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6摆的研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6 摆的研究 |教科版 (3)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6.摆的研究教学目标:1.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 “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教学难点: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教学准备秒表,铁架台,摆绳长短不一,摆锤大小不一各1套,摆锤、摆绳、大表格各1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活中的摆:钟表,秋千等,复习摆的各部分名称。
2.摆一摆:记录10秒和20秒摆的次数,复习摆的等时性。
3.小组摆一摆:每个小组,测一测摆的次数,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注意:两人计时,两人计数)预设: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角有关。
二、探究摆角的大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①推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②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③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重点交流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④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⑤汇报结果。
⑥分析数据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无关。
二、探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①推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②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③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重点交流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④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⑤汇报结果。
⑥分析数据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三、探究摆绳的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①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②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
③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a.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b.汇报结果。
c.教师问出错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重做d.表格数据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慢,摆长越短摆得越快,与摆角和摆锤重没有关系。
四、讨论并探究摆线长短和摆数的规律。
注:小组之间摆线长短不一。
结论:摆线长短和摆的次数存在曲线变化规律。
五、摆的科学历史: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6 年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制成摆式钟。
教科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6摆的研究》教案(6)

教科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6摆的研究》教案(6)教科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6、摆的研究》教案(6)(教育与科学版)五年级第二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时间6.摆的研究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时《摆的研究》。
这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实是课的导入。
通过两个问题“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出问题。
几幅卡通话其实是对今天活动的猜测,也是对前一课活动的提示和提升。
第二部分是摆锤实验。
第一个问题是“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锤的次数”。
学生应该知道哪些变量是变量(即要研究的问题),哪些不变量是不变量(即无关因素)。
我们应该控制不相关的因素(不变量),以确保研究问题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个问题是“摆动绳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摆动次数”。
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对简单,因为它是基于之前的实验。
最后一部分教材是,讨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情况,它们的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
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摆长一样,为什么摆动速度还会不一样呢?),要让学生明白,影响摆摆动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的摆长,而不完全是摆绳,摆绳只是摆长的一部分,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同时这一块教材,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
二、教学背景:在本课之前,学生在《机械摆钟》里对于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而本节课则针对什么因素影响了摆的快慢展开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获取科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讨发现关于摆的科学规律。
三、教学设计:I)科学概念:钟摆的摆动速度与摆动绳的长度有关。
对于同一个钟摆,摆动绳越长,摆动越慢,摆动绳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科学词汇:摆、摆绳、摆、摆幅、摆重和摆长(II)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够对影响摆速的因素做出假设;标准2。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方法收集证据;4.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的摆动次数;5.能够通过测量收集和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数据得出结论。
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3.6 摆的研究|教科版 (10)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摆的研究》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六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用太阳计时、用水计时、用机械摆钟计时,经过这些内容的认识,初步已经在认识计时的基本原理,而本课是研究摆的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生将明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为下一个节课做一个摆钟做铺垫,为理解摆钟的原理提供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接触过一些摆的现象,对于摆的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都有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前概念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摆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还是比较困难的,实验中,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用科学的探究去研究摆,能够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假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越快。
过程与方法:1、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概括能力、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和探究精神。
2、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研究改变摆绳的长短和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速度教学难点:控制变量,设计研究方案。
【教法、学法】教法:引——扶——放(的教学原则)学法:推测——实验——收集——分析——总结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铁架台、记时器、线、回形针、铁垫圈、三角板、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出示摆,复习摆的各部分名称。
2.回顾单摆的特性(具有等时性)3.上一节课,我们每个小组制作的摆不一样,摆动的次数也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为什么会这样呢?【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6 摆的研究教科版 (11)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摆钟,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有了初步认识,明确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没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将以设疑、猜想、验证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2.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初步感受到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等“摆”带来了快乐,但他们并不了解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秘密。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设计对比试验的基础,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
本课将重点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等科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1)猜想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进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3)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
【重点和难点】1. 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2.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教学思路】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设疑猜想、设计实验、探究验证、拓展延伸等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反复测量、多元评价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三 时间的测量 摆的研究》优质课教案_7

