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4)

合集下载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即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征:植物病部表现出的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征。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非生物因素:是指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不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等。

8.生物因素(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

9.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0.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

11.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2.多型现象: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4.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15.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6.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只有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

(如植物病毒,植原体,部分真菌如霜霉菌、锈菌,大部分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一般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17.非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是否有病理程序 (2)、是否造成损失
12
二、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植物生病后其外表所表现出的病态。
病状:植物发病后本身表现出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的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
比较症状、病状和病征,其三者有何不同?
13
14
(一)、病状的类型
1、变色 指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
18
斑点
19
20
穿孔
21
溃疡
22
疮痂
柑橘疮痂病(Sphaceloma fawcettii)
23
猝倒
黄瓜立枯病
24
3、腐烂
腐烂是细胞或组织在坏死的同时,伴随着 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分解。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 分为干腐、湿腐(或软腐)两种。
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 成干腐;
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 形成湿腐。
40
灰霉
41
青霉
42
白霉
43
2、粉状物 粉状物是某些真菌的孢子密集的聚
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根据颜色的不 同又可分为白粉、锈粉、黑粉等。
44
白粉
45
锈粉
46
黑粉
47
3、颗粒状物
指病部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颗粒状物。如 水稻纹枯病的褐色菌核,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 的鼠粪状菌核。还有半埋于病部组织表皮下的 小黑点,如葡萄黑病、柑橘炭疽病病部的小黑 点。
小果。
(5)皱缩、卷叶:病组织生长不均匀引起皱缩、卷 叶等
31
肿瘤
32
丛枝
33
徒长
34
矮缩
玉米黑条矮缩病
35
矮化
36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真菌的生活史图解

(六)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真菌的分类
真菌界粘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包括五亚门、十八个纲和六十八目。 真菌门各亚门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
营养体
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体无隔 菌丝体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 有隔菌丝体单细胞或有隔菌 丝体 有隔菌丝体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
四、光照不适宜:


不同的园林植物的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 大小的反应不同,应根据植物的习性加 以养护。 当植物正在旺盛生长时,光强度的突然 改变和养分供应不足能引起落叶;植株 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会引 致叶部、茎干部病害的发生。


五、通风不良:园圃易造成高温、高湿、 闷热的环境,诱发根系腐烂。 六、土壤酸碱度不适宜: 七、有毒物质的影响:
坏死型
猝倒
立枯
坏死型
角斑病
穿孔病 圆斑病
增生型
丛枝

黄化
花叶
矮化


(二)病症的类型
1.霉状物 2.粉状物 3.粒状物 4.脓状物

5.菌核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菌核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特征
一、营养失调: 1、缺氮: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分枝少, 失绿,变色,花小,组织坏死 2、缺磷:植株矮化,叶片变成深绿色,灰 暗无光泽,具有紫色素,最后枯萎脱落 3、缺钾:植物叶片长出现棕色斑点,不正 常皱缩,叶缘卷曲,最后焦枯
(1)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

A、腐霉属:孢囊梗丝状、游动孢子囊为线
形、瓣状、球形或椭圆形,游动孢子在泡囊中 形成并释放,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个卵 孢子。大多生活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 引起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症状。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 花卉的叶变为花叶。 不是,提高观赏价值。
二、植物病害的种类
? 病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叫病原。
? 根据植物发展的病原本质上看,可分为: ? 1、非侵染性病害:不会传染,环境条件
改善可恢复原状。 ? A、原因:不利的环境因素,如大气、土
壤中的不良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 的反应。
B、导致病害
思考题
? 五、以下病害属于病状或病征的哪一类? ? 1、瓜类花叶病;2、蕃茄黑斑病; ? 3、大白菜软腐病;4、蕃茄青枯病; ? 5、白菜根肿病;6、黄瓜霜霉病; ? 7、月季白粉病;8、辣椒炭疽病; ? 9、莴苣菌核病;10、水稻白叶枯病; ? 11、香石竹疫病;12、稻瘟病。
答案
? 一、生物或非生物的影响。
例子一
例子二
? 植物由于施尿素过多 而萎蔫。是,非侵染 而致。
? 榕树叶片被 吃成孔洞。 不是,虫害, 无病理程序。
? 柑桔凤蝶为 害状。
例子三
例子四
? 菰草受黑粉菌侵染后, 形成肉质肥嫩膨大的 茭白(瓜)。不是, 人们的需要。
例子五
? 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 为幼嫩的韭黄。不是, 人们需要。
例子六
胶状物(坏死); 11、絮状物; 12、坏死。
病理程序的判定
? 凡是病害都有病理程序,如真菌、细菌、 病毒病等;如机械损伤、虫伤、植物的 自然衰老、雕谢等都没有病理程序,故 不称为病害。
? 此外,人们栽培作物是为了满足需要, 有些植物表现异常,但其经济价值更高, 此些“病态”也不看着是植物病害。
? 辣椒叶 形成白 粉;辣 椒白粉 病,是, 真菌而 致。
5、脓胶状物
? 病部产生脓胶状粘液, 干燥后形成胶粘或胶 膜。脓胶状物是细菌 和植物汁液的混合物, 它是细菌病害特有的 病征。如马铃薯环腐 病、番茄青枯病、水 稻白叶枯病等。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植原体的基本特性
1.植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 2. 可以人工培养。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
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枝、小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 口器是主要媒介。
病毒类和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以及野生寄主。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 2~3 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真菌是较高等的真菌。全部陆生,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 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腔(假囊壳) D、子囊盘
泡囊 孢子囊
②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 梗顶端。 危害植物叶片,引起霜霉病。 孢囊梗
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真菌近600种,水生到陆生。多 数腐生,少数寄生,还有些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 生物。 A、营养体是无隔膜的发达的菌丝体或虫菌 体,少数有隔膜。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二、细菌
(一)形态和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
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
核。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
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试卷)一.填空题1.细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

