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测定的意义

合集下载

AngⅡ、NT-pro-BNP及ALD水平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

AngⅡ、NT-pro-BNP及ALD水平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0.092AngⅡ、NT-pro-BNP及ALD水平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陶明莉,丛树一,刘奇日照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山东日照276800[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和醛固酮(aldosterone, ALD)水平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日照心脏病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对照组)以及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血清标志物(AngⅡ、NT-pro-BNP、ALD)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AngⅡ、NT-pro-BNP及ALD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进行分析,计算AUC面积。

结果观察组AngⅡ水平为(1.21±0.21)ng/mL,NT-pro-BNP水平为(869.8±58.0)pg/mL,ALD水平为(137.4±18.5)p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2、49.742、22.832,P<0.05)。

AngⅡ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0.557)小于ALD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0.644)与NT-pro-BNP 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0.834)。

结论 AngⅡ、NT-pro-BNP及ALD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临床价值,尤其是血清NT-pro-BNP升高者意义显著,AngⅡ水平升高则需要引起临床重视,而对于单纯ALD水平升高者,则需要加以鉴别诊断。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N-末端脑钠肽前体;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5(b)-0092-04Significance of AngⅡ, NT-pro-BNP and ALD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TAO Mingli, CONG Shuyi, LIU Q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izhao Heart Hospital,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ngiotensin II (AngⅡ),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and aldosterone (ALD)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ed of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simpl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 control group ) and 4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 observation group ) admit‐ted to Rizhao Heart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The changes of serum markers (AngII, NT-pro-BNP, ALD)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ngII, NT-pro-BNP and ALD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as analyzed. The ROC curve was drawn and the AUC area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AngⅡ, NT-pro-BNP and AL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21±0.21) ng/mL, (869.8±58.0) pg/mL and (137.4±18.5) pmol/L respectively,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4.142, 49.742, 22.832, P<0.05). The AUC area of AngⅡ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0.557) was less than that of ALD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0.644), and NT-pro-BNP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0.834). Conclusion Ang Ⅱ, NT-pro-BNP and ALD have certain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especially in the patients with elevated serum NT-pro-BNP, the elevated levels of AngⅡ need to be paid [作者简介] 陶明莉(1986-),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内和常见疾病及介入治疗。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内膜光滑。

血管内皮细胞,既不与血浆成分反应发生凝血,也不与血小板等细胞反应,从而防止细胞(尤其是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内皮细胞之间的黏合质紧密相连,与内皮细胞一起发挥着阻止血液成分渗出血管外的屏障作用;内皮细胞下层的结缔组织(如胶原、弹力纤维等)结构完整,能维持血管壁一立的张力。

以上各种因素保证血液在血管内既畅通无阻又不致渗出于血管外。

完整的血管壁对防止岀血或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壁的结构发生缺陷或受到损伤时便会引起岀血或血栓的形成。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泄范国内新岀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

5cm直径圆内新岀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匚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龈、单纯性紫搬及其他血管性紫械。

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③血管性血友病(vWD)o2.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BT)是指皮肤受特左条件的外伤后,岀血自行停止所需要的时间。

该过程反映了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的黏附、活化、释放和聚集等。

当与这些反应相关的血管和血浆凝血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缺陷时,岀血时间也可出现异常。

3.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试验前5〜7天内禁服含有阿司匹林的制剂,测左BT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0.6g(6岁以下服0・3g),服药后2h、4h各测定BT。

服药后2h、4hBT都比服药前延长2min以上者即为阳性。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使血小板内过氧化物(PGG2、PGH2)及血栓烷A2不能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扩张,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心血管疾病中的血小板功能研究

心血管疾病中的血小板功能研究

心血管疾病中的血小板功能研究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的一类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血小板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血小板是一种细小的细胞片段,主要责任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然而,当血小板功能异常时,会导致血液凝块的形成,进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研究血小板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小板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血小板在维持血管壁完整性和功能恢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处于不活跃状态,但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并黏附在受损血管表面,形成血栓,从而止血。

然而,过度活化的血小板会导致异常的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血小板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例如,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可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而血小板抗凝功能降低则会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因此,深入研究血小板功能并寻找干预手段,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小板功能研究方法1. 血小板聚集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加入刺激剂(如ADP、肾上腺素等)来触发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并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量聚集率和聚集度,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2. 血小板粘附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可以评估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壁的黏附能力。

常用的方法是将血小板与某种特定的基质接触,如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粘附的血小板数目和程度。

3. 血小板释放反应实验血小板释放反应实验是评估血小板颗粒释放能力的方法。

血小板释放出的颗粒包括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通过测定血小板释放出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来评估血小板释放反应的程度。

三、血小板功能的调控机制血小板功能的调控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分子机制的参与。

1. 血小板膜受体激活血小板膜表面存在许多与血小板功能调控相关的受体,如ADP受体、TXA2受体、胶原膜受体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裴静静;沈小梅【摘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得到迅速发展 ,正确认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发展一种能够识别内皮功能障碍精确而具有可重复性的检测技术 ,对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现将各种检测方法及意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血管内皮;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作者】裴静静;沈小梅【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长年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仅仅具有分割血液和组织及半透膜性质的屏障功能。

