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与设计方案

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与设计方案
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育种单元,每个育种单元包括若干个养殖塘口;S2、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S3、在养殖塘口内培育第一代亲本;S4、对第一代亲本进行虾种选育,每年5月份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早熟苗,将所述早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早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当年9月份对第一代亲本再次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晚熟苗,将所述晚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晚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S5、将早熟苗养殖塘口和晚熟苗养殖塘口中的虾种进行规格测定,达到设定要求的作为虾苗单独进行放养。本技术不仅能提高了虾苗产量和质量,而且还降低了虾苗生产的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育种单元,每个育种单元包括若干个养殖塘口;

S2、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

S3、在养殖塘口内培育第一代亲本;

S4、对第一代亲本进行虾种选育,每年5月份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早熟苗,将所述早熟苗

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早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当年9月份对第一代亲本再次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晚熟苗,将所述晚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晚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

S5、将早熟苗养殖塘口和晚熟苗养殖塘口中的虾种进行规格测定,达到设定要求的作

为虾苗单独进行放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育种单元的面积为200亩以上,所述养殖塘口的面积为20-30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包括:

S21、在养殖塘口内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之后栽种水草,并使水草分布呈井字型,所述水草分布的面积占所述养殖塘口面积的40%;

S22、在清明前后,投放螺蛳3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6-7月份再投放螺蛳150千克/亩;

S23、定期泼洒生石灰浆和菌落,使养殖塘口内的水质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从同一地区选择雌雄虾作为第一年亲本,在原代育种塘中培养一年后放置到养殖塘口中进行生长性养殖;第二年9月份开始,选择各个养殖塘口中生产产量达100公斤以上成虾产量,平均规格50克以上的雌雄虾作为亲本,雌雄比为2:1,再次放入到新的养殖塘口,成为第一代亲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设定要求包括:虾苗规格在100-12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6000只/亩以下;放养前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S5、控制虾苗的养殖水位:放养早期,水位在50-70厘米;随天气温度升高逐渐注水提高水位,每隔10天,注水10厘米,直至水位达到1.4-1.6米;夏季每隔15天,换水14-16厘米,边排边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S6、防止小龙虾性早熟:在6-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新水,加深水位,栽种水生植物的方式降低水温;在6月份之前,可投喂动物性饵料,7月份以后,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

技术说明书

一种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品种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种群的优良经济性状已逐步发生退化,出现养成个体重量小、抵抗性差、个体繁殖量少、商品价值低等问题。其中,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捕大留小的销售习惯,更是致使克氏原螯虾种严重退化,形成了俗称的“铁壳”或者“老头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龙虾只有一个种,但不同地方的自然种群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江苏,洪泽湖水系的小龙虾个体要比长江水系的小龙虾要小。全国各地的小龙虾收集到一起,然后进行杂交试验,最终选育出具有个体大、个体状、抗病性强等特点的小龙虾。

应加强对小龙虾野生资源的保护,在小龙虾良种选育和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中,应借鉴鱼类模式,根据小龙虾经常脱壳、发育不同步、抱卵量少、寿命短等特点,来加强小龙虾的良种选育;同时,在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问题上,人工繁育和人工增值两种方案应同步进行。

其实小龙虾种质退化,主要是和小龙虾生态繁育相关,生态繁育就是充分利用虾稻共作的稻田(在养殖小龙虾的稻田中种植一季中稻)。这种繁育模式可以在3至4月收获一批虾苗(去年8-9月份交配的群体),4至5月收获第一批商品虾,8至9月收获第二批商品虾或种虾。但是实际上4-5月还繁殖一次,这两个批次如果没有分清楚,就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大规格苗种的选择。

区分两个批次的主体繁殖,这种繁育模式与普通繁殖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虾苗产量,还降低了虾苗生产的成本。以为规格过小的虾残留在稻田,是长期近期繁殖所致,有人认为近亲繁殖致种族退化是假象,但绝对不是导致小龙虾质量下降的主因,生态环境变差和两个批次苗种混合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技术内容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技术提供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育种单元,每个育种单元包括若干个养殖塘口;

S2、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

S3、在养殖塘口内培育第一代亲本;

S4、对第一代亲本进行虾种选育,每年5月份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早熟苗,将所述早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早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当年9月份对第一代亲本再次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晚熟苗,将所述晚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晚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

S5、将早熟苗养殖塘口和晚熟苗养殖塘口中的虾种进行规格测定,达到设定要求的作

为虾苗单独进行放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育种单元的面积为200亩以上,所述养殖塘口的面积为20-30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包括:

S21、在养殖塘口内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之后栽种水草,并使水草分布呈井字型,所述水草分布的面积占所述养殖塘口面积的40%;

S22、在清明前后,投放螺蛳3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6-7月份再投放螺蛳150千克/亩;

S23、定期泼洒生石灰浆和菌落,使养殖塘口内的水质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从同一地区选择雌雄虾作为第一年亲本,在原代育种塘中培养一年后放置到养殖塘口中进行生长性养殖;第二年9月份开始,选择各个养殖塘口中生产产量达100公斤以上成虾产量,平均规格50克以上的雌雄虾作为亲本,雌雄比为2:1,再次放入到新的养殖塘口,成为第一代亲本。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设定要求包括:虾苗规格在100-12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6000只/亩以下;放养前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S5、控制虾苗的养殖水位:放养早期,水位在50-70厘米;随天气温度升高逐渐注水提高水

