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注射剂量
肉毒素注射技术

主要适应症
除皱
抬头纹(额纹) 眉间纹(川字纹) 鼻背纹 鱼尾纹 鼻唇沟(法令纹) 口周纹 颈纹等
肉毒素配制方法
由NordriDesign提供
配制步骤: 1
• 选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适量的生理盐水 (0.9% 氯化钠)
Schantz 和 Scott 继续研究
Scott 获得FDA批准在 人身上进行试验(眼睑 痉挛,半面肌痉挛)
1984
1978
1950’s
1950’s – 1960’s
1960’s – 1970’s
纯化过程优化 (Duff and
Scott在猴子身上进 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 斜视的试验
MF Brint 用于治疗 眼睑痉挛,半面肌痉 挛 斜颈,喉部肌张力 障碍,书写痉挛等…
几乎耗尽,它不可能进入血液,更不能通过血—脑脊液屏 障,故无全身不良反应。
如果一次注射较大剂量A型肉毒毒素(2000u)可致 人于死地。
目前尚未见为美容目的注射A型肉毒毒素而发生全身 性副作用的病例报告。所以,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正确适 宜剂量下是非常安全的。
抗体的产生
A型肉毒毒素本身是免疫源性蛋白,为了提高其稳定性, 又加入人血清蛋白,这样注人人体后就会产生对肉毒毒素的 免疫球蛋白G(IgG),它就是A型肉毒毒素抗体。
FDA 批准低 蛋白剂型 每 100单位 5ng
FDA批准美 容适应症
2006年6月 GSK在中国 上市保妥适®
2006
83个国家 22个适应症
2009
2月11日获中 国SFDA批准 用于皱眉纹
保妥适全球被批准情况
适应症
肉毒素注射课件

在画线点,垂直皮肤,干脆利落的将 针头刺入到相应的肌肉层次,左手可 辅助绷紧皮肤,以辅助右手进针;
应避免肉毒素进入血管内,若回抽有 血,应拔出针后按压止血,然后在附 近点位另行注射;
2.回抽
3.注射
右手缓慢注射,注意量的控制;
可用棉签或纱布轻放于注射针眼处, 迅速将针拔出后,轻压几秒,擦去渗 出的血液。
8、肉毒素的安全性
尚未见注射A型肉毒毒素而发生 全身性副作用的病例报告。所 以,肉毒素注射在正确适宜剂 量下是非常安全的。
一次性注射2000u以上可致人于 死地。
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品牌
目前国内市场上通过CFDA认证的的肉毒素注射产品只有兰州衡力和美国保妥适两种。
中国兰州生物生产
美国Allergan公司生产
用5ml注射器21G 针头从5ml生理 盐水瓶中抽取 2.5ml溶液;
将注射筒从针头 上拔下,让空气 进入瓶内中和负 压。 轻轻旋转小瓶, 使肉毒素充分溶 解,不要翻转震 动瓶子。
用一新的1ml无菌 注射筒接上针头。
将用于配制的21G 针头拔下。
从瓶底一角抽出 配制好的肉毒素 溶液,勿将小瓶 翻转。
弥散半径 2.0
1.5
1.2
1.0
38% 1.0
保妥适
39% 1.2 1.2
白毒
57% 2.0
绿毒
2.0
衡力
1.5
粉毒
肉毒素注射
第一步 抽取生理盐水 第二步 注入稀释 第三步 充分溶解 第四步 抽取药液
肉毒素配制步骤
第五步 更换针头
准备一瓶5ml的 生理盐水。
以45°将针插入 肉毒素瓶内。 瓶内真空会将生 理盐水自动吸入。 稍用力持住筒芯 使药液缓慢进入, 以免产生过多气 泡。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说明书

核准日期:XXXX年XX月XX日修改日期:XXXX年XX月XX日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警告:注射部位远端的不良反应所有肉毒毒素类产品都可能从注射位点扩散,产生与肉毒毒素作用机制一致的症状。
这些症状在注射后几小时到几周均有报道。
发生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可能会危及生命,也曾有死亡病例报道。
治疗儿童痉挛时这些症状的风险可能是最大的,这些症状也可发生于成人中,尤其是在那些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易出现。
(详见【注意事项】)【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英文名称: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A Xing Roudu Dusu【成份】活性成分为A型肉毒毒素。
由生长在培养基的肉毒杆菌CBFC26菌株经发酵制备而得。
