埋在地下太深就很难测量,优点就是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2)声磁同步法。
众所周知,电磁场信号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但是声音的传播速度却相对较慢。
电缆故障点的四种实用测定方法

当电容器 C充 电到一定 电压值 时 , 间隙对 电缆 故障芯线 放 位 数 要 全 部 保 留 。 球
电, 故障处电缆芯线对绝缘层 放电产生 “ 、 的火花放 电声 , 2 3 电容 电 流 测 定 法 在 滋 滋” . 对于明敷设电缆凭 听觉可 直接查 找 , 为地埋 电缆 , 若 则首 先要 确
L
a
电桥法就是用双臂 电桥测 出电缆 芯线 的直流 电阻值 , 再准确 测量电缆实际长度 , 按照 电缆 长度 与电 阻的正 比例关 系 , 计算 出 故障点 。该方法对于 电缆芯线 间直 接 短路或 短路点 接触 电阻小 于 1Q的故 障 , 断误差一般不 大于 3m, 判 对于故 障点接触电阻大
比例公式 即可求 出故障点距 电缆端 头 的距 离 x或 ( L—x) X= :
( / , ( Rx Rf L,L—X) Re x/ ) 其 中 , 为 电缆 的 总长 度 。 ) =( )RfL, 卜 L
图 2 电 桥 法 测 量 电 路
x I L —X
1
1
1
故障点两侧 芯线 的电 阻值 可用下式 表示 : x=( —R) R Rl / 绝缘电阻 , 根据其 阻值可判定故 障类 型。故 障类型确定后 , 找故 因此 , 查 2 R( x =( 一R)2 x, x , , 卜 ) R2 / 。R R( )RL三个 数值确 定后 , 按 障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下面介绍几种查找故 障点的方法。
电缆在运行 中 , 芯线之间 、 芯线对地 都存 在 电容 , 电容是均 该 定并标 明电缆走 向, 在杂 噪声音 最小 的时候 , 助耳 聋助 听器 匀分布 的 , 再 借 电容量与 电缆长 度呈线 性 比例关 系 , 电容 电流测 定法 或 医用 听诊器 等音频放 大设 备进行查找 。查 找时 , 将拾音器 贴近 就是根据这 一原理进 行测定的 , 对于 电缆芯线 断线故 障的测定非
电缆故障查找方法

电缆故障查找方法电缆故障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用电,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及时准确地查找电缆故障并进行修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电缆故障查找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
在使用测试仪之前,需要先将电缆的两端分别接地,然后将测试仪的两个探头分别接触电缆的两端,记录下测试仪显示的绝缘电阻数值。
如果绝缘电阻数值低于正常范围,就说明电缆存在绝缘故障。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定位故障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
其次,可以利用局放检测仪进行故障查找。
局放检测仪能够检测电缆局部放电现象,通过分析局放信号的特点,可以判断出电缆是否存在故障。
在使用局放检测仪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测频率和增益,以确保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局放信号。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电缆的局部故障,提高查找故障的效率。
另外,还可以借助红外热像仪进行故障查找。
红外热像仪能够将电缆表面的热量分布显示出来,通过观察热像图可以发现电缆存在的热点,从而判断出故障位置。
在使用红外热像仪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和角度,以确保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热像图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定位电缆的热故障,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
最后,还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故障查找。
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电缆表面的情况下,通过电磁、超声波等方法检测电缆内部的故障。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查找出电缆的故障位置,还能够保护电缆表面的完整性,减少对电缆的损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电缆的故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电缆故障的查找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故障查找,以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排除电缆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故障点的四种实用检测方法
