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概述二、景区资源背景三、规划设计原则与主题构思四、景区结构及景观分区、五、植物造景与园路组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七、工程投资框算一、概述:上海古城公园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拆迁范围具体划分为A、B两块,A块位于人民路、福佑路与安仁街之间,面积约为3.8公顷;B块位于人民路南侧,河南南路东西两侧,面积约为3.4公顷。

即为原老城厢遗址,其邻近为众多文化景区如:城隍庙、豫园等。

二、景区资源背景:(一)历史沿革战国时期,上海地区为吴越分疆处,吴越文化均对上海发生影响。

楚灭吴和越后,上海地区是楚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上海属会稽郡。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式设华亭县,县治即现在的松江,这是上海地区设县之始。

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分华亭东境立上海县,今老城厢就是县治所在地,并成为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中国沿海倭患严重,仅当年上半年倭寇就三次袭扰上海县城。

因此,在三个月内就将城墙筑起。

从此,将城墙内外的地区统称为“城厢”。

上海县城墙周围4.5公里,高8米,初建有6个城门,即东大门、小东门、老北门、老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城外是护城河并有水门三座,至辛亥革命后,由于旧城墙严重妨碍了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故决定将其拆除,填平城壕,修筑道路。

该工程从1912年7月至1914年全部完成,也就形成了现在的环状圆形路。

上海老城墙拆除后修建了人民路和中华路,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是老城厢的小北门。

在拆城过程中,有一小段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旧城墙以及建在箭台上的大境阁---大境关帝庙。

古城墙、大境阁在明清时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景点。

如今随着上海的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老城厢的容貌已逐渐隐没,所以被保留的这一段老城也就成了后人窥视前史的一处珍贵处所,被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游览胜境。

(二)丰富的文化遗韵和历史建筑老城厢是文物古迹的“富矿”。

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古镇公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目,既要传承和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又要创造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以满足现代人对于自然、文化和娱乐的需求。

在古镇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秉持以下三个理念:保护传统、创新发展、可持续运营。

首先,保护传统是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古镇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作为一个古镇公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这一传统,同时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和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将设置专门的保护区域,对古镇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整治,并将他们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幅独特的画面。

此外,我们也将通过展览、文化节庆等活动,向游客介绍古镇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的价值与魅力。

其次,创新发展是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另一项重要理念。

作为现代公园,我们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地的特色和人文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项目。

在公园的规划中,我们会设置游乐设施、运动场地、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会引入现代科技,打造数字化导览系统、虚拟现实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创新设计将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游览体验,吸引更多的人们到古镇公园来游玩。

最后,可持续运营是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我们要设计公园的运营模式,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并为周边的居民和经济带来利益。

首先,我们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问题,引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公园的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我们会与当地的居民和商家合作,共同开展经济活动,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公园能够长期运营,并且保持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包括保护传统、创新发展和可持续运营。

我们将通过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创造一个既能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休闲场所,又能为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利益的公园。

相信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古镇公园将成为游客喜爱的目的地,也成为古镇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上海公园大城规划方案设计

上海公园大城规划方案设计

上海公园大城规划方案设计引言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资源,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居民健康、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需要建设更多的公园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上海公园大城的规划方案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多样化、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规划目标增加绿地覆盖率上海是一个高密度城市,绿地资源相对不足。

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提供更多的公园和绿化空间,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方便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规划方案应优先考虑公园的交通便捷性。

规划将公园布局与现有公共交通网络相连接,设计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同时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以便居民能够方便地到达公园。

多功能需求规划方案应充分考虑公园多功能需求。

公园不仅提供绿地空间,还可以充当文化活动、户外健身、休闲娱乐等场所。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应设立文化活动区、运动健身区、儿童乐园和音乐喷泉等多个功能区域,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公园大城规划方案设计中,应考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设计合理的绿化系统以增强生态功能,如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主要内容和布局浦东滨江公园规划方案中位于浦东地区的滨江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绿地景观。

该公园将充分利用沿江岸线的优势,设计蜿蜒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景观观赏区。

公园内还设有咖啡馆、运动场地和音乐喷泉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静安公园静安公园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商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园。