位,每隔10天,注水10厘米,直至水位达到1.4-1.6米;夏季每隔15天,换水14-16厘米,边排边注。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S6、防止小龙虾性早熟:在6-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新水,加深水位,栽种水生植物的方式降低水温;在6月份之前,可投喂动物性饵料,7月份以后,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后,在养殖塘口内培育第一代亲本,然后,一年两次繁殖群体的两批次虾苗种分开进行培养,经过大规模群体养殖后,在其中选择最佳大规格的符合设定要求的后代作为亲本进行重复选育,其不仅能提高了虾苗产量和质量,而且还降低了虾苗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小龙虾大规格育种选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育种单元,每个育种单元包括若干个养殖塘口;本实施例中,育种单元的面积为200亩以上,养殖塘口的面积为20-30亩。养殖塘口可采用稻虾共作形式进行选育;每年的亲

本要更换新开挖的养殖塘口进行育种。所产虾苗作为一下代育种的亲本供周边养殖户使用,要求养殖户一个池塘的亲本后代苗,投放在一家养殖场一个池塘进行生产,不得和其它场家或不同池塘亲本来源的混合,以保证纯合性。

S2、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

S3、在养殖塘口内培育第一代亲本;

S4、对第一代亲本进行虾种选育,每年5月份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早熟苗,将早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早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当年9月份对第一代亲本再次促进人工繁殖一次获得晚熟苗,将晚熟苗作为亲本放置在稻虾共作模式的晚熟苗养殖塘口中进行培育;

S5、将早熟苗养殖塘口和晚熟苗养殖塘口中的虾种进行规格测定,达到设定要求的作

为虾苗单独进行放养。

本技术中,要生产出品质好、规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小龙虾,营造良好的适宜小龙虾生长的生态水域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小龙虾的蜕壳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量,应从栽种水草、投螺、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来调节水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地,步骤S2中,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包括:

S21、在养殖塘口内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之后栽种水草,并使水草分布呈井字型,水草分布的面积占养殖塘口面积的40%,这样能保证有充足的水体面积,利于池塘水体流动、小龙虾自由活动、空气溶氧。本技术中,种植水草时,要做到多品种水草搭配栽种,以沉性水草为主(伊乐藻、苦草、菹草、轮叶黑藻)、浮性水草(浮萍、芜萍)和挺水植物(水花生、芦苇、茭白)为辅。通过以上措施,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为小龙虾提供饵料、降低水温避免小龙虾性早熟、栖息避难减少自相残杀、蜕壳之场所,能加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营造良好的水质。

S22、在清明前后,投放螺蛳3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净化水质;6-7月份再投放螺蛳150千克/亩;

S23、定期泼洒生石灰浆和菌落,菌落包括EM菌原液、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增强小龙虾体质,减少小龙虾病害的发生,使养殖塘口内的水质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为:水体溶解氧达5mg/l,透明度在40cm左右,PH值在7.5左右。

本技术中,步骤S3具体包括:从同一地区选择雌雄虾作为第一年亲本,在原代育种塘中培养一年后放置到养殖塘口中进行生长性养殖;第二年9月份开始,选择各个养殖塘口中生产产量达100公斤以上成虾产量,平均规格50克以上的雌雄虾作为亲本,雌雄比为2:1,再次放入到新的养殖塘口,成为第一代亲本。

本技术中,稻虾共作模式中,当水稻收割后,稻田可以保留一点湿度,促进其它水生或陆生植物的生长,春季提高水位后,可以适当投放有机肥于稻田田面上,有机肥整袋投放,在生长过程中,适当采用人工破袋的方式,促进有机肥的缓慢释放,以促进稻田肥水,促进天然饵料如水蚯蚓等的生长。

本技术中,优质的苗种是取得养殖成功的基础,要求规格统一,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动有力、体色正常,无性早熟的虾苗。同时,应改变以前的放养习惯,要提前放养,适度稀放,选择大规格的虾苗。优选地,步骤S5中设定要求包括:虾苗规格在100-12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6000只/亩以下;放养前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

本技术还包括步骤:

S5、控制虾苗的养殖水位:放养早期,水位在50-70厘米;随天气温度升高逐渐注水提高水位,每隔10天,注水10厘米,直至水位达到1.4-1.6米;夏季每隔15天,换水14-16厘米,边排边注,这样可以减少小龙虾的应激性。秋天应保持适当的水位,利于小龙虾生长。

本技术还包括步骤:

S6、防止小龙虾性早熟:在6-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新水,加深水位,栽种水生植物的方式降低水温;在6月份之前,可投喂动物性饵料,7月份以后,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有利于小

龙虾正常生长,减少性早熟。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通过调节养殖塘口的水质后,在养殖塘口内培育第一代亲本,然后,一年两次繁殖群体的两批次虾苗种分开进行培养,经过大规模群体养殖后,在其中选择最佳大规格的符合设定要求的后代作为亲本进行重复选育,其不仅能提高了虾苗产量和质量,而且还降低了虾苗生产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投影幕布尺寸表+投影机到幕布距离的计算公式

投影幕布尺寸表卷帘屏幕(4:3) 对角线(英寸)尺寸(m)100" 约2.0 * 1.5 120" 约2.4 * 1.8 150" 约3.0 * 2.4 180" 约3.6 * 2.6 200" 约4.2 * 3.2 卷帘屏幕(16:9) 对角线(英寸)尺寸(m)92" 2.03 * 1.44 106" 约2.34 * 1.32 133" 约2.94 * 1.65 159" 3.55 * 1.98 161" 3.55 * 2.03 背投硬幕(丹麦DNP) 规格(对角线)尺寸(m)67" 1.04 * 1.37 72" 1.10 * 1.46 84" 1.28 * 1.70 100" 1.52 * 2.03 120" 1.83 * 2.44 卷帘/支架(方幕)