1 电缆故障的种类与判断
无论是高压电缆或低压电缆,在施工安装、运行过程中经常因短路、过负荷运行、绝缘老化或外力作用等原因造成故障。
电缆故障可概括为接地、短路、断线三类,其故障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三芯电缆一芯或两芯接地。
②二相芯线间短路。
③三相芯线完全短路。
④一相芯线断线或多相断线。
对于直接短路或断线故障用万用表可直接测量判断,对于非直接短路和接地故障,用兆欧表摇测芯线间绝缘电阻或芯线对地绝缘电阻,根据其阻值可判定故障类型。
故障类型确定后,查找故障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根据笔者的经验,介绍几种查找故障点的方法,供参考。
2 电缆故障点的查找方法
(1) 测声法:
所谓测声法就是根据故障电缆放电的声音进行查找,该方法对于高压电缆芯线对绝缘层闪络放电较为有效。
此方法所用设备为直流耐压试验机。
电路接线如图1所示,其中SYB为高压试验变压器,C为高压电容器,ZL为高压整流硅堆,R为限流电阻,Q为放电球间隙,L为电缆芯线。
当电容器C充电到一定电压值时,球间隙对电缆故障芯线放电,在故障处电缆芯线对绝缘层放电产生“滋、滋”的火花放电声,对于明敷设电缆凭听觉可直接查找,若为地埋电缆,则首先要确定并标明电缆走向,再在杂噪声音最小的时候,借助耳聋助听器或医用听诊器等音频放大设备进行查找。
查找时,将拾音器贴近地面,沿电缆走向慢慢移动,当听到“滋、滋”放电声最大时,该处即为故障点。
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试验设备端和电缆末端应设专人监视。
(2) 电桥法:
电桥法就是用双臂电桥测出电缆芯线的直流电阻值,再准确测量电缆实际长度,按照电缆长度与电阻的正比例关系,计算出故障点。
该方法对于电缆芯线间直接短路或短路点接触电阻小于1Ω的故障,判断误差一般不大于3m,对于故障点接触电阻大于1Ω的故障,可采用加高电压烧穿的方法使电阻降至1Ω以下,再按此方法测量。
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首先测出芯线a与b之间的电阻R1,则
R1=2Rx+R,其中Rx为a相或b相至故障点的一相电阻值,R为短接点的接触电阻。
再就电缆的另一端测出a′与b′芯线间的直流电阻值R2,则
R2=2R(L-X)+R,式中R(L-X)为a′相或b′相芯线至故障点的一相电阻值,测完R1与R2后,再按图3所示电路将b′与c′短接,测出b、c两相芯线间的直流电阻值,则该阻值的1/2为每相芯线的电阻值,用RL表示,
RL=Rx+R(L-X),由此可得出故障点的接触电阻值:R=R1+R2-2RL,因
此,故障点两侧芯线的电阻值可用下式表示:Rx=(R1-R)/2,R(L-X)=(R2-R)/2。
Rx、R(L-X)、RL三个数值确定后,按比例公式即可求出故障点距电缆端头的距离X或(L-X):X=(RX/RL)L,(L-X)=(R(L-X)/RL)L,式中L为电缆的总长度。
采用电桥法时应保证测量精度,电桥连接线要尽量短,线径要足够大,与电缆芯线连接要采用压接或焊接,计算过程中小数位数要全部保留。
(3) 电容电流测定法:
电缆在运行中,芯线之间、芯线对地都存在电容,该电容是均匀分布的,电容量与电缆长度呈线性比例关系,电容电流测定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测定的,对于电缆芯线断线故障的测定非常准确。
测量电路如图4所示,使用设备为1~2kVA单相调压器一台,0~30V、0.5级交流电压表一只,0~
100mA、0.5级交流毫安表一只。
测量步骤:
①首先在电缆首端分别测出每相芯线的电容电流(应保持施加电压相等)Ia、Ib、Ic的数值。
②在电缆的末端再测量每相芯线的电容电流Ia′、Ib′、Ic′的数值,以核对完好芯线与断线芯线的电容之比,初步可判断出断线距离近似点。
③根据电容量计算公式C=1/2πfU可知,在电压U、频率f不变时C与I成正比。
因为工频电压的f(频率)不变,测量时只要保证施加电压不变,电容电流之比即为电容量之比。
设电缆全长为L,芯线断线点距离为X,则Ia/ Ic=L/X,X=( Ic/ Ia)L。
测量过程中,只要保证电压不变,电流表读数准确,电缆总长度测量精确,其测定误差比较小。
(4) 零电位法:
零电位法也就是电位比较法,它适应于长度较短的电缆芯线对地故障,应用此方法测量简便精确,不需要精密仪器和复杂计算,其接线如图5所示,测量原理如下:将电缆故障芯线与等长的比较导线并联,在两端加电压E时,相当于在两个并联的均匀电阻丝两端接了电源,此时,一条电阻丝上的任何一点和另一条电阻丝上的对应点之间的电位差必然为零。
反之,电位差为零的两点必然是对应点。
因为微伏表的负极接地,与电缆故障点等电位,所以,当微伏表的正极在比较导线上移动至指示值为零时的点与故障点等电位,即故障点的对应点。
图中K为单相闸刀开关,E为6V蓄电池或4节1号干电池,G为直流微伏表,测量步骤如下:
①先在b和c相芯线上接上电池E,再在地面上敷设一根与故障电缆长度相等的比较导线S,该导线要用裸铜线或裸铝线,其截面应相等,不能有中间接头。
②将微伏表的负极接地,正极接一根较长的软导线,导线另一端要求在敷设的比较导线上滑动时能充分接触。
③合上闸刀开关K,将软导线的端头在比较导线上滑动,当微伏表指示为零时的位置即为电缆故障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