规划方案将保留并修复公园内的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同时增加更多的绿化和游憩设施。

公园内规划了一个花园区、一个健身区和一个儿童游乐区,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长宁森林公园长宁森林公园是一座有着浓厚生态氛围的城市森林公园。

上海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上海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概述二、景区资源背景三、规划设计原则与主题构思四、景区结构及景观分区、五、植物造景与园路组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七、工程投资框算一、概述:上海古城公园根据其地理位臵和拆迁范围具体划分为A、B两块,A块位于人民路、福佑路与安仁街之间,面积约为3.8公顷;B块位于人民路南侧,河南南路东西两侧,面积约为3.4公顷。

即为原老城厢遗址,其邻近为众多文化景区如:城隍庙、豫园等。

二、景区资源背景:(一)历史沿革战国时期,上海地区为吴越分疆处,吴越文化均对上海发生影响。

楚灭吴和越后,上海地区是楚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上海属会稽郡。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式设华亭县,县治即现在的松江,这是上海地区设县之始。

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分华亭东境立上海县,今老城厢就是县治所在地,并成为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中国沿海倭患严重,仅当年上半年倭寇就三次袭扰上海县城。

因此,在三个月内就将城墙筑起。

从此,将城墙内外的地区统称为“城厢”。

上海县城墙周围4.5公里,高8米,初建有6个城门,即东大门、小东门、老北门、老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城外是护城河并有水门三座,至辛亥革命后,由于旧城墙严重妨碍了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故决定将其拆除,填平城壕,修筑道路。

该工程从1912年7月至1914年全部完成,也就形成了现在的环状圆形路。

上海老城墙拆除后修建了人民路和中华路,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是老城厢的小北门。

在拆城过程中,有一小段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旧城墙以及建在箭台上的大境阁---大境关帝庙。

古城墙、大境阁在明清时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景点。

如今随着上海的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老城厢的容貌已逐渐隐没,所以被保留的这一段老城也就成了后人窥视前史的一处珍贵处所,被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游览胜境。

(二)丰富的文化遗韵和历史建筑老城厢是文物古迹的“富矿”。

古城公园景观方案概念设计

古城公园景观方案概念设计

主轴线景观意向图
城墙的故事景观意向图
廊景观意向图
丹凤楼景观意向图
展室景观意向图
砂雕广场景观意向图
古城公园景观方案概念设计
GU CHENG 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基 地 分 析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外滩
基地位置 旧城墙位置 上海旧城区
古城公园
浦东新区
总体位置图
总平面图
外滩
陆家嘴金融区
金茂大厦
古城公园 豫园
设 计 理 念
人流导入动线
人民路方向人流
主要人流游览动线 次要人流游览动线
外滩方向人流
豫园方向人流 老城厢方向人流
行人流线分析图
主要景点 主要景线
森林区
水景区 中心台地广场
结构分区图
主要景观通道 景观视线
水面景观带(开放型)
台地景观带(参与型) 森林景观带(内向型)
景观分析图
景 观 意 向
水面景观意向图
中心广场景观意向图
森林景观意向图

大同路古城规划方案

大同路古城规划方案

大同路古城规划方案背景大同路是上海市的一条重要的商业步行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传统的物质消费时代,这里曾经是上海市民购买日用品、服装和食品的主要场所。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同路商业街的发展逐渐落后,曾经的繁华景象逐渐消失。

为了促进大同路商业街复兴和古城保护,上海市政府开始了一项旨在制定大同路古城规划的项目。

本文将简要描述大同路古城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规划目标通过这项规划,上海市政府旨在实现以下目标:•恢复大同路商业街的繁荣,发展和提升商业服务和文化旅游的地位;•保护和提升大同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改善交通和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规划内容1.商业区大同路商业街将恢复曾经的繁荣景象,打造成为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区。

其中,商业街的两侧将分别设立特色商业区和文化古迹展示区。

特色商业区将涵盖各种行业和产业,如时尚、家居、数码、美食等,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消费的需求。

文化古迹展示区将利用大同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展示和介绍上海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

