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现状与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

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

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化的粮食物流要求对传统物流设施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做到运行顺畅。

另外,粮食物流设施还应该具备柔性化,能够迅速随着市场而变化。

1.2 粮食物流的流通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许多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被运用到粮食的流通加工中来,粮食物流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进一步提升。

人们不但对粮食主产品进行更有效的加工,而且对一些粮食副产品甚至废弃品进行深度开发,大大提高了利润水平。

1.3 粮食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电子商务促进了粮食交易的增加,而粮食物流又把交易后的粮食送达到客户手里,为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与此同时粮食物流还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转变,以便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1.4 粮食物流中集装箱运输的比重不断上升集装箱运输在粮食物流中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品种不多,但发展趋势却稳步上升,相信不需太长时间,其比例将会与粮食的散装运输等量齐观。

1.5 粮食物流的管理更加专业化现代粮食物流要求粮食物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水平,他们应具有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现代物流的各种设施设备,高效地进行现代粮食物流管理。

2 中国粮食物流取得的成果2.1 粮食物流的现代化设施和设备建设初具规模我国现代化的粮仓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目前共有6万多个粮仓,其中大约3万个仍在从事粮食流通工作,仓容高达29364万吨,有效仓容达到24706万吨;所需使用的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体系健全,布局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粮食加工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已成长为具备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2.2 粮食储存的技术和手段获得突破我国的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粮食储存的技术标准,许多粮食储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到实践中去。

浅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新方向。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农产品物流内涵、特点及剖析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用现代理念打造农产品物流,积极探索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实现此目标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的持续性、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导致了农产品消费的时空矛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价格、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准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实现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越来越困难,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物流量十分巨大,其中未经深加工的生鲜农产品占据较大比重。

当前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已被提到日程上来。

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表明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得到确认,中国物流面临战略发展机遇。

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产品物流发展,用现代理念打造农产品物流,积极探索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农产品供需的无缝对接,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同时实现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1 物流与农产品物流1962年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提出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国内应急物流现状研究——一篇文献综述

国内应急物流现状研究——一篇文献综述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共同体,已完成数百名学生培训。

为了进一步推进淮安“强兵兴业”工程,淮安市高级技术职业学校开展了淮安市物流快递后备管理人才培训班“强兵兴业”项目,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岗前实际操作培训,实践了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顶岗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2)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

基于师资团队成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能力等方面处于不同层次,校企深度合作组建结构化异质化教学创新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层级教师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专业教师通过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鼓励所有青年教师参加相关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企业锻炼等活动,搭建教师培养体系和成长通道,实现团队内部的逐阶晋级,助力教师实现企业维度的跨界成长。

(3)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物流实训基地的“课堂—实训—企业”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活动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中,在实训基地中感受企业运作过程,让学生明确物流企业制度和职责,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实施性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技能大赛竞赛系统进行教学,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于技能大赛中,成功实现了实训基地教学的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基金项目:课题:江苏省职教学会2021-202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编号:X H Y -B L X 2021255引用出处[1]黄关山.“1+X ”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 ].职教论坛,2021(09):5-8.[2]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5-11[3]毛少华.职业院校实施“1+X ”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当代职业教育:2020(1):55-61[4]南海任茹丽.论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适应问题[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51-52.[5]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9(11):25-30.[6]李学礼.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1-5.应急物流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一项特殊物流活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对策存档编号赣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对策教学学院商学院届别 2012届______ 专业物流管理学号 08110709 姓名张荣顺指导教师饶启聪完成日期 20113>.12.21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绪论 (2)二、什么是食品供应链 (2)(一)食品供应链模式 (2)(二)食品供应链的分类 (4)三、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 (8)(一)源头农业存在的问题 (8)(二)食品加工工业和流通过程存在的问题 (9)四、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制约因素及改革的必要性 (12)(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议滞后 (12)(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14)(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12)(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14)(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12)五、英国食品供应链对中国的启示 (8)(一)初级生产环节 (8)(二)食品加工环节 (9)(三)食品物流销售环节 (10)六、加强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建议 (8)(一)抓住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建设发展食品供应链 (8)(二)改变传统食品供应链物流配送 (9)(三)食品“延迟”生产战略 (10)(四)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 (8)(五)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 (9)(六)引进先进信息技术 (8)(七)配备低温冷链系统 (8)七、总结 (8)参考文献 (17)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对策张荣顺物流管理专业(学号081107097)指导老师:饶启聪摘要:中国食品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去年行业增长率为25.7%。

