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论文模板

合集下载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引言生物医学工程是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旨在开发和应用工程技术来改善医疗保健和生物领域的过程和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文将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背景和应用领域进行综述。

发展背景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医学和工程技术的融合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图像处理和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同时,生物材料的研究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如人工关节和假肢的开发。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还涉及到心脏起搏器、药物输送系统和医学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应用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医学成像,如X光、核磁共振和超声成像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还在假肢、义肢和外骨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身体受损者恢复正常的行动能力。

另外,生物医学工程还在药物输送系统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缓释药物和纳米技术等。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还在心脏起搏器、人工器官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挑战和前景尽管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医生和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便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应用。

另一个挑战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涉及到人体和健康,在技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还需要充分考虑伦理和法律的问题,确保技术的合理和道德使用。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生物医学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人们对医疗和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医学工程将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可以促进医学和工程技术的互相借鉴和融合,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结论生物医学工程是跨学科的领域,通过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相结合,致力于改善医疗保健和生物领域的过程和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在过去几十年中,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突破。

生物医学工程是将工程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旨在改善医疗保健服务、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

一、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概念生物医学工程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它的核心目标是研究和开发新的医疗设备、治疗方法以及改进现有技术,以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和质量。

二、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领域1. 医学成像技术医学成像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工程致力于开发和应用各种生物材料,用于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和器官。

例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和假肢等医疗器械,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成果。

3. 医疗信息技术医疗信息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医学图像处理和远程医疗技术等,可以提高医疗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4. 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是为了提高医学诊断和监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

例如,著名的血糖仪就是一种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生物医学工程的未来发展1. 个性化医疗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医学工程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基因组和生理特征,从而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组织工程学组织工程学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使用生物材料和细胞,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和制造出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为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提供替代方案。

3. 神经工程学神经工程学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另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它通过研究和开发可植入的神经界面和脑机接口技术,旨在帮助残疾人恢复或增强他们的感知和运动功能。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投稿模板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投稿模板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投稿模板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该技术结合了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开发和应用工程原理和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了xxx材料作为实验材料,具体参数为...
2.2 实验设计
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该技术的性能,其中包括...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该新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某一方面的性能表现出色。

详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数据
3.2 实验讨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该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它在应用时能够有效解决生物医学问题;最后,该技术在市场上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该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引用文献1
[2] 引用文献2
注:本文献稿件仅用于示范,不代表实际的投稿内容,所有数据和实验结果均为虚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感谢您对本文献稿件的关注与阅读,希望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作者单位:xxx
通讯作者:xxx
联系方式:xxx。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Titl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various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I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focusing on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t explores the benefit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utilizing AI techniques f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ims to integrat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with medical sciences, improving healthcare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 AI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ool, revolutionizing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AI technologies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medical image analysis, contributing to accurate and efficient diagnoses.1. AI and Medical Imaging:1.1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in Diagnosis:Medical imag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iagnosing various diseases and 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Traditional methods of image analysisrequire manual interpretation, which is subjective and time-consuming. Here, AI comes into play by automating and enhancing the analysis process.1.2 AI Techniques in Medical Imaging:AI techniques, such as machine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have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medical image analysi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lik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and random forests, enabl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abnormalities. Deep learning, especia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 has shown exceptional performancein tasks like image segmentation and disease diagnosis.2. Applications of AI in Medical Imaging:2.1 Computer-Aided Diagnosis:AI-based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 systems assist radiologists in interpreting medical images. These systems quickly analyze images, detect anomalies, and provide diagnostic suggestion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medical diagnosis.2.2 Image Se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AI algorithms can perform precise image segmentation, separating structures of interest from the background. This technique aids in the accurate loc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bnormalities. Additionally, AI technologies contribute to image reconstruction, enhancing image quality and reducing noise.3.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 AI in Medical Imaging:3.1 Data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The success of AI models relies heavily on the availability of accurate and diverse datasets for training. Obtaining labeled medical images for training purposes can be challenging, and ensuring data quality is crucial.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concerns must also be addressed.3.2 Interpretability and Trust:AI-driven diagnoses raise concerns regarding the interpretability and trustworthiness of the generate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explainable AI models that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4. Future Prospects and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AI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has immense potential for furth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 is expected that AI technologies will continue to enhance diagnostic accuracy,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nd reduce human errors. However,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data acquisition, interpretability, and trus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AI in clinical practice.In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I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within the field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I techniques, such as machine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have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automating analysis, improving accuracy, and aiding in diagnosi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AI in medical imaging, emphasizing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healthcare practices.。