辅料为人血白蛋白和氯化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玻璃小瓶装注射用白色冻干物。
加入稀释剂(生理盐水)后为无色透明液体。
【适应症】暂时改善18岁至65岁成人因皱眉肌/或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
【规格】50单位/瓶。
每单位(U)本品相当于在限定条件下小鼠腹膜内注射配制后的本品溶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
此效价测定仅适用于本品,不适用于其他肉毒毒素制剂。
【用法用量】本品的推荐剂量不可与其他肉毒毒素制剂的剂量互换。
本品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并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师使用,可辅以相应的设备。
用21G针头配制/稀释本品(50单位/1.25ml),然后用30G针头注射。
5个注射位点各注射0.1ml(4单位),每侧皱眉肌有2个注射位点,降眉间肌有1个注射位点,总剂量为20单位。
注射前,拇指或食指应稍用力放在眼眶下侧以避免注射液向眼眶下渗透,在注射过程中,针头保持向上,向内侧的方向。
下列措施可减少眼睑下垂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在上睑提肌附近注射,尤其在降眉肌粗大患者中。
●注射皱眉肌时应在距骨性眶上缘以上至少1cm。
医学美容科A型肉毒毒素管理规定

医学美容科A型肉毒毒
素管理规定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医学美容科
A型肉毒毒素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必须建立健全采购、保管、验收、领发、核对制度。
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必须从有资质的正规生产企事业或经销单位采购,必须由专人负责采购,必须索要生产及经销单位资质证明材料,并保管好备查
三、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必须由专人专柜加锁保管
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要求2-8度冷藏或-5度以下冷冻保存,配制后冷藏,4小时内必须使用
五、为防收假、发错,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放。
六、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必须由具有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的医生出具处方并签名。
七、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每次处方剂量不能超过2日剂量。
八、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处方调配,必须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人员的进行复核人员并签名盖章后发出。
九、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处方必须保存2年备查。
肉毒素单位计算方法

肉毒素单位计算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毒素,又称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产生于肉毒杆菌的神经毒素,用于医疗美容领域的注射疗法。
肉毒素注射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在美容医学界被广泛应用于除皱、瘦脸、提拉、注射溶脂等方面。
在进行肉毒素注射前,首先需要确定治疗区域的单位剂量,也就是所谓的肉毒素单位。
肉毒素单位计算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肉毒素单位的计算方法。
肉毒素单位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种类和品牌的肉毒素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肉毒素单位的计算是根据治疗区域的面积和患者的肌肉情况来确定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面部特征和需求确定注射的区域,然后根据这些区域的面积和肌肉情况来确定每个部位需要注射的单位剂量。
