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由于环境因素和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的侵害或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正常生理和形态特征。

植物病害的发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植物病原微生物1.1 细菌1.2 真菌1.3 病毒1.4 线虫2.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2.2 空气传播2.3 土壤传播2.4 昆虫传播2.5 水分传播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3.1 种植抗病品种3.2 农业无公害生产3.3 农药防治3.4 生物防治3.5 防治病虫害传播媒介4. 常见植物病害4.1 蔬菜病害4.1.1 茄子枯萎病4.1.2 菜豆斑点病4.1.3 西兰花黑腐病4.1.4 胡椒疮痂病4.1.5 大葱病害4.2 水果病害4.2.1 苹果黑星病4.2.2 桃褐斑病4.2.3 葡萄黑腐病4.2.4 橙子黄龙病4.2.5 桔果病害4.3 粮食作物病害4.3.1 小麦条锈病4.3.2 玉米锈病4.3.3 水稻白叶枯病4.3.4 大豆疫霉病4.3.5 糯米病害5. 植物病害的预防方法5.1 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监测5.2 改善植物生长环境5.3 适量施肥、灌溉、密植和疏穴5.4 合理轮作和间作5.5 加强植物免疫力6. 植物病害的治疗方法6.1 消毒土壤6.2 疫病药剂6.3 防治病虫害传播媒介6.4 生物防治6.5 合理田间管理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篇植物病害是植物由于环境因素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所引起的不正常生理和形态特征。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甚至丧失生产价值。

植物病害的防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植物病害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植物病害问题。

1.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害的成因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对植物的侵害而引起的。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一)病状的类型 1、变色(discoloration)
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
胞并未死亡。
(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 (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4)斑驳 (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
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
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特点:
(1)病原:引致病害的原因,寄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 (2)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机械损伤和虫 伤无病理变化过程。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 (3)损失:经济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病因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 为遗传性疾病; ②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 ③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引起植物发生病害 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 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 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 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二)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包括:
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2、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再次侵染;
3、病原物的繁殖与传播。
谢谢大家!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8
生病症。
霉状物
霜 霉
绵 霉
青 霉
绿 霉
粉状物

白粉
黑粉
黄瓜霜霉病
黄瓜白粉病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目录:一、植物病害知识1.1 病害概述1.2 常见植物病害分类1.3 病害防治措施二、植物虫害知识2.1 虫害概述2.2常见植物虫害分类2.3 虫害防治措施三、病虫害常见附录3.1植物病害对照图像3.2 植物虫害对照图像四、法律名词及注释五、附件5.1 实验数据记录表5.2植物病害防治实施方案5.3 植物虫害防治实施方案一、植物病害知识1.1 病害概述1.1.1 病害定义1.1.2病原体介绍1.2 常见植物病害分类1.2.1 细菌性病害1.2.2真菌性病害1.2.3 性病害1.2.4真核生物性病害1.3 病害防治措施1.3.1生物防治1.3.2 化学防治1.3.3 农业措施防治二、植物虫害知识2.1 虫害概述2.1.1 虫害定义2.1.2 常见虫害分类2.2 常见植物虫害分类2.2.1 鞘翅目虫害2.2.2 直翅目虫害2.2.3 膜翅目虫害2.3 虫害防治措施2.3.1生物防治2.3.2 化学防治2.3.3 农事措施防治三、病虫害常见附录3.1 植物病害对照图像(提供相关病害的病斑、病症照片以及病害名称对照) 3.2植物虫害对照图像(提供相关虫害的虫态、虫卵照片以及虫害名称对照)四、法律名词及注释(列出与植物病虫害相关的法律名词,并提供相应注释)五、附件5.1 实验数据记录表(提供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5.2 植物病害防治实施方案5.3 植物虫害防治实施方案【文档结束】1、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附件部分获取进一步的相关信息。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可参考附件中的法律名词及注释部分。

附件:1、实验数据记录表2、植物病害防治实施方案3、植物虫害防治实施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