生物医学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生物医学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生物医学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简易心电模拟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卢彬清专业名称:生物医学工程指导教师:张怀岺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二零壹叁年陆月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 Word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 I I 第一章绪论 (1)1.1心电模拟器设计的意义 (1)1.2本文研究的内容 (1)1.2.1 (1)第二章整体系统设计与计算机软件仿真 (2)2.1设计系统的组成及整体框图 (2)2.2各电路的计算机仿真 (2)2.2.1 心率指示及按键控制电路 (2)2.2.2 数模转换转换电路 (2)2.2.3 反相放大电路(电压衰减电路) (2)2.2.4 低通滤波电路 (2)2.2.5 陷波电路 (2)2.2.6 总体电路仿真 (2)第三章系统模块电路的调试 (3)3.1单片机基本电路调试 (3)3.2指示电路及按键电路调试 (3)3.3数模转换电路调试 (3)3.4电压衰减电路调试 (3)3.5低通滤波电路调试 (3)3.6陷波电路调试 (3)3.8整体电路调试 (3)致谢 (4)参考文献 (5)附录 (6)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心电模拟器设计的意义1.2 本文研究的内容1.2.1第二章整体系统设计与计算机软件仿真2.1 设计系统的组成及整体框图2.2 各电路的计算机仿真2.2.1 心率指示及按键控制电路2.2.2 数模转换转换电路2.2.3 反相放大电路(电压衰减电路)2.2.4 低通滤波电路2.2.5 陷波电路2.2.6 总体电路仿真第三章系统模块电路的调试3.1 单片机基本电路调试3.2 指示电路及按键电路调试3.3 数模转换电路调试3.4 电压衰减电路调试3.5 低通滤波电路调试3.6 陷波电路调试3.8 整体电路调试致谢参考文献[1] Elishakoff I., Ren Y. J. & Shinozuka M, Variational principles developed for and applied to analysis ofstochastic beam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6, V ol.122 (6): 559-565.[2] 陈建军,车建文,陈勇.具有频率和振型概率约束的工程结构动力优化设计[J]. 计算力学学报,2001,V ol.18(1):74-80.[3] 吕西林,金国芳,吴晓涵.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4] 陈景润.组合数学[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 丁光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的随机模拟分析[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1.[6] 丁义明,方福康,范文涛.离散动力系统的密度演化方法[C]. 见: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62-77.[7]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8]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9]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 881056073,1989-07-26[10]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附注:参考文献类型用下列代码进行标识(本附注内容不插入到论文中)对于数据库(dab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附录。

生物医学工程毕业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毕业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毕业论文标题: 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远程监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言: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开始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远程监测技术允许医务人员通过无线连接跟踪和监测病人的生理数据。

本文将主要探讨远程监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远程心脏监测、远程血压监测和远程糖尿病管理等。

一、远程心脏监测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远程心脏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及时监测和诊断心脏病患者的病情,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佩戴可穿戴的心脏监测设备,病人的心电图、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可以实时传输到医院,医生可以随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监测和诊断。

同时,远程心脏监测技术还可以提供心脏病患者的历史数据,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二、远程血压监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血压监测方法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这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不便于及时监测。

远程血压监测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佩戴可穿戴的血压监测设备,患者的血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医院,医生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血压情况。

此外,远程血压监测技术还可以提供长期血压趋势和变化,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三、远程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监测血糖水平。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需要患者每天多次采血检测,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远程糖尿病管理技术通过佩戴可穿戴的血糖监测设备和通过无线连接将血糖数据传输到医院。

医生可以随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数据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远程糖尿病管理技术还可以提供患者的血糖历史数据,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更合理的治疗决策。

结论:远程监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远程心脏监测、远程血压监测和远程糖尿病管理等技术,医生可以及时监测和诊断患者的病情,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同时,远程监测技术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BME 学科导论论文——生物医学工程131班罗族关键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现状发展趋势就业前景一、生物医学工程简介1.学科概况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学科特点(1)交叉性:它是各种学科知识的高水平交叉、新时代结合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赖性: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与传统学科不同),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3)复杂性:它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教育、企业厂家和市场营销只能涉足其部分,而不能包揽全局。

(4)服务性:它以应用基础或直接应用性研究为中心,以最终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为目的;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现代化工具,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装备(支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结合的产物,任何工程学科与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较成熟的领域有如下八个:1. 生物力学2. 生物材料3.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4. 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5.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6.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7. 医学图像技术8. 人工器官三、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1、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

如今,这些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参考文献格式

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红字部分为格式说明)总体说明:①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②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下列示例[2]和[3]). 中国人姓名均用全称,如Wang Hongyuan,而不是Wang HY。

③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斜体,用于英文标注时)”(见下列示例[1]).④英文期刊名的缩写中,不加缩写点(见示例[11]).⑤英文文献,论文的题目中,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杂志名称和书籍名称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均需大写(介词、冠词等虚词除外)。

