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技术 PPT
合集下载
WIFI全技术培训课件

IEEE 802.11 WEP协议、WPA、WPA2、WAPI
2.4GHz,ISM频段(83.5MHz)
5 GHz, UNII频段(300MHz)
DSSS/FHSS/IR
DSSS(CCK),OFDM
OFDM
FHSS
75个信道,每 个1MHz
DSSS
14个信道,每个 22MHz
14个信道,每个 22MHz
WIFI全技术
802.11 组网模式 – Ad hoc
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 - BSS
BSS1
BSS2
STA1
STA2
STA5
STA3
• 能互相进行无线通信的STA可以组成一个BSS • BSS是802.11网络的基本结构
STA4 STA6
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 – DS和AP
BSS1
2 2.WLAN的技术标准
3 3. WLAN物理层
42
2.W4L.专AN项关工键作技进术度情况
1 1.媒体接入方式
2 2.调制方式
3 3.WLAN安全机制
4 4. RTS/CTS机制 5 5. QOS保证 6 6. 射频管理与负载均衡
WLAN物理层定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802.11a HiperLAN/2
▪ Speed: 54 Mbps ▪ Frequency: 5 GHz ▪ Technology: OFDM
802.11g
▪ Speed: 54 Mbps ▪ Frequency: 2.4 GHz ▪ Technology: OFDM
Intranet
Frequency Power
–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 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 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 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 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无线局域网WiFi》课件

《无线局域网WIFI》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无线局域网概述 • 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 • 无线局域网设备 • 无线局域网设置与配置 • 无线局域网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无线局域网未来发展
01 无线局域网概述
CHAPTER
无线局域网定义
01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 围内建立的网络,其范围通常在 几十米到几公里以内。
无线局域网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提升网络服务 的质量和效率。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确保无线加密方式是最新的,并定 期更换密码以增加安全性。使用 MAC过滤功能限制特定设备的访 问权限。
解决方案
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 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以防范恶 意攻击和病毒传播。
06 无线局域网未来发展
CHAPTER
5G技术在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5G技术为无线局域网提供了更高的传 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将有助于提升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范 围和服务质量。
02 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
CHAPTER
无线传输技术
01
02
03
无线电波传输
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电波 进行数据传输,利用电磁 波在空气中传播实现网络 连接。
微波传输
微波传输是无线传输的一 种,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之间,具有传输 速度快、容量大等优点。
红外线传输
红外线传输利用红外线进 行数据传输,具有抗干扰 能力强、安全性高等特点 。
,保护网络安全。
03 无线局域网设备
CHAPTER
无线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是用于连接无线局域网的 设备,它可以将有线网络转换成无线 网络,使得多台设备能够同时接入互 联网。
目录
CONTENTS
• 无线局域网概述 • 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 • 无线局域网设备 • 无线局域网设置与配置 • 无线局域网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无线局域网未来发展
01 无线局域网概述
CHAPTER
无线局域网定义
01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 围内建立的网络,其范围通常在 几十米到几公里以内。
无线局域网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提升网络服务 的质量和效率。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确保无线加密方式是最新的,并定 期更换密码以增加安全性。使用 MAC过滤功能限制特定设备的访 问权限。
解决方案
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 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以防范恶 意攻击和病毒传播。
06 无线局域网未来发展
CHAPTER
5G技术在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5G技术为无线局域网提供了更高的传 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将有助于提升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范 围和服务质量。