规格(英寸)尺寸(m)50*50 1.27 * 1.27 60*60 1.52 * 1.52 70*70 1.78 * 1.78 84*84 2.13 * 2.13 96*96 2.44 * 2.44 108*108 2.74 * 2.74 120*120 3.05 * 3.05 144*144 3.66 * 3.66 150" 2.28 * 3.04 快装活动幕(4:3) 对角线(英寸)尺寸(m)100" 2.032 * 1.524 120" 2.438 * 1.830 150" 3.040 * 2.280 180" 3.660 * 2.740 200" 4.267 * 3.200 250" 3.675 * 4.876 300" 6.090 * 4.570

以下为幕布内实际画面内尺寸(宽屏) 单位:毫米: 投影机到幕布距离的计算公式 最小投射距离(米) = 最小焦距(米)x 画面尺寸(英寸)÷液晶片尺寸(英寸) 最大投射距离(米) = 最大焦距(米)x 画面尺寸(英寸)÷液晶片尺寸(英寸) 已知投射距离得到画面尺寸 最大投射画面(米) = 投射距离(米)x 液晶片尺寸(英寸)÷最小焦距(米) 最小投射画面(米) = 投射距离(米)x 液晶片尺寸(英寸)÷最大焦距(米) 例如: 1、Toshiba TLP-S71的焦距是26.5mm~31.5mm, 液晶片尺寸是0.7英寸LCD板,需要85英寸的画面。 最小投射距离(米)=0.0265米x 85英寸÷0.7英寸= 3.217米 最大投射距离(米)=0.0315米x 85英寸÷0.7英寸= 3.825米 2、已知:EPSON EMP-6000的焦距是24.0 - 38.2 mm, 液晶片尺寸是0.8英寸LCD 板,投射距离为4米, 求:最大的投射画面和最小的投射画面。

汇编语言实现十进制加减计算器

课程设计 题目十进制数加减计算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0808班 姓名何爽 指导教师袁小玲 2010 年12 月31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何爽专业班级:计算机0808班 指导教师:袁小玲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题目: 十进制数加减计算器的设计 初始条件: 理论:学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字逻辑”。 实践: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提供计算机和软件平台。如果自己有计算机可以在其上进行设计。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十进制数加减计算器的设计。 (2)程序应有操作提示、输入和输出,界面追求友好,最好是菜单式的界面。 (3)设计若干用例(测试数据),上机测试程序并分析(评价)所设计的程序。 (4)设计报告格式按附件要求书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的内容应包括: 在正文第一行写课程设计题目; 1.需求说明(要求、功能简述)或问题描述; 2.设计说明(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 3.详细的算法描述; 4.源程序与执行结果(含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使用说明; 6.总结,包括设计心得(设计的特点、不足、收获与体会)和展望(该 程序进一步改进扩展的设想)。 时间安排: 设计时间一周:周1:查阅相关资料。 周2:系统分析,设计。 周3~4:编程并上机调试。 周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验收安排:20周星期五8:00起到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进行上机验收。 设计报告书收取时间:20周的星期五下午5:00之前。 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12月31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0年12月31日

16比9、4比3、16比10屏幕显示屏幕长宽快速计算方法

16:9、4:3、16:10屏幕显示屏幕长宽快速计算方法对于IT产品的屏幕而言英寸是测量屏幕大小的标准单位(1英寸=2.54cm),屏幕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小到3.5寸、4.3寸手机和7寸、9.7寸平板;中到19英寸、22英寸、24英寸的显示器;大到42寸、55寸、65寸电视和100寸、120寸甚至200寸投影幕等。而且还分为4:3、16:9、16:10、5:4等多种长宽比,在很多时候经常需要知道长宽(高)尺寸,如何计算成为难题。 传统上计算长宽需要要运用三角函数的公式,需要平方开方,没有函数计算器或应用电脑中自带的计算器几乎无法得出结果,即便有计算起来相当费工夫。笔者就几种常见比例屏幕进行总结,得出如下几种快速计算方法: 16:9显示面积长宽快速计算方法: 长=对角线英寸*2.21 高=对角线英寸*1.24 更精确长宽的计算方法: 长=对角线英寸*2.2139cm 高=对角线英寸*1.2454cm 4:3显示面积长宽快速计算方法 长=对角线英寸*2 高=对角线英寸*1.5

4:3显示面积长宽精确计算方法: 长=对角线英寸*2.032 高=对角线英寸*1.524 16:10显示面长宽积快速计算方法 长=对角线英寸*2.15 高=对角线英寸*1.34 16:10显示面积长宽精确计算方法: 长=对角线英寸*2.1539 高=对角线英寸*1.3462 附件:快速计算法与传统计算方法对比(已19寸16:10为例)16:10显示器宽度和长度的比为10/16=0.625(如果是16:9的比例就用9/16=0.5625) 假设该显示器长为X,则宽为0.625X, 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对角线的长度=长与宽的平方和再开方。则可得公式X2+(0.625X)2=(482.6)2=232902.76mm 即 X2+0.390625X2=232902.76mm 即 X2=167480.64mm 开方后得显示器的长X=409.24399mm,即40.924cm 显示器的宽0.625X=255.77749mm,即25.577cm 计算方法很繁琐,现在用快速计算法:

钣金冲压件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开冲压模的朋友和做钣金冲压设计的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计算冲压件展开长度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方法,各种系数,各种公式,各种表格,各种软件也有自动展开的功能,但是很多都不够准确。 下面推荐的这种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精确,值得收藏: 我们知道,弯曲件按中性层展开长度等于坯料长度的原则求得坯料的展开尺寸,如下图: 展开长度:L=L1+L2+L0 (其中L0 指的是中性层圆弧的弧长,注意,是弧长)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中性层的位移值xt,这个位移值的计算方法是材料厚度 t 乘以一个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即: 中性层位移值=xt