(见示例[3]和[11])具体示例:[1]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 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 28(3): 249-252.注: 期刊文章格式(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2] 孙家广, 杨长青. 计算机图形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26-28.[3] Skolink MI. Radar Handbook [M]. (2nd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注: 专著格式(文献类型标识: M)[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4]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 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 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 [C].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6. 410-416.[5] Odoni A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 [A]. In:Odoni AR,Szego G, 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 [C].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7. 269-298.注: 论文集和会议录(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 金宏. 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注: 学位论文格式(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注: 国际、国家标准格式(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标准标号,标准名称[S].[8] 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 [R].AIAA-98-4484, 1998.注: 技术报告(文献类型标识:R)[序号]主要责任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年.[9]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 881056073,1989-07-06. 注: 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1.txt/980810-2.html,1998-08-16/1 998-10-04.注: 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指被论文引用前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磁带——MT,磁盘——DK,光盘——CD,电子公告——EB,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联机网络——OL).[11] Laguna P, Moody GB, Mark RG, et al.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unevenlysampled data by least-square analysis [J]. IEEE Trans Biomed Eng, 1998, 45(6): 698-7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稿函(Cover Letter)(除论文正文外必包括的内容,独立成一页)投稿函内容为对所投稿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说明作者信息(除论文正文外必包括内容,独立成一页)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E-mail:固定电话:手机:通讯作者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E-mail:固定电话:手机(自愿填,主要为方便联络):专业方向:论文正文排版要求该模板中所有红色字体为格式或字号说明。

纸张大小:A4,页面的页边距设置:左:2 cm;右:2 cm;上:3 cm;下: cm;其中引言前的部分,左右各再缩进0.8cm(相当于两个宋体五号汉字)。

全文单倍行距。

详见下页。

论文标题(黑体,三号)张文卫1 李永观2 王武斌1#*(仿宋,小四)1(XX 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00)2(XX医院心内科, 北京 100000) (宋体,六号)摘 要:(黑体,小五)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字数在300字左右。

(宋体,小五)摘要写作提示:摘要中方法和结果应具有细化的内容。

(1)方法部分:不能过于笼统。

【示例:拟合(如何拟合?)出了相关度较高的数学模型;测量(如何测量?)了XX 系数;证明(如何证明?)了其与XX 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如何建立?)了XX 与XX 的关系模型;用实验(什么样的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应有示例中体现蓝字部分的内容。

(2)结果部分:不能仅是定性的词汇,应有定量数据,说明达到了什么效果。

【示例:“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抑制了XX 的干扰,实现了XX 信号的快速提取,信噪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类似的描述,缺乏针对性,因而失去意义。

应该定量说明,如“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抑制XX 的干扰,使信噪比提高 12 dB ,相当于30次叠加平均效果,从而可以实现XX 信号的单导快速提取。

”】关键词:(黑体,小五)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 (关键词不多于5个)(宋体,小五)Title in English (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Zhang Wenwei 1 Li Yongguan 2 Wang Wubin 1#*(Times New Roman ,五号)1 (Schoo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XX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XX Hospital, Beijing 100000, China )(Times New Roman ,六号,斜体)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 Objective,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小五)Key words : (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 key word 1; key word 2; key word 3; key word 4; key word 5 (Times New Roman ,小五, 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母小写)doi:收稿日期:2011-00-00,录用日期:2011-00-0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研基金总数不超过3个)#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Member, Chinese Societ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请在作者中用#标注,并提供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会员号,以逗号隔开)*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宋体,六号)(通信作者原则上应是基金的负责人,研究生的导师)引言(黑体,小四号:以下同级标题形式一样)从引言开始采用分栏排版。

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1-2]。

(宋体,五号; 参考文献引用采取上标形式,用“-”表示范围, 如[1-2];用“,”断开,如[1,3,5])1 材料和方法描述方法的细节,使用的材料,实验的步骤,理论的推导过程等。

材料 (黑体,五号:以下同级标题形式一样))将PLGA 制备成1 cm ×1 cm 的方形光滑的薄膜和1 cm ×1 cm ×1 cm 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为85%,孔径为250 µm )备用。

实验中所用试剂为Sigma 公司产品。

方法1.2.1 PLGA 表面润湿角的测定(宋体,五号:以下同级标题形式一样))将PLGA 薄膜30片分为6组,每组5片,浸入2%的NaOH 溶液中进行表面水解。