2.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3.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和繁衍后代的()。

4.菌丝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

5.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和()两类。

6.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和()两类情况。

7.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

二.单项选择题()1.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_____。

A.建立寄生关系B.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C.病原物与寄主接触D.寄主出现症状()2.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______。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3.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A.真菌B.细菌C.病毒D.植原体()4.白粉病属于_______。

A.真菌病害B.细菌病害C.病毒病害D.生理病害()5.属于被动传播的是_____。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游动孢子在水中的移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6.下列现象中,属于病害的是______。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7.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______。

A.变色B.颗粒状物C.粉状物D.脓状物()8.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最主要的条件是______。

A.高湿B.高温C.低温D.高温、高湿()9.真菌的侵入途径一般是______。

A.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侵入C.虫媒传播D.伤口侵入()10.在植物真菌的五个亚门中,具有无隔菌丝的是______。

A.接合菌亚门B.子囊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半知菌亚门三.多项选择题()1.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汇总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汇总

绪论教学目的:理解园林植物保护的概念,明确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及园林植物保护在园林绿化方面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保护的概念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概况重点、难点:重点: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是指在城镇绿地及风景林中栽植的植物,包括树木和花草。

它们不仅是美化城镇园林风景的主要材料,也是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主要生物群落,还是防尘、减噪、净化环境的良好材料。

园林植物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优美环境。

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轻者影响生长,降低观赏性;重者枯萎死亡,造成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在城镇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证这些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效地发挥其园林功能及绿化效益,病虫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种类、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风景园林植物正常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任务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以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为主要防治对象,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任务就是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特征、发生消长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从而在今后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治措施,以避免、消除或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保持优美的园林景观,充分发挥城镇园林的生态效益,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许多学科。

例如要正确判断和研究其受病虫危害后的系列变化,则必须首先掌握植物形态和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同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与植物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其防治措施需要贯穿于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之中。

因此,在研究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时,还必须很好地应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等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病原物的致病性
(1)概念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对寄主植物 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病原物的寄生性并不等 于致病性,通常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 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寄 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大。
(2)致病机制 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是多方 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 掠夺寄主的营养和水分,使寄主植物生长不 良; ▲ 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各种酶,直接和间 接破坏寄主细胞和组织; ▲ 产生多种毒素,毒害和杀死寄主细胞; ▲ 分泌生长激素类物质,干扰寄主的正常生理 功能,使寄主植物畸形发育。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 时期,称为潜育期。 1.病原物从寄主获得营养的方式 有活体营养寄生型和死体营养寄 生型。 1)死体营养寄生: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 吸取养分,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死体寄生物。而将兼具寄生与腐 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或兼性腐生物,前者以营腐生为主,后者以 寄生为主。 2)活体营养寄生:寄生物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 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活体寄生物。人们将 只能活体寄生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抗病性和感病性的消长关系图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植物抗病性的类型 按照寄生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 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把植物的抗性分为两类:

(1)垂直抗性 寄主的品种对病原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小种是高抗的 或免疫的,而对其他小种是感病的。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与病原物的小 种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所以又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在遗传上, 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是当前育种工 作中广泛利用的一种抗性。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的改变而丧失抗性。 (2)水平抗性 是指寄主品种对病原物的极大多数小种都具有同等水平 的抗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所以, 又称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在遗传上它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一般表现为 中度抗病,但抗性比较稳定,不会因病原物小种的变化而丧失抗病性。 在田间表现为病害发展缓慢,不会流行成灾。

4.植物的抗病机制
(1)避病 避病不是植物本身的抗病性,而是寄主植物由于某一因 素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而减轻发病或不发病。
(2)抗侵入 由于植物的形态特性,表皮组织结构及体表分泌物等, 阻止病原物的侵入或减少病原物的侵入机会,称为抗侵入。
(3)抗扩展 由于植物内在的因素,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在寄主体 内生存或被限制不能扩展的特性,称为抗扩展。


死体营养的病原物寄主范围一般较广。立枯丝核菌、齐整小核菌 和胡萝卜软腐欧氏菌等,可以寄生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植物。
活体营养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是更高级的寄生物,它们可以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直接 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侵入后在植物细胞间隙蔓延,常常形成特殊的吸取
营养的机构,称为吸器,由吸器来吸取寄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 (如霜霉菌、
(四)发病期