很明显,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 所谓的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在一些三维软件(如:Pro/E或SolidWorks)中也叫折弯 K 因子 那么重点来了,怎样才能计算出 x 值呢? 拜托,当然不用你来算,前辈们早已算好了,折弯内 r 角与材料厚度 t 的比将决定 x 值的大小,下表直接查来就是了: 钣金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x (K因子) 知道了位移值,就知道了中性层圆弧的半径R ,据据折弯角度a 的大小,就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中性层圆弧的弧长L0 ,再加长直边长度L1 和L2 ,就是工件的展开尺寸了。 重要小贴士:

1、r/t 值如果表格中没有,可以按下表已有数据近似推算。 2、现在估计没人会再去手工计算弧长L0 ,因为有CAD嘛,只需要按r/t 的值查出x 值(K因子),乘以料厚t,就是中性层位移值,将折弯内r 用偏移命令向外侧偏移该值,再直接量出弧长就行了。 3、如果有多处折弯的,可以偏移所有直边和内r ,并合并为多线段,查特性即可得到多线段的长度尺寸,也就是总的展开长度。 4、Pro/E或SolidWorks钣金折弯可以自动进行展开,很多人都觉得不准,其实奥秘就在于K因子。软件中有默认的K因子,这个默认值是基于r/t=1.0的情况下,也就是3.2左右,如果内折弯 r 角与材料厚度不同(r/t不是1.0),算出来的尺寸当然不准。怎么办呢?很简单,按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修改默认的K因子数值,这样在软件中自动展开的尺寸才会更准确。

冲压试题库与答案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 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 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3.压力机的标称压力是指滑块在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位置时,滑块上所容许承受的最大作用力。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

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0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和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也称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以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24变形温度对金属的塑性有重大影响。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 25以主应力表示点的应力状态称为主应力状态,表示主应力个数及其符号的简图称为主应力图。 26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定律用公式来表示为:ε1+ε2+ε3=0。

十进制4位加法计数器设计

洛阳理工学院 十 进 制 4 位 加 法 计 数 器 系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姓名:李奇杰学号:B10041016

十进制4位加法计数器设计 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十进制4位加法计数器设计 设计目的: 1.掌握EDA设计流程 2.熟练VHDL语法 3.理解层次化设计的内在含义和实现 设计原理 通过数电知识了解到十进制异步加法器的逻辑电路图如下 Q3 则可以通过对JK触发器以及与门的例化连接实现十进制异步加法器的设计 设计内容 JK JK触发器的VHDL文本描述实现: --JK触发器描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jk_ff is

port( j,k,clk: in std_logic; q,qn:out std_logic ); end jk_ff; architecture one of jk_ff is signal q_s: std_logic; begin process(j,k,clk)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0' then if j='0' and k='0' then q_s <= q_s; elsif j='0' and k='1' then q_s <= '0'; elsif j='1' and k='0' then q_s <= '1'; elsif j='1' and k='1' then q_s <= not q_s;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q <= q_s; qn <= not q_s; end one; 元件门级电路: 与门VHDL文本描述实现: --与门描述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吻端具黏着器,此时泥鳅苗都粘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孵出后8小时左右,苗长约4毫米,口裂出现,口角有1对芽基;腮丝露出在腮盖外, 形成外鳃;胸鳍逐渐扩大,全身出现稀疏的黑色素。这时泥鳅苗由刚孵出时呈透明的…逗点?状到体色逐渐变黑。孵出后约33小时,苗长4.5毫米,口下颚已能活动, 口角出现2对须,卵黄囊缩小,外鳃继续生长,胸鳍能来回煽动,体表黑色素增加。孵出后约60小时,苗长5.5毫米。已能做简单的游动,具须3对,鳃盖扩大,已延伸到胸鳍基部,但鳃丝仍有部分外露,螵已出现,卵黄囊接近消失。鱼苗已开口摄食轮虫等食物。所以孵出后约3天便要开始喂食,如不喂食,第5天便开始死亡,10天后全部死亡。孵出后84小时,苗长7毫米左右,外鳃已缩入鳃盖内,螵已渐圆,具须4对,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可见食物团充积,泥鳅苗能自由游动。孵出后12天,苗长11毫米,鳃已发育完整,具须5对,螵成圆形,胸鳍缩小,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殿鳍条均已经发生。孵出后21天,苗长达到15毫米以上,形态已与成品泥鳅相仿。这时候+泥鳅苗的呼吸功能由鳃呼吸逐渐转化成兼营肠呼吸。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通过孵出偶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的形态已长得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 从1.5厘米的泥鳅苗培育成3厘米的夏花称夏花培育阶段。泥鳅苗在水质良好、饵料充足、饲养精细的条件下,大约经过1个月的培育一般能长成体长3厘米的夏花鱼种。 这时泥鳅已具有钻泥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大大的加强,便可转入成鱼饲养阶段。 体长3厘米的夏花泥鳅种虽然已初步长成,但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进行长途运输或直接进行成鳅养殖,成活率伤不能保证。但原池中密度已经过高,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应将泥鳅进行筛选分养。再经过约1个月饲养,使泥鳅重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后再进行长途运输和移入成品泥鳅池养殖,这一生产过程称为鳅种培育阶段。 一般泥鳅苗当年能成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1-3克的大规格鳅种。 5厘米以上的鳅种经1年养殖,便可养成每尾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 一、泥鳅苗的前期培育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螵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

泥鳅养殖技术(八)苗种培育

泥鳅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92 泥鳅苗种发育各阶段有哪些特征?表5—16 鳅苗孵出时间与相应特征

