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下的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我国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构想及策略

我国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构想及策略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不仅关乎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我国林业科技创新亟需建立起战略构想及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一、战略构想1.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我国林业科技创新需要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提升。
这包括建设和完善科研机构,引进高水平人才,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工作。
2.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在战略构想中,我国应该加强林业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加大对林木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力度,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深度。
3.提高林业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水平我国需要构建发展与应用紧密相连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林业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林业科技创新需要更加开放与包容,加强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促进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二、战略策略1.加大投入力度我国林业科技创新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升科技创新产出。
还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热情。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应加强对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增强林业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效应。
3.推动科研院所改革我国应推动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激励政策改革,提高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推动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4.构建创新型人才队伍我国需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竞争激烈、专业能力较强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高林业科技创新的人才保障能力,促进林业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5.加强政策支持我国需要出台有力的政策,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林业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内容摘要:与工业科技创新相比,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涉及学科多、制约因素多、创新链条长、应用主体分散、外部性强等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大、综合技术集成要求更高、技术集成应用的组织难度更大、创新激励更为不足。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大国小农以及农业企业小而散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模式选择、创新主体结构以及技术推广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应以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优化整合构建统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通过强化结点链接重塑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通过加大投入、改革机制提升农业科研与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不同于工业科技创新的特征,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与大国小农特征决定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走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因此,应认清农业科技创新的特殊性、找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特定约束、抓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要害,以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与工业科技创新相比,农业科技创新有其特殊性(一)农业科技创新制约因素更多,创新周期更长、不确定性更大工业科技创新主要在实验室等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创新成果在标准化工厂环境中应用。
而农业科技创新受动植物生长周期和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制约,研发周期较长,产品创新迭代速度慢。
工业产品创新迭代快,例如,汽车全新车型开发周期为1到3年,车型改款只需4到15个月,芯片和手机分别为1到3年和3到12个月更新一代产品。
而农作物生物育种平均需要13年,杂交育种也需要5到10年,家畜常规育种需要15到30年,采用基因组选育等新技术至少要7到15年。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受水土、气候和生物自身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大,创新成功率较低、不确定性较大。
生物育种前期基础性研究阶段成功率仅有5%,中期应用研究阶段成功率仅为25%。
(二)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学科更多、领域更广,对综合技术集成的要求更高与工业科技创新相比,农业科技创新的学科跨度更大、技术交叉的领域更广。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报告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为 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农业科技创新趋势预测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将在农作物育种、畜禽养殖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全过 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推广模式创新
01
探索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农业 装备技术推广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推广格局。
02
加强了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发挥了其
在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中的引领作用。
推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了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与产业发
03
展的紧密结合。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议题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和气候变化挑战,农业科技创新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02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进展及应用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升及智能化发展
1
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和制 造能力显著提升,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制定和完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 行系统鉴定和评价,挖掘优异基因资源。
生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前景分析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生物育种技术改良作物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 求。
增强作物抗逆性
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 险能力。
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中应用
科研项目管理与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建设

面临 的新情 况 、 问题 和新 特点 , 新 以努力 提高项 目管 理 水平和产 出效能为宗 旨, 制定 了《 国农业科 学 院 中
收稿 日期 :0 2 0 — 8 2 1— 6 0
作 者简 介 : 蓉蓉 ( 9 9 ) 女 , 研究 员 , 刘 17 一 , 副 主要研 究方 向 : 业科 技管 理 。 农
理 的要 求
