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园林常见病虫害简版

园林常见病虫害简版

园林常见病虫害园林常见病虫害1. 病害1.1. 枯萎病枯萎病是园林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蔓延。

枯萎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干枯,最终导致整棵植物枯萎。

预防措施:- 保持土壤通风透气,避免水分滞留;- 阳光充足,避免植物过度湿润;- 定期除草,防止杂草传播病菌;- 使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1.2. 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色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它喜欢潮湿的环境,往往在植物叶面和茎上形成灰色的霉菌。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出现水浸斑,干燥后变为灰色,最终导致叶片干枯。

预防措施:- 减少植物叶片之间的湿度,避免叶片接触到水;- 定期修剪植物,保持通风畅通;- 或者使用防霉剂进行喷洒,控制病菌的传播。

1.3. 病病是由引起的病害。

它往往通过介质如昆虫传播。

病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发生变形,甚至整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及时发现并清除受感染的植物;- 注意植物的生长情况,避免使用受感染的植物进行繁殖;- 使用杀虫剂,防止昆虫传播。

2. 虫害2.1. 蚜虫蚜虫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会聚集在植物的嫩叶、花蕾和茎部,吸取植物的汁液。

蚜虫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弯曲,花蕾畸形。

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发现蚜虫要及时清除;- 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杀死蚜虫;- 加强植物营养,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2.2. 蜘蛛螨蜘蛛螨是小型节肢动物,它们会在植物叶片的背面筑网,并吸取植物的汁液。

蜘蛛螨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斑,后期叶片变为灰褐色。

防治措施:- 定期清除植物叶片上的蜘蛛螨及其网;- 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杀死蜘蛛螨;- 加强植物的养分供应,增加植物的抵抗力。

2.3. 白蚁白蚁是一种会破坏园林植物木质部分的害虫。

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并通过啃食植物的木质部分来获取食物。

长期被白蚁侵蚀的植物会出现木屑堆积、树干空心等现象。

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木质部分,发现白蚁要及时处理;- 使用白蚁药剂进行防治;- 保持园林环境通风干燥,减少白蚁的滋生条件;总结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枯萎病、灰霉病、病、蚜虫、蜘蛛螨和白蚁等。

园林植物病虫害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名词解释1.病害: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收到显著阻碍,正常的生理程序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花、叶、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植株死亡,从而降低了花木的产量及质量,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这种现场称之为病害。

2.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称之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亦称为生理病害。

4.侵染型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能相互传染,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5.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后,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症状。

感病植株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称为病症。

所有植物病害均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

6.★菌核:是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色泽不一,其内贮藏有较丰富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既是营养的贮藏器官,又是休眠体。

7.★子实体:真菌在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时,由气生菌丝分化出来的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

不同真菌的子实体其形态和称谓不同。

8.带毒现象:有的植物在受到某种病毒侵染后,病毒虽然也在体内繁殖,但寄主一般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之为带毒现象。

带毒现象表示寄主对病原物的高度忍耐力,同植物的抗病性有关。

9.隐症现象: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感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表现的症状也会消灭,这种现象称隐症现象。

10.★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侵染过程称为病程,又叫侵染程序。

病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它的侵染活动停止为止。

11.★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2.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生普遍而严重成为病害流行。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病原物的寄生性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病原物的寄生性

质而生存的能力。根据获取营养物质能力的强弱一 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 专性寄生物 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 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 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 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类 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大 叶 黄 杨 白 粉 病
第二章
第四节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
一、本节知识点
1.病原物的寄生性; 2. 病原物的致病性; 3. 植物的抗病性;
二、本节重点
病原物的致病性
三、本节难点
病原物的致病性
第四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 与植物的抗病性
►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 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
► 即特定寄主植物品种所表现的抗性水平对病原物所
有的生理小种都相同。
► ►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感病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称为感 病,发病很严重的称为严重感病。如很多杨树对松 杨栅锈菌感病,但青杨受害最重。 避病 是指感病植物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 避免某种病害的盛发。一般是让植物生长期与病菌 侵入期错开,使植物避开病菌的侵害。如适当早播, 使苗木最易感病的时期与病菌大量活动的时期错开, 即可减少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葡 萄 霜 霉 病
专性寄生物
► 2. 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
定的腐生能力。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 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万 年 青 炭 疽 病
桃 缩 叶 病