泥鳅苗是指泥鳅从受精卵中脱膜孵出,卵黄囊吸收完毕,鳔功能发挥作用,能平衡游动,并已开始主动摄取外界饵食,尚未出现性分化,下外于向成体体形状变态的早期发育个体。 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此时泥鳅苗都黏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孵出约3天时,已能开口摄食轮虫等食物,

此时应开始喂食,如若不喂,第5天便开始出现死亡,10天全部死亡。孵出后21天,苗长达1.5厘米以上时,活动能力很强,可作长时间游动,其性状特征与成鳅相仿,也就是说,这时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肠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 泥鳅种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形态特征、习性与成体完全相同,自性腺开始发育的个体。 通过孵出后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形态已长成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从1.5厘米的泥鳅苗培育长成3厘米的夏花称夏花培育阶段。 孵出的泥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长成夏花已开始有钻泥习性,这时可以转入成鳅池中饲养。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也可以再饲养4~5个月,长成体长达6

厘米、体重2克以上的大规格泥鳅种时,再转入成鳅池养殖。这个阶段就是鳅种培育阶段。如果泥鳅卵5月上、中旬孵化,到6月中、下旬便可以开始培育鳅种。7~9月份则是养殖鳅种的黄金时期。也可以用夏花泥鳅分养后经1个月左右培育成5厘米的鳅种,然后就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商品鳅。 93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如何划分? 泥鳅苗种培育分为:泥鳅苗培育阶段,夏花鱼种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 94 如何培育泥鳅苗?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鳔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这阶段应人工投喂。一般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及鱼粉等。

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

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 2012-8-4 10:14:00 来源: 互联网网友评论(0) 泥鳅水花苗又称水花鳅苗,是指鳅卵孵化出膜后长至体长 1.3厘米以下的幼小个体。该阶段的管理工作极为关键,是提高养殖产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现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鳅苗培育的实践经验,综述如下: 一、专池培育 水花嫩苗必须专池培育,主要有水泥池和土池。其结构基本相似,以稻田改造的土池为常见,面积为3O~50平方米,东西走向。四周离埂 5O厘米处开一条宽 50厘米以上环沟,以利鳅苗避暑,放苗前 10天必须清整消毒,拔净池内杂草。 二、及时下池 一般下池时间在鳅卵孵化脱膜第4天即水花鳅苗开食 2天之后,体色转黄,腰点出现,可以水平游动以后就应及时下池。太早不行,太晚更不行。 三、放养方法 放苗前,认真测定池内水温与盛苗容器水温,温差不得相差3℃以上,可用铝勺舀出部分池内水于盛苗容器内进行调节。然后,每 10万尾喂咸鸭蛋黄一只,鳅苗摄食后腰间出现白点,方可将鳅苗漫慢倾于培育池中。 四、放养密度 同一池中必须放同一批孵化的鳅苗。静水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 100O--1200尾,微流水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 1500~20OO尾,鳅苗可用小杯盅计数法计数。 五、培育方法 1、豆浆培育法 鳅苗经饱食下池后 6小时左右即应泼洒豆浆,每50平方米水面每日需用黄豆 0.25公斤磨成 3公斤左右豆浆,前 5日每日泼洒 3次,5日之后每日泼洒 2次即可。鳅苗喜群集

于池边,所以,豆浆应沿池边泼洒,做到细如雨,匀如雾。泼豆浆要责任心强,这样培育出来的鳅苗体质健壮,大小整齐,成活率高。泼浆时间应定为上午 8时~9时和下午 5时~6时。 2、肥水培育法 泥鳅喜肥水,水温较高时,每 50平方米水面可施尿素 0.I公斤,水温较低时,每 5O 平方米水面施碳酸铵或硝酸铵 O.1公斤,每天一次,连施2~3天。以后视水色肥瘦进行。 3、粪肥培育法 水花鳅苗入池 5天内泼豆浆,5天后改泼人粪尿。每 50平方米每次用人粪尿 2公斤对水,每日 2次,全池泼洒,以降低育苗成本。 六、水质管理育苗 池水水深以 25~3O厘米为宜。做到每天早晚巡池,观测水色变化,细心观察鳅苗有无浮头现象。因为水花鳅苗在 15日之后可进行肠呼吸,这段时间内,如缺氧就会造成大批鳅苗死亡。一般来说,有条件的地方每 3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以不超过 5厘米为宜。加注新水时必须经密眼网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苗池。 野生泥鳅苗种和人工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比较 2006-9-23 14:52:00 来源: 网友评论(0) 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 40 %一 60 % ,最高也不过 80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一般在 80 %左右,好的在 90 %左右,最高的在 95 % 左右。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是: ( l )捕捞方法野生泥鳅苗种是在外收购或捕捞的,其方法多种多样,而又没有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的伤害。 ( 2 )中间过程复杂泥鳅捕获后,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养,并筛选和运输,有的还是多次筛选和运输,使泥鳅受伤,还长时间处于不安状态,体表黏液大量外泄,体质

冲压件检测计算

K———跟踪图放大倍数,有10、20、30、50等。 如图724所示为K倍图,图中内、外包络线1、2即凸模线和凹模线。内、外包络线之间的距离δ: δ=Kd 2 +Δ- z 2 式中 K———放大倍数; d———电极丝直径; z———凸、凹模双面配合间隙; Δ———单面放电间隙。 3.线控线切割加工 线控线切割加工是借助于编制的加工程序进行的。加工时的图形关系如图725所示。加工凸模时[图725(a)所示],钼丝中心轨迹1在凸模轮廓线2的外侧;而加工凹模时[如图725(b)所示],钼丝中心轨迹1在凹模轮廓线3的内侧。 钼丝中心与轮廓线的垂直距离f为: f=a+d 2 式中 a———单边放电间隙; d———钼丝直径。 (a)加工凸模 (b)加工凹模 图725 加工图形关系 第二节 冲压件检测计算 一、冲压件常用测量方法 1.冲压件质量检测范围 冲压件的质量检测分尺寸检测和表面质量检查两大类。 173