02 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
CHAPTER
无线传输技术
01
02
03
无线电波传输
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电波 进行数据传输,利用电磁 波在空气中传播实现网络 连接。
微波传输
微波传输是无线传输的一 种,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之间,具有传输 速度快、容量大等优点。
红外线传输
红外线传输利用红外线进 行数据传输,具有抗干扰 能力强、安全性高等特点 。
,保护网络安全。
03 无线局域网设备
CHAPTER
无线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是用于连接无线局域网的 设备,它可以将有线网络转换成无线 网络,使得多台设备能够同时接入互 联网。
WiFi简介演示

WiFi简介演示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WiFi技术概述 • WiFi技术原理 • WiFi设备与设置 • WiFi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WiFi未来发展展望
01
WiFi技术概述
WiFi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WiFi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具有高 速、便捷、灵活的特点。
WPA/WPA2
WiFi保护访问,提供了加密和认证机制,确保网络安 全。
SSID
无线网络服务集标识符,用于标识不同的WiFi网络。
WiFi传输技术
2.4GHz频段
最常见的WiFi传输频段,传输距离较远,但 容易受到干扰。
5GHz频段
传输速度更快,干扰较少,但传输距离较短 。
MIMO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多天线传输提高数 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应该设置强密码、定期 更换密码、开启防火墙、定期检查网络设备 等安全措施,同时避免使用公共WiFi,以减 少安全风险。
WiFi设备兼容性问题
总结词
WiFi设备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设备无法 连接或连接速度慢。
详细描述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WiFi路由器和设备可能存 在兼容性问题,可以尝试更新设备驱动程序 、更换设备或联系厂商寻求技术支持等方法
解决。
05
WiFi未来发展展望
WiFi6技术介绍
要点一
总结词
WiFi6技术是WiFi技术的重要升级,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 的延迟,能够满足更多设备同时连接的需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WiFi6通过引入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多用户多输 入多输出(MU-MIMO)等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和数据 传输速率,允许更多设备同时连接并高效地共享信道资源 。此外,WiFi6还优化了信号调制和编码方式,提升了信 号传输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WiFi技术概述 • WiFi技术原理 • WiFi设备与设置 • WiFi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WiFi未来发展展望
01
WiFi技术概述
WiFi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WiFi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具有高 速、便捷、灵活的特点。
WPA/WPA2
WiFi保护访问,提供了加密和认证机制,确保网络安 全。
SSID
无线网络服务集标识符,用于标识不同的WiFi网络。
WiFi传输技术
2.4GHz频段
最常见的WiFi传输频段,传输距离较远,但 容易受到干扰。
5GHz频段
传输速度更快,干扰较少,但传输距离较短 。
MIMO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多天线传输提高数 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应该设置强密码、定期 更换密码、开启防火墙、定期检查网络设备 等安全措施,同时避免使用公共WiFi,以减 少安全风险。
WiFi设备兼容性问题
总结词
WiFi设备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设备无法 连接或连接速度慢。
详细描述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WiFi路由器和设备可能存 在兼容性问题,可以尝试更新设备驱动程序 、更换设备或联系厂商寻求技术支持等方法
解决。
05
WiFi未来发展展望
WiFi6技术介绍
要点一
总结词
WiFi6技术是WiFi技术的重要升级,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 的延迟,能够满足更多设备同时连接的需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WiFi6通过引入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多用户多输 入多输出(MU-MIMO)等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和数据 传输速率,允许更多设备同时连接并高效地共享信道资源 。此外,WiFi6还优化了信号调制和编码方式,提升了信 号传输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WIFI全技术》课件

WIFI的基本原理
无线信号传输
WIFI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将电脑和其他设备产生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通过无线信号传输 的形式。
频段和频率
WIFI信号在2.4GHz和5GHz频段运行,不同频率拥有不同的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
安全保护
