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李大钊资料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河北省乐亭人。
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
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
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李大钊代表中共立场,公开向北京政府请愿,要求正式承认苏联政府,并且支持苏军驻兵外蒙古。
据北洋政府外长顾维钧回忆李激昂地声称“即使把外蒙置于苏俄统治下,那里的人民也可以生活得更好”。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
李大钊因“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而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遂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营。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
李大钊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 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 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 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 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 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 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 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 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 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 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 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 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 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 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 历史地位。
生平事迹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 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读书时的李大钊,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 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 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 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 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 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 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 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 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 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简介

1927年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 拷问,始终反动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 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主要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 《新纪元》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青春》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 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 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 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变化运动,成为 新变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同志 对李大钊的评价
李大钊的壮烈牺牲,毛泽东为之悲痛,并始终对他深深 地敬仰与怀念。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曾谈到他。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谈到他:五四运动中,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代表左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 生”。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即将抵达北平时,心中不胜感慨,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 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 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 在哪里呢!”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 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 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 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李大钊的资料

李大钊的资料1. 简介李大钊(1899年10月14日-1927年4月28日),字季莫,河南省开封府开封县东冯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2. 早年经历李大钊于1899年10月14日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家乡读完私塾后,进入开封县立中学就读。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8年,李大钊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
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与进步学生组织,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共产主义理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观点。
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党的作用以及农民群众革命性的认识,对于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大钊强调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他在《破带人》一文中阐述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积极倡导工农联盟和土地革命,认为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李大钊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工作。
他积极倡导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领导力量。
1921年7月,李大钊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会上,他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状况及革命任务。
5. 革命和逝世李大钊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他多次参与并组织工人、农民的抗争行动,为改变中国社会秩序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警觉,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上海被逮捕并遭到残忍酷刑迫害,最终牺牲在革命事业的前线。
6. 李大钊的影响李大钊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推动,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牺牲和革命精神激励了许多革命者,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榜样和旗帜。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推荐文章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简介热度: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简介热度:妇女节创始人克拉拉蔡特金简介热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简介热度: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简介热度: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义灭亲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忍辱负重奉公守法表里如一斩钉截铁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贫贱不移高风亮节涓滴归公虚怀若谷堂堂正正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毅然决然豁达大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襟怀坦白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生取义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王愿坚(1929--1991.1.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
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
曾任报社编辑,记者。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
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妈妈》等短篇小说。
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暗室逢灯、补阙灯檠、吹灯拔蜡、灯蛾扑火、灯火辉煌灯红酒绿、灯火万家、灯尽油干、灯烛辉煌、挂灯结彩黑灯瞎火、黑灯下火、黄卷青灯、黑漆皮灯、黑漆皮灯笼酒绿灯红、绿酒红灯、青灯古佛、青灯黄卷、石火风灯水晶灯笼、帷灯箧剑、帷灯匣剑、万家灯火、雪案萤灯悬灯结彩、匣剑帷灯、萤灯雪屋、油干灯草尽、油干灯尽张灯结彩、张灯结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1 黑灯瞎火暗淡无光。
李大钊

(1889年—1927年)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李大钊为主要创始人 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 委员会书记 • 1925年,在京组织5万余人示威 • 1926年,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反日、 英帝国,反军阀的斗争 • 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英雄的气节
•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 无人道的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 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 审讯和严刑拷打无济于事,张作霖变换手法企图以高官厚 禄进行收买,但遭到李大钊的严词痛斥! •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 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 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 • 1927年4月28日《晨报》报道:李大钊受审问时,“态度 甚为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 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 • 同日《顺天时报》也报道:李大钊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 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 则盖不知晓。
主要文章
• • • • • • • 《国耻纪念录》 《国民之薪胆》 《警告全国父老书》 《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 《平民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下的组织》 《李大钊文集》 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要影响
•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 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 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 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先例。 • 引进和传播现代化意识形态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并培 养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 时代精英。 • 创建新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为其在政治领域中占 有一定地位创造条件而努力。 • 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共合作的北 伐战争。 • 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的故事六则