五粮液、乐百氏等食品品牌,成为全国性的驰名品牌。

然而,我国的食品行业仍然处在繁荣下难以回避的尴尬和无奈之中:在行业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很多企业仍旧在微利、甚至无利的窘况下苦苦支撑着。

在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变化、食品企业大并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复杂背景下,我国食品物流体系面临很多问题。

基于军地物流一体化的食品应急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基于军地物流一体化的食品应急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 收稿 日期 】0 l一 5— 8 2 1 0 0 【 作者 简介 】张同江( 99一) 女 , 18 , 汉族 , 贵州大学管理学 院大学本科 在读。
第 6期
张同江 : 于军地 物流一体化的食品应急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基
阶段 : 急准备阶段 、 急响应 阶段 应 应 应急善后 阶段 。 ①应急准备 阶段
O p r ton M o e St dy eai d u
口 Z HANG o g—Ja g T n in
( uz o nv ri ,ol eo n g me tGuy n 50 5 C i ) g i uu i sy c lg f h e t e ma a e n , i g5 0 2 , hn a a 【 btat n ti p pr i tee rec oiisfrfo h ent n caat i i ad tealyi o x t g A s c】I hs ae , h me ny l s c i od tedf io ,hrc r t n h Ils feii r n g gt ) i i e sc a s sn
【 e od 】f de e ec gsc ;ei yl ii ;p r i oe K yw rs o m nyl i i fxb g tso eao m d o r g o ts l l o sc tn
长 期 以来 , 国 形 成 了 以 国 务 院 统 一领 导 , 部 委 协 同 作 我 一 各
下 , 队 的 食 品 配 送 可 外 包给 3 I 这 样 在 应 急 情 况 下 3 1更 能 有 效 地 与 军 队 、 品 供 应 商进 行 有 效 的 协 同运 作 。 另 军 P 。 . P 食
外 , 应 急 物 流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对 其 运 作模 式 进 行 了研 究 . 将 并 .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 我 国应 急 物流现 状
与前 景分 析
孙 毅 军 事经济 学院研究 生六队 4 0 3 3 0 5
【 章摘 要 】 文 本文 从 物 流 系统 管 理 方 面分析 了我 国应 急物 流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合 理 设 在 计 应 急物 流 系统 结 构 与 流 程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可行 的对 策和建 议 , 同时指 出我 国应 急物 流 还 有 许 多问题 需要 进 一 步深
入研 究。
据 , 易 导致 信 、 递 错 误 。另 外 , 乏 统 容 皂传 缺 的 应急 物 流 信 息 共 享 和 发 布 平 台 , 急 应 指 挥 机 构 无法 准确 掌 握 突 发 事件 的详 细 资 料 及 应 急 物 流 的 运 作 情 况 , 成 分 析 判 断 造 不准确。


我国 应急 物 流现 状
我 国 应 急 物 流 研 究 起 步 较 晚 , 多 环 许
节 发展 不 够 完 善 。本 文从 物 流 运 作 各 功 能 环节人手 , 析我国发展现状。 分 ( ) 织 环 节 。 急 物 流 预 案 体 系 不 一 组 应 够完善。各级政府 、 部门都有 应急 预案, 但 互不衔接 , 职能交叉 、应急空白区较多, 未 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分散管理现状 导致应急物流运 作过程 中物资供需信息传 递不畅 、 物资调度 困难 、 应急保障成本高。 ( ) 采 购 环 节 。 应 急 采 购 制 度 不 健 二 全 。应 急 采 购一 般 无 法 按 正 常 采 购程 序 实 施 , 之 应 急 采 购 的临 时性 和 采 购 物 资 种 加 类的不确定性 , 在采购 管理 监督等方面存 在 一 定 的制 度 漏 洞 。 ( 三)仓储环节。物资储备量 少, 设备 落后 。物 资装卸搬运主要依靠 人力 , 械 机 化水平较低。 ( 四)运输环节。运 输组织衔接不畅。 地 方政 府 只 了解 本 辖 区 内交 通 基 础 设 施 和 运输工具 的基 本情况 , 与外部运输方 式问 缺乏应急演 习 , 急运输 专业队伍数量较 应 少 , 急 物资供应单位和运 输部门平时联 应 系 较 少 , 旦 出 现 应 急物 流需 求 , 往 因 为 … 往 衔 接不畅延误时机 。 ( ) 五 配送 环 节 。 资供 需信 息 传递 渠 物 道 不 通 畅 , 要 表 现 为 多 方 管理 、 信 息 报 主 送 延 迟 或 内容 重 复 等 问 题 。 例 如 , 国 应 我 急 物 资 的 很 大一 部 分 来 自应 急 捐 赠 , 于 由 信 息 传 递 不 畅 、 捐 赠 组 织 繁 多等 原 因 , 社 会捐 助 物 资 很 容 易 出现 种 类 、 时 间 上 的 配 送 供 需 矛盾 。 往 往在 应 急 响 应 初 期形成救援 真空 , 而在 后期需求达到 饱 和后 , 援 物 资 仍 源 源 不 断 地 配 送 。 救 ( )信 息 传 递 。 目前 , 国应 急物 流 六 我 信 息 化 程 度 较 低 , 少必 要 的 信 息 传 递 证 缺

