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与新冠有关的高考化学考点-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准备攻略-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准备攻略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刷04 选择题必刷20题(四)-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新冠疫情考题必刷(解析版)

高中化学必刷04 选择题必刷20题(四)-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新冠疫情考题必刷(解析版)

必刷题型一选择题(80题)必刷04(20题)1.截止2020年4月5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超过120万例。

以下对预防新冠病毒的认识,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答案】B【解析】A. 84消毒液使用时不能和洁厕灵混用,两者反应生成氯气,有毒,故A正确;B. 75%的酒精用于消毒,消毒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95%的酒精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故B错误;C. 口罩关键一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D. 温度计中水银是金属汞,属于金属单质,故D正确。

2.化学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材料之一,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2019世界能源大会把核能作为含碳能源重要替代品,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DAC法能够实现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该法可缓解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D.以纯净物聚丙烯为原料生产的熔喷布口罩,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从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属于有机小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核电站把核能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化为电能,B错误;捕获空气中的CO2可使空气中CO2的含量降低,能够减缓温室效应,C正确;不同的聚丙烯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不同,所以,聚丙烯属于混合物,D错误。

3.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救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过程中,发现达芦那韦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代物有5种同分异构体C.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不能溶于水、酸溶液、碱溶液【答案】B【解析】A. 达芦那韦分子中含有苯环,物质中含有C、H、O、N、S元素,故它不是烃,是芳香烃的衍生物,A 错误;B. 达芦那韦分子结构中有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苯环,苯环上的氢原子均可被取代,但因存在对称关系故一共有5种不同的取代方式,B正确;C. 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 达芦那韦不可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 达芦那韦含有酯基和酰胺键,可溶于酸或碱溶液,D错误;4.新冠疫情暴发,消毒剂成为紧俏商品,下列常用的消毒剂中,消毒原理与氧化还原无关的是()【答案】C【解析】双氧水、臭氧、84消毒液均具有强氧化性,氧化病毒和细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故答案为C。

2020年高考化学关键抢分点

2020年高考化学关键抢分点

2020年高考化学关键抢分点
◎有助于考场快速解题的公式定理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公式、与平衡常数相关的公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有关公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等。

◎辨清仪器特点,完胜高考实验
容量瓶、酸式滴定瓶、碱式滴定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恒压滴液漏斗、玻璃管等。

◎考前必晓得分妙招
①建立框图关系,明确转化,破解元素推断题;
②分析结构特点,对比旧知,解答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题;
③分析进出关系,联系环保,解答简单流程题;
④明确特殊点意义,对比分析,解答滴定图像题;
⑤抓住反应本质,分析原理,解答电池电解题;
第1页共1页。

2020高考化学复习备考选择题(8个)热点题型精选精练(解析版)

2020高考化学复习备考选择题(8个)热点题型精选精练(解析版)

2020高考复习备考选择题(8个)热点题型精选精炼(40道题,限时60分钟)专题一化学与STSEC1.(2020·吉林省高三二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下来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B.为减少传染性,出门应戴好口罩C.该病毒属于双链的DNA病毒,不易变异D.该病毒可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答案】C【解析】通常病毒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飞沫传播,二是接触传播,三是空气传播,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A正确;飞沫传播就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黏膜表面,为了减少传染性,出门应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B正确;该冠状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核酸为正链单链RNA,C错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氧化发生变性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因此“84消毒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正确;故选C。

2.(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5月模拟)我国在物质制备领域成绩斐然,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双氢青蒿素B.全氮阴离子盐C.聚合氮D.砷化铌纳米带【解析】双氢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复杂,属于有机物,A符合题意;全氮阴离子盐,由N、H、O、Cl四种元素组成,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B不合题意;聚合氮,仅含氮一种元素,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C不合题意;砷化铌纳米带,由砷和铌两种元素组成,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D不合题意。

3.(河南省焦作市2020届三模)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是瓷器的代表,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6)是瓷器加工中常用的颜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瓷器属于新型无机硅酸盐产品B.硅酸铜钡还可表示为BaO·CuO·2SiO2C.石灰石、黏土是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料D.瓷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答案】B【解析】陶瓷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硅酸盐用氧化物形式表示时,书写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所以硅酸铜钡(BaCuSi2O6)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B正确;生产陶瓷用到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错误;瓷器易碎,强度不大,但具有较高的硬度,D错误。

2020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选择题(8个)热点题型精选精练(原卷版)

2020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选择题(8个)热点题型精选精练(原卷版)