注释:该法律规定了。

2、条款:。

注释:该条款规定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园林植物病害是园林维护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病害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园林的美观。

要防止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园林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体、病征和治疗方法。

1.病原体病原体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

病原体分为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

真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如立枯病、白粉病、腐烂病等。

在园林植物中,细菌病包括软腐病、炭疽病和细菌性萎蔫病等。

病毒通常会通过昆虫传播,是园艺工作者最难与之斗争的病原体之一。

线虫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原体,通常生存于土壤中,对根部和地下部分的植物造成损害。

2.病征识别病征是诊断植物病害的关键。

非常重要的是及早识别并治疗病害。

病征是指植物表现出的病理反应,比如叶子上的斑点、变黄或褐色,干枯或变软的茎,甚至是植物根部的坏疽。

在识别病征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正常表现。

只有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准确地识别病征,从而更好地对病害进行处理。

3.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治疗方法包括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预防是园林植物病害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预防可以通过合理的园艺措施,例如配合植物的生长环境、使用耐病品种等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使用生物学制剂来防治病害。

这些生物学制剂包括众多种类和病原体的天敌、有益微生物或粘菌等。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

这种防治方法是最常见的,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物理防治是使用物理手段进行防治,如剪除患病部分,喷洒高压水等。

总而言之,在治疗园林植物病害时,我们需要理解病原体、病征和治疗方法。

通过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控制措施,以切实保护园林植物,维护其健康生长,促进园林美化的效果。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分类
1.1 植物病害的定义及特征
1.2 植物虫害的定义及特征
1.3 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和常见病虫害种类介绍
二、植物病原体的类型及传播方式
2.1 植物病原体的类型及特征
2.2 植物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
三、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机理
3.1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素
3.2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3.3 植物病虫害的天敌和天敌的作用
四、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策略
4.1 植物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4.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4.3 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植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5.1 植物病虫害监测与监控
5.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5.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体系
附件:
1.图表: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及其特征
2.表格: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实验数据: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效果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规定农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2.植物保护法:指用以保护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威胁的法律法规。

3.农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附件:
1.图表: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及其特征
2.表格: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实验数据: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效果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规定农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2.植物保护法:指用以保护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威胁的法律法规。

3.农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

蔬菜病虫害防治
常见蔬菜病虫害识别
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多样,包括真菌性 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需要识别并了解不同病害的症状和特 点。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的蔬菜病虫害,采取的防治 方法也有所不同。可以采取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 合治理。
蔬菜病虫害防治实践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实践中,需要结合 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 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危 害。
经验三
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实 践和总结经验,逐渐掌握各种病虫 害的防治技巧,提高防治效果。
THANK YOU.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中的生物碱、黄 酮等活性成分来防治害虫 ,如苦参碱等。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 以通过人工捕杀的方法来 控制其数量。
诱杀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性,如灯光 诱杀、色板诱杀等来集中 害虫并进行处理。
温度处理
对于一些病原菌和害虫, 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温度 来控制其生长和繁殖。
04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 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对病虫 害进行防治,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提倡有机农业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提高植物病虫害的自我调控能
力。
植物病虫害抗药性治理
01
02
0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适量使 用农药,避免滥用和乱用 ,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轮换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 农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农药轮换使用,降低抗 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加强监测与预警
对抗药性进行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对 抗药性进行治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也就是说,当植物本身的抗病性强时,虽然有病原物的存在, 但它有自身的防御能力,导致不发病或发病很轻。
在防治植物病害时,常采用栽培抗病耐病品种和提高植物的 抗病性,作为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
(3).环境条件
病原物与植物斗争的过程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们 离不开自然环境,如一定的气候,土壤,地理环 境等。
3.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植物病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发生严重时,生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影响国民经济。如 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损失165亿公斤;150年我国小麦条 锈病,损失60亿公斤。
• 2、农产品品质变劣,影响人民生活。如小麦赤霉病。 • 3、带危险性病害的农产品不能出口,影响外贸。如检疫对象。 • 4、有的病害引起人畜中毒。如稻曲病、麦角病、赤霉病。 • 5、运输、贮藏中易形成腐烂,局限了产品的供应。如蔬菜、水
• 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 茭白,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 由于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形 成了异常后果,属于植物病害,但从经济 学观点考虑,由于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 认为是植物病害。
生理病害
• 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病原是病害发生过程 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 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 因素两大类。
(1).病原
引起植物发病的直接原因。其中病原物大都是寄生物,被寄 生的植物称寄主。
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和传播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重 要因素。
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的传播蔓延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2).寄主植物
植物发生病害的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有寄主植物的存在。当病 原物侵染时,植物本身并不是完全的被动状态。相反它要 对病原物进行积极的抵抗。一旦病原物的力量强大,就可 能发病,相反则不一定发病。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观赏植物失去观赏价值等问题。