肉毒素单位通常以国际单位(IU)来表示,不同品牌的肉毒素可能有不同的单位换算关系,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按照具体的产品说明书来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一单位的肉毒素可以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效果,从而实现去皱、瘦脸等美容效果。
在确定肉毒素单位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面部肌肉情况等因素。
注射时,医生必须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适当的单位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面积和肌肉情况外,患者的面部表情、皮肤质地、皮下脂肪分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肉毒素单位的计算方法。
在注射前,医生会进行面部评估,确定需要治疗的部位和注射的单位剂量。
在肉毒素注射治疗中,重要的是要确保使用的肉毒素是合法的、来自正规渠道的产品,并且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在选择医生和皮肤美容机构时,患者应该注意医生的资质和经验,避免因为技术不当或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意外。
肉毒素单位的计算方法是基于面部区域的面积和肌肉情况来确定的。
在进行肉毒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来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000字,已达到要求】.第二篇示例:肉毒素是一种针对神经传导的神经毒素,它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毒素,会导致骨骼肌的痉挛和麻痹。
肉毒毒素注射剂量汇总

该表格主要参考《英国指南》的附件,根据中国医生的实践经验,做了些微调。
(续)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 1
(续)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 2
(续)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 3
(续)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 4
(续)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 5
(续)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 6
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7
注:该表格为保妥适 推荐剂量,对其它肉毒毒素产品不一定合适8。
成人肉毒毒素A常用肌肉注射参考剂量

6-8
臀大肌
200-300
4
足下垂内翻
腓肠肌
50-200
4
比目鱼肌
50-100
2
胫后肌
50-200
2
胫前肌
50-150
3
趾长屈肌
50-100
4
拇长屈肌
30-100
2
足外翻
腓骨长肌
50-1502腓骨来自肌50-1001
拇趾过伸
拇长伸肌
20-100
2
2
拇指对掌
拇长屈肌
5-25
1
拇内收肌
5-25
1
对掌机
5-25
1
握拳
指浅屈肌
25-75
4
指深屈肌
25-100
4
屈髋
髂肌
50-150
2
腰肌
50-200
2
股直肌
75-200
3
屈膝
腘绳肌内侧
50-150
3
腘绳肌外侧
100-200
3
腓肠肌
50-150
4
髋内收
股长和股短收肌股大收肌
75-300
4-6
膝僵直
股四头肌
成人肉毒毒素A常用肌肉注射参考剂量
临床类型
受累肌肉
治疗剂量(U/次)
注射部位(处)
颈部
胸锁乳突肌
15-75
2
斜角肌
15-50
3
斜方肌
50-150
3
肘屈肌群
肱桡肌
25-75
2
肱二头肌
50-200
4
肱肌
25-75
2
A型肉毒毒素膀胱壁注射术(全文)

A型肉毒毒素膀胱壁注射术(全文)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简称肉毒素) 是梭状肉毒芽孢杆菌分泌的毒蛋白,分A~G 7个亚型,是世界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人体只要摄入微量就可引起中毒,中毒通常表现为眼部及喉部肌群的麻痹,然后发展为全身骨骼肌麻痹,最终由呼吸衰竭致死,中毒可由污染食物、伤口感染、母婴传染或经呼吸道引起。