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到病害进一步发展而加重的时期,称 为发病期。
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 在发病期,同样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适温高湿有利繁殖体产生, 有利于病害流行。 大多数的真菌是在发病后期或在死亡的组织上产生孢子。通常, 有性孢子的产生比无性孢子更迟一些,有时要经过休眠期才成熟。 孢子的形成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 新产生的孢子往往成为病害再侵染的来源。
侵染生长中的寄主 (初次侵染)
侵染 (再次侵染) 繁殖体
发病
种、苗病株上 病原物在 土壤、肥料中 病残体、昆虫上 越冬或越夏
寄主收获或 进入休眠
植物病害侵染循环示意图
传播
病原物越冬越夏 → 初侵染 → 寄主发病,病原物繁殖 再侵染
从孢子囊内释 放的游动孢子
产生油渍 状病斑
春天,卵孢子萌 发产生孢子囊 游动孢子萌发的 芽管从气孔侵入 孢子囊内分化 产生游动孢子 卵孢子从腐烂的叶 组织中释放出来 侵染叶片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4)
第三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 的发生发展
植物与相关微生物之间主要有三种相互关系
共生
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 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如豆科植物与其根瘤细菌之间
共栖关系
有关双方虽然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之间没 有明显的益、害关系。例如在植物的根围和叶围都有 许多非病原微生物。
存活。
大部分植物病原真 菌和细菌都属于这一类。
繁殖。
腐霉属 \ 丝核属 \ 引起萎 蔫的镰孢霉属
病原物并不一定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原因是土壤有自
然灭菌的作用。
四、病株残体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 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 的时期。


专性寄生的病毒,有的也能在病残体中存活 一定时期。
三、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主要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 染,以及病原物的传播三个环节。 植物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区别 病害循环着重从寄主方面考虑; 生活史则从病原物方面考虑。 生活史相同的病原物,它们所引起病害的病害循环可以完全不同, 如黑粉菌。
残体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有:(1)田间病株;(2)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 料;(3)土壤;(4)病株残体;(5)肥料;(6)传病介体。
病原物 越冬 (越夏)场所
田间病株
种子、苗 木和其他 繁殖材料
土壤 和粪肥
病株残体
昆虫及其 他传病介 体
一、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包括:
寄主植物 其他作物 各种病原物都可以其不同 的方式,在田间正在生长的 病株的体内或体外越冬或越 夏。
(二)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 称为侵入期。 1.病原物侵入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 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大 多数真菌是直接侵入。 ▲ 病原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 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只能从微伤口或经昆虫口器传入寄主体内。 2.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以温度和湿度尤为重要。 ▲ 湿度对病原物侵入的影响最大。 ▲ 温度主要影响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白粉面和锈菌)。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不能脱离寄主营腐生生活。因此不能人工培养。


这些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这些病原物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较小,这对它们在活细胞中的生长 繁殖是有利的。但是,一旦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它们也随之停止生育,
迅速死亡。
生化形态特征
死体营养病原物 寄主细胞迅速杀死 产生毒素 不形成特殊的机构 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活体营养病原物
3.相关概念
寄生专化性:指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 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例如,小麦杆锈菌。病原细菌中则 用致病变种。病菌对不同种寄主植物致病性变化,及在同种植物 上形成不同的症状。例如,水稻白叶枯菌、水稻细菌性条斑、 生理小种:是病原物的种内,形态相同,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 力不同的专化类群。 细菌中的专化类群一般称为菌系,病毒中的专化类群称为毒 株或株系。
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提 供营养物质的一方称为寄主,得到营养的一方称为寄生物。
寄生
第三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1.病原物的寄生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 分而生存的能力。 2.类型 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两大类: (1)专性寄生物 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 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之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 育。 (2)非专性寄生物 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 养基上培养。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

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带菌,常常是下年初次 侵染最有效的来源。
三、土壤
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

病原物以休眠体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病原物还可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存活。
土壤寄居菌
在土壤中病株残体 上的存活期较长,但是 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
土壤习居菌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 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
病原物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时期较长,主要原因就是
野生寄主 转主寄主等。
黄瓜霜霉病菌在北方以连续侵染
大白菜软腐病可以在 田间生长的芜菁属寄 主上越夏,冬季在窖
的方式夏季在田间露地植物和冬
季在保护地植物上传播和危害。
藏的种菜上越冬。
二、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可以它的休眠体和种子混杂在一起, 以休眠孢子附着在种子上, 病原物可以菌丝的形式 侵入 而潜伏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 殖材料的内部。
死体营养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死体营养的病原物,一般从寄主植物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通 过它们所产生的酶或毒素等物质的作用,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然后以死亡的植物组织作为生活基质,再进一步伤害周围的细胞 和组织。 死体营养的病原物腐生能力一般都较强,它们能在死亡的植物残 体上生存,营腐生生活,因此都能人工培养。
侵染果实
孢子囊通过 风雨传播
雄器 叶片组织内 的卵孢子 果实表面和叶片 背面产生孢子囊
病组织形成藏卵器 并受精形成卵孢子
葡萄霜霉病的病害循环
引自美国植物病理学会网站,作者:Gavin Ash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Wagga Wagga,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