(1)冲压件尺寸检测。对冲压件的尺寸使用一定的检测用具进行检查是冲压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包括对成品冲压件和中间工序件的检测。 ①成品冲压件:成品冲压件的尺寸检测是根据产品零件图和冲压工艺文件(包括冲压工艺卡、检验卡等)对冲压件相应尺寸进行测量检查。 测量尺寸的范围包括线性尺寸、角(锥)度、形状位置尺寸和曲线、曲面形状等。 线性尺寸如长度、高度、深度、孔径、孔距、孔边距等尺寸。 形状位置尺寸如孔位的对称度、位移度、成形平面的平面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曲线、曲面形状是指经冲压后工件的曲线、曲面部分与设计要求的吻合程度。 ②中间工序件:对冲压中间工序件的尺寸检测是根据冲压工艺文件(如冲压工艺卡,对产品的关键件还有检验卡)中要求检测的尺寸进行测量检查。 冲压工艺文件中要求检测的尺寸有重要线性尺寸和孔位尺寸等,主要是指因冲模调整、坯料(半成品件)定位、模具磨损等原因受到影响的尺寸。 (2)表面质量检查。冲压件表面质量包括冲裁件毛刺高度和断面质量、成形件表面拉伤、缩颈、开裂、皱折等。 2.冲压件质量检查的方法 (1)冲压件质量检查的模式。冲压件生产均为批量生产,检查方式有首检、巡检、末检和抽检。首检模具调试合格后,确认模具质量和调试效果,决定能否进入正式批量冲压。一般检查3~10件,大尺寸零件取下限。 ①巡检:冲压过程中的检查,由检查员随意抽查几件,主要检查有否因模具磨损、损坏、操作定位不正确等引起的质量缺陷。 ②末检:本批冲压完成时的检查,确定下批加工前模具是否需要修理。 ③抽检:一批工件冲压后,确认此批制件质量作抽件检查。 (2)冲压件检查用工具。对冲压件表面质量检查除毛刺检查需进行测量外,其余多为目测检查。而尺寸检测则需使用一定的量具。冲压生产中使用的量具有通用量具和专用量具两大类。 ①通用量具:冲压生产中常用的通用量具有:钢尺、游标卡尺、百分尺、万能角度尺、高度尺、直角尺、深度尺、塞尺、百分表等。精密测量的有工具显微镜、三坐标测量机等。 ②专用量具:专用量具是对某一零件使用的,主要检查曲线、曲面的符合程度。常用的有平面曲线样板、三维(立体)检验样架,后者可用于大型覆盖件的检查。 二、冲压件角度测量换算 一般情况下,冲裁件和各类成形工件的外角度可以直接采用万能角度尺进273

实验十进制加减法计数器

实验1 十进制加减法计数器 实验地点:电子楼218 实验时间:2012年10月19日指导老师:黄秋萍、陈虞苏 实验要求:设计十进制加减法计数器,保留测试程序、设计程序、仿真结果 1.设计程序: module count(EN,CLK,DOUT,F,RST); input EN,CLK,F,RST; output [3:0]DOUT; reg [3:0]DOUT;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abc if(EN) if(!RST) if(F) begin :a DOUT=DOUT+1; if(DOUT==10) DOUT=0; end //END A else begin :b DOUT=DOUT-1; if(DOUT==15) DOUT=9; end else DOUT=0; else DOUT=DOUT; end endmodule 2.测试程序 `timescale 10ns/1ns module test_count; wire [3:0] DOUT; reg EN,F,RST,CLK; count M(EN,CLK,DOUT,F,RST); initial begin :ABC CLK=0; EN=0;

RST=1; F=1; #100 EN=1; #200 RST=0; #1500 F=0; #3000 $stop; end always #50 CLK=~CLK; initial $monitor("EN=%b,F=%b,RST=%b,DOUT%D",EN,F,RST,DOUT); endmodule 3.测试结果 # EN=0,F=1,RST=1,DOUT x # EN=1,F=1,RST=1,DOUT x # EN=1,F=1,RST=1,DOUT 0 # EN=1,F=1,RST=0,DOUT 0 # EN=1,F=1,RST=0,DOUT 1 # EN=1,F=1,RST=0,DOUT 2 # EN=1,F=1,RST=0,DOUT 3 # EN=1,F=1,RST=0,DOUT 4 # EN=1,F=1,RST=0,DOUT 5 # EN=1,F=1,RST=0,DOUT 6 # EN=1,F=1,RST=0,DOUT 7 # EN=1,F=1,RST=0,DOUT 8 # EN=1,F=1,RST=0,DOUT 9 # EN=1,F=1,RST=0,DOUT 0 # EN=1,F=1,RST=0,DOUT 1 # EN=1,F=1,RST=0,DOUT 2 # EN=1,F=1,RST=0,DOUT 3 # EN=1,F=1,RST=0,DOUT 4 # EN=1,F=1,RST=0,DOUT 5 # EN=1,F=0,RST=0,DOUT 5 # EN=1,F=0,RST=0,DOUT 4 # EN=1,F=0,RST=0,DOUT 3 # EN=1,F=0,RST=0,DOUT 2 # EN=1,F=0,RST=0,DOUT 1 # EN=1,F=0,RST=0,DOUT 0 # EN=1,F=0,RST=0,DOUT 9 # EN=1,F=0,RST=0,DOUT 8 # EN=1,F=0,RST=0,DOUT 7 # EN=1,F=0,RST=0,DOUT 6 # EN=1,F=0,RST=0,DOUT 5