2 1 围绕 新 时 期 农 业 科技 发 展 方 向和 院所 学 科 建设 . 规 划 布 局 科 研 项 目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有 着 明 确 的 方
向, 即确保 国家粮食 安全 、 突破资 源环 境约束 、 加快
现 代 农 业 建 设 , 现 农 业 持续 稳 定 发 展 、 期 确 保 农 实 长 产 品有 效 供 给 『。作 为 农 业 科 技 的 “ 家 队 ” 中 国农 2 ] 国 , 业 科 学 院 应 加 强 科 技 宏 观 战 略 研 究 , 眼 长 远 , 高 着 提 对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方 向 的把 握 能 力 , 准提 升 农 业 科 技 瞄 创 新 驱 动 支 撑 能 力 和 参 与 国 际 农 业 科 技 竞 争 能 力 的 需 求 , 前 部 署 农 业 基 础 研 究 、 沿 高 新 技 术 研 发 与 超 前 产 业 关 键 共 性 技 术 攻 关 。 院 所 科 研 项 目选 题 策 划 应 在统 一 规 划 和整 体 布 局 之 下 进 行 , 紧 围绕 学 科 建 设 紧
中国农业科学 院高度重视科研项 目的顶层设计 , 注意
把握 国家 农 业 重 大 科 技 战 略需 求 , 针对 不 同 国家 科 技 计 划 的具 体 要 求 , 可 能 集 聚 学 科 、 队 、 技 平 台 尽 团 科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提 出了四 大管理原 则 , 即以人 为本原 则和 量才使 用原 则 、 任和 尊重原 则 、 平原 则、 信 公 合理 分工 与合作 原则 。
关键 词 : 业科研 单位 ; 农 科研 创新 团队 ; 建设 与管理 ; 究 研
St di s o Co t u to n M a a e e fI no a i n Re e r h Te m Ag c l u a c e ifc Re e r h I tt to u e n ns r c i n a d n g m nto n v to s a c a i n r u t r lS i nt i s a c ns i u ns i i
特 长 , 注 重 流 程 , 之 产 生 协 同 效应 。 并 使 科 研 创新 团 队 是 以科 学技 术 研 究 与开 发 为 内 容 , 以科 研 创 新 为 目的 , 专 业 技 能 互 补 、 力 于 共 同 的 由 致
聚 ,共 同完 成重大 项 目的科 技攻关 ,产生 具有显示 度 、 瞻 性 的 自主 创 新 研 究 成 果 , 而 提 升 农 业 科 研 前 从 单 位 科 技 创 新 实 力 ; 新 团 队建 设 可 以 大 幅 度 提 高 科 创 技创 新效率 和科技竞争力 , 因此 , 建设 科研创 新 团队 就显 得尤 为重要I 1 。加 强 科 研 创 新 团 队建 设 和 管 理
sc shg ulylaeso vr ujc ,m n gm n yt ae n cag cet c r e c rg ,m drt sa f uh a i q at ed r feey sbet a ae etss m o l dr i h eo si i e a h por h i s e f e s r f nf i sr m a o e e cl o a e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果能否适合生产 和市场 的需要 , 自由 自主选题立项得不
到应有 的重视 和有规制依据 的经费支持 ,这种脱离生产实
、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 系存在 的主 要问题
1 、现 行 农 业科 研 体 制 制 约 了农 业 技 术 的 推 广 应 用
际而确定 的科研 内容 ,取得 的科研成果大多只能停 留在实
的体制最终导致科研与开发推广 、 产管理与科技管理各 生
・
收稿 E期 :20 0 l 0 8— 9—1 8 作者简介 :皮 珊 (9 9一 ) 16 ,女 ,湖南益 阳人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会计 师
5 9
科技成果鉴定验收流于形式 ,失去 了实际意义 ,参加鉴 定 会的专家大多是课题 主持者 的熟人 、朋友和 同学 ,鉴定 用
成 果转化投入 的风险性 。一方面因农业生产 的季节性 和地 域性表 现出农业对市场反应 的滞后性 与被动性 ,使得农业
语动辄就是 “ 内领 先 ,国际 先进 ” 国 ,经 不 起生 产 的 检
验 ,成果只要通 过鉴定 ,不管生产上有无实际价值 ,科研 人员就有了晋职 、晋级 和加薪 的资本 。导致科研院所的行
【 键 关
我 国农 业 科 技 创 新 是 一 种 经 济行 为 ,新 的农 业 技 术 的
自为政 ,无法对市场变化及时作 出灵活的反应 ,使农业生 产主体与科研主体严重分离 ,科研单位与农业生产上 的应 用缺少有机 的联 系、使成果没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和形成产 业 的条件 ,造成科技成果 的先天不足 。 ( )农业科研立项 缺乏 市场 导 向。我 国现行 农 业科 2 研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政府 主导 型,从选题立项到推广应用
验室小试 和 中试 阶段 ,距大 规模 生 产仍 有较 大距 离 。此 外 ,导致不少科研 院所热衷于拉关系 、跑项 目,游离于生
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2、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 共享
2、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为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需要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壁垒, 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可以避免信息 孤岛现象的出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应注重与科研机构、高校 等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四川农业科技110是四川省为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而实施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通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农业信息的精准服务。
1、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平台
1、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平台
四川农业科技110项目以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平台为核心,整合了各类农业科技 资源,包括农业专家、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等,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更新及时 的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了在线咨询、技术指导、市场预测 等服务,满足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信息的需求。
3、场地设施建设
3、场地设施建设
完善的场地设施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场 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满足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对设施的维 护和保养,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
4、学生体育社团组织
4、学生体育社团组织
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 长,设立多样化的体育社团,如篮球、足球、武术等,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 特长。同时,要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和支持,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成 为的焦点。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农村 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我国新农村体育 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展开探讨。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构建及实践

石油科技论坛2021年·第40卷·第1期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构建及实践冯艳成(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创新领域的延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
工程院精准定位科技理念创新统领作用,通过系统优化业务布局、立体规划技术体系、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战略,系统推进科研管理、人才培养、薪酬分配、成果转化改革,强化靠前支持服务,促进多元资源合理配置,厚植创新发展良好生态;扎实推进工程技术创新支撑作用,夯实尖端超前科研高地,突出重大工程利器研发,推进数字化与工程技术融合,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十三五”期间,工程院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工程院将系统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新历史时期的科研创新体系,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工作,探索更加规范有序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G311;F426.2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7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at Research InstitutesFeng Yancheng(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2206, China)Abstrac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ance system is extens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in the area of innovation.