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会考易错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会考易错知识点汇总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1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力学常考知识大总结,附易错点汇总

初中物理:力学常考知识大总结,附易错点汇总!01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中考物理初二易错知识点提纲

中考物理初二易错知识点提纲1. 速度和加速度1.1 速度和速度的定义初中物理中,速度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但是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清而产生错误。
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物体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的位移,它的大小等于:$$v=\\frac{\\Delta s}{\\Delta t}$$1.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它的大小等于:$$a=\\frac{\\Delta v}{\\Delta t}$$1.3 最大和最小速度在学习速度和加速度的时候,有些同学容易混淆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概念。
最大速度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值最大的那个时刻,而最小速度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值最小的那个时刻。
2. 力与运动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一切力学运动的基础,但是也是中考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2.2 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主要描述了力的作用和反作用问题,即: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2.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在学习力和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生容易产生混淆。
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它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_s=\\mu_s Fn$。
而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_k=\\mu_k Fn$。
其中,$\\mu_s$和$\\mu_k$分别是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Fn表示法向力。
3. 光的传播与成像3.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和粒子性质。
学生应当注意到,光传播的时候,不需要介质(空气、真空)就能传播,但在介质改变的时候,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中,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到你。
1.颜色的形成:很多学生对于颜色的形成存在一些迷思。
在中考物理中,为了能够准确回答与颜色有关的题目,需要对光的三原色、物体吸收光谱与物体反射光谱有所了解。
2.镜子成像:镜子成像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很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注意凸透镜、凹透镜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条件。
3.热传导:很多学生对于热传导的规律与特点存在一些模糊。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理解传热的方式和条件,如传导、辐射和对流。
4.阻尼振动:求解阻尼振动的数值问题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难点,需要理解振动的各项特性,如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等。
5.电流计算:电流的计算是物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很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掌握电流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同时要注意电路中电流的分布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6.电压计算:电压的计算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很多学生在运用公式上存在一些困难。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理解电压的含义和计算公式,同时要注意电路中电压的分布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7.物体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存在浮力,但很多学生对于浮力的计算存在一些困惑。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理解浮力与浸没法则的关系,同时要注意浮力的计算和应用。
8.空气压力:空气压力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很多学生对于空气压力的计算存在一些困难。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理解空气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同时要注意空气压力与液体压力的比较。
9.星空问题:星空问题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经典题目,但很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同时要注意地球与星空的相对运动和星空的变化规律。
10.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很多学生在运用上存在一些误区。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要注意力的合成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初三物理“电压电阻”中考易错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压电阻”中考易错知识点总结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臵。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基本)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3.电池组串联:U=U1+U2+U3;电池组并联:U=U1=U2=U3;2节干电池串联是 3 V,2节干电池并联是 1.5 V。
(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2.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分度值,最后读数。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②电压表介入电路时,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量程范围内,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⑤在预先不能预测被侧电压值时,应先进行试触。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五)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
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或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测量误差与错误误差:由于仪器或测量者的感官局限、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错误:对物理量的认识或计算时产生的偏差,如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等。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将误差与错误混淆,两者性质和处理方法都不同。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注意区分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特别是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光的折射与反射折射定律:光在密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遵循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光在物体表面被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注意折射和反射中的光线传播方向和角的关系,不要混淆。
电功率计算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注意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是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电路分析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了解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避免读数错误。
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是描述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依据。
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及公式表达的物理意义,注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单位换算。
浮力概念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流体的体积。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注意物体沉浮的条件。
压强压力区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有时等于重力,有时不等于重力。
注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中考物理易错点总结