4.出示两组摆的视频,分组计算两个摆的在
摆的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相关呢
研究
(板书:摆的研究)
A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上传报告
A3、学生交流方案,点评各组设计的研究方案。
教师适时调出小组实验报告。
A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A5、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填写记录单并拍照上传到
A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A6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书)
B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B2
B2生按照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填写记录单并拍照上传到老师推送的分组讨论里,小组间可在里面相互浏览实验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得出结论。
B3、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相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板书)
1、现在我们知道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老师这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摆锤长度有明显差别。
猜测: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2、推送微课,小组合作学习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摆的研究
重量——无关
长——慢
长度
(绳长+摆锤中心距离)短——快。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6摆的研究|教科版(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6摆的研究|教科版(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第六课《摆的研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最有价值的知识,学最有深度的科学。
【教材分析】《摆的研究》是教科版五年级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六课。
在测量不同摆在15秒钟里摆动次数时发现,摆的摆动次数不同。
自然,学生会形成一个疑惑:在相同时间里,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提出一个问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能发生疑惑,提出问题,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点与重点。
学生的猜测不同,课堂研究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如果在40分钟里对每个要素(变量)逐一进行研究,耗时且效率不高。
锁定一个方向(摆长),落实一个目标(经历探究过程:猜测-设计-验证-分析-结论-生成),灌输一种精神(实事求是),培养一种能力(大数据分析力),是未来科学课改和科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学情分析】如果按照教材的布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应该对时间、机械摆、制作简易摆、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对比实验的操作程序等前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了解。
但是,两次试讲告诉我,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水平,依然不牢固,课前必须强化和弥补。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摆速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的探究过程,并从获取的数据中分析出有价值的结论。
【教学重点】能通过控制自变量(摆绳X)得出正确的实验数据。
【教学难点】能从大数据中分析出有价值的结论。
【教学准备】 1.实验单:研究方案、记录表、统计表各一份。
2.教学具:铁架台1个,摆绳3根(约60厘米),螺帽(大小各1个),大量角器(备用),铁夹2个,秒表1块,直尺1把。
另外,课一套。
【课前准备】上好第5课,奠基相关知识与能力,特别是摆的认识和对比实验的操作策略;学会使用秒表计时和测量“一定时间里摆动次数”的方法。
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简易的摆,备用。
【教学过程】一、单刀直入,导入揭题【3分钟】1. 谈话导入:出示摆钟图:猜猜看,这是一台什么机器?出示C.惠更斯照片: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摆钟,它是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在360年前发明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6摆的研究23-教科版

6.摆的研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和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长度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教学准备:铁架台、实验方案表、实验包8个(摆绳、小铁球、塑料球、秒表、三角尺、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聊你的理想是什么?)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2分钟)师:刚才和大家聊天,老师了解到很多孩子的理想是当科学家。
这真是个了不起的理想!那你们喜欢听科学家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出示课件故事:“教堂里的摆”第一部分)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的比萨城里,有一个17岁的大学生伽利略,他呀,对科学实验十分着迷。
这天,伽利略来到一个大教堂。
忽然,一阵风吹来,头顶上发出轻轻的响声。
什么在响呢?伽利略不顾低头祈祷的规定,抬头一看,原来是悬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微微晃动了……伽利略发现问题啦!是什么问题呢?(诡秘状)保密。
二、发现问题,合理猜想(5分钟)1. 发现问题:(课件演示:三个摆动的吊灯,摆绳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师:现在我们和伽利略一起来观察大吊灯请看大屏幕,你有什么发现?(生:有的摆得快,有的摆得慢;有的大,有的小。
)2.合理猜想: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这3个吊灯就是3个不一样的摆。
要么摆绳的长度不一样,要么摆锤的重量不一样。
请你大胆猜测一下,摆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在你做出猜想时,还要把理由说出来,让大家觉得你的猜想是有依据的。
(板:摆的快慢)(1)生:摆绳长度。
因为第2、3个摆的摆绳长一些,它摆动的次数就少一些。
师:竖大拇指表扬。
(板:摆绳长度?)师:大胆猜测,摆的快慢还可能与什么有关?(2)生:摆锤重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6摆的研究|教科版(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6摆的研究|教科版(3)教学目标:通过摆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摆的运动规律教学准备:摆(可以用线和重物制作)、钟表、座椅、白板、黑板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老师准备一根线和一个重物,让学生猜测线上挂着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猜想。
首先,将线一个端口系在固定物上,另一端挂着重物。
请一个同学用手推动重物,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重物能够摆动?摆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Step 2:引导发现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摆图,并向学生解释摆的概念。
2. 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摆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摆的规律是什么?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3:知识梳理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理清摆的相关知识。
2. 老师讲解补充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摆运动规律和特点有全面的理解。
Step 4:巩固训练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自己制作摆,然后进行观察和记录,验证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2. 学生进行实验后,向其他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3.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5:课堂小结1. 老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以下问题:我对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吗?我通过实验学到了什么?Step 6: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摆的研究》一节的练习题。
2. 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写一篇实验报告。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以上为教案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6摆的研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
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长度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
实验验证
摆长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