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 BTX-A) 是肉毒杆菌在繁殖中分泌的神经毒素。
肉毒杆菌系兼性厌氧菌,产生的肉毒素,根据其抗原性分为7 种亚型,即A - G。
BTX由一条重链(100KD)和一条轻链(50KD)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重链的C末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与突触前膜结合,轻链借以通过细胞膜入胞。
在细胞内,轻链起着锌依赖的内肽酶作用,水解在突触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中所必需的多种蛋白质(不同的血清型肉毒素有不同的水解底物);同时, BTX - A还可抑制钙依赖的乙酰胆碱(Ach)运输并降低脂质膜的流动性,从而抑制了突触囊泡的移位和与突触前膜的融合,抑制Ach的释放而干扰神经传导,导致肌肉麻痹。
A型肉毒毒素注射于靶器官后作用在神经肌肉接头部位,通过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注射后靶器官局部肌肉的收缩力降低。
但这种效果是暂时的,这是一种可逆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神经轴突萌芽形成新的突触接触,治疗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神经芽生,重建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芽生可以从终末前分支的郎飞氏结处发出,也可以从神经轴突末端接近运动终板的无髓部位发出,并向失神经的运动终板区域延伸,最终成熟为该范围的神经肌肉接头。
近年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A型肉毒毒素注射于膀胱可能还存在其它作用机制。
A型肉毒毒素还可能通过感觉神经抑制脊髓中谷氨酸、P 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胛骨背面,肩胛冈下面
肱骨大结节
使手臂外旋
50
位于肩胛骨冈下区域得表面(注意:对盂肱关节得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肩胛下肌
肩胛骨前面
肱骨小结节
使手臂内旋
50
在肩胛骨外侧缘得下面注射(通常需要用影像技术准确定位)
三角肌
肩胛冈、肩峰及锁骨
肱骨三角肌粗隆
使手臂内收,15-90o
50–75
在前面、中间与后面得肌纤维中注射
该表格主要参考《英国指南》得附件,根据中国医生得实践经验,做了些微调。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剂量(U)
注射点
保妥适®
躯干肌
腰大肌
T12–L5横突与椎体
股骨小转子
屈髋
150–200
在L2、L3与L4横突之间用脊髓穿刺针自后向前进针。
每个部位注射50–60mU
髂肌
髂窝底部
插入腰肌腱,形成髂腰肌腱,止于小转子
屈髋
(续)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剂量(U)
注射点
保妥适®
上肢带肌–续
大圆肌
肩胛骨下角得背面
肱骨小结节嵴
使手臂内收、内旋、伸展
30
肩胛骨下部外侧(注射位置要准确,这非常重要–如果太靠近颅侧,可能会注射到小圆肌中(外旋肌)
小圆肌
肩胛骨外侧面
肱骨大结节得背面
内收与外旋
30
肩胛骨外侧,如上所述
背阔肌
下6个胸椎得棘突、胸腰筋膜及髂嵴
100–150
大腿背面内侧得肌肉–多个注射部位
半腱肌
与股二头肌长头起点相同
胫骨内侧髁背面得鹅足
与半膜肌相同
100–150
大腿背面内侧得肌肉–多个注射部位
股二头肌
长头:坐骨结节
腓骨头
屈膝,使腿外旋,伸髋
100–150
大腿后面外侧得肌肉–多个注射部位
短头:股骨背面得股骨嵴
腘肌
前面外上髁得腘肌沟
向后穿过关节囊。胫骨上段内侧面
肱骨结节间沟得底部
使上肢内收、回缩及内旋
80
叫患者抬起手臂,然后放下,放下时可在腋后襞找到背阔肌(注意:只能在躯干足够稳定得情况下注射)
伸膝
100–150
在大腿外侧注射2个点;在大腿下半部分中间位置深部注射1个点,在内侧注射1-2个点
股内收肌与膝屈肌
耻骨肌
耻骨上支
股骨背面,小转子下面
使大腿内收,帮助屈髋
50–100
由于位于神经血管束上方,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所以注射比较困难
大收肌
坐骨结节
股骨后2/3,股骨内侧髁内收肌结节下方
比目鱼肌
腓骨干背面与胫骨内侧缘
经跟腱止于跟骨
使足跖屈