冲压习题与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 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 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 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 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0进制加法计数器课程设计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数字电子实践论文 课题:74ls161组成的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置数法) 班级:14电本 学号:14040101114 姓名:于能海

指导老师:崔用明 目录 第1章前言 (1) 1.1 摘要 (1) 1.2 设计目的 (2) 1.3 设计内容及要求 (2) 第2章设计方案 (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主要芯片功能介绍 (3) 2.2.1 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161介绍 (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工作原理 (4) 第3章硬件设计 (4) 3.1 单元电路设计 (4) 3.2 总硬件电路图 (5) 第4章仿真与试验 (6) 4.1 仿真结果 (6) 4.2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7) 第5章结论和体会 (8)

第1章前言 1.1 摘要在数字电路技术的课程中,计数器的功能是记忆脉冲的个数,它是数字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时序逻辑构件。计数器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CPU和I/O设备提供实时时钟,以实现定时中断、定时检测、定时扫描、定时显示等定时控制,或者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一般的微机系统和微机应用系统中均配置了定时器/计数器电路,它既可当作计数器作用,又可当作定时器使用,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减1"计数。计数器:CLK输入脉冲是一个非周期事件计数脉冲,当计算单元为零时,OUT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以示计数完毕。 本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是基于74161芯片而设计的, 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设计理念是用于工厂流水线上产品计数,自动计数,方便简单。 关键词:74ls161计数器 Introduction In the course of digital circuit technology, the counter memory function is the number of pulses, it is a digital system, the most widely used basic sequential logic components. The main role of the counter in the micro-computer system is to provide real-time clock for the CPU and I / O devices to achieve the timer interrupt, timing detection, scheduled scanning, the timing display timing control, or to count external events. General computer system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s are equipped with a timer / counter circuit, it can as a counter action, but also as a timer,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is "minus 1" count. Counter: CLK input pulse is a non-periodic event count pulses to zero when calculating unit, OUT outputs a pulse signal, to show the count is completed. The decimal addition counter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74161 chip, the low potential sensor senses when to rely on external signals, sensors in an object within the sensing range, otherwise it is a high potential. Within the sensing range of the sensor when an object is moved out of date, sensor potential from high to low and then high, appears on the edge. Counter is automatically incremented and displayed on a digital control. The decimal addition counters have two seven-segment LED. It can count from 0 to 99 objects, and easy to expand. The design concept of decimal addition counter is used to count on a factory assembly line products, automatic counting, convenient and simple. Keywords:74ls161counter

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

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 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泥鳅的苗种 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 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几年,笔者在进行泥鳅人工繁殖的同时,也在从事把泥 鳅水花培育成3~4厘米长的小苗的工作,当地人也在用不同 的方式培育泥鳅小苗。现在笔者即把自己和当地人培育泥鳅小苗的做法总结如下: 培育小苗,要有小苗培育池。培育池以土池为好。本地养殖户有的借用四大家鱼苗种培育池,有的只有成鳅养殖池的, 就用下面的方式进行培育:把养殖池清塘、消毒后,在池的一 边或一角用60目网片分割出一片水域,网的两端接池坡,网片拴在水中的桩上,下边沿入泥,上边沿高出水面30~40厘米,这 片水域就成了培育池了。待鳅苗长到3~4厘米长,拉去网片就行了。培育池有了,在放苗之前半个月要清塘、消毒。池的进、出水口要用60目网布拦住,以免敌害特别是野鱼卵进入和鳅 苗逃出。然后加注20~30厘米深的水。 下面介绍用肥水和投饲相结合的方法培育鳅苗的做法。 在进苗前一周肥水。用化肥、鱼用生物肥、畜禽粪(先发

酵)肥水均可,水呈黄绿色、透明度20厘米就行。肥水一周后,水里轮虫达到最高峰,而轮虫是水花苗最好的饵料。放苗前用小鱼试水。一天后,小鱼无异常,即可放苗。放苗时宜选在池塘避风向阳处。放苗前先测试水花苗袋与池水的水温,若温差超过2℃以上,则要缓慢调整水花袋的温度,使其与池水水温接近。若水花袋的水温比池水高2℃以上,则调整温度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方法是先不打开水花袋,把池水浇在水花袋上,过一会后,把水花袋泡在池水里。待水温一致后,打开水花袋放苗。放养密度,以池水30厘米左右水深每平方米放养2000尾水花苗为宜。 刚放入池的水花苗有浮游动物吃,可不投饵料。两天后就要泼豆浆,每天早晚各一次。开始每10万尾苗日泼0.5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以后逐步增加用量。泼时要沿池周泼匀。一般0.5公斤泡好的黄豆先加水磨成10公斤左右的豆浆,过滤去渣后投喂,否则时间过长,会产生沉淀,泼不均匀。 鳅苗下池3~5天后,再追施肥料。水温较低时,可施化肥快速肥水,但禁用碳酸氢铵,因它会杀死鳅苗。化肥宜施尿素,每100平方米水面施0.25~0.3公斤,隔天再施1次,连施2~3次,水色以黄绿色为宜,过浓加注新水。 投饵与肥水的同时,加强巡塘。巡塘时,注意观察水质及泥鳅吃食情况。水中溶氧充足,鳅苗散布池底,白天根本看不见,晚上打开电灯有时能见少许;缺氧恶化时,鳅苗群集池壁,