中考物理易错点总结中考物理的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概念的理解。
首先,在物理学习中,基础概念的理解是重中之重。
理解不清楚基础概念,会导致后续的理论和计算都无从谈起。
常见的易错点包括:力、压强、功、功率、速度、加速度、密度等概念的理解混淆;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概念的区分;温度和热量的关系等。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学生需要多做概念之间的对比和区分。
二、公式与计算。
物理学习中离不开公式和计算,但在应用公式和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常见的易错点包括:1. 公式的错误应用:有些学生使用错了公式,或者应用公式时没有考虑到物理量的单位。
要避免这类错误,学生应该认真理解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掌握公式的正确表达和使用方法。
2. 计算过程的错误: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例如计算过程中出现代数错误,没有把物理量代入公式中,漏掉了某个步骤等。
为了避免此类错误,学生应该注意认真、仔细地进行计算,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三、图像与实验现象的联系。
物理学习中,图像和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的易错点包括:1. 图像的解读错误:学生在解析图像时,可能会忽略或错误理解图像中的某些信息,从而导致对物理现象的错误理解。
要避免这类错误,学生需要提高对图像的解读能力,注重图像中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2. 实验现象的理解错误:学生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时,可能会遗漏或错误理解实验的关键步骤或现象,从而导致对物理原理的错误理解。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学生应该理清实验现象的原理和过程,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四、题目的理解和分析。
在解答物理题目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理解题目,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合理构思解题思路,最终给出正确答案。
常见的易错点包括:1. 题目条件的遗漏: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漏掉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导致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错误。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题意和条件的充分理解。
2. 题目要求的误解: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错误理解题目的要求,导致最终给出的答案与题目的要求不符。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
一、力
1、以力为中心的力学定律:
(1)给定的力的作用结果是定向的,它的力矩与物体受力的位置有关;
(2)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确定的,受力结果受力类型及受力位置的影响;
(3)物体在同一静力作用下受力结果是不变的;
(4)受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力的性质及大小决定;
(5)力的作用受物体质量的影响,质量越大,力越大;
(6)受力物体的变形是不变的,受力位置也不变。
二、斜面
1、斜面力学定理:
(1)斜面上的力分为重力、摩擦力和撑力;
(2)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大小和方向不变,摩擦力大小由斜面面积和物体重量构成;
(3)斜面上的物体受力的力矩是由重力和摩擦力构成的;
(4)斜面上的物体若想保持不动,则需要重力小于摩擦力;
(5)斜面上的物体若想保持动,则需要重力大于摩擦力;
(6)斜面上的物体若想不滑动,则需要摩擦力大于重力。
三、弹力
1、弹力的特点:
(1)弹力是一种很小的力,可以使受力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2)弹力的大小和受力程度有关,受力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3)弹力没有传导距离的界限,只要受力程度足够,弹力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4)弹力没有传导时间的界限,受力程度足够,弹力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5)弹力是动态的,当受力程度改变时,弹力也会随之改变;
(6)弹力是可以累积的,当其他力也参与时,弹力的影响会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53.()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54.()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考虑空气阻力,则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大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
55.()鸡蛋掉到地板上摔破了,地板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板的作用力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 作者:
———————————————————————————————— 日期: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针对20个选择题80个选择项判断题)
声学
1、()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2、()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
33.()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34.()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35.()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
36.()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7.()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
38.()用水作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4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45.()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46.()特技演员驾车冲向空中,在空中减速上升时,演员和车的惯性小于重力
47.()热机在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9.()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0.()踢向空中的足球,不考虑空气阻力,球只受重力作用
62.()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
63.()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消耗的总功率越大
64.()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一定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
65.()不可以靠近落在地上的高压线
66.()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
56.()人躺在“死海”水面上看报,海水给人的浮力大于重力
57.()做引体向上静止不动时,人对单杠的拉力和单杠对人的拉力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平衡力
58.()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9.()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60.()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少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高
电学
61.()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10、()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用的是实验加推理法,即是逐渐逼近法
光学
11、()人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眼睛
12、()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13、()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14、()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15、()在发射和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中入射角也等于反射角
39.()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0.()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力学
41.()做功快的机械,其械效率一定大
42.()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蹦床弹向空中,在下落到最低点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小
43.()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26.()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7.()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28.()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29.()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30.()0℃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31.()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32.()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74.()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
7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静止时其N极指上地理的南极
76.()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77.()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78.()放在磁场中的导体一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79.()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一定会有感应电流通过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热学
21.()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2.()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油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3.()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4.()糖放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5.()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3、()“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4、()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5、()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6、()物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的大
8、()调节用手指按压二胡的不同琴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响度
9、()能用超声测出到月球的距离
67.()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用手把人拉开
68.()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69.()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0.()磁体具有磁性,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71.()看不见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72.()磁场是由疏密不同的磁感线组成的
73.()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0.()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不成正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16、()反射角、折射角、入射角等都是它们与法线(虚线)的夹角
17、()一束绿光照到红色的花上,被照到花成绿色
18、()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9、()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探究“三线”是否在一平面上
20、()黑板反光导致一些同学看不到字是由于黑板发生了漫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