但近年随着Furchgott、Celermajer[1]等人对血管内皮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具有参与血管形成、调节血管张力、抗凝促纤溶、参与炎性反应、调节脂质氧化沉积等作用。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液中活性物质发生改变、血管收缩痉挛、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粘附、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重塑,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改变。

发展内皮功能检测技术,以便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尽早干预,或许可以达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现将内皮功能检测方法及意义综述如下。

血管舒张:分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依赖性舒张是指在药物(如乙酰胆碱)或生理刺激(如反应性充血)的作用下,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rostacyclin)、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ndothelial Dependent Relaxation Factor,EDRF)等舒张因子,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舒张。

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v e s s e l r e a c t i v e s u b s t a n c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e v e r e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e s s t e n o s i s( S C AS )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8 0 c o n s e c u t i v e s e n i l e
【 摘 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酶 ( AC E) 、血 管紧 张素 Ⅱ ( A n g1 1) 、醛 固酮 ( AL D) ,内皮 素 ( E T)和一氧 化氮 ( NO)之间 的关系

方法

集成 都 军 区昆 明总 医院2 o 0 7 年6 月 ̄ 2 0 0 9 年1 月行 冠 状动 脉造影 ,三支 主要 冠状 动脉 中至 少有 一支 狭窄 程度 在9 5 %以 E
者血 中AC E 活性[ ( 3 8 . 0 7±6 . 2 5) w
c cc 形成不 良组 患
( 2 7 . 0 2±4 . 1 5)U / L ] ,A n gⅡ浓度 [( 9 0 . 2 7±1 0 . 3 1 ) v s ( 7 0 . 1 3±7 . 3 0)n g / L ] ,
AL D浓 度 [( 1 7 0 . 7 5±2 3 . 4 6 ) v s ( 1 3 0 . 3 4±1 1 . 2 3)n L ] ,E T 浓 度 [( 7 4 . 7 8 ±7 . 3 5) v s ( 5 7 . 2 3±6 . 0 4)n g / L ] 明 显 高 于
冠 状动脉
【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血管活性物质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值测定实际K值:理论K值受样品和试剂的加量准确度、比色杯光径准确度,尤其是ε的影响。

ε在波长和温度等不同时有所不同,故有必要获得用户所用分析仪的实际ε,再计算K值,此为~。

一、340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通过有NAD+(NADP+)参与的反应途径,用NADH或NADPH标准液来校正仪器。

用己糖激酶(HK)方法测定葡萄糖时,葡萄糖的消耗与NADH的生成呈等摩尔关系。

葡萄糖有标准纯品,当反应达到终点时,NADH的摩尔数等于标准的葡萄糖摩尔数。

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实际K值。

【注意事项】1.减少偶然误差重复测定10次,当CV>5%时,则重新测定10次。

2.减少系统误差使用实际K值计算酶活性。

3.如果实际ε值与理论ε值偏差过大,需对仪器检修和校正。

二、405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许多酶活性测定时,以人工“色素原”为底物,经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在405nm 波长具有吸收峰有色的反应产物,如对硝基苯酚(4-NP)、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5-氨基苯甲酸(ANBA)。

他们在405nm波长时的理论ε分别为18 700、9 870、9 490。

可使用其相应的纯标准品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ε,计算出实际K值。

以ALP实验(产物为4-NP) 为例测定实际K值。

【注意事项】1.4-NP标准品纯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纯化。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340nm K值校正。

三、如何校正K值在理论K值或实际K值得情况下,测定某标准品的含量,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需要把测得的结果调整至原标准品的含量,此时调整的数值称为校正因子,则校正K值=理论(实际)K值×校正因子=理论(实际)K值×校准值÷实测值NADH正负向反应测定酶活性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催化反应式为:L-乳酸+ NAD+(LD)→丙酮酸+ NADH + H+在反应过程中,乳酸被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NAD+还原为NADH。

心血管内科常用化验值的临床意义精选课件

心血管内科常用化验值的临床意义精选课件
正常值: 0-150pg/ml
•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 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 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 功能。
• 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排 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同ANP一样是人体抵 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内分泌系统。心功能 障碍能够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 释放。
• 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强
• 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
•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高, 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升高到 1.6~2.5.另外,活动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 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5
• CK同工酶有三种: CKBB 、CKMB 、CKMM。心梗时,有CKMB , CKMM两种同功酶,以CKMB为主,当CKMB>5%,诊断心梗。 CK同 功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CK,目前临床倾向用CKMB替代CK作为 心肌损伤的常规检查项目。
• 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 始升高, 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如果梗塞后3 ~4天, 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肌梗塞仍在继续进行,如果已下 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 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 , 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医学检验生物化学考试复习题(二)

医学检验生物化学考试复习题(二)