WIFI支持多种安全协议,如WEP、WPA和WPA2,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WIFI技术的应用领域
家庭和办公场所
WIFI在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广泛使用,提供快速和 便捷的互联网连接。
公共场所和城市
许多公共场所和城市都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让 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上网。
交通和运输
交通工具和运输系统使用WIFI技术实现车载互联, 提供乘客和驾驶员的网络连接。
物联网
WIFI作为连接物联网设备的重要技术之一,促进 了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化应用。
WIFI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 无线连接的方便性 • 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 • 广泛的应用领域 • 可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不足
• 受限于覆盖范围 • 可能受到干扰和安全性问题 • 信号强度受距离和物理障碍影响 • 可能存在网络拥塞问题
WIFI性能的改进和未来发展
为了提升WIFI的性能和用户体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 • 引入更高频段和更宽的频谱 • 研究新的调制解调技术 • 增强网络安全性能 • 改善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WIFI技术的普及使得无线连接变得异常便利,不需要使用网线,任何具备WIFI功能的设备都可以轻松实现互联 网接入。
提升生产力和效率
在现代工作中,WIFI的普及使得远程办公成为可能,提供了更灵活的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推动数字化生活
WIFI的便捷和高速连接推动了数字化生活的发展,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
路由器基础知识讲座ppt课件

路由器作用
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网络层 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 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实现网络互联和通信。
路由器发展历程
第一代路由器
最初的路由器采用软件方式进行路由 计算,性能较低,主要应用于小型网 络。
第二代路由器
第三代路由器
现代路由器已经发展成为高度集成化 、智能化的设备,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和网络安全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规 模的网络。
针对路由功能优化,高效 稳定,如Cisco IOS、 Juniper JUNOS等。
通用操作系统
基于Linux、Unix等系统 ,可定制性强,但需要额 外配置和优化。
实时操作系统
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严格的 场景,如工业控制、航空 航天等。
路由协议实现原理
静态路由
手动配置路由表,适用于简单网 络环境。
动态路由
Wi-Fi联盟认证
负责无线技术的认证和推广,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 能够互相兼容。
无线网络安全标准
包括WPA/WPA2等加密认证技术,保障无 线网络的安全性。
无线接入点(AP)和桥接器(Bridge)
无线接入点(AP)
01
用于建立无线网络的设备,提供无线客户端的接入和数据传输
功能。
无线桥接器(Bridge)
01
VPN基本概念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是利用公共网络
架设的私人网络,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02 03
VPN技术原理
VPN采用了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 认证技术,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用通道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 性和私密性。
ACL技术原理
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网络层 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 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实现网络互联和通信。
路由器发展历程
第一代路由器
最初的路由器采用软件方式进行路由 计算,性能较低,主要应用于小型网 络。
第二代路由器
第三代路由器
现代路由器已经发展成为高度集成化 、智能化的设备,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和网络安全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规 模的网络。
针对路由功能优化,高效 稳定,如Cisco IOS、 Juniper JUNOS等。
通用操作系统
基于Linux、Unix等系统 ,可定制性强,但需要额 外配置和优化。
实时操作系统
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严格的 场景,如工业控制、航空 航天等。
路由协议实现原理
静态路由
手动配置路由表,适用于简单网 络环境。
动态路由
Wi-Fi联盟认证
负责无线技术的认证和推广,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 能够互相兼容。
无线网络安全标准
包括WPA/WPA2等加密认证技术,保障无 线网络的安全性。
无线接入点(AP)和桥接器(Bridge)
无线接入点(AP)
01
用于建立无线网络的设备,提供无线客户端的接入和数据传输
功能。
无线桥接器(Bridge)
01
VPN基本概念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是利用公共网络
架设的私人网络,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02 03
VPN技术原理