2.公共空间除了商业区之外,大同路的公共空间也将得到提升和改善。

广场、街头花园、游乐场和公共厕所等设施将得到优化和改建。

此外,为了提高大同路商业街的环境卫生水平,垃圾分类站和清洁工人数量也将得到增加。

3.环境和交通大同路商业街的交通和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

首先,为了保证大同路的交通流畅,将重新规划和调整交通线路,优化公共交通设施和固定停车位。

其次,为了提高大同路商业街的环境品质,将设立绿化带和换气设施,利用新能源、节能和环保设备,实现城市绿化和环保的双重目标。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同路商业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保留和修复古建筑、引入文化活动和展览等。

结束语大同路古城规划方案旨在恢复大同路商业街的繁荣景象、保护和提升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和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

这将促进上海市商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并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上海古镇新城规划方案

上海古镇新城规划方案

上海古镇新城规划方案概述上海古镇新城是上海市长宁区的一个新开发区,位于市中心偏西的地理位置。

该区域原为农业用地,近年来逐渐开发为居住区和商业区。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建设该区域,市政府组织专业机构设计了一份新城规划方案。

整体规划上海古镇新城的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包含居住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功能区域。

整体规划遵循“宜居、宜商、宜行”的原则,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多元化的城市。

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占地面积为30平方公里,分为10个小区。

每个小区拥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公园、健身设施等。

此外,每个小区还有专门的商业街,为居民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

居住区内的交通亦得到充分考虑,足够的公交车线路和地铁线路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

商业区规划商业区位于整个新城规划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

商业主要集中在两个大型商业街区:古镇商业街和新区商业街。

商业街区内集中了各类商家和服务机构,包括大型超市、名品百货、餐厅、咖啡厅等。

商业区内还设有大型电影院、游戏中心、书城等娱乐场所。

公共设施区规划公共设施区主要包括公园、文化中心、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

公园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内设有多个小型花园和运动场所,供居民远足、散步和健身。

文化中心为新城规划的文化活动中心,内设有多个展览馆、电影院、艺术工作室等,为市民提供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体育馆则供市民进行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

生态化规划为了保护周围自然生态环境,该规划将在新城规划范围内种植若干数量的树木和草地,保障城市自然气息与植被丰富。

同时在居住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区还将配备多个垃圾分类处理点,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保障城市环境整洁。

智能化规划为了提高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便利性,新城规划采用了智能化技术。

规划范围内的街区和建筑物将配备智能化设施,如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化电子地图等,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总结上海古镇新城规划方案将为市民提供便利、舒适、生态的城市环境。

上海古城公园景点介绍

上海古城公园景点介绍

上海古城公园景点介绍
古城公园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公园,它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西部,占地面积约40公顷,园内的主要景点有:古城墙、古城门、古树、古井、古庙和古桥等。

公园内有一条小河从公园东侧流过,小河两岸杨柳依依,与高大的城墙相映成趣。

在河边还建有一座古庙。

古庙为砖木结构,青砖铺地,庙门有三道门柱,正门上悬“古庙神祠”匾额,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

古庙内供奉着一尊高6米多的宋代石佛坐像,神态安详,形象逼真。

在庙门两侧还分别立有一座石牌坊。

牌坊正面上书“天南圣境”四个大字。

牌坊背面刻有“唐槐夹驾”、“古庙晨钟”、“灵岩夕照”四个字。

公园的主要景点还有:古城墙、古城门、古城墙脚下的护城河、古树等。

上海古城公园是一座集现代园林艺术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上海古城公园的主景是古城墙和古门,城墙高约10米,宽约15米,为三面光的砖砌城墙。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管理制度上海古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学生:赵永瑶,建筑与设计系指导教师:郭晓华,园林园艺学院1 项目概况及分析上海古城公园位于上海黄浦区豫园地区的西北角,地处人民路新开河地区,基地北侧和东侧为人民路,西侧为安仁街,南临福佑路,是老城厢的一部分。

这里原来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库门房及部分危房简屋,居住人口密集,生活配套设施简陋。

古城公园面积不大,但其存在的价值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当自己站在公园中,遥望对面的上海明珠塔,更显得这个公园的价值之所在。