李大钊的故事六则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
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
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李大钊的故事六则,希望你喜欢!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可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让孩子们劳动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
李大钊对儿子和女儿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纪念馆导游李大钊纪念馆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
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主体建筑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三层大楼,分上、中、下三层。
一楼建有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厅等。
二楼建有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接待室、贵宾室、珍藏室、书画厅、影视报告厅。
三楼建有瞻仰厅、展厅。
整个建筑物呈灰、白色调,多用自然采光,朴实、大方、简明、庄重。
纪念馆坐北朝南,其建筑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牌楼式的南大门,用黑色花岗岩做成的门匾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六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
进入纪念馆,迎面是八根功绩柱,建在导向路南端的平台上,柱高3.8米,呈六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柱体上端,雕刻着红旗托党徽的图案,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沿功绩柱平台向北是一条通往纪念广场的导向路,导向路的北端有四根导向柱,把集中的人流分散到纪念广场。
在纪念广场东西两侧的浮雕墙上,镶嵌着八块高1 2米、宽5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
这八块浮雕的内容分别是:(一)童年岁月;(二)含愤东渡;(三)五峰情深;(四)红楼星火;(五)五四旗手;(六)开天辟地;(七)国共合作;(八)赤旗世界。
从纪念广场北端,登上38级台阶,可到瞻仰大厅。
这38级台阶,象征李大钊走过的38年人生历程,寓意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踏着先驱的革命足迹,学习李大钊同志业绩,寻找大钊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完成他的未竟事业。
进入序厅,东西两侧墙上镶嵌着反映李大钊当年发动工农革命运动场面的浮雕,形象逼真,气势磅礴。
瞻仰大厅内,正面安放着李大钊汉白玉坐像,高2 6米,基座高1米,沉静、深思的神态再现他忧国忧民的心境,和蔼可亲的面容表现他曾为一代青年的良师益友。
整个造型体现李钊同志既有革命家的气度,又有政治家的风范;既有领袖人物的气质,又有学者的风度。
雪白的汉白玉象征着李大钊同志高风亮节,光照千秋,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品格。
坐像背后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 瞻仰大厅的西侧,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云、叶剑英、彭真、李先念、邓颖超等的题词。
瞻仰大厅的东侧,是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等的题词。
瞻仰大厅的东西两侧是展厅,展览以目前搜集到的有关实物、图片、文献等,展示李大钊伟大的一生和光辉业绩。
整个展览共分12个专题,展出文物、资料、照片、图表、模型、素描、油画等492件(套)。
其中东展厅5部分,西展厅7部分。
前言及12部分主要内容是:前言展示: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少年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他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经过民主主义而走向共产主义,并顺应时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一部分,题目是“幼失怙恃的爱国少年”。
李大钊出生在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中华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英勇反抗,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二部分,题目是“立志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1907年9月,李大钊为寻求振兴国群之良策,到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
6年间,潜心学习法政诸学和英语、日语,奠定了良好的治学基础。
他以《言治》杂志为阵地,发表政见,指出国家的“隐忧”、民族的“大哀”,在于“民权之旁落”。
为了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学政治。
由于国内政局的急骤变化,为开展反对袁世凯卖国、复辟的斗争,1916年5月,他毅然弃学归国,投身革命事业。
第三部分,题目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6年8月,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晨钟报》出版,他先后还参加了《宪法公言》、《言治季刊》、《甲寅》月刊的创办工作。
他积极投身正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所著诗文,反响广泛而强烈。
1918年1月,李大钊受聘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以红楼为阵地,通过《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向反动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并指出运动的正确发展在于寻求“根本解决”,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第四部分,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李大钊经过艰苦探索,迎来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实现,“这是历史的命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
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第五部分,题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于1920年与共产国际联系,同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
他明确指出“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劳动家的政党”,中国彻底的大革命才“有所附托”。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和陆续在许多地方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在党的创建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第六部分,题目是“领导北方中国的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领导北方的全面工作。
他亲自组织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创办理论刊物,指导工农运动。
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李大钊根据中央精神,把工运的中心转到向统治阶级展开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在斗争中壮大组织力量,努力实现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联合。
他忘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北方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形成。
第七部分,题目是“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2年8月,西湖会议之后,李大钊受党的委托,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会见孙中山,谈判国共两党合作事宜,深得孙中山信赖。
他参与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工作,并参加起草了国民党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等重要文件。
1924年1月,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团结国民党左派,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开创了新局面。
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北方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第八部分,题目是“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
1924年5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北方军事工作的方针和策略后,李大钊更加关注军队和军事斗争。
他精心工作,使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倾向革命。
他精心组织,选派干部学习军事,为党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李大钊以卓越的战略胆识,为冯玉祥的国民军制定进军策略,使冯玉祥成功地举行了五原誓师,有力地策应北伐,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发展。
第九部分,题目是“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
1924年,国共合作成功之后,李大钊身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领导责任,他把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到革命统一战线中,全力开展革命斗争,成绩卓著。
北洋军阀政府十分畏惧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
李大钊克服重重困难,于1924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回国后,组织领导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壮大了党组织。
第十部分,题目是“名重当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
学者和战士两种品格在李大钊身上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辛勤开拓,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他还是一位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文,高扬新文化气势。
李大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为人谦和、质朴,坚信马克思主义,无限忠诚党的事业,处己以约,待人以诚,被称为“道德文章之楷模”。
第十一部分,题目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从容就义”。
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李大钊顽强地坚持斗争。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4 月6日,张作霖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但他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
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舆论的强烈反对,对20名革命者施以绞刑。
李大钊临刑不惧,第一个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时年不足38周岁。
第十二部分,题目是“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933年4月23日,北京广大群众不顾反动军警的镇压,为李大钊举行声势浩大的送殡公葬活动,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李大钊的崇敬心情。
1983年,为缅怀李大钊的业绩,党中央在北京万安公墓修建了“李大钊烈士陵园”,将他及其夫人的灵柩合葬在陵园之中,并撰写了《李大钊烈士碑文》。
1989年10月,李大钊诞辰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199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大钊文集》出版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全国各族人民十分珍视李大钊的思想遗产,深切缅怀革命先驱为寻求中国富强之路而立下的丰功伟绩,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更加坚定了把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念。
整个展览以“实”、“全”、“新”的面貌昭示于世,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作用。
为提高纪念馆的文化品位,书画厅内收藏了当代全国著名书画家捐赠的110幅书画。
每幅书画或抒发对先烈的敬仰之情,或书录诗词,再现先烈的崇高思想境界,使人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李大钊纪念馆建筑宏伟壮观,错落有致,特色鲜明,园内苍松翠柏,鲜花绿草,环境幽雅宜人,既是一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也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2006-8-28 来源:网络作者:同程会员转载分享到更多分享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同年故居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