3. 弱寄生物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也能 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它在营寄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 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 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菌中的青枯假 单胞杆菌等。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园林植物病害是园林维护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病害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园林的美观。

要防止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园林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体、病征和治疗方法。

1.病原体病原体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

病原体分为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

真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如立枯病、白粉病、腐烂病等。

在园林植物中,细菌病包括软腐病、炭疽病和细菌性萎蔫病等。

病毒通常会通过昆虫传播,是园艺工作者最难与之斗争的病原体之一。

线虫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原体,通常生存于土壤中,对根部和地下部分的植物造成损害。

2.病征识别病征是诊断植物病害的关键。

非常重要的是及早识别并治疗病害。

病征是指植物表现出的病理反应,比如叶子上的斑点、变黄或褐色,干枯或变软的茎,甚至是植物根部的坏疽。

在识别病征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正常表现。

只有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准确地识别病征,从而更好地对病害进行处理。

3.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治疗方法包括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预防是园林植物病害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预防可以通过合理的园艺措施,例如配合植物的生长环境、使用耐病品种等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使用生物学制剂来防治病害。

这些生物学制剂包括众多种类和病原体的天敌、有益微生物或粘菌等。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

这种防治方法是最常见的,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物理防治是使用物理手段进行防治,如剪除患病部分,喷洒高压水等。

总而言之,在治疗园林植物病害时,我们需要理解病原体、病征和治疗方法。

通过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控制措施,以切实保护园林植物,维护其健康生长,促进园林美化的效果。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

1)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 触期。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 差异。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 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侵入几乎也是 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 段时期,称侵入期。
3) 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 主表现症状为止这一段时期,称潜育期。潜 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生长、蔓延、 扩展和获得营养物质、水分的时期。


病原物
环境根据植物病害的命名
2、病害的识别要点:
①病征:
即病原菌在植株上的表现形态 特征如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 点状物、丝状物,伞状物或其它结 构等;
2、病害的识别要点:
②根据植物病害的命名 命名:颜色+形状
如黑斑病、黑粉病、条锈病、灰霉病等
联系:非传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的抗
性,诱发传染性病害或加重传染性病害的发 生。传染性病害也会促进非传染性病害的发 生。一般情况下,病害往往从不良环境条件 开始,寄主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抗病力 降低,从而造成病原物侵染为害。
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害的关系
区别:有发病中心、呈点或片状表现,并
逐步蔓延扩散,越来越变得严重;消除病原 后植物很难恢复原状。
类危害
低温
冷害
植物失水症状
非洲菊
失 水 萎 蔫
大丽花
叶边干枯














假鳞茎 皱缩
(二)侵染性病害识别
1、病程 2、病害发生的条件 3、病害的识别要点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类型: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2.坏死和腐烂3.萎蔫4.畸形5.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三、温度不适宜1. 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 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概述:园林植物养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来维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其中包括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威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养护中病虫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来识别病虫害;2.根据植物受害部位以及虫害的外观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分类。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常规检查;2.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检测;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网、捕虫灯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需注意安全用药;4.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病害治疗: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植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虫害治疗:对已经受到虫害的植物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杀虫剂;3.局部处理:对于受害部位较小的植物,可以进行局部处理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五、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园区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孳生的环境;2.加强培养管理:注意植物的日常养护,合理浇水、修剪等;3.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进行种植;4.使用防病虫害器材:如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等器材保护植物;5.培训园艺人员: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结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园林植物病害》PPT课件