医学检验生物化学考试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吸光度来分析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B. 荧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测定微量的生物分子C. 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D. 质谱法可用于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2. 下列关于酶活性测定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活性可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来评价B. 酶活性单位是国际单位(U)C. 酶活性测定应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D. 酶活性测定中,底物浓度应远大于酶的浓度3. 下列关于血糖测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B.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可用于诊断糖尿病C. 血糖测定采用氧化还原法D. 血糖测定应在餐后2小时进行4. 下列关于血脂测定的描述,错误的是:A. 血清总胆固醇(TC)的正常值范围为3.65.2mmol/LB. 甘油三酯(TG)的正常值范围为0.561.70mmol/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D.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正常值范围为2.13.1mmol/L二、填空题1. 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酶活性测定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________和________。

4. 血脂测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

2. 请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原理及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

3. 请简述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4. 请简述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

四、论述题1. 请论述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 建华 武 , 昌 任 立英 ,
( 1临 沂市 沂水 中心 医院 , 山东 沂 水 2 6 0 ; 沂市 河东 区人 民医院 ) 7 4 0 2临 摘要: 目的 检 测原 发 性 高血 压 ( H) 冠 心 病 ( HD) E 和 C 患者 血 中 C 、 NP NO、 G P 和 E 的含 C R T
d ce s d s nfcn l (P <0. , 0 ) Th o tn fC sn g t ey rltdt h t fC e rae i i a t g i y 01 0. 1 . ec n e t NP wa e a i l eae t a GRP i h H o v o o t eE n a dC n HD r u s EH r u go p ( g o p:r=0. 6 P <0. 1 C r u :r=0. 2 P <0. 5 . o cu in Th ee — 5 9, 0 ; HD g o p 4 5, 0 ) C n lso ed tr
中图分 类 号 : 5 1 3 R 4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5 2 (0 6 0 —3 90 1 0 —4 6 2 0 ) 50 2 —3
THE VALUE 0F DETERM I NG E NI TH C0NTENT 0F VAS ACTI 0一 VE
维普资讯
L东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 0 ,8 5 :2 —3 I J 0 6 2 ( )3 93 1
Iu a om l o f Sh n o g adn M e ia dc l Co lg l e e
心 血 管 疾 病 患 者 血 管 活 性 物 质 测 定 的 意 义
p t ns t s ni y etn i ( H )n oo ayh at i ae C D ) M ehd ee p r na go p ai t wi es t l p r s n E a dcrn r er ds s ( H . to sTh x ei tl ru e h e ah e o e me
i cu e 2 c s so n ld d 4 a e f EH n 3 c s so a d 3 a e f CHD. 0 n r a c s sf r e h o ta t r u . d o mmu o s a s 3 o m l a e m d t ec n r s g o p Ra ii o n a s y wa u e o d t c h o t n so NP, GRP a d ET . e c n e t f No wa e e i e y u i g t e n ta e r — s d t e e tt e c n e t fC C n Th o t n s d t r n d b sn h i t e o m r d c a em eh d Re u t o p r d wi h o ta tr u t e c n e t fCNP a d ET n b t u t s t o . s l C m a e t t e c n r s o p, h o t n s o s h n i o h EH n a d CHD
量, 探讨 其 临床 意 义。方法 选择 E 患者 4 H 2例 ,HD 患者 3 C 3例 为 实验 组 , 常健 康 者 3 正 0例 为 对
照组 . 用放 射 免疫 法检 测血 中 C 采 NP、 GR 、 T含 量 , 酸 还 原酶 法测 定 No 含 量 。结果 C PE 硝 E 和 H
go p cesds nf a t ( <0 0 ,r .5 , i e o tns f n GR H a dC ru s ru s n rae i icnl P i g i y . o 0 )whl t ne t o a dC P i E n HD go p 1 0 eh c No n
S UBS TANCE N I PATI EN S W I r TH ANGI oCARDI oPATH
L U i n h a. U h n REN — ig J Ja — u W C a g. L n y
( i u e ta s i l L n i C ia 2 6 0 ) Ys i nrl h C Hopt , iy , hn 7 4 0 a AbtatObet eT x l etecii l a eo eemii h o tns f NP NO, g P a dE s c: jci oe po l c l f tr nn tecne t o r v r h n av u d g C , C R n T i n
C D 组 分别 与对 照组 比较 , NP E H C 、 T含 量 明显增 高(P <0 0 , . 5 , . 10 0 ) NO、 G P则 明 显 降低 ( C R P <0 0 ) 两组 患 者的血 C .1 : NP与 C பைடு நூலகம்具 有显 著 正相 关( H 组 r=0 5 9 P <0 0 ; HD组 r= GR E .6 , . 1C
0 4 5 P <0 0 ) .2 . . 5 。结论 检 测 E H和 C D 血 中 C 、 O、 GR 、 T 含 量 变化 , H NP N C P E 对心 血 管 疾病 的
发 病机 制研 究及 其 防治具 有重要 意 义 。
关键 词 : 原发 性 高血 压 ; 冠心病 ; 管 活性 物 质 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