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急物流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急物流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内的全世界各 国政 府希望得 到有效解 决的难题 ,文章通过梳 理相 关研 究脉络 ,发现 国 内外现有文献 大多是从 一般性应急 物流的视 角探 讨其构建以及研 究应急物流 某个具体 的运作环节等 问题 ,在总结 了目前我 国在应急物流控制体 系中存在应 急 物流的运作机 制有待提 高、指挥 不到位 、技术欠发达、监督机制缺失诸问题 的基础上 ,提 出构建基 于供 应链视 角下的应急 物流控制体 系的研 究思路 ,应急物流的控 制体 系一般应 由组织管理 系统 、安全监管 系统 、预 警及风险 防范 系统 、信息 系 统、激励评价 系统 5个子 系统构成。基于供应链视 角下认识 对待应 急物流控制体 系则更应该从长远性、全局性与战略性的
文章编 号 :1 0 0 4 — 2 9 2 X( 2 0 1 4 ) 0 2 — 0 0 3 5 — 0 5
S t u d y o n t h e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me r g e n c y Lo g i s t i c s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t h 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u p p l y Ch a i n
角度 来考虑 , 使其 更加具有计划性 、协调性。本文尝试从供 应链视 角对应 急物 流控制体 系的战略协 同、监管、预 警与评价
等领 域进行较 系统的阐述 。
关键 词 :应 急 物 流 ;物 流供 应 链 ;物 流 控 制 ;物 流 技 术
中图分类号 :F 2 5 2 . 1
文献标识码 :A
ZHANG Zh e n - z h u
( I n s i t t u t e o f E c o n o mi c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f o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T i a n j i n 3 0 0 2 2 2 ,C h i n a )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优化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优化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优化研究摘要:本文以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粮食应急物流的属性,概括粮食应急物流运行各阶段的特点,并构建了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结构,对其运行流程中各要素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粮食应急物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事关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商品。

突发性灾害事件,对灾区造成重大的危害,信息不畅、道路受损等原因影响了粮食的供应保障工作,给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这对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严峻考验。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1.1粮食应急物流的概念粮食应急物流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粮食应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安全、及时的供应。

它以事件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操作原则。

1.2粮食应急物流的属性粮食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物流活动,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其具有以下几个属性:(1)突发性(2)弱经济性(3)流量的峰值性(4)政府的主导作用二、粮食应急物流的运行阶段粮食应急物流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粮食应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安全、及时的供应。

从时间角度出发,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及发生后的不同阶段,粮食应急物流的运作目标、流程及约束条件等会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将粮食应急物流划分为3个阶段。

1.日常维护阶段在日常维护阶段,主要是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粮食应急物流做好准备工作。

根据人口、粮食产销量、灾害发生频率等因素,科学地布局粮食储备网络,做好粮食储存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合理采购储存一定量的应急粮食。

