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 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教案课后反思1. 教材解读《时间的测量》是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的科学单元之一。
学生在单元中不仅学习了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测量与表达,还学习了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的表示方法。
通过单元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时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还可以理解时间测量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计算、分析和归纳能力。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并能准确表示和换算;•能正确使用时间计数器,记录时间;•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2 教学重点•时间的测量和表达;•常用时间单位换算。
2.3 教学难点•秒、分、时之间的换算;•时间意义的理解。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热身•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时间的流逝;•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时间”这个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2 学习新知•通过PPT讲解时间的测量和表达,让学生了解时间单位和表示方法;•聚焦时、分、秒的换算,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换算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手表、计数器、定时器等工具,巩固所学内容。
2.4.3 引导复习•设计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迭代优化自己的策略。
2.4.4 进行评价•开展评价活动,让学生用操作手表、计时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在评价中检查学生对时间测量的实际应用能力。
2.5 教学资源•视频:时间的概念;•PPT:时间测量和表达;•常见工具:手表、计数器、定时器等。
3. 教学反思3.1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时间的测量和表达,能够准确地使用时间单位和工具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记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时间的幅度和大小,而对于换算和表达的掌握度则需要进一步提高。
3.2 教学改进•引导学生多主动思考,多分析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换算和表达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计算问题来加强掌握。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4、课后延伸 回家以后设计一个测10分钟的水钟和家人共同享受做水钟的过程及乐趣。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教学反思与评价
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①水在滴漏过程中溅 到量筒内壁,我采用了电线圈,吸管的方法,让水沿着量筒 内壁缓慢流下去;②对数据的分析,本节课的数据很重要, 所以我做了一个班级汇总表,采用了全班汇总法对数据做一 个统一的处理,在数据中分析,在数据中理论,在数据中得 到真相。
•
6.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 ”本来 不是两 件事。 姑且拿 写字做 例来说 。小儿 学写字 ,最初 是描红 ,其次 是写印 本,再 其次是 临帖。 这些方 法都是 借旁人 所写的 字做榜 样,逐 渐养成 手腕筋 肉的习 惯。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
。怎么制水滴漏出的快慢?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
(4)、小结 A、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看起来缓慢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所以要随时关紧水龙头。 B、我们还发现孔大流的快,孔小流的慢:流量多的快,流量少的慢。 C、时间与流水虽然都是运动着的,但流水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时间的流逝我们不能控制,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时间的测量》说课稿1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理解了一些时钟创造之前的计时方法。
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根底。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上下对流速影响的重要根底。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经历过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探究活动。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
学生已经理解了水的根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
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筒的使用,进展过屡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屡次控制变量的比照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和自主探究才能。
说教学过程:今天我上课的教案预设是第四次试教后的一份教案。
资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预设,大家可以比拟一下前后两次的预设有着很大的差异。
之所以要把两次不同的教案同时放入资料夹中,我的想法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课的过程。
这两份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此先谢过屠老师、郭秀中老师、中老师和周春建老师,谢谢你们在我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今天上课我采用第四稿的预设。
不是说这样的预设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这样的预设真正地表达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节课的预设流程。
本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说说古人的一些计时方法,一来复习之前所学过的一些内容,二来为本课的学习抛砖引玉。
当学生说到用水来计时的时候,我就出示一个古代水钟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初步观察,对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进展猜想。
这时候的猜想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我并不把正确的答案公布出来。
学生的猜想越多越杂,就说明学生的前概念中对水钟的相关知识是模糊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教科版 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第1课时间在流逝复习知识点: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数数等。
2.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心情愉快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焦急、烦燥或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易错题:时间流逝的速度是()。
A. 白天快、晚上慢B. 白天和晚上一样快C. 白天慢、晚上快答案:B。
第2课太阳钟复习知识点:1.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是(时)、(分)、(秒)。
2.古埃及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
(说明:但夏季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3.我国古代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时辰对应的时间十二时辰图子23-1点丑1-3点寅3-5点卯5-7点辰(chén)7-9点巳(sì)9-11点午11-13点未13-15点申15-17点酉(yǒu)17-19点戌19-21点亥21-23点2.(日)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或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1.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泄水型”水钟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即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即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2.在滴漏实验中,滴漏的漏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漏水孔的大小)等有关。
3.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漏水孔大,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水流速度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流速度会变慢。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 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导入新课
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
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பைடு நூலகம்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 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测量、记录50ml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50ml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量150ml的水流完需要 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知识点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水钟)。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1-教科版

2、滴漏实验
要过多少时间,量筒里 的水积聚到 10毫升?
到50毫升时,需要多 少时间呢?
第 小组实验记录单
水 量 10毫升 推测(秒) 实际(秒)
50毫升
我发现:
♀泄水型水钟、漏壶:容 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 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 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泄水型水钟
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 降,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①
②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滴 漏实验,你需要考虑哪 些问题?
( 1 )古人是利用了水的 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 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 100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 一个小孔,使水缓缓地往 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 要多少时间?
( 2 )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 扎一个小孔,测量 100 毫升 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 3 )做一个滴漏实验需要 哪些材料?可以用什么计时? ( 4 )根据讨论结果,开始 撰写滴漏实验的设计方案。
讨论: ( 1 )如果水是一滴一滴 地往下漏,漏完同样多的 水,需要的时间会怎样变 化?
( 2 )如果现在把小孔变 得更小,使流水一滴一滴地 往下流,漏完同样多的水, 所需要的时间会怎样变化?
( 3 )是时间放慢了吗? ( 4 )漏完一杯水的时间 和什么因素有关? ( 5 )怎么控制水滴漏出 的快慢?我们能控制时间 的快慢吗?
第三单元
课件设计:余国安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万家山村小
1、古代的水钟
古 代 水 钟
受 水 型
受水型水钟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 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 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泄水型
泄 水 型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 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 往下流,人类根据这 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 计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

泄水型水钟
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 而下降,就可以测出过去 了多少时
1、古代的水钟分为几种? 2、它们是如何报时的? 3、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
成计时的工具? 4、“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 么
问题?
1、 用一个量杯量200毫升水 2、把漏杯固定在铁架台合适的位置,漏
杯盖的正下方放另一个量杯。
3、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量好的 200毫升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 开手指让水流入量杯中,同时计时,
温馨提示:1、先推测,把推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动手实 验。
2、分工合作,细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水量
推测
第一次 第二次 测量 测量
平均值
300
(180) 秒
(270) 秒
(280) 秒
(260)秒
我们的问题:为 毫什 升么需3要0的0毫时升间全相部差漏这完么比大漏呢1?00
我们的解释
• 原来跟水位的高低有关!水位 越高,水流速度越快,当水位 很低的时候,水流的速度变得 很慢很慢,到最后以滴状的形 式漏水。所以,用的时间也就 长了很多!
当积聚到100毫升水时停止计时,把 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实验一:在瓶子中装满300毫升水,观察 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 多少时间?重复观察几次并记录。
温馨提示:分工合作,细心操作,仔细观 察,认真记录。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平均值
100毫升
( )分( )秒
( )分 ( )秒 ( )分 ()秒
返回
燃烧计时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有一种 “火闹钟”:把香放在一个船形的槽里,在香 的某一点,用细线系上两个铜铃,横挂在放香 的小“龙船”上。香从一头点起,烧到拴细线 的地方把线烧断,两个铜铃就落在下面的金属 盘里,人们听到响声,就知道预定的时刻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 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 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