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爱祖国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精选15篇)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精选15篇)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精选15篇),欢迎参考~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篇1《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

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

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

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

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

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

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篇2《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如何准备爱国名人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

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11947年,生活在美国的钱学森,对美国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使美国的科技不断发展。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十多年了,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扎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在早回到美国去,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是他的决定被美国禁止了,被关了起来,他并没有屈服。

1955年8月美国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他努力为国家工作,被誉为“导弹之父”。

现在的社会上,有多少人能像钱学森一样,放弃一切,报效祖国。

人们认为只要挣到钱就是好事,能去国外工作更是了不起的事,都很羡慕能出国的人,难道他们都希望为别的国家工作?不愿意留在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吗?我觉得是为了金钱。

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

钱学森为了为祖国做出贡献,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名誉,他的爱国情感难道不值得让我们学习吗?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遭弃兮,何日夜而忘之。

——题记“令尊为何如此轻易就放弃了性命呢?”“楚民涂炭,流离失所。

吾宁坠之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吾之高尚人洁受这世俗的侮辱!”吾曾劝诫过楚怀王,望楚怀王圣哲茂行,举贤授能。

怀王对吾之意见甚是欢喜,下旨逐条实施。

吾却未曾想过竟遭奸佞之陷害,胡乱散布谣言,把吾陷入不忠不孝之地。

怀王竟也听信谗言,至此便疏远于吾,吾的一片赤胆忠心,从此应流散于何方?一年,秦国派张仪来楚。

秦王目的明了,就是想要破坏齐楚两国的联盟关系。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_名人爱国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_名人爱国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_名⼈爱国故事学习每⼀个名⼈的爱国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于国家的⾃信⼼。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贺龙贺龙(1896─1969),原名⽂常,字云卿,湖南桑植⼈。

1914年加⼊孙中⼭领导的中华⾰命党。

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命军第九军⼀师师长,第⼆⼗军军长。

1927年8⽉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中国共产党。

⼟地⾰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军团总指挥兼红⼆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军总指挥。

1935年率部长征。

抗⽇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路军⼀⼆0师师长、⼀⼆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根据地。

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

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2年到延安,任陕⽢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4年任中央⼈民政府⾰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9⽉被授予中华⼈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6年当选为第⼋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9⽇逝世,终年73岁。

名⼈爱国故事2陈毅陈毅字仲弘。

四川省乐⾄县⼈。

⼀九⼀九年赴法国勤⼯俭学。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名人爱国小故事,欢迎阅读~名人爱国小故事一:⑴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困难场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爱国小故事。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赏。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决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名人爱国小故事二:⑵华罗庚决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决然率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名人爱国小故事三:⑶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率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名人爱国小故事四:⑷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率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爱国是⼀种情怀,更是⼀种精神。

古往今来的爱国⼈⼠⽆不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体⼒⾏来表达着。

那么,在这过去了岁⽉⾥,这些爱国的志⼠给我们演绎了怎样的爱国⼩故事呢?⼩故事⼀:《周恩来》——⼈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次,校长在课问⼤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誓⾔,此后贯彻在他的⼀⽣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的贡献。

⼩故事⼆:《李⼩龙》——我是中国⼈李⼩龙,在60年代时,国⼈地位不⾼,很多演员总是淡化⾃⼰的中国⼈⾝份,李⼩龙却以⾝为中国⼈为荣,堂堂正正地说⾃⼰是中国⼈,最经典的⼀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不是病夫”,带动了⾹港电影的⼀⽚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故事三:《⾟弃疾》——励志救国⾟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

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故事四:《华罗庚》——毅然回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烽⽕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诺⼤学聘为终⾝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故事五:《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命,1940初,他被⽇军围困,⾝负重伤,啃不动树⽪,只能将棉⾐⾥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密林中,⽀撑着杨靖宇与敌⼈战⽃的⼒量是对祖国的⼀腔热爱之情。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自己伟大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爱国的光辉典范。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激发了爱国情怀。

下面将介绍几位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一、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楚国,年轻时以文采出众,才华横溢而著名。

然而,楚国内外激烈的政治斗争使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痛苦。

屈原忧国忧民,为了挽救楚国,他努力呼吁国王实行政治改革,但却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压制和排斥。

绝望之下,他将自己投入了江中,以身殉国。

二、岳飞:忠诚的爱国将领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生于山东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聪明才智。

岳飞认为,南宋政权内外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朝廷腐败、奸臣当权。

为了挽救国家,岳飞带领军队多次抵抗金国的入侵,打出了一系列胜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嫉妒和阴谋,岳飞被诬陷为“奸臣”,最终被处死。

岳飞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

三、鲁迅:文化救国的爱国先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鲁迅深知中国社会面临的困境,他认为中国需要文化的救赎。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鲁迅的作品激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热情。

他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爱国的楷模。

四、纪念碑:见证历史的爱国象征纪念碑是一种见证历史、纪念英雄的爱国象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纪念碑,它们记录着英雄的事迹和国家的荣耀。

比如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纪念碑都是国家和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

每一座纪念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结: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许多名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践行了爱国主义,铭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1.爱国将领吉鸿昌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18岁他便报名参军.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 以致有“吉大胆”之称.9.18 事变发生后,他“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2.抗日英雄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爱国将领邱少云邱少云,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爱祖国的故事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名人爱祖国的故事,欢迎参考!
名人爱祖国的故事篇一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
昭昭”八个大字。

名人爱祖国的故事篇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名人爱祖国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