VPN采用了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 认证技术,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用通道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 性和私密性。
ACL技术原理
无线局域网WiFi ppt课件

A 的作用范围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提供 LAN 和 Internet 接入
提供高速数据速率
802.11b:11 Mbps 802.11a / g : 54 Mbps
支持移动性
成本低
主要标准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HIPERLAN
High Performance Radio LAN(高性能无线LAN)
信号最强的 最近使用过的
Step3: 认 证
无线局域身份的过程
两种认证机制 开放系统认证 共享密钥认证
开放系统认证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802.11 的缺省认证协议
对任何发出认证请求的工作站进行认证 零(NULL)认证 (即根本不进行认证)
无线局域网 —— IEEE 802.11x
PPT课件
1
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x)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1
基本概念
2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协议
3
安全
概述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覆盖范围在一个建筑物范围内 访问一般在100m以内(室外增大功率可达300m)
Basic Service Area
802.11 LAN
802.x LAN
Basic Service Set
站1
Extended Service Set
BSS1
ESS
BSA
访问点 AP
门桥 Portal
分布式系统
访问点 AP
BSS2
站2 802.11 LAN 站3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提供 LAN 和 Internet 接入
提供高速数据速率
802.11b:11 Mbps 802.11a / g : 54 Mbps
支持移动性
成本低
主要标准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HIPERLAN
High Performance Radio LAN(高性能无线LAN)
信号最强的 最近使用过的
Step3: 认 证
无线局域身份的过程
两种认证机制 开放系统认证 共享密钥认证
开放系统认证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802.11 的缺省认证协议
对任何发出认证请求的工作站进行认证 零(NULL)认证 (即根本不进行认证)
无线局域网 —— IEEE 802.11x
PPT课件
1
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x)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1
基本概念
2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协议
3
安全
概述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x)
覆盖范围在一个建筑物范围内 访问一般在100m以内(室外增大功率可达300m)
Basic Service Area
802.11 LAN
802.x LAN
Basic Service Set
站1
Extended Service Set
BSS1
ESS
BSA
访问点 AP
门桥 Portal
分布式系统
访问点 AP
BSS2
站2 802.11 LAN 站3
WiFi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幻灯片PPT

Wi-Fi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Wi-Fi这个术语被普遍误以为是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类似历史悠久的音 频设备分类:长期高保真〔1930年开场采用〕或Hi-Fi 的〔1950年开场采用〕。即使WiFi联盟本身也经常在新闻稿和文件中使用“无线保真〞这个词,Wi-Fi还出现在ITAA的一 个论文中。
内IEEE容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5GHz〕。
微IEEE软80雅2.1黑1b2,41p9t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效劳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 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 5GHz频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平安方面的补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内容 微软雅黑24pt
WiFi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幻灯片 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Wi-Fi这个术语被普遍误以为是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类似历史悠久的音 频设备分类:长期高保真〔1930年开场采用〕或Hi-Fi 的〔1950年开场采用〕。即使WiFi联盟本身也经常在新闻稿和文件中使用“无线保真〞这个词,Wi-Fi还出现在ITAA的一 个论文中。
内IEEE容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5GHz〕。
微IEEE软80雅2.1黑1b2,41p9t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效劳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 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 5GHz频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平安方面的补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内容 微软雅黑24pt