将PLGA 薄膜30片分为6组,每组5片,浸入2%的NaOH 溶液中进行表面水解。

将PLGA 薄膜30片分为6组,每组5片,浸入2%的NaOH 溶液中进行表面水解。

1.2.2 矿物形貌及物相的分析将水解60 min 的PLGA 薄膜及多孔材料在SBF 中矿化14 d ,在倍SBF 中矿化9 d 。

将水解60min 的PLGA 薄膜及多孔材料在SBF 中矿化14 d ,在倍SBF 中矿化9 d 。

将水解60min 的PLGA 薄膜及多孔材料在SBF 中矿化14 d ,在倍SBF 中矿化9 d 。

1.2.3 公式的录入2/2e1(,,)(2)N p x F λ=⨯πσ式中, K 为约简广义模型中级数项的数目;P i ,i =1,2,…,K 为相应的级数项。

录入公式时,公式居中,标号右对齐。

断行时,运算符号留在行尾[见式(1)的“+”和公式(2)的“×”]。

如公式太长又无法断行录入,可采用通栏格式录入。

2结果针对表示结果的图、表等进行系统的说明(不能只是把图和表放在论文中),并对成果进行简要阐述。

表格的制作和插入论文中表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并标明在文中的确切位置。

应该先出现对表格的解释文字,再出现表。

表格要插在自然段之间,而不要截断自然段中的文字。

表格太长时,可以通栏方式插入。

表题需中英文标注。

表中各条目的说明由条目名称或符号和相应的单位(如果有的话)组成。

条目名称如为物理量符号,则按国标内容用斜体字母标注;如是文字则用正体。

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标注。

条目名称与单位采用比值的形式,示例见表1。

表1 材料植入后新骨形成速率(黑体,小五号) The rate of bone formation after implanting the materials(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植入时间/周 PDLLA/(μm/d ) 对照组/(μm/d )6 12 24注:(黑体,小五号)Note :(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表2 植入90 d 后人工血管的内径(n =3)和壁厚(n =6)变化Tab. 2 Variation of internal diameter(n =3) and wall thickness ofgrafts(n =6) 90 days after implantation2.2 插图或照片的制作和插入要先出现图或照片的解释文字,再出现图或照片。

图或照片要插在自然段之间,而不要截断自然段中的文字。

图或照片太长时,可以通栏方式插入。

实验组内径/mm 壁厚/μm—————————— —————————— 植入前 植入后 植入前 植入后 r-hir 血管 ± ± 398±37 353±16 无r-hir 血管 ± ± 433±14 403±16 总计平均±±415±32378 ±331211n n k n k x a a x a x -+-=++++221312d k n k n n M n kaxa x x a x+-+---+++=() (1)Mm mm 1aP n =∑1211exp (() (2)(2)N n i i 2n x h f P -=ε⎡⎤--⎢⎥σ⎣⎦∑∑05010015020025002468t /sV /m V图1 输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黑体,小五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put voltage and the time(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请注意纵坐标标目的文字方向,应为:除特殊图形(如趋势图),论文中的图形采用封闭图形式。

论文插图应为清晰的激光照排图,图题需中英文标注;照片应具有高清晰度和适当地反差效果,照片题目需中英文标注。

图和照片的尺寸要求规范化,双栏图和照片宽度以6~7cm 为宜,不超过7cm ;通栏图和照片宽度以13~14cm 为宜,不超过15cm 。

应标明图和照片的确切位置,即在文中留出相应的图空(含照片空),图空处标明图号和中英文图题。

标目是说明坐标轴物理意义的必要项目。

它要求由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和相应的单位组成。

物理量的符号按国标内容用斜体字母标注(如果是文字用正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标注。

物理量与单位采用比值的形式,除图1中的标注外,还如:I / A, p / Pa, ρ/(kg •m -3),角度/(°)等。

在含有子图的图中,各子图的正下方只标(a )、(b )等标号(小写字母),同时把对子图的解释放到图题中,注意图题的标点符号格式,同时请注意此类图需要总图题(如图2图题的蓝字部分)。

如图2所示。

(a )(b)图2 奥运福娃。

(a)贝贝;(b)晶晶 Olympic Fuwa. (a)Beibei ;(b)Jingjing3 讨论具体解释研究的成果,说明这些成果意味什么;根据这些成果,其它同行能够学习、领悟到什么。

重要的是要解析实验结果,不能以结论代替讨论,没有讨论,读者难以知晓所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4 结论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方法和成果,可以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致谢(黑体,5号) (感谢那些不在作者名单上,而又对这项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的人(宋体,5号))参考文献[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六号,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Roman )标目标目文字方向24 h[2]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会议论文题名[C] 文集名称. 出版地(提供城市的名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注:1)J-期刊论文;M-书籍;C-会议论文2)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如:Laguna P3)更多的文献标注格式和示例,请见我刊“BME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