《园林植物病害》PPT课件

54
榆 叶 肿 病
精品医学
55
杜 鹃 花 叶 肿 病
精品医学
56
小节
病状: 变色(黄化、褪绿、花叶、斑驳) 坏死(叶斑、叶枯) 腐烂(湿腐、干腐、青枯、猝倒) 萎蔫(生理性、侵染性) 畸形(簇生和丛生、徒长和肿瘤、矮 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 )
精品医学
57
2.病症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膜 状物、线状物、伞状物和马蹄状 物是真菌病害;
精品医学
44
苦 楝 簇 顶 病
精品医学
45
枣 丛 枝 病
精品医学
46
泡桐丛枝病
精品医学
47
② 矮缩和皱缩
矮缩是植株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成比例 地受到抑制,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如 水稻矮缩病;
皱缩则是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叶面高 低不平,如桃缩叶病。
③ 卷叶和缩叶
卷向平行于主脉的称为卷叶;
卷向垂直于主脉的称为缩叶。
植物受冻.涝.缺肥等, 就容易受生物病原物的侵害
植物受生物病原物侵染以后, 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精品医学
69
(四)两类病害的区别:
野外分布
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均匀分布,无发 不均匀,有发 病中心,病害发 病中心,病害 生由轻到重。 发生由点到面。
发病范围
全株性
大部分局部性, 少数全株性;
传染性 病原物
精品医学
10
牡丹红斑病
苹果水心病
精品医学
11
(一) 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物种类:
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寄生 性种子植物,还有少数的放线菌和藻类。
精品医学
12
(二)非生物性病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损伤
2.寄主
3.非侵染性病原
4.症状
5.病症
6.菌丝体
7.无性繁殖8子实体9.真菌的生活史10.转主寄生11.半知菌12.寄生性13.致病性14.植物的抗病性15.病程16.系统侵染17.侵染循环1
8.植物病害流行
二、填空题
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
、、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类、螨类等。

通常将这类病原称为或,如属于菌类的(如真菌,细菌)又称为。

2.凡是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寄生性病害。

3.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没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生理性病害。

4.真菌的发育可分为与两个阶段。

5.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有、、、、。

6.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和,分别产生、。

7.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和。

8.白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为色,寄生在植物的叶片,嫩梢,花器和果实和体表上形成一层状物,故引起的病害通称。

9.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

10.植物病毒病在症状上只有明显的,不出现。

11.植物病毒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

1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13.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又将分为和。

14.菟丝子与寄主植物接触时形成,伸入寄主。

15.侵染程序包括、、和四个时期。

16.真菌侵入途径包括、和三种方式。

17.细菌侵入途径只包括和两种方式。

18.病毒只能从侵入。

19.病原物侵入期,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20.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范围,只限于附近,称为局部侵染。

21.侵染循环包括3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病原物的,病原物的。

2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

23.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是、、。

24.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时,可导致。

25.造成植物病害流行时,环境条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三、选择题:
1.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

A、杨树烂皮病
B、丁香白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丁香花叶病
2.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要命茎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3.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4.全为非浸染性病原的是()。

A、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土壤、营养
B、气候因子、有害化学物质、土壤、营养等
C、刺吸性害虫、螨类、有害化学物质
5.真菌的繁殖方式为()
A、裂殖
B、复制
C、二均分裂
D、无性和有性
6.子囊菌有性阶段产生()
A、游动孢子
B、卵孢子
C、孢囊孢子
D、子囊孢子
7.子囊和孢子囊( )
A、都属于同一亚门
B、都可称为子实体
C、其内都形成无性孢子
D、其内都形成有性孢子
8.菌丝体特化出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 )。

A、孢囊孢子
B、游动孢子
C、子囊孢子
D、分生孢子
9.白粉菌引起阔叶树植物的白粉病,其同一病症为()。

A、白色粉状物和小黑颗粒
B、霜霉状物
C、白色丝状物
D、小黑点
10.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真菌只发现无性态,而有性态还没有发现,这类真菌称为( )。

A、接合菌
B、鞭毛菌
C、子囊菌
D、半知菌
11.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主要典型病症是()。

A、菌脓、枯萎、小叶、缩叶
B、猝倒、立枯、腐烂、枯枝
C、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盘状物、粒状物、点状物
D、肿瘤、萎蔫、溃疡、花叶、畸形
12.植物病原细菌都为()。

A、球状
B、螺旋状
C、杆状
D、短杆状
13.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菌脓状物
B、霉状物
C、粉状物
D、粒状物
14.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称为()。

A、侵染期
B、初侵染
C、再侵染
D、侵染循环
15.由越冬和越夏后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期进行的第一个侵染程序称为()。

A、初侵染
B、侵染循环
C、再侵染
D、侵染期
16.梨、桧柏锈病造成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是()。

A、易于患病寄主
B、适易发病的环境
C、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D、易于发病的土壤条件
四、问答题
1.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怎样发生的(如何理解病害三因素的关系)?
2.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是什么?
3.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4.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是什么?
5.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的方法。

6.什么是潜伏侵染?
7.比较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与方式?
8.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有哪些?
9.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是什么?
10.植物病害的预测主要根据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