LED电子显示屏价格尺寸计算方法教程

LED电子显示屏价格,尺寸计算方法教程 一、显示屏大小的计算方式。 1.室内显示屏的计算方式。 (1)给出屏的具体数据(长、宽,面积)。 a.例子:所做屏的规格是Φ5(指像素的直径)屏,屏长5.8米,宽2.6米。 b.首先,清楚Φ5屏的技术参数单元板规格为488×244mm,单元板解析度64×32 c.计算所用单元板的块数。屏长或宽用的板数=预做屏长或宽÷单元板的长或宽 屏长用的板数:5.8米×1000÷488=11.8912 屏宽用的板数:2.6米×1000÷244=10.6511 d.计算实际的屏的大小。 实际屏长或宽用=单元板的长或宽×屏长或宽用的块数 实际屏长:488×12=5856mm 即5.856米 实际屏宽:244×11=2684mm 即2.684米 e.屏的面积:5.856×2.684=15.72(平方米) 注:通常清况屏体外边框尺寸在屏体尺寸基础上每边各加5-10cm。 f.屏的分辨率=屏用的板数×单元板的解板度 屏的分辨率=(12×64)×(11×32) d. 长宽已经求出来了,下边的计算见(1)中的例子。 2.室外显示屏的计算方式。 (1)给出屏的具体数据(长、宽,面积)。 a.例子:要做P20的户外全彩屏长约10米,宽约6米 b.首先清楚,单元箱体的规格(箱体长宽) 为1280×960mm,解析度为64×48 c.计算箱体的个数。 屏长或宽用的箱数=预做屏长或宽÷单元箱的长或宽 屏长用的箱体数:10米×1000÷1280=7.81238 屏宽用的箱体数:6米×1000÷960=6.256 d. 计算实际的屏的大小。 实际屏长或宽用=箱体的(规格)长或宽×屏长或宽用的箱体个数 实际屏长:1280×8=10240mm 即10.24米 实际屏宽:960×6=5760mm 即5.76米 e. 屏的面积:10.24×5.76=158.9824158.98(平方米) f. 屏的分辨率=箱体的解析度长宽×箱体的长宽个箱=(64×10)×(48×6) (2) 已知单管亮度求整屏亮度。 例如:以P31.25,日亚管为例。 HSM显示屏主要管芯规格 红 绿 HSM-PH-A+(日亚) 180-440mcd 1020-2400 mcd 因为白平衡配亮度配比红:绿:蓝=3:6:1 ;又白平衡的配比以绿管亮度去配其它管。所以如下: 由红:绿=3:6 可知,绿管亮度是红管的2倍,即红管亮度为:2400(蓝)÷2=1200mcd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梭鱼草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水生观赏植物,为雨久花科梭鱼草属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或人工湿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梭鱼草的养殖方法吧!

梭鱼草的栽培价值 梭鱼草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人工湿地,与千屈菜、花叶芦竹、水葱、再力花等相间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串串紫花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可用于园林湿地、水边、池塘绿化,也可盆栽观赏。

梭鱼草的生长习性 梭鱼草栽培应用的品种有白心梭鱼草与蓝花梭鱼草,喜温、喜阳、喜肥、喜湿、怕风不耐寒,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中生长,适温15℃至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梭鱼草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域。

梭鱼草的繁殖方法 1、分株:梭鱼草分株繁殖可在春夏两季进行,主要是将梭鱼草的地下茎挖出,去掉老根茎,切成具3~4芽小块分栽。 2、播种:梭鱼草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种子发芽温度需保持在25℃左右。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1、温度:梭鱼草喜欢光照,需要满足充足的光照,保持温度在18~35℃之间,在一个温暖的范围内,如果温度在18℃以下生长会减缓,10℃以下会停止生长。 2、水肥:梭鱼草喜湿、喜肥,养殖的时候水肥一定要满足它的需要,适合在静水当中生长,一般20厘米以下的浅水是比较适合的。盆栽时灌满盆,保持一定的水层。 3、病虫:梭鱼草是一种水生的植物,本身的病虫害是比较少的,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护,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4、越冬:梭鱼草不耐寒,冬季温度低的时候需要进行防寒,可以将梭鱼草的盆栽灌水并放进室内越冬,保持温度在5℃以上,便于梭鱼草安全过冬。

冲压件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三章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四节冲压件模具设计常用公式一.冲裁间隙分类见表4-1 表4-1 冲裁间隙分类(JB/Z 271-86) 二.冲裁间隙选取(仅供参考) 见表4-2 (见下页)

表4-2 冲裁间隙比值(单边间隙) (单位:%t) (注: 1. 本表适用于厚度为10mm以下的金属材料, 厚料间隙比值应取大些; 2. 凸,凹模的制造偏差和磨损均使间隙变大, 故新模具应取最小间隙; 3. 硬质合金冲模间隙比钢模大20% 左右.) 注: 冲裁间隙选取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冲床﹑模具的精度及刚性. 2.产品的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及平整度. 3.模具寿命. 4.跳屑. 5.被加工材料的材质﹑硬度﹑供应状态及厚度. 6.废料形状. 7.冲子﹑模仁材质﹑硬度及表面加工质量. 三.冲裁力﹑卸(剥)料力﹑推件力﹑顶件力 F冲= 1.3 * L * t *τ(N) (公式4-1) F卸= K卸* F冲(N) (公式4-2) F推= N * K推* K冲(N) (公式4-3) F顶= K顶* F冲(N) (公式4-4) 其中:

L ――冲切线长度(mm) t ――材料厚度(mm) τ――材料抗剪强度(N/mm2 ) 1.3 ――安全系数 K卸――卸(剥)料力系数 K推――推料力系数 K顶――顶料力系数 K卸K推K顶数值见表4-3 表4-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 注:卸料力系数K卸在冲多孔﹑大搭边和轮廓复杂时取上限值. 四.中性层弯曲半径 R = r + x * t (mm) (公式4-5) 其中: R――中性层弯曲半径(mm) r ――零件内侧半径(mm) x ――中性层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