(1).公园周边环境:公园东北方向为人民大道,北临人民路隧道,西南两侧均为商业区,临接商业街道,豫园的北门入口位于公园的西南角处,仅一步之遥。

(2).公园内部现状:公园占地3.88万平方米,由北至东有一条狭长形河道,止于公园内部正东面。

(3).公园特色分析:古城公园在空间上正处于一个过渡的位置,位于豫园与外滩之间,隔黄浦江就是象征着上海未来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种空间位置上的巧合更注定了古城公园成为一个承上启下,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媒介和纽带,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故在公园的总体设计定位上应以现代园林艺术手法,即简洁的构图,流畅的语言,深刻的细部刻画来反映和折射出传统文化的意韵和精髓。

2 设计原则2.1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古城公园是首先作为一个开放场所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方便更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城市公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注重对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不同职业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要。

2.2与城市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发展趋势相协调的原则公园作为城市空间的“调节器”,是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明确本身的区位和性质,恰如其份的表达和实现其功能。

2.3 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城市空间环境作为人类文化在物质空间结构上的投影,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创新有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和文脉的继承。

2.4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应用园林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的自然的清新、自由和愉悦。

2.5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在公园环境中应引导公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参与中,做到“人尽其兴”“物尽其用”,发挥主客体直接交换的互动作用。

3 设计构思运用凝重又浪漫的手笔刻画“上海滩”特有的韵味和积淀。

从曲院半开过渡到开放的后现代主义景观的空间形式,使公园成为老上海古城文化的载体。

通过从豫园到上海外滩至浦东经贸大楼到东方明珠隔黄浦江相望这一深刻的变迁来编排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对话,表现都市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转换与过渡。

通过“木文化”与“石文化”、“古”与“新”撞击点的恢弘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结合,打造一个“个性鲜明”、“文化汇聚”的历史遗迹交汇地。

4 景区结构及景观分析4.1 主入口(文化雕塑)入口广场区为开敞状态,中心为模纹花坛,内置姿态嶙峋的黄石,上刻有“古城公园”字迹,广场铺地内嵌多个Led照明灯,中轴对称式,入口中轴线上设有涌泉跌水,使规整的入口增加了活泼的气氛。

4.2 文化展示区一组秦砖黛瓦清水转砌筑的文化景墙,景墙上记述“老上海文化的字样”,起到一种点睛之用,沿文化墙拾阶而上,来到大型“下沉式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一琴键状雕塑,寓意上海人民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弹奏出美妙动人的篇章。

广场内绿地与铺装相互交织,由卵石和花岗岩拼砌成的铺装,设计成旋涡状,不仅与四面水景相呼应,更寓意上海以无穷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发展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展现恢弘的时代气息。

4.3榉树广场内置多个带座椅的树池,植物以榉树为主,通过阶梯,为一圆形的亲水平台,中心处设置观景亭(亭子采用古木结构,给人一种最原始古老的气息)。

身处景观亭之中,仿佛四面海风吹起,正觉一丝凉意,抬高的榉树广场不仅满足有人的休憩,更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之感,正与隔黄浦江相望的“东方明珠”相呼应,更加展现了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国际都市的一个传奇。

4.4 水上景观区靠近中央景观区的水面上设置5个喷柱,一路沿水面设木栈道、景观桥、置石,用植物组织景观来更好的反应季相变化,营造上海的不同风貌。

4.5安静休憩区该地块内设置两大休憩区,靠近福民商厦与福佑路之间,游人量较大,设置花架、亭廊和座椅,满足游人休息和观赏美景的功能。

福佑路以西有一次路口,沿阶而上为一大型亲水平台,铺装主要以木质和石材为主,铺装内嵌入多种照明射灯,靠近两侧为8个景观灯柱,灯柱四侧内藏射灯,寓意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灿烂和美好。

4.6儿童游戏区游戏区内设置多种儿童活动设施,如沙坑,滑梯,秋千等,由于古城公园南面为住宅和小商品市场,呈开敞状态,即在此设置一入口,通过一连串的阁、廊、亭等构成一组典雅别致的建筑小品(多采用明清时期古典居民式的建筑形式),沿建筑四周广植桃、杏、梅,有如桃园醉歌之意,这样不仅满足游人、居民、小孩休闲和娱乐之意,更添一篇热闹的景象。