WiFi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幻灯片 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01
无线网络ppt第一章

(6)表示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为上层用户 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它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 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等功能。表示层处理交换信息 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等。
(7)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最高层,它直接为 最终用户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 网络服务。应用层是面向用户服务的层次,它的协议很多,使 用不同的网络协议来提供相关网络服务。
卫星
地球
地面站(接收)
图1-5 卫星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
卫星微波通信是指利用人 造卫星进行中转的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 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 继站的作用,把地球站发上来 的电磁波放大后回送另一地球 站。如图1-5所示是卫星微波 通信的基本原理。
1.3.4 卫星微波通信
地球站是卫星系统形成的 链路。由于每一颗通信卫星可 俯视地球1/3的面积,所以利 用在定点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分 布的三颗卫星,就能同全球进 行通信,如图1-6所示。
1.2.1 无线电的管理机构
无线通信采用电磁波 进行信号的传输。电磁波 可运载的信息量与它的带 宽有关。但电磁波难以生 成和调制,穿过建筑物的 特性不好,且对生物有害。 如图1-1所示的电磁波的 2.1 无线电的管理机构
在真空中,所有的 电磁波以相同的速度传播, 与频率无关,大约为 3×108m/s。电磁波可运 载的信息量与它的带宽有 关。在无线网络中,通常 采用微波进行信息传输, 表1-1列出了无线通信中 常见的频谱划分。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 地球
通信卫星
图1-5 基于卫星微波的全球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
4.2.1 网络拓扑结构——基础网(Infrastructure)
基于AP组建的基础无线网络 由AP创建,众多STA加入所组成 AP是整个网络的中心 各STA间不能直接通信,需经AP转发
AP 服务器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手机
PDA
用户终端
- 12 -
4.2.1 网络拓扑结构——基础网(Infrastructure)
-4-
4.1 WiFi技术概述
标准 IEEE802. 11 IEEE802. 11a IEEE802. 11b IEEE802. 11d IEEE802. 11e IEEE802. 11f IEEE802. 11g IEEE802. 11h 描述 发表于1997年,原始标准,支持速率2Mbps,工作在2.4GHz ISM频段。定义了物理层 数据传输方式:DSSS(直接序列扩频,1Mbps)、FHSS(跳频扩频,2Mbps)和红外 线传输,在MAC层采用了类似于有线以太网CSMA/CD协议的CSMA/CA协议。 1999年推出,802.11b的后继标准,又称高速WLAN标准,工作在5GHz ISM频段,采 用OFDM调制方式,速率可高达54Mbps,但与802.11b不兼容,并且成本也比较高。 1999年推出,最初的WiFi标准,工作在2.4GHz ISM频段,兼容802.11。802.11b修改了 802.11物理层标准,使用DSSS和CCK调制方式,速率可达11Mbps。是目前的主流标准。 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了调整,所用频率的物理层电平配置、功率电平、信号带宽可 遵从当地RF规范,有利于国际漫游业务。 增强了802.11的MAC层,规定所有IEEE802.11无线接口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要求,能保证提供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等业务。提供 TDMA的优先权和纠错方法,从而提高时延敏感型应用的性能。 定义了推荐方法和公用接入点协议,使得接入点之间能够交换需要的信息,以支持分 布式服务系统,保证不同生产厂商的接入点的互联性,例如支持漫游。 2003年推出,工作在2.4GHz ISM频段,组合了802.11b和802.11a标准的优点,在兼容 802.11b标准的同时,采用OFDM调制方式,速率可高达54Mbps。 5GHz频段的频谱管理,使用动态频率选择和传输功率控制,满足欧洲对军用雷达和卫 星通信的干扰最小化的要求。 -5-
-3-
4.1 WiFi技术概述
WiFi是一个国际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全称为
Wireless Fidelity,又称IEEE802.11b标准。
WiFi最早是基于IEEE802.11协议,发表于1997年, 定义了WLAN的MAC层和物理层标准。
继802.11协议之后,相继有众多版本被推出,最典型 的是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n
•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网络的创建者,也是网络的
中心节点。一般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就一个AP。
- 10 -
4.2.1 网络拓扑结构
AP:有线无线互联的设备
需设置信道、密钥(如WEP)、 网络协议(如DHCP)、桥接等 客户端为台式、笔记本、掌上电脑 等用户设备
第4 章
WiFi技术
-1-
本章目标
了解WiFi技术标准 掌握WiFi拓扑结构 掌握WiFi协议架构 理解WiFi网络加入过程 了解WiFi-M03模块的工作模式 掌握WiFi-M03模块的配置方法和流程
-2-
4.1 WiFi技术概述 4.2 WiFi系统组成 4.3 WiFi信道 4.4 TCP/IP协议 4.5 WiFi网络安全机制 4.6 WiFi模块 4.7 WiFi应用开发