因此,了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植物健康至关重要。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一)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理和形态上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等。

1、真菌病害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

例如,白粉病会在植物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锈病则会在叶片上产生锈色的孢子堆。

2、细菌病害细菌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出现斑点、溃疡、腐烂等症状。

如软腐病会使植物组织变软、腐烂,并伴有恶臭。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会使植物出现花叶、黄化、畸形等症状。

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会导致烟草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

4、线虫病害线虫会侵入植物根部,引起根部肿大、坏死等症状,影响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

(二)植物虫害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蜗牛等害虫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和蛀食性害虫等。

1、咀嚼式害虫这类害虫会直接啃食植物的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

比如,蝗虫会吃掉大量的农作物叶片;天牛会蛀食树木的枝干。

2、刺吸式害虫它们通过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

常见的有蚜虫、介壳虫、叶蝉等,会导致植物叶片卷曲、发黄、生长不良。

3、蛀食性害虫蛀食性害虫会在植物内部蛀食,如螟虫会蛀食水稻茎秆,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实。

二、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一)病害的发生规律1、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病原菌在冬季或夏季会以不同的形式存活下来,如在病残体、土壤、种子等中潜伏,等待适宜的环境条件再次侵染植物。

2、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是指病原菌首次侵染植物引起发病,再侵染则是指发病后产生的新病原物再次侵染植物,导致病害的扩散和加重。

3、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76 鲁滨逊(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Disease Tetrahedron) : 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
因素,从而形成境 寄主
人类 病原物
植物病害流行
病害 流行条件
大量致病性 强的病原物
大面积种植 单一的感病 寄主植物
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七)根据病害流行特点分: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 (八)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划分
植物病害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有传染性, 有病征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无传染性, 无病征
植物病害 的病原
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植 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 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非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 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 毒有害物质等都会使植物表现出病态。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白菜根肿病
番茄蕨叶病
二、病症的类型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
黑霉等颜色。
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3.小黑点: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
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
1)非侵染性病类加重侵染性病类的发生, 造成伤口。如苹果腐烂病
2)侵染性病类可致使植物非侵染病害的 发生。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 1933 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
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 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 形的面积。
适宜的 环境条件
植物病害的症状
? 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症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
病害症状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病症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一、病状的类型
1、病状的类型--变色
番茄斑枯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3、病状的类型--腐烂
腐烂: 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 细胞破坏消解。
(1)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 (2)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 (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病害等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
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
病、疫病、癌肿病等。 (五)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
害和果实病害等。 (六)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
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
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1)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2)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 (3)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4)斑驳 :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 (5)条纹、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 (6)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4.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较大、深色、越冬结
构。
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甘蓝花叶病
2、病状的类型--坏死
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
(1)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 同, 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
(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 (3)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 (4)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腐霉), 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 (5)溃疡:树干木质部坏死。
萎蔫: 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3)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 化、小叶、小果、卷叶等。 (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 蕨叶、花器变菌瘿等。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3.并发症
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 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 生作用。 4.隐症现象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的定义
?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 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非生物因素 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 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 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
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 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 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