2020高考复习备考选择题(8个)热点题型精选精炼(40道题,限时60分钟)专题一化学与STSEC1.(2020·吉林省高三二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下来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B.为减少传染性,出门应戴好口罩C.该病毒属于双链的DNA病毒,不易变异D.该病毒可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2.(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5月模拟)我国在物质制备领域成绩斐然,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双氢青蒿素B.全氮阴离子盐C.聚合氮D.砷化铌纳米带3的代表,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6)是瓷器加工中常用的颜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瓷器属于新型无机硅酸盐产品B.硅酸铜钡还可表示为BaO·CuO·2SiO2C.石灰石、黏土是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料D.瓷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4.(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5月质监)化学科学与技术在宇宙探索、改进生活、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方面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B.“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C.医用口罩“熔喷层”使用的主要原料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山东舰”上的拦阻索是一种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5.(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一模)化学与中华古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馨”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粘土B.雾霾天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同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专题二化学实验基础6.(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三练)某探究学习小组用一定量的乙醇和钠反应推测乙醇结构,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时应保证乙醇足量,让钠反应完全B.装置b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C.通过测定放出氢气气体的体积计算乙醇中活泼氢的数目,从而推测乙醇的结构D.从量筒中读取排除出水的体积时,应注意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的液面与集气瓶中的液面相平7.(广东省茂名市2020届一模)某小组在20℃,101KPa下探究Cl2在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

2020年高考化学新冠病毒疫情考点汇总

2020年高考化学新冠病毒疫情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新冠病毒疫情考点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春节该期间人员流动大,而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借着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发感染。

然而,冠状病毒在环境里并不是无坚不摧。

根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记者会上透露: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56℃持续30分钟,冠状病毒就死亡了。

按照以往对冠状病毒的经验,乙醚、75%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841984年,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经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授予应用成果二等奖,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1%—1.3%,其主要作用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细菌芽孢。

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作漂白剂,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

HClO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

但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

空气中的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O+CO2+H2O=NaHCO3+HClO使用方法:Q1:如何对家里的地面、桌面,以及宝宝的玩具表面进行消毒?A:首先,在超市或药店购买84消毒剂,然后取1份消毒剂,加入99份冷水(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

然后,用专门的抹布沾取溶液擦地、擦桌子、擦玩具表面。

等待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后用清水再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地面需要定时清洁,养宠物的家庭要增加清洁次数,并保持地面干爽。

可以蒸煮的玩具,例如宝宝的咬胶,单独清洗后煮沸或使用消毒蒸锅,至少15分钟。

能耐受酒精消毒的玩具,或者金属表面,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擦拭。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2020年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2020年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2020年高三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北京的学生要规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将每个重点知识都巩固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化学易错知识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2-、HS-、HSO3-、等弱酸的酸根或酸式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钾(K+)、钠(Na+)、硝(NO3-)、铵(NH4+) 溶,硫酸(SO42-)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 )除银(Ag+)、亚汞(Hg22+)(不溶),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

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Ba2++CO32== CaCO3↓、Ca2++ SO42-==CaSO4(微溶);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电解质生成。

能生成弱酸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因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溶液中,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2020年新冠高考化学

2020年新冠高考化学

化学
一、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控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照成分可分为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1、醇类消毒剂
如医用酒精(75%的乙醇)。

常见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

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只有。

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

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

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高中化学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例如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元素等等,经常会让同学们非常苦恼。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希望大家喜欢!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3、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x09利用历史\x09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x09可再生资源\x09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x09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x09可再生资源\x09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x09核能二次能源\x09(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二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与新冠有关的高考化学考点下面对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化学知识背景做一个总结科普。

一、气溶胶
这个名字在大众眼里挺吓唬人的,普通人最怕专业名词,没听过的专业名词越多,可能谣言也越多。

气溶胶,是不是因为胶有粘性,可以粘住,所以病毒才这么容易传播?
其实这里的胶与大家理解的粘性并无直接关系,就是飞沫传播的一种专业提法。

咳嗽、吐痰、打喷嚏、说话等会形成数以十万计的飞沫,它们属于分散质,其中会包含病毒,飞沫直径在1~100nm之间。

空气属于分散剂,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属于气溶胶,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这个知识背景可与胶体的相关知识结合考察,一般出现在STSE类或者实验题中,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可能考察。

二、广谱杀菌消毒剂
有人调侃说新冠病毒的带货能力超过李佳琦,只要网上新闻一出,不管谣言与否,什么药品或消毒剂可以有效杀菌抗病毒,立马卖脱销。

在防御病毒的过程中,敌暗我明,只能广泛撒网,消除病毒存在的一切可能性。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记者会上透露: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56℃加热30分钟新冠病毒就死亡了)。