4.1 WiFi技术概述
IEEE802.11i IEEE802.11j IEEE802.11k IEEE802.11n 指出了用户认证和加密协议的安全弱点,在安全和鉴权方面作了补充,采用高级加 密标准和IEEE802.1x认证。 日本对IEEE802.11a的扩充,在4.9~5.0GHz之间增加RF信道。 通过信道选择、漫游和TPC来进行网络性能优化。通过有效加载网络中的所有接入 点,包括信号强度强弱的接入点,来最大化整个网络吞吐量。 工作在2.4GHz和5GHz ISM频段,兼容IEEE802.11b/a/g,采用MIMO(导入多重输入 输出)无线通信技术和OFDM等技术、更宽的RF信道及改进的协议栈,传输速率可 高达300Mbps甚至600Mbps,完全符合绝大多数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802.11o针对VoWLAN(Voice over WLAN)而制定,更快速的无限跨区切换,以及读 取语音比读取数据有更高的传输优先权。 车辆环境无线接入,提供车辆之间的通信或车辆的路边接入点的通信,使用工作在 5.9GHz的授权智能交通系统。 实现对VLAN的支持,可以使用一个AP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业务及权限。 支持移动设备从基本业务区到基本业务区的快速切换,支持时延敏感服务,如VoIP 在不同接入点之间的站点漫游。 扩展了IEEE802.11MAC来支持扩展业务区网状网络。IEEE802.11s协议使得消息在自 组织多跳网状拓扑结构网络中传递。
4.2.2 协议架构
网络层:采用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协议,规定了在互联网
上进行通信时应遵守的准则。
传输层:采用TCP/UDP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可以提供IP
环境下的可靠传输;UDP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不为IP提供可靠性 传输。对于高可靠的应用,传输层一般采用TCP协议。
应用层:根据应用需求实现,如HTTP协议、DNS(Domain name
自身的要求和步骤。
WiFi无线网络包括两种类型的拓扑形式:基础网(Infrastructure)和
自组网(Ad-hoc)。
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 站点(Station,STA):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每一个连接到无线
网络中的终端(如笔记本电脑、PDA及其它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
都可称之为一个站点。
4.2.2 协议架构
物理层:802.11b定义了工作在2.4GHz ISM频段上数据传输率为11Mbps
的物理层,使用跳频扩频传输技术(Frequency-Hopping Spread 、 Spectrum,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传输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
4.2.1 网络拓扑结构——自组网(Ad-hoc)
仅由两个及以上STA组成,网络中不存在AP。 各设备自发组网,设备之间是对等的。 网络中所有的STA之间都可以直接通信,不需要转发。 Ad-hoc模式也称为对等模式,允许一组具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或移动设备
之间为数据共享而迅速建立起无线连接。
-7-
4.2 WiFi系统组成
WiFi是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
WiFi局域网的本质特点: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进行连接,而
是用无线的方式,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8-
4.2 WiFi系统组成
网络拓扑结构
协议架构
-9-
4.2.1 网络拓扑结构
WiFi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组网,其发现和接入网络也有
PDA
笔记本电脑
用户终端
- 16 -
4.2.1 网络拓扑结构)
- 17 -
4.2.2 协议架构
与蓝牙一样,WiFi的协议体系遵循OSI参考模型: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
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IP协议是WiFi协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WiFi中,TCP/IP协议用来完成数据的装包和拆包过程, 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 28 -
4.4 TCP/IP协议
TCP连接及确认传送机制 • TCP为保证数据的正确,每发出一个包,都要求接收方收到后返回
吞吐量。
- 22 -
4.3 WiFi信道
实际的2.4GHz WiFi信道使用规定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 •
美国标准——11信道 欧洲标准——13信道 日本标准——14信道
•
•
- 23 -
4.3 WiFi信道
常用的一种2.4GHz信道划分如下:
信道 1 2 3 4 5 6 7 8 中心频率(MHz) 2412 2417 2422 2427 2432 2437 2442 2447 频率范围(MHz) 2401~2423 2406~2428 2411~2433 2416~2438 2421~2443 2426~2448 2431~2453 2436~2458
WLAN网络的基本 元素——BSS (Basic Service Set)
Service Set ID(服务集 识别码)
- 13 -
4.2.1 网络拓扑结构——基础网(Infrastructure)
- 14 -
4.2.1 网络拓扑结构——基础网(Infrastructure)
集 中 控 制 式
- 15 -
的频带,可用带宽为125MHz。
该频段共划分为5个信道,每个信道宽度为20MHz,每个信
道与相邻信道都不发生重叠,因而干扰较小。
缺点:5.8GHz频率较高,在空间传输时衰减较为严重。如
果距离稍远,性能会严重降低。
- 27 -
4.4 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由网络层的I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