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名人故事精选

合集下载

名人爱国故事荟萃_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5篇

名人爱国故事荟萃_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5篇

名⼈爱国故事荟萃_热爱祖国的名⼈故事5篇热爱祖国、热爱⼈民,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名⼈爱国故事荟萃,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志航⾼志航⾸创⼋⼀四空战⼤捷的空军战神⾼志航⼤队长⾸战击落⽇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本⽴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规模攻击作战,⽇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歼灭刚刚培训成⽴的中国空军。

事实上,⽇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

因为就两国兵⼒⽐较,⽇本拥有⾃⾏⽣产的先进战机三千⼆百架,⽽中国只有购买拼装⼆⼿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本许多。

⼀九三七年⼋⽉⼗四⽇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军盛怒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更津联队与⿅屋联队战⽃机,企图⼀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

不料当天⼊侵的⽇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队长⾼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零击落⽇机,⾸开中⽇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播⾥知道这⼀消息后,欣喜若狂,⼀泄屈辱之⽓。

国民政府宣布⼋⽉⼗四⽇为“中国空军节”,⾼志航⼤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志航,⼀九0⼋年出⽣于东北⼀个农户家庭,⼗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的⼀位,但他精⼒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技术掌握很快,继⽽专修驱逐机专科。

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事变后,⾼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复仇的决⼼。

⼀九三三年,⾼志航进⼊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九三六年底,⾼志航调任第四⼤队队长,他⼀贯严于律⼰律⼈,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动⼿,不假⼿于他⼈,⽣活上亦与部属同⽢共苦。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如何准备爱国名人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

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11947年,生活在美国的钱学森,对美国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使美国的科技不断发展。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十多年了,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扎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在早回到美国去,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是他的决定被美国禁止了,被关了起来,他并没有屈服。

1955年8月美国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他努力为国家工作,被誉为“导弹之父”。

现在的社会上,有多少人能像钱学森一样,放弃一切,报效祖国。

人们认为只要挣到钱就是好事,能去国外工作更是了不起的事,都很羡慕能出国的人,难道他们都希望为别的国家工作?不愿意留在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吗?我觉得是为了金钱。

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

钱学森为了为祖国做出贡献,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名誉,他的爱国情感难道不值得让我们学习吗?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遭弃兮,何日夜而忘之。

——题记“令尊为何如此轻易就放弃了性命呢?”“楚民涂炭,流离失所。

吾宁坠之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吾之高尚人洁受这世俗的侮辱!”吾曾劝诫过楚怀王,望楚怀王圣哲茂行,举贤授能。

怀王对吾之意见甚是欢喜,下旨逐条实施。

吾却未曾想过竟遭奸佞之陷害,胡乱散布谣言,把吾陷入不忠不孝之地。

怀王竟也听信谗言,至此便疏远于吾,吾的一片赤胆忠心,从此应流散于何方?一年,秦国派张仪来楚。

秦王目的明了,就是想要破坏齐楚两国的联盟关系。

爱国的名人故事

爱国的名人故事

爱国的名⼈故事关于爱国的名⼈故事(通⽤11篇) 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编整理的爱国的名⼈故事,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国的名⼈故事篇1 抗⽇名将张⾃忠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忠命名的街道。

因为张⾃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之魂”。

张⾃忠经常教育部下:军⼈只有以必死的决⼼去战胜敌⼈,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的良⼼。

1940年5⽉,民党军三⼗三集团军总司令张⾃忠率军在湖北襄樊⼀带抗战。

⼤洪⼭⼀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寇。

⽇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

张⾃忠和⼠兵们坚决抵抗,他⼿举步枪⾼喊:“弟兄们,⼀定把敌⼈消灭!”⼀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天没吃东西。

第⼆天,敌⼈⽤飞机⼤炮轰炸。

张⾃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

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了,这⼀带就保不住了。

我要⽤⾝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后来他们被困在杏⼉⼭上,⽆法冲出去。

张⾃忠左肩受了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只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

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 ⽇军冲了上来,张⾃忠⾝中数弹,仍然⽴在⼭头,坚持抵抗。

⼀颗⼦弹击中他的胸部,⾎喷不⽌。

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平安。

”说完,他⼜顽强地站起来,向敌⼈扑过去,敌⼈的⼦弹⼜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

张⾃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中职务最⾼的⼀个。

⾃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直是爱国军⼈引以⾃豪的志向。

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更令⼈崇敬。

在中⽇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

⽂天祥宁死不屈 ⽂天祥,(1236~1283)字宋瑞,⼀字履善,号⽂⼭,南宋庐陵(今吉安)⼈。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北⽅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相残杀局⾯,建⽴了元朝,接着把侵略⽭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顺江⽽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都临安的近郊。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名人爱国小故事,欢迎阅读~名人爱国小故事一:⑴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困难场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爱国小故事。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赏。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决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名人爱国小故事二:⑵华罗庚决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决然率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名人爱国小故事三:⑶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率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名人爱国小故事四:⑷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率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爱国是⼀种情怀,更是⼀种精神。

古往今来的爱国⼈⼠⽆不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体⼒⾏来表达着。

那么,在这过去了岁⽉⾥,这些爱国的志⼠给我们演绎了怎样的爱国⼩故事呢?⼩故事⼀:《周恩来》——⼈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次,校长在课问⼤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誓⾔,此后贯彻在他的⼀⽣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的贡献。