另外还要与协议物流企业及其他社会运输力量保持良好沟通,以便在应急物流启动时能充分调动有效资源,进行救灾援助活动。

在这一阶段,还要注意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确保准确掌握粮食储备的信息,如粮库位置、粮食储量、道路网络及应急救援人员资料等,从而为灾后救援系统的启动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还应做好粮食应急物流的人员培训工作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做到快速响应和快速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现状与创新研究作者:邓亦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4期
摘要研究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的创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粮食供应链与应急物流建设紧密结合,能够使我国的物流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协调发展,构建一体化的战略模式,从而提升我国粮食供应链的衔接效率。

本文探讨了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存在的脆弱性、复杂性与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粮食应急物流储存运输
粮食供应问题对于应对突发状况及自然灾害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关心社会稳定和我国发展。

目前我国粮食供应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物流建设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为此,本文则从供应链视角来对粮食应急物流建设展开讨论。

1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现状
1.1粮食应急产品脆弱
首先,粮食产品的销量变化和产品的价格密切相关,出现灾害时,粮食属于特殊物质产品,群众对于粮食的整体依存度较高,因此整个过程体现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物资的供应需要对市场的风险价格和产品销量作出及时和准确的预判。

其次,农业种植和气候环境变化休戚相关,农作物的生长有赖于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

如果气候发生极端变化时,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的走低会严重影响粮食储备,不利于提供充足的粮食救援物资。

最后,与粮食应急共进有关系的因素是物流运输成本,因为粮食的保质期较短,本身具有脆弱性,对于粮食的运输环境、储存设备做好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粮食产品的储存和物流运输当中难以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霉变和腐烂现象时有发生。

1.2粮食应急物流供应链复杂
粮食安全是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农业在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

粮食供应链是由复杂的体系构成,涵盖着诸多方面,不仅包含着上下游企业,还涵盖着从农民粮食种植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粮食供应链的源头难以通过数据,有效收集,因为生产种植的规模较大并且分散,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的粮食需求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出现不稳定性。

1.3粮食应急物流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生产设备陈旧,并且没有及时得到优化和完善,导致整体的粮食生产体系不完善。

因此,粮食应急供应链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构建设备完善的仓储基地,防止出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时,需要紧急粮食供应而不能及时运送的问题。

粮食应急物流的管理应当跟随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和技术,优化和创新粮食应急的加工、储存和运送各个阶段,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着力构建信息化的数字管理系统,更好地应对紧急事件下的粮食安全供应。

2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创新措施
2.1整合优化粮食应急物流设备
首先,要积极创新粮食安全应急物流管理模式,在发生灾害或紧急状况时,粮食要发挥应急保障作用。

积极完善应急设备,缓解人民群众在紧急状态下的消极情绪,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粮食供应链的供应工作。

其次,要优化物流配送模式有效提升物流的运输速度,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及时调动区域间的粮食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人民群众中。

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应当结合物流发展模式,创新粮食应急物流系统。

最后,要创新物流运输设备,保障粮食紧急运送过程中的质量。

政府应当加大粮仓项目的资金投入,着力改善粮食仓储的设备质量,提升我国的粮仓安全储备能力。

此外,还需要配备充足的粮食应急物流车辆,提升车辆快速调动的效率,为供应链粮食应急物流提供设备保障。

2.2积极优化粮食供应链系统设计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应急粮仓数量有限,为了保障在灾难和紧急状态下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应当加大建设粮食仓储基地,对物质储备仓库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形成网络化的物资系统。

为了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了,进一步完善仓库的储存和安全设备。

在发生灾难事件后,受灾群众对于粮食需求较大,需要在短时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粮食供给,这对于政府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工作,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协调调度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应当与当地的粮食企业达成有效的合作协议,并将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纳入粮食
应急采购系统,在发生灾难事件时,确保购买大量的粮食物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也避免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如图1)。

2.3着力完善粮食应急物流系统
发展粮食应急物流系统应当构建综合性的交通服务体系和运输网络,着力改善互联网的通讯技术,及时调动各地区充足的粮食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

应急的物流行業,应当依据行业标准和规范,形成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

粮食应急物流需要提升机械化设备的质量,实现智能化装卸、搬运、加工,降低人力成本以及由于人工形式的分拣误差问题,提升粮食紧急状况下的快速配送和供给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建设对于国家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要从整合优化粮食应急物流设备、积极优化粮食供应链系统设计、着力完善粮食应急物流系统三个维度来加以创新,从而有效保证粮食应急物流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万继伟,孙丹.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7):23-24+3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