4.7其他植物组团周边其他绿地是根据地形需要进行植物配置,保留安全通道和紧急预留空间,在植物种植方式和铺装上达到美观,因地制宜,满足游人需求。

5 植物造景与园路铺装本次绿化设计以点、线、面展开,在各入口、区内设置若干个植物小景点,并通过绿色路网将各区内景观串为一体。

同时在苑内较大绿地上成片栽植一至二种植物,形成数量上的优势,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植物栽植上考虑高低错落之变化,落叶与常绿的搭配,季相与色彩的变化,疏与密的对比。

同时考虑生态效应、多维空间的绿化,包括垂直绿化、门柱的绿化,使整个园区沉浸在绿色之中。

种植设计选择造型优美、无毒的植物作为四季花园的绿化素材。

根据各苑区的景观特色重点栽植季节性植物,同时又保证各季节的景观需求如:春有竹子、海棠、白玉兰,夏有马褂木、紫薇、栾树,秋有桂花、红枫、三角枫、芙蓉、金钱松、银杏,冬有梅花、腊梅、山茶、罗汉松等能代表个季节特色的绿化植物。

经合理配置后,各绿化元素能在最大限度上创造动人的自然之美。

主干道面层采用美国自然美彩色仿石混凝土预制块,各园区内干道以不同的色彩、形状进行区分。

铺装用材总的原则要求贴近自然,在各种精致的布局中选用多种材料混用,以营造不同的视觉与肌理效果。

园路尽可能采用自然材质,如青石板、毛面花岗岩、卵石、毛石等。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占地面积:3.8公顷(38000平方米)2、建筑总面积:2450平方米3、建筑占地总面积:2240平方米4、建筑密度:3.2%5、水域面积:8810平方米6、仿古城文化墙面积:990平方米7、地上停车场面积:850平方米参考文献[1]邹淑珍,陶表红.打造理想的绿色人居环境[J].学术研究,2006,(18):74-75[2]吴军,李鹏波,杜程,吕晶,韦伟.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3]约翰.O.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0:45.[4]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1,(5):19-20.[5]周向频,郑春燕.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6).[6]腾明君,周志翔,岳辉,杨玉萍.低碳园林的生态学途径[J].华中农业大学,2012,28(4).[7]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5-8.[8]李芸,李静,张浪.低碳园林的营建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9]金云峰,范炜.多重构图—埃斯特别墅园林空间设计[J].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2012,28(6).[10]苗君强.由绿化设计到环境设计的转变[J].油田建设设计,2000,(2):21-22.(3):18-20.[11]白丹,闫煜涛.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硬质材料设计手法初探[J].西北林学,2010,25(1).[12]杨玉萍,周志翔,吴银莲,李景中.近自然园林—现代园林与城市林业的共同追求[J].华中农业大学,2010(7).[13]梅瑶炯,刘定华.论互动园林:趣味交流与自发参与—城市园林的一种预期发展方向[J].上海市园林设计院,2006,22(11).[14]吕子文,方海兰,黄彩娣.美国园林废弃物的处置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2007,23(8).[15]谷云黎.南宁古城园林与城池建设的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2012,28(4).[16]钟巍.浅谈城市中心公署植物配置—以济宁市人民公园为例[J].山东济宁,2011,27(10).[17]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09,25(6).[18]张健健,王晓俊.树城:一个超越常规的公园设计[J].东南大学,2007,22(5).[19]肖笃宁,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系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50~194.[2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64~479.[22]王建伟,魏淑敏,姚瑞,董丹丹.园林空间类型划分及景观感知特征量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2012,27(2).[23]黄祥集,中西方园林风格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2).[24]周维全,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5]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 .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39致谢首先,我要真诚的感谢指导老师郭晓华老师。

本设计在选题和完成都是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同时我也深深的感谢这几年来所有代课老师和共处的同学给我的无私的帮助。

在实际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由于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论文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我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和指正。

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附录一:区位分析图附录二:综合现状分析图附录三:规划设计构思图附录四:总平面图附录五:功能分区图附录六:交通道路分析图附录七:植物配置图附录八:竖向设计图附录九:园林建筑详图附录十:局部效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