⼩故事⼆:《李⼩龙》——我是中国⼈李⼩龙,在60年代时,国⼈地位不⾼,很多演员总是淡化⾃⼰的中国⼈⾝份,李⼩龙却以⾝为中国⼈为荣,堂堂正正地说⾃⼰是中国⼈,最经典的⼀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不是病夫”,带动了⾹港电影的⼀⽚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故事三:《⾟弃疾》——励志救国⾟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

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故事四:《华罗庚》——毅然回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烽⽕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诺⼤学聘为终⾝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故事五:《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命,1940初,他被⽇军围困,⾝负重伤,啃不动树⽪,只能将棉⾐⾥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密林中,⽀撑着杨靖宇与敌⼈战⽃的⼒量是对祖国的⼀腔热爱之情。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1.爱国将领吉鸿昌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18岁他便报名参军.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 以致有“吉大胆”之称.9.18 事变发生后,他“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2.抗日英雄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爱国将领邱少云邱少云,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关于名人爱国的5篇爱国故事

关于名人爱国的5篇爱国故事

关于名⼈爱国的5篇爱国故事 爱国,是⼀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是⼀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我们青少年要⽤这种强⼤的精神⼒量去描绘祖国未来的宏图,将⼀⽚丹⼼献给祖过。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关于5篇爱国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 名⼈爱国故事1 朱由检明朝第⼗六位皇帝。

明光宗第五⼦,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刘⽒。

于天启⼆年年被册封为信王。

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多岁头发已⽩,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旰⾷,⼣惕朝乾。

史志称其“鸡鸣⽽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群⾂分为主战、主和两派。

崇祯在⽤⼈⽅⾯,起⽤了主战派袁崇焕。

⽂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门第,⼏次⼤规模对后⾦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量,最终⽆⼒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之⼈,也确实难寻可⽤之⼈。

崇祯即位之初在⽂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

崇祯在位的⼗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外,将更多的⼼⼒⽤于削弱⽂官集团的势⼒,并取得了⼀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1644年,李⾃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缢⾝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名⼈爱国故事2 梁红⽟(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英雄,祖⽗与⽗亲都是武将出⾝,梁红⽟⾃幼随⽗兄练就了⼀⾝功夫。

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

“红⽟”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字红⽟。

⽗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也。

”后结识韩世忠,两⼈初次见⾯,是在平定⽅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感其恩义,以⾝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爱国的名人故事精选
1915年9月,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权力虽已达到了
顶峰,但他并不满足,又开始觊觎皇帝宝座。

他唆使幕僚美国人古
德诺抛出了《共和与君主论》,污蔑共和体制是政治乱局的根源,
鼓吹只有君主制才能救中国,胡诌什么中国人需要一个皇帝。

梁启超早就看出了袁世凯的野心,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复辟,就是叛国”。

为了驳斥袁世凯的复辟图谋,梁启超写出了脍炙
人口的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袁世凯的
复辟野心。

袁世凯获知消息,十分恐慌,急忙派人以给梁的父亲做
寿礼名义送给梁启超二十万大洋,恳请梁启超高抬贵手,不要在报
上发表这篇文章。

结果,梁启超严词拒绝了这一请求。

袁世凯见拉拢不成,就采取恐吓的伎俩,逼其就范。

他派人告诉梁启超:“你流亡国外十几年,那种艰苦的滋味想必早已尝够了,
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何必自找苦吃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袁世凯亮出了底牌。

面对威胁,梁启超毫不畏惧,从容笑答:“我
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再流亡一次简直轻车熟路。

”梁启超毫不
留情面,他把《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发表在《大中华》
月刊上,其余各报迅速转载,读者争相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不顾国人的反对,恢复帝制,上演复
辟闹剧。

梁启超联合蔡锷将军,发起了讨袁护国战争,其余各省迅
速响应,纷纷宣布独立,反对帝制。

袁世凯仅做了83天皇帝,就被
迫宣布“退位”,不久一命呜呼。

对袁世凯来说,梁启超是有点不够哥们“义气”;对国家来讲,
梁启超敢于不讲情面,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

梁启超一生只忠于真理,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鼓与呼,
这种民族大义之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足以成为后世的楷模。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
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
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
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
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
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
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
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
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
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
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拯救祖国的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

1412年,贞德出生在法国一个小村庄。

那时正好是英法百年战
争时期,硝烟让法国民不聊生。

善良的贞德为身边无辜百姓的命运叹息,但是身为一个弱女孩儿,她除了躲进教堂日夜祈祷又能做些什么呢?她祈祷不是为了自己的美丽,更不是为了财富,她反复念叨的只有“和平”两个字!
战火并没有因为善良少女的祈祷,延缓它的步伐。

战火烧到了贞德的家乡。

姐姐把贞德藏进了衣柜里,才让她幸免于难,可是不幸
的是,善良美丽的姐姐惨死在英国人的枪下。

贞德在衣柜中目睹了
这一切,她咬住自己的手指,拼命不让自己哭出来,直到惨无人道
的英国兵离开,她的手指已经咬得露出了白骨。

贞德从此没有再流一滴眼泪。

存活下来的村民们把这个可怜的姑娘送到她叔叔家,他们一点儿也不知道她将要做了一番让人目瞪口
呆的大事来。

“祈祷不如拿起刀枪!”贞德早已下定决心。

她孤身前去见法国
太子查理,并且请求查理给她一支军队,她一定能带领军队战胜英国,解放自己的国家!查理对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丝毫不信任,但是法国当时已经面临绝境。

查理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给
了贞德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

多数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待着贞德的战况传来,但是贞德为法国创造了奇迹!贞德带领着部队杀得英军节节败退,后来英军看见
贞德的旗帜就望风而逃!
贞德法兰西轰动了,人人都在歌颂这个英勇的英雄少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