100
小腿背面,沿腓肠肌肌腹之间得中间
拇长屈肌
腓骨背面,比目鱼肌下面
经距骨背面得沟止于拇趾远节趾骨
使拇趾屈曲(趾间(IP)关节与跖趾(MTP)关节),保持纵向足弓
50
小腿背面中部,比目鱼肌下面,紧靠在腓骨长肌与腓骨得后面
趾长屈肌
胫骨背面
第二趾与第五趾得末节趾骨
小腿肌–后群–续
拇展肌
跟骨内侧与屈肌支持带
拇趾近节趾骨底内侧
使拇趾外展、跖屈
10–20
第一跖骨内侧
拇短屈肌
骰骨与胫骨肌腱
2块肌腹各止于第一趾近节趾骨底得一侧
使第一跖趾关节屈曲
10–20
足跖侧,第一跖骨下面
趾短屈肌
跟骨内侧与肌间隔筋膜
第2-5趾中节趾骨
使拇趾趾间关节及其外侧得4个跖趾关节弯曲
10–20
屈膝,开始屈膝时使小腿内旋
30
胫骨内侧髁背面深部。向下进针达腘窝得骨内侧面,然后退针
小腿肌–前外侧群
胫骨前肌
胫骨外侧面上半段与骨间膜
内侧楔骨
使足背屈与内翻
75–120
小腿前面,胫骨外侧
趾长伸肌
腓骨前面上3/4
止于第二趾与第五趾得中节与末节趾骨
使足背屈
50–80
胫骨前肌外侧,腓骨前面与边缘
拇长伸肌
腓骨中2/3与骨间膜
使第2-5趾屈曲(趾间关节与跖趾关节),保持纵向足弓
50
在胫骨内侧缘背面,上半段中部。紧靠着胫骨后缘在靠近起点得部位注射。
胫骨后肌
骨间膜,以及胫骨与腓骨背面得邻近部位
舟骨粗隆与内侧楔骨
使足跖屈与内翻
50–80
小腿背面中部,胫骨后面深部,胫骨与腓骨之间得凹陷内
(续)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剂量(U)
注射点
保妥适®
75–150
在腹股沟韧带外1/3下方自前面进针–在股神经得外侧,避免伤及大腿外侧得皮神经
腰方肌
髂腰韧带与髂嵴
第12肋与L1–5横突
使脊柱侧弯
100
从后向脊柱外侧进针
髋伸肌与髋外展肌
臀大肌
髂骨背面、骶骨、尾骨以及骶结节韧带
大转子
伸大腿
很少注射这块肌肉
使髋外旋
臀中肌
髂嵴下方骶骨得大部分区域
大转子后上角
使腿内旋
内收及伸大腿。主要在坐位时发挥作用
100–200
大腿上内侧比较大得肌肉。在大腿得上1/3注射
长收肌
耻骨体,耻骨嵴与耻骨联合得下方
股骨中段背面,止于股骨嵴
使大腿内收。主要在立位时发挥作用
50–100
大腿前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手宽得距离,股静脉内侧
短收肌
耻骨上支,耻骨嵴下方
股骨上段背面,小转子与股骨嵴之间
使足外翻与跖屈
50–80
腓骨前面,小腿外侧
腓骨短肌
腓骨干下2/3
第五跖骨底
使足外翻
30–40
腓骨长肌前面,小腿外侧下半段
小腿肌–后群
腓肠肌–内侧头
股骨内侧髁背面
经跟腱(AT)止于跟骨
使足跖屈与屈膝
100
小腿背面内侧得浅层肌肉
腓肠肌–外侧头
股骨外侧髁背面
经跟腱止于跟骨
使足跖屈与屈膝
100
小腿背面外侧得浅层肌肉
足跖侧,跖骨底
上肢带肌
斜方肌
自枕骨沿正中线向下一直到最后一个胸椎
锁骨外1/3、间峰及肩胛冈
使肩胛骨抬高与旋转
50–75
颈肩之间比较大得肌肉
菱形肌
C7–T5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
使肩胛骨伸展
50–60
位置表浅,在肩胛骨与脊柱之间
冈上肌
肩胛骨得冈上窝
肱骨大结节
使手臂外展,从0-15o,一直到超过90o
40
肩胛骨得冈上窝
使大腿内收、外旋
50–100
长收肌与耻骨肌后面,大收肌前面
股薄肌
耻骨下支
胫骨内侧髁背面得鹅足
内收大腿与伸膝。屈腿时可使腿内旋
80–120
大腿后内侧缘,沿着大腿内缘向下注射几个点
(续)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剂量(U)
注射点
保妥适®
股内收肌与膝屈肌–续
半膜肌
坐骨结节
胫骨内侧髁背面得鹅足
屈膝。屈腿时可使腿内旋,伸髋
100
臀小肌
臀前线与臀下线之间髂(续)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剂量(U)
注射点
保妥适®
大腿肌–膝伸肌
股直肌
髂前下棘(直头)与髂骨(反折头)
经股四头肌与髌韧带止于胫骨结节
屈髋与伸膝
100–150
沿股四头肌中线注射4个点
股外侧肌、股中间肌以及股内侧肌
股骨前面
经股四头肌与髌韧带止于胫骨结节
拇趾远节趾骨底
伸拇趾
50–60
小腿中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
第三腓骨肌(不一定都有)
腓骨前面远端1/4
第五跖骨(MT)底得背面
使足背屈与外翻
30–40
附着在趾长伸肌得外侧
(续)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剂量(U)
注射点
保妥适®
小腿肌–前外侧群–续
腓骨长肌
腓骨外侧面上2/3
经第五跖骨底下面与骰骨沟止于内侧楔骨与第一跖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