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mpany Limited (CPE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ergetically promoted constru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CPET accurately defined the leading role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cal conceptions while construc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efforts to systematically optimize business distribu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planning the technological system, and accelerating collection of innovative elements. CPET also implemented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systematically promoted the reform in the areas of technological research management, fostering of talents, distribution of wages and remuner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results. In addition, it beefed up the support service,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公司科技管理及制度建设研究”(编号:2019D-5004-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下的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作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吴卫成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尹训国]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又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等,任务十分艰巨。
这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起新型的国家农业创新体系。
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是构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推动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素质,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一、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中,迫切需要对科研管理进行创新,只有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管理的主体是人,是从事科技管理的干部。
因此,管理创新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素质。
多年来,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水平高、业务强的管理队伍,为我国农业科研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加强。
一方面由于科研管理人员并非都出自管理专业,而且农业科研管理自身的特殊性也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长年忙于具体日常事务性工作。
且常常处于应战状态,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只能是需要什么学什么;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加快。
要求科技管理人员眼界更宽,知识面更广,特别是对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
2、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技管理队伍不稳定。
随着农业科研院所改革的深入,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已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给予其高薪、住房等优惠待遇,而相对科技人才而言,科技管理人员则是被遗忘的群体。
3、职业化管理队伍缺乏层次,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人员梯队。
目前受岗位设置的制约,造成了科研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梯队建设。
二、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能力的基本内涵
针对我国农业科研院所中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建立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要求,必须从新的角度来认识科研管理能力的基本内涵。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应始终坚持以科技人员为本,突出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为科技人员做好管理与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并做好咨询工作。
2、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科技管理创新要求我们每一个科研管理人员能及时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浪潮,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研管理理论和科技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用创新思维指导科研工作实践环节,以达到科研管理创新的目的。
3、组织和协调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科技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组织指导国家重大的科研课题或攻关项目,有计划地主动设计有较高学术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对科研院所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4、不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科技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其难度不亚于科技本身的创新。
科技管理创新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前人未曾创造过的管理成果。
三、对加强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形成和谐的科技管理人才梯队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队伍的根本。
科研管理是对单位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全面的计划、集成、组织和控制,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效果的一种组织活动。
科研活动主要包括科技和农业方针、政策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科技规划、计划的制定;科技方案的评议,审查和决策;科技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检查、总结和验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方面的规划、调查分析和制度审定;技术交流、科技外事、学术活动、科技普及方面的计划与组织;科技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科技成果的鉴定、推广、评选和奖励;知识产权申请与管理和动植物新品种保护等等。
由于科研工作量大面广,当前大多数科研院所职业化管理队伍人员配备不足,仅依靠院级专业科技管理人员来承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2、重视科技管理人员的引进、学习和培训是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农业科技管理队伍的有效途径。
农业科研院所在推进科技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增量和存量两种人才资源,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对于增量人才,要不局限于本系统、本单位,要广纳贤才,特别应重视对不同背景及经历的人才的引进。
对于存量人才,要通过多种途径对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培训。
要通过让年轻同志参加专业培训班、研讨会,与兄弟院校的科技管理经验交流和借调等方式,造就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管理梯队;要强化实践锻炼,努力为干部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派任务,以丰富其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3、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管理队伍的重要保障。
激励问题是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的要害问题,能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能否让优秀人才有献身科技管理事业的持久热情,离不开激励制度的作用。
应切实缩小科研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单位科研秘书和科研人员在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引进合理的竞争和流动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实现合理流动。