按照通常经验,75%酒精、含氯消毒剂、双氧水、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毒。

下面将这几种常见消毒剂做一简单介绍。

(一)84消毒液
84消毒液的命名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是1984年研制出来的,是不是
感觉这个名字起得太随意了。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尽快发展卫生医疗事业,为了降低全国传染病的致病率,需要一种有效的可以在全国推广的消毒剂,国家下任务搞专项科研,借鉴了当时国外医用消毒剂的先进经验,当年,成品配方在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后来的地坛医院)诞生,被命名为84消毒液,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NaClO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我们通常见到的都是浓缩液,是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的混配消毒剂。

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含量为1.1%~1.3%。

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作漂白剂,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

通俗讲,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细菌病毒中的蛋白质被氧化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使用时最好戴手套。

且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较强,尽量避免与有色衣物接触。

这里体现了化学性质漂白性。

网上有文章有用电池组做直流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至水溶液呈现黄绿色,电解生成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获得次氯酸钠溶液,这种自制84消毒液的方法,不建议模仿,家庭环境容易造成氯气逸散,带来危险。

另外,切记不能把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洁厕灵主要起强力清洁的作用,并不属于消毒剂这里涉及到ClO-和Cl-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产生氯气,同样比较危险。

最后,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久置的84消毒液是无效的,它需要在避光条件下密封保存。

NaClO水解生成的HClO(次氯酸)会见光分解,从而失去氧化性而失效。

(二)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大家相对陌生一些,但在医院却是再常见不过的物质了。

过氧乙酸消毒液有很强的氧化性,与84消毒液、漂白粉(次氯酸钙)等被作为医疗或生活消毒药物使用,为高效、速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霉菌均有杀灭作用。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0.2%溶液接触10分钟基本可达到灭菌目的。

此外,由于过氧乙酸有较强的挥发性,能空气进行杀菌、消毒,有效杀灭气溶胶中的病毒。

过氧乙酸又名过乙酸,分子式C2H4O3,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

过氧乙酸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

过氧乙酸的合成原料为冰醋酸、硫酸、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不稳定,降解产物为冰醋酸和过氧化氢。

制备的方程式 : CH₃COOH+H₂O₂⇌CH₃COOOH+ H₂O
过氧乙酸性质与双氧水类似,都是通过过氧链来体现强氧化性,其次,过氧乙酸也和过氧化氢一样,容易分解,因此在保存上也需要避光密封保存。

在考题中作为过氧化氢H₂O₂的性质迁移的考察形式出现。

(三)医用酒精
市售的酒精有很多种,可用于消毒的酒精是75%的酒精,生活中常见的老白干等高度白酒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通俗来说,酒精作用于病毒细菌的蛋白质导致蛋白质失活变性,从而起到消毒作用。

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说,大家都知道,生物界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水环境,水是一切生命化学反应的载体。

水分子属于极性很强的分子,而乙醇分子属于极性较小的分子,加入乙醇就会使消毒位置局部环境的极性降低。

在其中病毒上蛋白质在形成确定的分子结构后经过一定的盘曲折叠,保持一个特定的构型构象,才能发挥蛋白质的特定功能。

蛋白质的特定构象会通过一定数目的分子内氢键相互联系。

蛋白质中的不同位置存在亲水基和憎水基,由于乙醇分子的出现,导致亲水基及憎水基在空间上的位置会发生相应改变即氢键会发生调整,这时,蛋白质的折叠方式就发生了改变,从而无法保持原有的功能从而变性。

乙醇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构型构象使蛋白质变性,并没有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而像84消毒液、过氧乙酸这样的氧化剂,则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破坏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这是另一种使蛋白质变性的方式。

另外,乙醇还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细胞破坏溶解;通过抑制细菌的酶系统,阻碍正常代谢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这属于生物学范畴,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四)高锰酸钾高锰酸钾(KMnO₄)溶液,主要用于皮肤外伤的消毒药剂。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晶体,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硫酸。

高锰酸钾同样是通过氧化蛋白质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高锰酸钾相对来说价格较贵,不适合大规模喷洒作业。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发生的反应众多,且比较常见,知识背景不算新颖。

(五)碘伏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结合物。

大家更熟悉的是碘酒。

但是碘伏相对来说更加温和、安全,且在碘伏中的碘单质较碘酒更加稳定,所以现在碘酒逐渐被淘汰了。

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时呈现紫黑色液体。

但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

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碘伏消毒液适用于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及手术前刷手消毒。

与医用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疼痛较轻微,易于被病人接受,而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皮肤粘膜消毒剂。

碘伏利用的是碘单质作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起到杀菌作用,但是碘单质相对于氯气和溴单质来说氧化性较弱,所以在外伤处理时对皮肤的伤害较小。

小结
高考题中出现这些知识背景,并不意味着题目就要难得无从下手了。

一方面,新颖的知识背景有助于题目的展开和知识点的综合考察,另一方面,高考突出选拔工具的作用,也是培养高尚价值观,强调人文关怀的阵地。

所以出现结合时事及科技前沿的知识背景是必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